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十大須知與疑問和解答》
第七章
《毛澤東與朝鮮戰爭》
如本文中曾經提到的,著名朝鮮戰爭專家學者沈志華先生的考據,毛澤東1949年12月從北京出發前往蘇聯的目的,除了帶上5000斤山東大白菜和20000斤黃蘿卜給斯大林祝壽以外,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與蘇聯重新簽訂《中蘇友好互助條約》,(之所以說重新,是因為1945年蔣介石與斯大林有一份《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但是很不幸的是,原本懷著朝圣的欣喜之情去的毛澤東卻最后敗興而歸,原因無它:他要證明自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中華民族好兒女和獨立自強的領導人,更重要的是,他的堅持為前途未定的新中國選擇了最正確的方向,并因此而獲得無法言喻的利益與價值。
在這次的會面中,毛澤東與斯大林就《條約》簽訂事宜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和沖突,兩人爭執的重點就是蘇聯在東北的特權,分別是中長鐵路經營管理權和大連、旅順的駐軍權與海港使用權,斯大林出爾反爾將早前說過的“此《條約》(指1945年的)是不平等條約”的話拋諸腦后,要求必須保留這些特權,態度堅決,毛澤東也是牛氣,就一句話“如果新中國的領土還有外國的軍隊,那我們跟蔣介石有什么分別”?斯大林對于毛澤東更激烈的反應顯得不知所措,他甚至用有點哀求的語氣說“我們蘇聯需要出???,這對你們也有好處…..”(大意)
顯然,斯大林是真的把“盟”字擺上了臺面,然而毛澤東不為所動。
金發碧眼的斯大林不能理解東方人的儒家思想,所以,談不攏了。
雙方不歡而散……….
但是話又往回說,斯大林畢竟仍手握里有一份有法理效應的《條約》,聯合國里的“中國政府”還是臺灣的蔣介石,說得難聽點的:“你毛澤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非法’的,正亟待我蘇聯承認了,我還怕你毛澤東不成”?但是,詩人毛澤東的言行從來都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及預測的,盡管斯大林并不是普通人,但毛澤東這位極有個性的領導人還是選擇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最后成功迫使斯大林作出讓步。
過了原計劃的訪問時間,他沒有走,仍然留在莫斯科,他把房間里的床和桌子等名貴家私通通扔出門外,就留一張長椅子,天天睡在哪,說不定有時也睡地板,來人一概不見,包括斯大林請來的人……于是,門口守著的一大群外國記者天天都議論紛紛“這中國領導人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被斯大林給囚禁了?”大洋彼岸那邊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又似乎與毛澤東心有靈犀鬼使神差地不時向新中國招手…..(我們愿意和共產黨中國對話…..)
這真是是活見鬼了!
斯大林畢竟是個卓有遠見的政治家,在內外部的壓力的影響下,他看出了眼前的這個新伙伴是絕不會屈服的,這個問題懸而不決的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于是他同意了在1955年前將取消蘇聯在東北的一切特權,當然這個同意是有前提的(適當時候),老謀深算的家伙不僅留了一手,還遷怒性質地將攻臺的武器給了金日成。
在“共產主義解放全世界”的偉大目標的計劃表上“中國統一”被押后,取而代之的自然就是“朝鮮統一”。
問:中國是不是就因為這樣子失去了完成統一大業的好機會?
答: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得了南島卻失之東隅,有何分別?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接受蘇聯要求以后,中國的軍事就別想完全獨立自主,尤其是海軍,蘇聯的前身沙俄帝國就是為了出海口才展開瘋狂的對外擴張的,而且早在的滿清時代俄羅斯人就將手插到了東北來了,他怎么可能會輕易放棄?這個野心直到赫魯曉夫時期仍然勃勃,1950年末赫魯曉夫倡議要與中國建立聯合艦隊,毛澤東一口回絕,小赫遂與美國眉來眼去,老毛用了一種更特別的方式——他炮擊金門,使美國大為光火,嚴重懷疑蘇聯誠意,之后小赫便一路向南,咆哮著來到北京,這種奇特外交方式,西方評論家的形容是“不可思議”…..此是后話,在此不贅。
總之,毛澤東拒絕斯大林的堅決要求與哀求無疑是深謀遠慮的。
我們來試著假設一下:
朝鮮戰爭發生于1950年6月;
解放軍攻臺計劃:1950年夏季或下半年
這是兩場互相關聯但又不以對方的變化而轉移目的戰爭。
問:什么意思?
根源上,朝鮮戰爭是冷戰格局下的產物,但即使美、蘇兩軍按倡議各自于1950年撤離半島,南北兩方終究還是難免一戰,因為李承晚政府不得人心,但他又操控了政權與軍隊,北方無數次的和談努力都被拒絕,和平根本是幻想。
在這種情況下,等于給解放軍攻臺埋下一顆定時炸彈,就是不知道何時“后院起火”,如果解放軍攻臺,朝鮮戰爭爆發,新中國該如何應付南北兩端的軍事危機和行動?
無疑難度大增。
特別是南面,解放軍的強項在陸上,不在海上,即便美軍不參與朝鮮戰爭,但在意識形態的指導下,它必然是支持韓國的,那么就同樣會支援臺灣,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解放軍攻下臺灣,終究還是要仰仗蘇聯的海上力量協防,如果蘇聯不協防,美軍的航空母艦一封鎖臺灣海峽,解放軍就在島上等死…….
解放軍攻臺計劃草創于“三大戰役”后,軍事大家、頂級戰略家毛澤東不可能沒有考慮過這樣糟糕的局面,因為朝鮮戰爭在醞釀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更重要的是,對于一個有大志的領導人來講,絕對絕對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領土上還被外國軍事殖民,在這樣的憂慮之下,鐵板一塊的大陸,顯然好過“首鼠兩端”的“望東奪南”。
1950年6月~1953年7月,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用百萬將士的鮮血和尊嚴換來了將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的威脅徹底清除出中國,既驅走了虎豹,又“請”走了“佛”。從此以后,不僅換來了大量的蘇聯援助與共產主義陣營老二哥的國際影響力和地位,更使死氣沉沉的古老大地煥發一片生機,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漲,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如果我們是蔣介石那樣的作派和成績,蘇聯憑什么會給予那么多慷慨的幫助和支援?連原子彈技術都愿意給予?
答:因為我們足夠強大。
何來的自信?
朝鮮戰爭結束后的短短6年后,華麗麗地的美軍部隊登上印支那的土地、越過茂密的森林,但是又是那個老人,他說了一句話,美國人黯然照辦。
不準越過17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