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近的形勢,讓我情不自禁的聯想起了明朝是為何滅亡的。明朝本來有600年國運,但是因為統治階層的腐朽墮落,國民的麻木不仁,最后國運折半,從明朝建立到最后南明滅亡差不多300年時間。明朝滅亡后,天命從中國人轉向了西方人,此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間幾乎與明朝滅亡的時間不謀而合。明朝末年當西方所謂的列強遇到強大的明朝海軍的時候,這些散兵游勇的海盜式部隊,不下幾個回合就被明朝海軍全殲。明朝滅亡后,失去天命的中國人,科技文化倒退幾百年,軍事技術上也是一蹶不振,當鴉片戰爭時期,清朝再次面對幾千英國海軍,最后卻一敗涂地,簽下城下之盟,蹊蹺的事情是,此時正好在北京出土了一個當年李自成繳獲明朝部隊的大炮,這個大炮在技術上竟然超過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英國海軍的大炮??梢韵胍姡绻鞒瘯r期,中國統治階層如果能夠開明一點,中國近代史的悲劇都將可以避免,中國將會一直引領世界,整個世界史就會被改寫?! ?/p>
歷史學家對明朝滅亡下過一個結論,明朝滅亡是萬歷皇帝造成,我也認同這個說法。歷史曾經給過明朝機會,這個就是萬歷初年開始的張居正變法,張居正變法打擊了豪強權貴勢力,整肅了吏治,加強了中央集權,并且促進民間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然而張居正一死,伴隨著馮保的流放,張居正被秋后算賬,新法施行僅僅施行十年后,就被廢除,豪強權貴勢力開始肆無忌憚的重新崛起,士大夫階層開始重新貪污腐敗,這注定了以后明朝滅亡的命運,然而張居正的改革畢竟為明朝積累了很大的家底,然而這些家底卻被后來的三場大的戰爭折騰光了,從而加劇了明朝滅亡的步伐。到了崇禎年間,崇禎皇帝此時才發現張居正這樣的大臣的重要,然而為時已晚,最后自己只能孤零零的吊死在煤山的歪脖樹上。據說崇禎的前世是一個在修建寺廟時候不慎摔死的和尚,因為業障未了,他這一世來到世間注定過不上一天的日子,最后無奈還要吊死在煤山。
明朝滅亡的時候,國庫空虛,大臣家里甚至崇禎自己家里卻有大把大把的銀兩,這個充分說明了張居正當年改革的必要性,張居正剛擔任首輔的時候也是面臨類似這樣的情況。然而這些大把的銀兩最后都被李自成以及后來入關的清王朝給繳獲了。這與當年商鞅說的秦國人勇于私斗,怯于公戰,似乎有一些相似的地方。當年商鞅對秦孝公說秦國人勇于私斗,怯于公戰,這樣不利于秦國統一天下,需要凝聚全國的力量,讓人們不敢私斗,用于公戰。后來雖然商鞅處決了,但是新法留了下來,新法的進一步的完善實施為后來秦帝國一統六國奠定了基礎。變法后的秦國權貴勢力受到了打擊削弱,中央集權的模式初具成效,并且賞罰嚴明,為了防止權臣做大,秦國的宰相大都是其他六國的人,這些人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秦國服務的同時也要面對來自其他更有才學智慧的后來人的挑戰,秦國宰相很少有能以權謀私形成尾大不掉局面的。而同時期的其他山東六國則是另外的情景,貴族勢力做大,貴族階層壟斷了政府的官職,使得其他有才能的人要么投靠秦國,要么是投靠一些權貴做門客,六國多有的門客現象在秦國卻沒有,這是兩種模式的必然結果。門客現象本身就說明權臣權貴做大,形成對中央權力的削弱。真正有才能有抱負的人是不愿在人家門下做個門客的,這樣天下真正有才能的人就齊聚秦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出力。長期把持權力,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必然導致自身的腐朽墮落,六國貴族階層的墮落,面對集六國人才優勢的秦國大舉入侵的時候,最后束手就擒,秦國一統天下。至于后來秦國的滅亡,這個是另外一個一個問題,就是權力過渡集中過渡濫用的結果屬于暴政范疇。
張居正奠定的政治局面與商鞅變法奠定的政治局面有相似的地方,然而張居正被秋后算賬的同時,新法也被廢除了,這是明朝國運折半的直接原因?! ?/p>
明朝滅亡前的局面與六國滅亡前的局面很像,權臣權貴長期把持朝政,以權謀私,陷害忠良。崇禎即使自己再節儉最后也無濟于事。明朝當時出現了黨爭的局面,即大家心目中沒有國家,大家只有小圈子的利益,小圈子之間斗來斗去,這個就是典型的勇于私斗,怯于公戰,明朝養這么一群大臣哪里有不亡國的道理。與戰國時期,山東六國出現門客現象不同,此時出現的是以不同的地域出身等等來劃分勢力范圍的官場文化,宦官們組成閹黨,讀書人組成東林黨,某些省份的人組成個黨,大家之間斗來斗去,心目中完全沒有統一的政權的存在,此時那些皇親國戚們卻在利用手中世襲下來的權力以及資源在悶頭發財?! ?/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