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殺死岳飛的主謀者
![]() |
![]() |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系列叢書,緣起于三十年前臺灣《中華日報》一個新辟專欄,專欄名即“吳姐姐歷史故事”。自那時起,作者吳函碧每周供稿一篇,21年中未有間斷。《吳姐姐》即這些專欄文章結集而成,由新世界出版社從2011年8月開始陸續出版。
吳姐姐所講故事凡1075篇,200萬言,內容上起遠古,下終明代中葉,皆選取其中富于教益的人和事,寫成輕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故事之間相互勾連,前后連綴,即成一規模甚大的中國通史。吳姐姐之筆,恪守中國歷代史家求真求善的基本準則。吳姐姐所選材料,皆出自二十五史等信史,對民間傳說偶有采擇,但必與信史相對照;在她筆下,即使是殘暴的獨裁者,也不吝排列他們的良政與善行,指責與激賞、惡行與善政,并行不悖。
吳姐姐愛極國家和民族杰士,筆下故事極富人性的輝光。也因這種情懷,讓吳姐姐猝然擱筆:寫到明代中葉后,帝室昏暗,民眾流離,豪杰束手,尤其到英雄袁崇煥身遭磔刑,皮肉為民眾爭食,吳姐姐深感難以克制悲傷,描摩烈士所受慘酷運命。加之21年來行走于史籍隙罅幽徑,每一篇皆費盡心力方始成篇,因此深感心力交瘁,猝然放下手中的筆!
這套書籍本為孩子所寫,卻得到眾多成人的喜愛,其行文之中,一敘一議,非惟多趣,亦極富見地,風流蘊藉,埋伏于輕松的歷史故事當中,抹平成人與孩子閱讀興致的溝壑。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宋金達成和議,宋朝割讓唐、鄧二州及陜西的一半給金,宋歲貢金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高宗向金主稱臣,金歸還宋徽宗梓宮及高宗生母韋太后。
屈辱的和議既成,岳飛父子非死不可,十二月二十九日,張憲、岳云在刑場斬首,岳飛死在獄中。
獄卒隗順很同情岳飛的冤獄,他悄悄把岳飛的尸首背了出來,出了城,埋在九曲叢祠,并且種了兩棵橘子樹在墳上做記號,他誰也沒說,事實上萬一泄漏消息可是要大禍臨頭的。
隗順臨死之前對他的兒子交代:“我相信以后朝廷一定會為一代忠良,昭雪冤屈,我等不到那一天了,到那時候你再說出來,岳元帥腰下佩有一塊玉,可請岳家的人辨識。”
高宗之后到了孝宗時代,果然追復岳飛原官,以禮改葬,懸賞找尋岳飛的遺骸,隗順的兒子這才說出秘密。
岳飛的死,表面上是秦檜下的毒手,秦檜也被罵慘了,其實,最最可惡的不是秦檜,而是信任秦檜、任命秦檜的宋高宗。當岳飛關在監獄中,忍受獄卒像雨點般的捶打,他心中一聲聲吶喊著:“皇帝在哪里?”
對啊!宋高宗在哪兒?就眼睜睜地看著國家的忠臣遭受酷刑,含冤而死?許多人都說,高宗被蒙蔽了,他如果事先知道,絕不忍心岳飛遭此毒手。就算高宗事先不知情,岳飛死了他總該清楚吧,他為什么不處罰殺害岳飛的秦檜?讓我們看一看岳飛死后秦檜的結局:
根據《宋史·秦檜傳》的記載,紹興十五(1145年)年,高宗賜給秦檜一棟漂亮的房舍,宏偉壯觀,里面富麗堂皇,且有一流的教坊樂隊。過了兩個月,高宗親自拜訪秦檜府第,秦檜的妻子兒孫都受到加恩,高宗還親筆題了“一德格天”的匾額送給秦檜,用以褒揚秦檜之“德”。
紹興十六年(1146年),秦檜設立家廟,高宗賜給祭器,所謂祭器是古代祭禮時盛放祭品的禮器,多用銅鑄成,在秦檜之前從未有將祭器賜給將相之例。紹興十七年(1147年)高宗改封秦檜為益國公,十九年(1149年)高宗下令為秦檜畫像,他還親自寫贊語。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因病去世前,高宗特到病床前問候,傷心得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總而言之,秦檜生前死后,高宗對他的寵信不減,秦檜不但沒有遭到什么報應,而且還活到六十六歲,這似乎是很不公平,所幸,天地之間尚有正義之氣,善良的中國人恨透秦檜,因此有人稱油條為“油炸檜”,以泄其憤。
在宋朝人的筆記之中曾記載秦檜東窗事發的故事:
據說秦檜夫妻有一回上靈隱寺燒香,忽然發現墻上有一首詩:“縛虎容易縱虎難,東窗毒計勝連環;哀哉彼婦施長舌,使我傷心肝膽寒。”說的正是秦檜與其妻在東窗下設計陷害岳飛之事。(請參考上篇)
后來,秦檜死了,王氏某日正心神恍恍惚惚,坐臥不安,忽然一陣陰風,吹得她毛發皆豎,抬頭一看,卻見牛頭馬面,引著一班鬼卒,赤發獠牙,各執鐵棍,秦檜披枷戴鎖,走近前來,對王氏說:“我好苦啊!”王氏嚇得魂飛魄散,冷汗直流,秦檜只說了一句:“東窗事發了。”
以后,“東窗事發”四個字就用來形容陰謀敗露。
秦檜生前,也許沒有嘗到東窗事發的報應,但是在他死后,他與王氏、張俊、萬俟卨卻被鑄成了鐵像,日日夜夜跑在“宋岳鄂王墓”之前,墓旁刻有“盡忠報國”四個字,墓門有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到了明朝,這四個赤身反縛的鐵像,早被游人打碎,萬歷四十年(1612年)重修,不久,又被村民把鐵頭打落,雍正年間重新再鑄,這一回,竟然以白鐵不能被四個惡人所污辱,而改用叛逆盜賊的兵器熔化來鑄成。
岳飛冤獄平反之后,孝宗淳熙五年(1188年),賜給岳飛“武穆”的謚號,武是折沖御侮,穆是布德執義,所以后人尊稱他為岳武穆。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特準以臨安府的顯明寺充任岳飛功德寺,以后歷朝歷代自己繪像和立廟祭祀者不計其數。
現在臺灣宜蘭縣有岳武穆廟,其他如新竹有武圣廟、嘉義新港有精忠廟,都是因為崇敬岳飛而建立的。日月潭的文武廟,祭祀孔子、關羽、岳飛,花蓮太魯閣也有岳王亭。
岳飛三十九歲,英年早逝,他的肉體生命很早就結束了,但是他在中國歷史上所扮演的精神生命卻沒有了結,他為后代樹立了一個了不起的精神典范。
岳飛十九歲從軍,三十九歲被殺,他沒有拯救國家,甚且連自己都救不了,可以說是一個悲劇英雄。中國歷史上成功的英雄,多得不可勝計,例如田單、衛青、霍去病、郭子儀,但是,無疑的,他們的普遍度和受尊敬度遠不及關公、岳飛,為什么?難道中國人不喜歡成功?
不是的,中國常常不以最后的結果是成功或失敗來論定英雄,而是重視他們一生之中那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奮斗精神與節操。岳飛那種“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的原則與作風,也正是世世代代值得效法的。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花費了龐大的時間心力篇幅,竭盡所能地介紹一代偉人的英勇事跡,寫到岳飛含冤,秦檜得逞,我自己數度哽咽,氣得寫不下去,希望點點滴滴的小故事能鼓勵讀者以岳飛為榜樣,盡忠報國,萬死不辭,為人間留一分正氣,讓我們大家彼此互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