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愛琴文明的【金字塔型】奴隸制
愛琴文明,是指在愛琴海各群島以及希臘半島上誕生的歐洲早期文明。前期以克里特文明為代表,后期則以邁錫尼文明為核心。在特洛伊戰爭期間,邁錫尼的國王就是那位著名的阿伽門農。
愛琴文明,是指在愛琴海各群島以及希臘半島上誕生的歐洲早期文明。前期以克里特文明為代表,后期則以邁錫尼文明為核心。在特洛伊戰爭期間,邁錫尼的國王就是那位著名的阿伽門農。
這個時期的社會,是一種金字塔形的奴隸制社會。國家(那時叫做城邦)通過對外征服,掠奪了大量奴隸來從事勞動。這些奴隸大多屬于國王,少部分屬于其他貴族。下層農民和手工業者,收入微薄。
貴族——平民——奴隸,構成了金字塔的三個層級。
貴族——平民——奴隸,構成了金字塔的三個層級。
由于愛琴文明屬于史前文明,相關記載很少,所以這個時期的階級矛盾狀況,很難確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奴隸制與對外擴張有著密切的聯系。
對外擴張一旦遇阻,奴隸的來源就會枯竭,從而會加劇貴族與平民的貧富分化,社會矛盾就會激化。奴隸的短缺,也會加劇剝削力度,從而導致奴隸起義。
特洛伊戰爭耗時十年,邁錫尼雖然獲勝,但國力也耗損殆盡,最終被希臘人滅國。
對外擴張一旦遇阻,奴隸的來源就會枯竭,從而會加劇貴族與平民的貧富分化,社會矛盾就會激化。奴隸的短缺,也會加劇剝削力度,從而導致奴隸起義。
特洛伊戰爭耗時十年,邁錫尼雖然獲勝,但國力也耗損殆盡,最終被希臘人滅國。
二、斯巴達和雅典
公元前8世紀,希臘人的一些部落開始強大,并在希臘半島建立了許多城邦,其中最強大也最具典型性的,就是斯巴達和雅典了。
公元前8世紀,希臘人的一些部落開始強大,并在希臘半島建立了許多城邦,其中最強大也最具典型性的,就是斯巴達和雅典了。
1.斯巴達的【公有型】奴隸制
斯巴達在其族群內部,保留了原始公社的體制,推行全民從軍的“軍事共產主義”,勞動生產則全部由外來奴隸完成。于是,斯巴達形成了一種“平民——奴隸”二元化的社會結構。
這種結構,無疑是金字塔型的一個變體,它保證了族群內部的團結,使斯巴達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但同時,也導致了社會的維系越來越依賴于對外擴張。大量奴隸的使用,更導致奴隸起義層出不窮。
整個古希臘時期,斯巴達的階級矛盾是各城邦中最為尖銳的。
奴隸起義和對外戰爭,削弱了國力,斯巴達最終亡國。
斯巴達在其族群內部,保留了原始公社的體制,推行全民從軍的“軍事共產主義”,勞動生產則全部由外來奴隸完成。于是,斯巴達形成了一種“平民——奴隸”二元化的社會結構。
這種結構,無疑是金字塔型的一個變體,它保證了族群內部的團結,使斯巴達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但同時,也導致了社會的維系越來越依賴于對外擴張。大量奴隸的使用,更導致奴隸起義層出不窮。
整個古希臘時期,斯巴達的階級矛盾是各城邦中最為尖銳的。
奴隸起義和對外戰爭,削弱了國力,斯巴達最終亡國。
2.雅典的【橄欖型】奴隸制
雅典屬于商業海港型城邦,工商業十分發達,這就導致對外掠奪奴隸的需求較弱。到了公元前6世紀,貧富分化加劇,平民因為還不起債,而淪為貴族的奴隸。同時,新興商人階層也對貴族的專權產生了不滿,內亂一觸即發。
雅典被迫進行民主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雅典的社會矛盾,表現為平原派(貴族)、海岸派(商人)和山地派(平民)之間的矛盾,奴隸在整個社會結構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
到公元前4世紀時,雅典建筑業勞動者中,奴隸僅占21%,換言之,十個建筑工人里,八個是平民,只有兩個是奴隸。(數據來自西南大學徐巖松和西南師范附中夏萬芳的《論古典時代雅典奴隸制經濟走勢》)
雅典屬于商業海港型城邦,工商業十分發達,這就導致對外掠奪奴隸的需求較弱。到了公元前6世紀,貧富分化加劇,平民因為還不起債,而淪為貴族的奴隸。同時,新興商人階層也對貴族的專權產生了不滿,內亂一觸即發。
雅典被迫進行民主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雅典的社會矛盾,表現為平原派(貴族)、海岸派(商人)和山地派(平民)之間的矛盾,奴隸在整個社會結構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
到公元前4世紀時,雅典建筑業勞動者中,奴隸僅占21%,換言之,十個建筑工人里,八個是平民,只有兩個是奴隸。(數據來自西南大學徐巖松和西南師范附中夏萬芳的《論古典時代雅典奴隸制經濟走勢》)
個人認為,雅典的奴隸雖然數量較少,但依舊是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社會體制,仍然只是金字塔型的一種特殊變體而已。
果然,隨著族群內部實現民主化,可榨取的財富越來越少,雅典的貴族和富商們開始推行對外殖民。
果然,隨著族群內部實現民主化,可榨取的財富越來越少,雅典的貴族和富商們開始推行對外殖民。
3.伯羅奔尼撒戰爭
東方的波斯帝國,先后三次派大軍侵略希臘,在斯巴達和雅典的聯手抗擊下,波斯軍隊鎩羽而歸,史稱希波戰爭。
然而,沒有被外敵打敗的希臘人,卻敗在了自己的社會體制的腳下。
東方的波斯帝國,先后三次派大軍侵略希臘,在斯巴達和雅典的聯手抗擊下,波斯軍隊鎩羽而歸,史稱希波戰爭。
然而,沒有被外敵打敗的希臘人,卻敗在了自己的社會體制的腳下。
由于對外擴張的需求,斯巴達與雅典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展開了長達27年的戰爭,史稱伯羅奔尼撒戰爭。
由于斯巴達在族群內部推行“軍事共產主義”,所以最后戰勝了雅典。然而奴隸起義卻使斯巴達日漸衰弱。
公元前4世紀,北部的馬其頓乘虛而入,占領了斯巴達和其他希臘城邦。
由于斯巴達在族群內部推行“軍事共產主義”,所以最后戰勝了雅典。然而奴隸起義卻使斯巴達日漸衰弱。
公元前4世紀,北部的馬其頓乘虛而入,占領了斯巴達和其他希臘城邦。
三、羅馬的奴隸制:雅典模式與斯巴達模式的雜糅
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建立的龐大帝國,僅僅存在了13年就迅速衰落了。意大利半島上的羅馬開始崛起。
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建立的龐大帝國,僅僅存在了13年就迅速衰落了。意大利半島上的羅馬開始崛起。
1.早期羅馬:
早在公元前6世紀,羅馬人就已經從原始公社過渡到了奴隸社會。羅馬的社會形態與雅典較為相似,只有少數戰俘成為奴隸,而族群內部則出現了大量的平民。所以早期的羅馬,是一個【橄欖型】的奴隸制社會。甚至不說它是奴隸制社會,也說得通。
然而,隨著貴族對平民的壓榨,貧富差距很快拉大,平民開始淪為奴隸,這與早期的雅典也十分相似。
當外敵入侵時,平民們拒絕參戰,羅馬社會面臨分裂的危險,到這時,貴族們才開始妥協讓步,立法保障本國公民的人身權利。
很快,羅馬貴族就發現了那個能夠緩和國內矛盾的唯一法寶——對外戰爭。
早在公元前6世紀,羅馬人就已經從原始公社過渡到了奴隸社會。羅馬的社會形態與雅典較為相似,只有少數戰俘成為奴隸,而族群內部則出現了大量的平民。所以早期的羅馬,是一個【橄欖型】的奴隸制社會。甚至不說它是奴隸制社會,也說得通。
然而,隨著貴族對平民的壓榨,貧富差距很快拉大,平民開始淪為奴隸,這與早期的雅典也十分相似。
當外敵入侵時,平民們拒絕參戰,羅馬社會面臨分裂的危險,到這時,貴族們才開始妥協讓步,立法保障本國公民的人身權利。
很快,羅馬貴族就發現了那個能夠緩和國內矛盾的唯一法寶——對外戰爭。
2.布匿戰爭
從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146年,羅馬與海上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由于迦太基是腓尼基人建立的,而羅馬人又稱腓尼基為“布匿”,所以戰爭被稱為布匿戰爭。
最終,羅馬人消滅了迦太基,并在戰爭過程中,掠奪了大量的奴隸和財富,羅馬的奴隸制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公元前137年,西西里島爆發了大規模奴隸起義。
奴隸起義被鎮壓之后,羅馬進入了和平年代。
從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146年,羅馬與海上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由于迦太基是腓尼基人建立的,而羅馬人又稱腓尼基為“布匿”,所以戰爭被稱為布匿戰爭。
最終,羅馬人消滅了迦太基,并在戰爭過程中,掠奪了大量的奴隸和財富,羅馬的奴隸制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公元前137年,西西里島爆發了大規模奴隸起義。
奴隸起義被鎮壓之后,羅馬進入了和平年代。
3.改革遇阻
戰事一旦停止,社會問題很快就出現了。那些服完兵役、分到土地并恢復耕種的平民,發現自己種的糧食根本賣不出去。原因是奴隸農場生產的糧食更加廉價。農民們迅速破產,淪為無產者。
一些開明貴族希望像雅典那樣推行改革,卻遭到了元老院貴族們的強烈抵制,主張改革的政治家蓋烏斯,居然被元老們用板凳活活打死。
改革失敗后,羅馬社會再次面臨貴族與平民的分裂。
戰事一旦停止,社會問題很快就出現了。那些服完兵役、分到土地并恢復耕種的平民,發現自己種的糧食根本賣不出去。原因是奴隸農場生產的糧食更加廉價。農民們迅速破產,淪為無產者。
一些開明貴族希望像雅典那樣推行改革,卻遭到了元老院貴族們的強烈抵制,主張改革的政治家蓋烏斯,居然被元老們用板凳活活打死。
改革失敗后,羅馬社會再次面臨貴族與平民的分裂。
4.法寶再次顯靈
羅馬未能通過“重分蛋糕”來解決族群內部的矛盾。
于是,它又走回了最初的道路——對外戰爭。
這時加入軍隊的農民,不再是服兵役了,而是成了吃俸祿的職業軍人。
雖然羅馬社會與斯巴達的全民從軍制差別很大,但大量破產農民成為職業軍人的事實,說明了羅馬社會已經與雅典模式漸行漸遠,而開始近似于斯巴達模式了。
區別僅在于,斯巴達貴族也要參軍,而羅馬的貴族不用參軍而已。
羅馬未能通過“重分蛋糕”來解決族群內部的矛盾。
于是,它又走回了最初的道路——對外戰爭。
這時加入軍隊的農民,不再是服兵役了,而是成了吃俸祿的職業軍人。
雖然羅馬社會與斯巴達的全民從軍制差別很大,但大量破產農民成為職業軍人的事實,說明了羅馬社會已經與雅典模式漸行漸遠,而開始近似于斯巴達模式了。
區別僅在于,斯巴達貴族也要參軍,而羅馬的貴族不用參軍而已。
此時的羅馬社會,實際上已經分裂。
掌握了軍隊實權的將領,開始利用軍隊與元老院的貴族們分庭抗禮。
掌握了軍隊實權的將領,開始利用軍隊與元老院的貴族們分庭抗禮。
5.斯巴達克起義與凱撒獨裁
平民與貴族的矛盾,通過軍事擴張得到了暫時解決,但奴隸與貴族的矛盾,卻愈演愈烈。
一名叫做斯巴達克的奴隸,一呼百應,率領萬余名奴隸和貧民發動了起義,史稱斯巴達克起義。
起義被鎮壓后,羅馬進入了類似于中國三國時期的藩鎮割據局面。
凱撒控制高盧(今法國比利時一帶),龐培控制西班牙,克拉蘇控制東方地區,元老院控制羅馬城。
在這場腥風血雨的斗爭中,凱撒最終獲勝,成為了羅馬的軍事獨裁者。
平民與貴族的矛盾,通過軍事擴張得到了暫時解決,但奴隸與貴族的矛盾,卻愈演愈烈。
一名叫做斯巴達克的奴隸,一呼百應,率領萬余名奴隸和貧民發動了起義,史稱斯巴達克起義。
起義被鎮壓后,羅馬進入了類似于中國三國時期的藩鎮割據局面。
凱撒控制高盧(今法國比利時一帶),龐培控制西班牙,克拉蘇控制東方地區,元老院控制羅馬城。
在這場腥風血雨的斗爭中,凱撒最終獲勝,成為了羅馬的軍事獨裁者。
表面上看,凱撒的獲勝,是軍隊將領的勝利,但從深處來看,實際上是破產平民組成的軍隊對奴隸主貴族的一次勝利。凱撒的勝利,使很多軍官士兵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有的被提拔為保民官,有的重新分到了田地,有的成為不愁吃穿的職業軍人。
6.凱撒遇刺和屋大維稱帝
權力被削弱的元老院貴族們不買凱撒的帳,他們在元老院刺殺了凱撒。
凱撒死后,他的侄子屋大維逐漸掌握了兵權,并清洗了元老院貴族,最終成為了羅馬皇帝。
個人認為,凱撒和屋大維與元老院貴族的矛盾,實際上是奴隸主貴族之間的權力之爭。
凱撒和屋大維掌控軍隊,在施政過程中,又通過惠民政策籠絡人心,因而受到軍隊和民眾的雙重歡迎。但從本質上來說,他們只是具有個人獨裁野心的奴隸主貴族。他們的一切行為,最終是為了個人權力的實現。
權力被削弱的元老院貴族們不買凱撒的帳,他們在元老院刺殺了凱撒。
凱撒死后,他的侄子屋大維逐漸掌握了兵權,并清洗了元老院貴族,最終成為了羅馬皇帝。
個人認為,凱撒和屋大維與元老院貴族的矛盾,實際上是奴隸主貴族之間的權力之爭。
凱撒和屋大維掌控軍隊,在施政過程中,又通過惠民政策籠絡人心,因而受到軍隊和民眾的雙重歡迎。但從本質上來說,他們只是具有個人獨裁野心的奴隸主貴族。他們的一切行為,最終是為了個人權力的實現。
軍隊和民眾獲得的好處,只是暫時性的。
7.奴隸制的逐漸瓦解——供求關系逆轉
羅馬進入帝國之后,對外擴張逐漸停止。這個時候,由于長期的擴張積累,奴隸的基數很大,甚至達到了供大于求的地步,羅馬奴隸制迎來了繁榮和穩定的時代。換言之,奴隸主們已經不需要進行對外擴張了。他們可以輕易買到價廉物美的奴隸。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奴隸的數量開始減少,奴隸價格大幅上漲。奴隸成本的上升,必然導致奴隸主通過延長勞動時間、克扣三餐來彌補利潤的損失。
到了公元3世紀,奴隸起義此起彼伏,遍及帝國各地,這進一步增加了奴隸莊園的勞動成本。
羅馬進入帝國之后,對外擴張逐漸停止。這個時候,由于長期的擴張積累,奴隸的基數很大,甚至達到了供大于求的地步,羅馬奴隸制迎來了繁榮和穩定的時代。換言之,奴隸主們已經不需要進行對外擴張了。他們可以輕易買到價廉物美的奴隸。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奴隸的數量開始減少,奴隸價格大幅上漲。奴隸成本的上升,必然導致奴隸主通過延長勞動時間、克扣三餐來彌補利潤的損失。
到了公元3世紀,奴隸起義此起彼伏,遍及帝國各地,這進一步增加了奴隸莊園的勞動成本。
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也使自耕農增加了產量,提高了市場競爭力。而奴隸們不僅不愿使用新工具,甚至毀壞工具來消極怠工。
于是,很多莊園不得不把土地和工具租給奴隸使用,奴隸制生產關系趨向瓦解。
生產的低利潤,也促使奴隸主貴族抓緊爭奪政權,以尋求更多財富。
最終,在貴族混戰、奴隸起義以及外族入侵的多重合力下,羅馬帝國走向分裂,并最終消亡,歐洲奴隸制時代就此終結。
生產的低利潤,也促使奴隸主貴族抓緊爭奪政權,以尋求更多財富。
最終,在貴族混戰、奴隸起義以及外族入侵的多重合力下,羅馬帝國走向分裂,并最終消亡,歐洲奴隸制時代就此終結。
四、個人感想:
1.奴隸制的延續,與對外擴張息息相關。
通過對外擴張,既可以獲得廉價勞動力的來源,也可以緩和族群內部的矛盾。
1.奴隸制的延續,與對外擴張息息相關。
通過對外擴張,既可以獲得廉價勞動力的來源,也可以緩和族群內部的矛盾。
2.無論是哪種奴隸制模式,斯巴達型也好,橄欖型也好,都不可能長久。因為他們必須通過對外擴張來維持奴隸來源或殖民地來源。奴隸越多,起義越多,維護國內穩定的壓力就越大,這就導致奴隸制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國家將無力擴張。
3.歐洲奴隸社會中,平民是重要的社會階層,他們與貴族的矛盾,有時甚至是社會的主要矛盾。這是原始社會向奴隸制過度時期,必然會出現的現象。因為此時,奴隸還不是主要的社會群體。
4.奴隸制緩和了平民與貴族的矛盾。無論在斯巴達、雅典還是羅馬,貴族都與平民達成了某種妥協。在斯達巴,貴族領袖不搞特權,整個族群共同剝削奴隸;在雅典,對外殖民轉移了奴隸主和商人對本國平民的壓榨;在羅馬,平民軍隊化使部分平民成為了稅收的受益者。
5.對當今的借鑒意義:帝國主義為什么福利那么好?正是因為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給他們提供了廉價勞動力。為什么他們的高福利維持不了,反而出現了經濟危機?因為從我們身上榨取的利潤,主要落在他們中的少數人的腰包里。換言之,是帝國主義內部“平民”與“貴族”的矛盾。那么發展方向將是什么呢?雖然奴隸制不同于資本主義,但矛盾轉移的路子也都差不多。我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最終結果,必定是對外戰爭和廉價勞動者的革命。
本人QQ:502020308
愿意結交信仰馬列主義的有志青年。
不是馬列主義者,請勿亂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