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我開炮!"--讓世界注目的上甘嶺鏖戰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上甘嶺戰役是一次舉世矚目的著名防御戰役。這次戰役是由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發動"金化攻勢"引起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戰,取得了巨大勝利。交戰雙方在上甘嶺地區總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的兩個山頭陣地上,激烈爭奪長達43個晝夜,雙方逐次增加兵力共達10萬余人(敵軍6萬余人,志愿軍4萬余人),作戰規模由戰斗發展成為戰役,雙方傷亡共達3.7萬余人。在這樣一個狹小地區,交戰雙方投入兵力之多,作戰時間之長,戰斗程度之激烈,在抗美援朝戰爭史上是僅有的,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
"聯合國軍"發動"金化攻勢"
1952年10月6日,美陸軍參謀長阿林斯等人到朝鮮視察,同范佛里特和李承晚進行磋商、謀劃。此時,敵人在我軍連續打擊下,認為它已經"在作戰上喪失先攻之利,在戰爭精神上處于萎靡狀態",作戰主動權已經轉到我軍手里,同時,還認為我軍戰術反擊作戰,目的在于迫使其接受我方關于遣反戰俘的方案。于是,為了迫使我軍"轉入守勢,扭轉目前局面",和謀求在談判中的有利地位,決定馬上"組織握有主動權的進攻作戰"。10月8日,敵片面宣布停戰談判無限期休會。接著,于10月14日,便向我發動了一年來規模最大的以上甘嶺地區為主要進攻目標的"金化攻勢"。次日,敵又在東海岸庫底以東海面,集中了六艘航空母艦、四艘巡洋艦、三十多艘驅逐艦和三十余架運輸機,同駐在日本的美騎兵第1師一部,進行了一次近于實戰性質的所謂"敵后實際演習"。演習中,敵艦炮和航空兵對我軍海岸陣地進行了猛烈轟擊。并有三十余架運輸機從我正面戰線通過,顯示以空降配合。
上甘嶺位于我軍中部戰線戰略要點五圣山(金化以北)南麓,其以南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是五圣山主陣地前的兩個連的支撐點,陣地突出,直接威脅著敵之金化防線。美軍發動"金化攻勢"的直接企圖是:破壞我軍正在進行的戰術反擊作戰,占領597.7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改善其防御態勢,并借以試探我軍防御的穩定性,為爾后擴大進攻,伺機奪取五圣山創造有利條件。
美軍擔任這次進攻的部隊,為原在萬淵里、后川里地段上防守的美第9軍之第7師、南朝鮮軍第2師。在進攻前,美軍調整了部署,將南朝鮮軍第2師一個連防守的雞雄山陣地由美第7師一個團接替,以作為實施進攻的依托。另將其軍預備隊第40師由國平前調至金化西南芝浦里、云川里地區,將原屬美第1軍之第3師調至鐵原西南地區歸美第9軍指揮。
在美軍發動"金化攻勢"之前,我軍一線各軍即根據志司關于準備粉碎人可能發動"秋季攻勢"的指示,作了各方面的準備。在上甘嶺地區擔任防御的第15軍曾制定了西方山、五圣山方向上粉碎敵人三至四個師進攻的防御計劃,并調整了部署。10月5日,南朝鮮第2師一個參謀向我軍投誠,供稱美將向我軍發動攻勢。防守上甘嶺一線陣地的志愿軍第15軍第45師第13 5團,當即加強了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兩陣地的兵力、火力。同時,第44師亦加強了西方山方向的守備。10月6日至1 2日,第15軍參加全線戰術反擊,并先后攻殲了四個點的敵人。在敵發動"金化攻勢"之前,該軍第45師正準備攻殲注字洞南山(上甘嶺東北)之敵。
10月14日,敵人開始了代號為"攤牌作戰"的所謂"金化攻勢"。志愿軍為粉碎敵人這一攻勢而進行的異常激烈的堅守防御作戰,即上甘嶺戰役打響了。
艱苦的43個晝夜
10月12日起,敵預先以航空兵、炮兵對上甘嶺、五圣山及 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兩陣地,實施了連續兩天的火力突擊。14日3時起,敵又進行了持續兩個小時的猛烈的炮火準備。接著于凌晨5時,以美第7師、南朝鮮第2師各一部共七個營的兵力,在10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三百余門、坦克三十余輛、 飛機四十余架的支援下,分六路向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兩陣地發起猛烈進攻。與此同時,美第7師、南朝鮮第9師各一部共四個營兵力,分別向志愿軍第44師、第29師正面之391高地、上佳山西北山、芝村南山、419高地實施牽制性進攻。是日,敵人對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一個排至一個營的兵力采取多路多波的方式進行了連續不斷的沖擊,共發射炮彈三十余萬發,飛機投彈五百余枚,戰斗異常激烈。志愿軍防守部隊(兩個加強連)在戰斗開始時,僅有山、野、榴炮十五門和82迫擊炮十二門支援作戰(午后山、野、榴炮增加到十四個連四十三門)。戰至13時左右,野戰工事幾乎全部被毀,人員傷亡較大,表面陣地大部被敵占領,志愿軍防守部隊轉入坑道作戰。19時,乘敵立足未穩,組織四個連實施反擊,又恢復了陣地。是日,斃傷敵近兩千人。
經過一天的激烈戰斗,敵之進攻企圖更加明顯。為了集中力量打擊敵人,抗擊敵人進攻,志愿軍第45師于14日晚調整了部署,將準備用于反擊注字洞南山的兩個炮兵營調回上甘嶺地區,以第134團兩個營和第133團一個營分別加入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防御,將師指揮所前移至德山峴。15日,志愿軍首長指示第15軍暫時停止反擊注字洞南山之敵,而集中力量準備粉碎敵人對上甘嶺地區的任何進攻。
15日至18日,敵又先后投入了兩個團又四個營的兵力,在大量炮兵、航空兵支援下,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進行連續的猛烈進攻。志愿軍防守部隊與敵反復爭奪,陣地晝失夜復,戰斗異常緊張激烈。至18日,兩高地的表面陣地全部被敵中領。19日晚,志愿軍第45師,分別以三個連的兵力,在堅守抗道的部隊配合下,對占領該兩高地表面陣地之敵實施反擊,并一舉恢復了陣地。在反擊597.9高地的戰斗中,第135團第2營通信員黃繼光為打開沖鋒道路,舍身堵住了敵人機槍射孔,保證了戰斗的勝利。20日,敵又以兩個營的兵力,在飛機三十架和大量炮兵配合下向該高地進行輪番攻擊。激戰終日,除59 7.9高地西北山腿的三個陣地外,其余表面陣地又相繼為敵占領。志愿軍防守部隊再次退守坑道堅持戰斗。
這一階段作戰,敵我雙方在不足四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均投入了大量的有生力量(敵投入了七個團十七個步兵營,志愿軍第45師投入了三個團共二十一個步兵連),使用了異常猛烈的炮兵火力(敵使用炮兵十八個營三百余門火炮,志愿軍使用山炮以上火炮十九個連四十六門、火箭炮六個連二十四門),進行了夜以繼日的反復爭奪。敵人白天進攻,志愿軍入夜反擊,幾成規律。在七天作戰中,除晝間不斷地實施陣前反擊以外,僅有計劃地實施夜間反擊即達七次,其中三次全部恢復陣地,四次局部恢復陣地。戰斗十分激烈,人員物資消耗亦大。據不完全統計,共斃傷敵七千余人,志愿軍第45師傷亡三千二百余人。
敵人連續七天猛攻,傷亡慘重,未能達到預期目的。但是,美軍為了維持面子,仍不愿放棄進攻。21日以后,敵人一面以各種手段圍攻志愿軍坑道部隊,一面為繼續實施進攻進行部署調整,將遭到重創的美第7師漢雄川以東的防務和進攻597.9高地的任務交給了南朝鮮第2師,美第7師則西移,防我軍從漢灘川以西其左翼出擊;將南朝鮮第2師的部分防務交給了位于其右翼的南朝鮮第6師;另以美軍第3師接替了南朝鮮第9師在鐵原地區的防務,南朝鮮第9師則東調金化以南史倉里地區作戰役預備隊。
此時,志愿軍第45師由于人員物資消耗較大,已暫時無力組織較大的反擊。志愿軍首長為了取得防御作戰的勝利,及時地給第15軍發出指示,指出:敵人成營成團地向我陣地沖擊,是敵人用兵上的錯誤,是我殲滅敵人的良好時機,應抓住這一時機,大量殺傷敵人,我繼續堅決地斗爭下去,可制敵于死地。志愿軍第15軍根據這一指示,為進一步堅守和實施反擊創造條件,乃令第45師轉入堅守坑道斗爭,以爭取時間,為進行最后粉碎敵人進攻、恢復全部陣地的決定性反擊作準備。
敵人為了鞏固已占陣地,以便進一步向我縱深擴展,對志愿軍堅守抗道的部隊采取了封鎖、轟炸、爆破、熏燒、堵塞坑道或向坑道內投擲毒氣彈等毒辣手段進行圍攻。有的坑道被炸塌,有的坑道被堵塞,再加上坑道內缺糧、缺彈、缺水、缺氧,我堅守坑道的部隊所處的條件極端困難。但是,他們依靠黨支部的堅強領導和強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及時地調整了組織 (有的坑道由十六個連隊番號的人員整編成一個連),高度發揚了不畏困難,不怕犧牲,團結一致的革命精神,在積極殲敵的思想指導下,在陣地縱深部隊和炮兵的支援下,積極作戰,不斷地以小型反擊來粉碎敵人對坑道的圍攻。從21日至29日,堅守坑道部隊共組織班、組兵力,以突襲手段出擊一百五十八次,除九次失利外,其余均獲成功,共殲敵二千余人,并恢復了七處陣地。在此期間,防御縱深部隊為了支援堅守坑道的部隊作戰,曾以兩個班至五個連的兵力,在炮兵和堅守坑道部隊的配合下,向597.9高地反擊五次,向537.7高地北山反擊七次。每次反擊都使堅守坑道部隊得到了兵員和物資的補充,尤其是把祖國人民的慰問信和慰問品送進坑道,使堅守坑道的部隊受到了極大鼓舞。在堅持坑道斗爭中,志愿軍炮兵部隊準確而猛烈的火力支援,不僅有效地保護了坑道口的安全,而且還給了占領表面陣地之敵以大量殺傷,有效地打擊了敵人的炮兵,對取得坑道斗爭的勝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了直接配合坑道斗爭和進行反擊的準備,志愿軍第15軍以第29師和第44師先后攻殲了上甘嶺以西柏德里東山和平康以南萬淵里地區之381高地、391高地之敵,共殲敵三千余人。
25日,第15軍召開作戰會議,擬定了實施決定性反擊的作戰部署,確定首先集中力量反擊占領597.9高地之敵,爾后再集中力量反擊占領537.7高地北山之敵。并準備以第29師的一個營又五個連的兵力投入反擊597.9高地作戰,以第12軍第31師之第91團為預備隊。另以第29師的另五個連的兵力投入反擊 537.7高地北山之敵的作戰。為保證所需糧彈,除組織軍師后勤力量加緊運輸外,另抽調第29師三個營及各師團機關人員,專任四十里山路的火線運輸任務。27日,第3兵團首長對實施決定性反擊在作戰指導上作了明確的指示,特別強調了必須樹立長期打下去的思想,準備與敵進行多次的反復爭奪,逐漸地消耗殺傷敵人;強調了兵力的使用要大小結合,充分發揚小兵群戰術和隨伴火炮的作用。同時,為牽制敵人,分散敵炮兵火力,還強調了要組織小分隊積極地進行襲擾活動。
10月29日,志愿軍第15軍實施決定性反擊的準備工作就緒 (包括兩個連預先秘密進入坑道,作為第一梯隊),并已進行了兩天的預先火力準備,將敵占之表面陣地工事基本摧毀。
30日21時,志愿軍第15軍以第45師五個連、第29師兩個連與堅守坑道的部隊相配合,在山、野、榴炮五十門、火箭炮二十四門、迫擊炮三十門支援下,開始對597.9高地之敵實施反擊。堅守坑道部隊三個連首先對敵發起沖擊,接著,坑道外的部隊七個連迅即進入戰斗,對敵實施兩面夾擊。經五小時激戰,全殲守敵四個連,并打退敵一個營兵力的多次反撲。至31日夜,除了一個班陣地外,597.9高地陣地為我收復。10月31日至1 1月3日,敵人又先后以偽第9師一個團、美第7師第三個營、美空降第187團及埃塞俄比亞營投入戰斗,每天以一至兩個多團的兵力,在航空兵和炮兵的猛烈火力支援下,進行連續反撲。志愿軍于11月1日將預備役第31師第91團投入戰斗,并增調了炮兵九個連參戰(此時支援火炮已達二十一個連七十三門,另火箭炮六個連二十四門)。我第91團和支援炮兵英勇奮戰,打退了敵人的連續反撲,守住了陣地。這次作戰,共殲敵六千余人。為此,志愿軍首長于11月5日特致電祝賀,表彰了參戰部隊堅韌頑強的戰斗作風,并指示第15軍"再接再勵,堅決戰斗下去,直至將敵人的局部進攻完全徹底粉碎"。
11月5日,志愿軍第3兵團首長根據志愿軍首長"堅決戰斗下去"的指示,對鞏固597.9高地和奪回537.7高地北山的作戰作了重新部署。決定將第12軍第31師的三個團全部投入該兩高地作戰;第34師兩個團為預備隊,準備繼第31師之后投入作戰;第15軍之第45師除炮兵、通信、后勤保障部隊外,撤出戰斗進行休整。為便于指揮,由第12軍副軍長李德生在德山峴組織五圣山戰斗指揮所,統一指揮各參戰部隊;由炮兵第7師師長組織炮兵指揮所,統一指揮所配屬的炮兵。該兩指揮所仍歸第 15軍軍長秦基偉直接指揮。在戰術指導上確定:"我反擊成功之后,除主峰基點必守之外,應該是不可不守,不可全守,有利則守,無利則收";陣地被敵占去之后,"我〔應〕準備好了再反,我準備不好則不勉強反;有時機則反,無機會則創造條件"。總之,要發揮各級指揮員的機動性,保持戰術上的主動。
11月6日,志愿軍首長向中央軍委報告了堅決與敵爭奪下去的決心和部署。7日,軍委復電同意,并指出:"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戰,已發展成為戰役的規模,并已取得巨大的勝利,望你們鼓勵該軍,堅決作戰,為爭取全勝而奮斗。"
志愿軍收復597.9高地以后,隨即準備反擊537.7高地北山之敵。該高地在我反擊597.9高地時,敵我雙方均在使用小分隊進行反復爭奪。至11月10日,敵全部占領了該高地的表面陣地。據守之敵為南朝鮮第2師的一個營。
11月11日16時25分,志愿軍第31師第92團兩個連在山、野、榴炮七十門、迫擊炮二十門和火箭炮二十四門的直接支援下,分兩路發起沖擊,激戰至17時,奪回了537.7高地北山陣地,全殲守敵。與此同時,為配合第92團的反擊作戰,第31師還以第93團一部收復了原放棄的597.9高地的一個班陣地。12日,敵以一個團兵力向我537.7高地北山反撲,經激烈戰斗,敵人占去兩個山腳的四個陣地。此后,敵我雙方即在這兩個山腳陣地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第31師之第93團第34師之第106團先后投入戰斗。激戰至25日,終于打退了敵人的猖狂反撲,鞏固了537.7高地北山陣地。此時,敵人由于傷亡慘重,被迫將南朝鮮第2師、美第7師撤下整補,該兩師防務分由第9師、美第25師接替。隨之敵之進攻也基本停止。上甘嶺戰役遂以我軍的勝利而告結束。
"向我開炮!向我開炮!"
上甘嶺的殘酷爭奪中,志愿軍官兵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留下了一個個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
這是一個寧靜而美麗的清晨,但281.1高地依然傳來激烈的槍聲。
昨天晚上,志愿軍一支小部隊乘黑夜深入陣地襲擊敵人,一舉攻占了山頭,消滅了守敵。在后撤時,卻意外地和反撲的敵人遭遇。敵人用大量的炮火和步兵發起了猛烈的沖擊,雙方足足打了一整夜。小部隊在重重包圍的敵群中堅持著戰斗,可是傷亡嚴重,人越打越少了。步話機員于樹昌不時地向團指揮所報告戰斗情況,要求炮火支援,最后他哽咽著說:"同志們已全都犧牲了……"。指揮所的同志們意識到,大部隊支援是無法在白天通過敵人的嚴密封鎖的,他們所能做的,只有組織炮火支援,等待黃昏時大部隊的反擊。孫斌團長沉著地接過話機說:"偽2師的部隊已經被你們痛打了一個晚上,你們以小的代價換取了敵人重大的傷亡,你和你的戰友們都做出了有價值的貢獻,目前每堅持一分鐘,都會給將來的全線反擊增加一分勝利……"。于樹昌堅定地回答說:"報告首長,我明白您的意思。我是共產黨員,保證堅持到底,有我在,就有陣地在 !""好同志!我以全團的名義感謝你,你這就是對祖國的忠誠 !"團長激動地說。接著,他詳細地向于樹昌指示了聯絡炮火打退敵人反撲的方案。281.1高地東山腿上的戰斗,變成了步話機員于樹昌加上團屬炮火,同成排、成連進攻的敵偽軍之間的較量。
兩個排的敵人又撲上來了,于樹昌呼叫道:"天津2號!82 51呼叫!兩個排的敵人從2號、4號目標,分4路向我運動上來,請開炮!"一陣炮響之后,于樹昌興奮地喊道:"好!打得好!敵人一片片地倒下了,敵人向回逃了!快沿2號、4號目標跟蹤射擊!""好啦!停放!停放!炮兵同志,謝謝你們!"
于樹昌就是這樣從容不迫地調動著炮火,打垮了敵人一次次的瘋狂進攻。此時,他的臉上沾滿了硝煙和泥土,軍裝也早就被汗水濕透了,撕了好幾條口子,嗓子干得冒火,煙熏火燎般地難受,要是有一口水喝,那該多美啊!
忽然,于樹昌發現一股敵人偷偷地摸上來,一下子竄到地堡邊。"好狡猾的家伙!"調動炮火已經來不及了,他順手抱起地上的重機槍,朝敵人開了火,沖在前面的敵人倒下了,后面的敵人嚇得一溜煙地往回溜。于樹昌趕忙用步話機向指揮所匯報情況??墒菦]等指揮部回話,又一批敵人氣勢洶洶地撲近了地堡。于樹昌顧不上思考,又用一連串的手榴彈回敬了敵人。
敵人一批又一批地被打垮了,陣地前布滿了尸體,已經疲憊不堪的于樹昌舒了一口氣。突然,他的心猛地一沉,發現自己只剩下最后一顆手榴彈了,這是他惟一的武器,更嚴峻的考驗正在逼近他。
已是正午時分了。敵人從三面涌向東山腿,發起第五次猛攻。此時的于樹昌,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沉著地調動炮火。"注意,注意,炮打2號、4號目標!""左側洼部也有敵人,請炮火急襲!"炮彈在敵群中轟鳴,但前面的敵人仍舊像蝗蟲一般蜂擁著爬上來。"1號,1號,大家伙打遠了,知人太多,再打近些,打近些!"團長問:"打40米行嗎?""還遠!""30米呢!""再近些,快!"20米嗎?""行!"于樹昌斬釘截鐵地答道。這時,敵人已經把地堡包圍起來了,幾名敵人已經爬上了地堡,于樹昌的聲音更響更緊促了,他呼喊道:"炮兵同志,快開炮吧!向我開炮!為了勝利,對準我的地堡,開炮!"
"絕不能讓步話機落到敵人手中!"于樹昌深情地撫摸著心愛的步話機,發出了最后的呼叫:"首長,親愛的同志們!再見啦!"然后,將步話機狠狠地砸到了地上。此刻,五六個敵人已竄到地堡中。他們驚奇地發現在這里同他們一個連兵力抗擊的竟是一名年輕的志愿軍戰士!于樹昌臉上的表情異常平靜,他把手榴彈舉到胸前。敵人見狀大驚失色,紛紛向后退去。于樹昌嘴角露出了一絲輕蔑的微笑,猛地一拉導火索,"轟"地一聲巨響,地堡被炸塌了一半,英雄于樹昌,跟敵人同歸于盡!
指揮所的報話機中,再也聽不到那熟悉的聲音了。前沿觀察所報告說:"陣地上地堡口位置冒起一股濃煙,可以判定這是手榴彈爆炸,山腿上已爬滿了敵人……"。
"全部炮火,急襲山腿!"孫團長怒目圓睜,攥緊了拳頭,下達命令。話音剛落,所有的火炮一齊怒吼,炮彈帶著復仇的火焰沖向東山腿,發出天崩地裂般的聲響。
這場戰斗一直持續到黃昏。志愿軍反擊部隊一直沖上了28 1.1高地東山腿,在已塌掉了一半的于樹昌最后據守的那座地堡中,找到了他的遺體。他的手里還握著半截沒有炸完的手榴彈木柄,身旁躺著他最親密的"伙伴"--那部砸扁了的血跡斑斑的步話機。
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志愿軍戰士,這就是我們的英雄!
上甘嶺地區不足4平方公里的兩個陣地的爭奪戰,敵人先后投入進攻的兵力為步兵11個團又2個營,作戰過程中又補充新兵9000余人,動用大炮300余門,坦克170余輛,出動飛機30 00余架次。共發射炮彈190余萬發,投擲炸彈5000余枚,最多時一晝夜發射炮彈30余萬發,投炸彈500余枚。兩陣地的石土被炸松1~2米,變成一片焦土。志愿軍先后參戰的有第15軍的第45師、第29師,第12軍的第31師及第34師的1個團,使用山炮、野炮、榴彈炮共114門,火箭炮24門,高射炮47門。志愿軍防守部隊依托以坑道為骨干的堅固陣地,共打退敵人營以上兵力的進攻25次,營以下兵力的進攻650余次,并進行數十次反擊,最終守住了陣地。
信息來源:中國軍網
向守志:上甘嶺戰役 我們靠意志取勝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 景玥
2011年06月21日07:30
上甘嶺,我一生中最殘酷的戰役
抗美援朝戰爭,我重點來說說上甘嶺戰役。上甘嶺戰役是我一生中最殘酷的戰役。戰場炮火的密度創歷史空前,彈藥的消耗量也十分驚人。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向兩個小小山頭傾瀉了190萬發炮彈和5000枚炸彈。最多的一天高達30萬發炮彈,平均每秒鐘就達6發,每平方米的土地上要承受76枚炮彈。陣地表面工事被摧毀了,草木被打光了,山頭的巖石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戰場上空,昏天黑地,硝煙繚繞。隨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鐵屑、彈殼。與此相聯系的是兵員的傷亡,血肉橫飛的場面司空見慣。
在慘烈的戰役中,志愿軍參戰部隊發揚了高度的團結戰斗精神,表現了特殊的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拥雷鲬鹗亲钇D苦的階段,坑道里的條件惡劣到了極點。敵人對坑道進行封鎖、轟炸、爆破、焚燒、堵塞,甚至向坑道里投擲毒氣彈、硫磺彈。有的坑口被炸塌,有的被堵塞。坑道里缺糧、缺彈藥,最要命的是缺氧、缺水。缺氧常使戰士頭腦發暈;缺水,戰士只好喝尿,或者趴在坑道壁上舔石頭上的潮氣。志愿軍戰士全靠頑強的意志堅持著。尤其是傷員備受煎熬,有些時候,坑道里連一滴酒精,一卷繃帶都沒有,只好任憑傷口發炎、潰爛。為了不影響戰友,傷員都自覺強忍劇痛,一聲不吭,很多傷員都用嘴咬著床單,有的至死嘴里的床單都拿不下來。
在上甘嶺戰役中,涌現出一大批驚天地、泣鬼神的視死如歸的戰斗英雄。1952年10月12日晚,當我得知配屬自己指揮的29師87團9連戰士邱少云在391高地執行潛伏任務,嚴守戰場紀律被烈火燒身英勇犧牲時,我失聲痛哭,其實他的身后就是一條小水溝,只要滾下去,身上的火就會被撲滅,但這樣會暴露目標。為了大局,他寧愿犧牲自己。
在戰爭中,我們所體現的“不怕犧牲,艱苦頑強,友愛團結,機智靈活”的戰斗精神,尤其是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的確使敵人大為震驚。烈火燒身而紋絲不動直至犧牲的有,以胸膛堵槍眼的有,抱著爆破筒與敵同歸于盡的有,用身體給戰友當槍架的有,用身體當電話線的有,把生的希望無私地讓給戰友、把死的威脅坦然留給自己的也有。所有這些,是我們得以靠劣勢裝備勝優勢裝備之敵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