陶鑄喝令將衛(wèi)兵繳械
1956年一個夏日上午,一艘平底客船由炮艇拖帶,緩緩離開廣州珠島賓館南側專用小碼頭,沿珠江順流而東,駛向番禺方向。
葉劍英同志邀請鄧小平、鄧子恢、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等視察紫坭糖廠,然后游覽南海縣境內的南粵名山西樵山。
廣東省、廣州市主要負責人陶鑄、朱光等一同出行,我、廣東省委辦公廳副主任關相生、公安廳副廳長兼省委辦公廳警衛(wèi)處長蘇漢華等工作人員隨船,負責具體事宜。出發(fā)前,警衛(wèi)處專門打電話到紫坭糖廠,通知對方有首長前去視察。
其時葉劍英已經離開華南赴北京,擔任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jiān)察部部長。此前毛澤東嚴厲批評廣東的土改進度太慢,原華南分局第三書記方方受到嚴重批評,但批判矛頭實際指向1949年以來全面領導廣東、廣西的葉劍英。
面對不公正的指責,葉劍英難免郁郁于心,但他為人含蓄豁達,不快的心情絲毫不外露。這天他專程邀請當時在廣東的幾位中央領導人出游,沿途談笑風生。客人們受葉劍英感染,不時會心而笑,船上氣氛活躍。
在船上用過午餐,客船已停泊在紫坭糖廠碼頭,主人客人一同離船登岸。糖廠大門站立一名持槍的警衛(wèi)士兵,省委警衛(wèi)處副處長楊紹南與關相生先后上前接洽。衛(wèi)兵卻聲稱他未接到領導指示,不能讓我們進糖廠。朱光見狀走過去,指著自己的鼻子說:“我是廣州市長,你一定在報紙上見過我的相片。這次我?guī)孜恢醒胧组L來,可以讓我們進去嗎?”衛(wèi)兵一口拒絕。
陶鑄走到衛(wèi)兵面前,大聲說:“我是廣東省長陶鑄,帶中央同志來參觀,你放不放行?”衛(wèi)兵依然搖頭,陶鑄厲聲命令:“繳他的槍!”我、關相生、蘇漢華當時都不過三十來歲,一聽到陶鑄發(fā)令,馬上過去,一下就繳了衛(wèi)兵的槍,還將他的手綁起來,帶著他走進糖廠大門。
我們與衛(wèi)兵打交道期間,葉劍英等站在不遠處,交涉過程他們看得很清楚。以這幾位首長的身份,參觀一個小小的地方糖廠居然吃閉門羹,令他們大感意外。鄧小平一直不動聲色,負手而立,一言不發(fā),直到我們帶走衛(wèi)兵,才與其他首長一道,跟著我們走進廠區(qū)。
一名值班的女廠長望見我們,連忙走出來問發(fā)生了什么事。了解到我們的來意后,她馬上請首長們進會議室休息,同時與負責警衛(wèi)的副廠長聯(lián)絡,我們則為衛(wèi)兵松綁。原來,負責警衛(wèi)的副廠長接到省委警衛(wèi)處電話后,弄錯了日期,因此沒有關照廠內警衛(wèi)部門。當時企業(yè)學蘇聯(lián),實行“條條管理”,因此負責警衛(wèi)的副廠長也沒有通知糖廠其他領導,以致鬧出大誤會。
葉劍英、鄧小平等在會議室坐定,女廠長簡單介紹紫坭糖廠的情況,隨后帶領參觀廠區(qū)。因為在門口受阻,首長們有些掃興,加上當時不是榨季,糖廠處于維修保養(yǎng)時期,上班工人寥寥無幾,大家匆匆走了一圈,便離廠重新上船。我回想剛剛發(fā)生的事,覺得工廠的警衛(wèi)制度受蘇聯(lián)影響而太過死板,確有需要改善之處,但衛(wèi)兵忠于職守,實在無可非議。
到西樵山腳,已是下午五時多。葉劍英見時間太晚,上山可能不太方便,遂勸大家放棄登岸,留在船上眺望山景,同時命我上岸買些西樵大餅讓大家嘗嘗。我買了一批西樵大餅上船,船上的廚房已經煮好西洋菜鴨腎湯,還蒸了曹白咸魚。這頓晚餐從主食到菜肴都是典型的廣東民間食品,首長們吃得津津有味。鄧小平特別欣賞肉質細嫩、味道濃香的曹白咸魚,連連稱贊好吃。葉劍英見狀,臉上浮出欣慰的笑容。(摘自羊城晚報2009年07月21日文章《鄧小平考察紫坭糖廠吃閉門羹》)
毛澤東吃“閉門羹”傳佳話
1949年3月24日,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趕考”車隊途經徐水、定興、新城(今高碑店)等縣,于傍晚到達涿縣(今涿州市)。
當時涿縣城門緊閉。守衛(wèi)的哨兵將車隊攔下,堅稱“沒有我們領導的命令,不管你是誰,就是毛主席來了也不行,我們要執(zhí)行命令!”
在哨兵進城匯報期間,毛澤東耐心等候,并對衛(wèi)士長說:“你們做得對,不要緊,可以等一等。”
正當大家著急的時候,中央機關打前站的同志和涿縣負責同志,急急忙忙從城里跑來,邊跑邊喊:“進!進!快讓汽車進去!”哨兵這才敬禮放行。
摘自長城網(wǎng)《進京趕考故事串:從西柏坡到北平 新中國一路走來》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