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近期,廣東東莞第一家民營“無人工廠”開始投入建設,引起了網絡熱議。其實這個事情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情,早在2010年富士康十三連跳之后,郭老總就號稱要用100萬機器人來替代工人。結果五年過去了,機器人沒見增長多少,工人人數反而從90萬增長到了140萬。面對工人日益增長的對工資的要求,老板嚇唬工人不外乎兩種方式,一種是說我要搬廠,我搬到東南亞甚至非洲去,讓你們全都失業,另外一種就是說我要把你們都裁掉,用全自動的機器人,叫你們漲工資。其實也就是嚇唬嚇唬而已,除了中國大陸之外,老板們從哪兒找這么多這么廉價、這么靈巧還這么愛加班的機器人?
在回應全總批評的公開信中,富士康提到兩項處理員工加班問題的“進步”措施,其一是提高員工基本薪資(其虛偽性已在前天的系列文章中有分析),其二是“提升自動化水平,努力讓員工遠離繁重、枯燥重復的工作崗位”。所謂的“百萬機器人計劃”,對外宣稱是關愛員工,對內實質是威脅工人的手段,同時還是一個不可實現的謊言。很多工人雖然“讀書少”,但他們清楚自己的工作無法用機器來代替。富士康在生產中根本無意減少繁重、枯燥重復的工作崗位,工人在生產中仍然被“機器化”。
何謂機器化管理?
一位富士康員工向新生代課題組反映,“根本不需要制造一批新的機器,因為富士康已經把員工當機器用了”。另外一位女工說,自己在產線上就是做機器人的感覺:“大家都不知道績效考核怎么評的,只有暗箱操作。工資怎么算、有多少獎金、什么時候加班,什么時候調休,都是安排好的,沒有任何知情權和選擇權,這和機器人有什么區別?”
這就叫機器化管理:工人在工作中所有自主性和知情權都被剝奪,就是一臺機器,只能按照公司規定好的生產守則來走,工人本身就是“一臺機械臂”。有工友說,富士康“管理100多萬人像機器一樣運轉,綁架了一百多萬的工人,根本就沒有什么關愛”。富士康根本不會去改變這種機器化管理模式!
工人沒腦子,還是工作不需要腦子?
在機器化管理之下,管理者往往說,是員工沒文化沒學歷,工作不需要動腦,所以工資低一點很正常的。在東方衛視《東方眼》的節目中,富士康新聞發言人劉坤回應富士康“加班門”事件時也重復了這一套說辭:富士康工人普遍學歷不高,能力和工資是匹配的!
然而這套說辭的荒謬之處在于把因果關系倒置了,正確的邏輯是:工廠利用現代的分工手段,制造出來一個個不需要“動腦子”的工作崗位,工人在這些崗位上永遠體現不出自身的聰明才智,也不需要什么學歷。有位工友說得很有理,“是工作本身不需要動腦,而不是我沒腦啊,我腦子本身靈活得很!”
耐得住寂寞,又能怎樣?
在《東方眼》節目中,劉坤先生還有一個很“扯”的觀點:工人如果“耐得住寂寞,能夠勇于鉆研自己的專業,是優秀的人才一定不會因為人數多少而被埋沒”。這種“高層思維”根本不符一線生產的事實啊!
一名工友可要出來反駁劉坤先生了,“產線的工作簡單、重復、枯燥,給不到員工任何的表現優秀和創新的機會和空間。”又有一名工友把話說得更透徹,“他說只能耐得住寂寞,鉆研自己的專業,就可以出人頭地。但是作為一線員工,有什么專業可以鉆研?又有什么平臺可以施展呢?很多創新不能出來,很多老員工工作了很多年還是一線員工,這些事實都說明在富士康耐得住寂寞的人很多。每個人都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都能創新,就是因為你沒有提供一個平臺激發大家創新的想法。所以劉坤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學歷提升了,還是普工活!
在富士康內部,就有一個提升員工學歷的平臺,叫IE學院,這是富士康重視員工素質提升的“活招牌”!然而,一線工友反映那些課程本來就不是安排給他們的,“在產線上一天工作10個小時,工作太累下班只想睡覺,根本沒有時間去學習”。富士康內部有各種所謂的提升員工素質的培訓,但如昨天的系列文章中指出,由于普工參加培訓要占據生產時間,管理人員往往只讓普工簽個字就當做接受過所謂的“高大上”培訓了!
也有工友發現,在工廠里提升了學歷的工人,最終還是每天做重復性的流水線工作。有工友說了這樣一個故事:“原來我們線上有一個男孩子在IE學院讀了三年,拿到了畢業證??墒俏仪岸螘r間發現他還是在流水線上做同樣的工作。我聽他說過一次,工資也沒有漲,和原來都一樣”。其他工人也有相似的經歷:“富士康做了一些員工的學歷提升,但是在提升過后,一線作業員還是在一線工作,并不代表真正把員工的收入提高了”。利用工人自己的語言:“不管你有什么學歷,對于工廠來說都是機器而已”。
自動化解放工人?嚇唬你的!逗你玩的!
上文我們分析很清楚了,富士康把工人當機器使,實行機器化管理,不管工人是否耐得住寂寞,有沒有學歷提升,在流水線上還是被定義為機器。在這個前提下,富士康的確是不需要用新機器來代替現在的工人,根本沒用動力推廣所謂的百萬機器人計劃。
另外,在精密代工領域,機器本來就代替不了工人。有工友告訴我們,他很清楚公司是找不到能代替他們的機器的,在電子行業需要一些精細的操作,機器是做不出人手能夠做到的質量的。比如貼膜工序,機器來貼就總有氣泡和黑點,只能人手處理。請問富士康怎么通過自動化來解放從事貼膜這個枯燥崗位的工人呢?
再者,有工友反映,自己的產線用了一些自動化機器后,自己的工作更累,因為需要處理的產量更高了,而人手又沒有增加。“拿著一樣的工資,干著更多的活”,請問這叫自動化解放工人嗎?
既然富士康不需要自動化,也做不到自動化,那它為什么還天天嚷著要自動化,還美其名曰“解放工人”呢?這種說法既是用來嚇唬工人(讓工人覺得自己不聽從管理的話,就會被機器所取代),也是用來哄騙社會大眾的,給那些盲目相信“科技是進步的”“科技能解放人類”等宣稱的大眾制造出“技術提升、解放工人”的幻象!
因此,當富士康一遍遍重復其機器人計劃、強調自動化解放工人的時候,別忘記它還在對工人實行機器化管理!它還是個抹殺工人自主性和創造能力的“坑人的工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