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沙家浜》背后的傳奇

陳小平 司偉寬 張書恒 · 2012-02-14 · 來源:解放軍報
收藏( 評論() 字體: / /

1964年7月,毛澤東主席接見北京京劇院《蘆蕩火種》劇組演員。

  1939年10月,“江抗”西撤后,在常熟陽澄湖后方醫院留下的部分傷病員和醫護人員合影。

  1998年8月,在長江抗洪中,“沙家浜團”官兵在荊江大堤上宣誓誓與大堤共存亡的情景。

    作為一部紅色經典,《沙家浜》當年可謂婦孺皆知,傳唱不衰。然而,這個紅色經典故事的生活原型是誰?作品是如何創作誕生的?當年的那支老部隊現在何處?

    走進歷史,穿越時空,我們與您一起探尋……

    經典的原型——

    36名傷病員養傷陽澄湖畔

    “陽澄湖畔,虞山之麓,三九年的寒冬,36名傷病員,高舉共產黨的旗幟,在暗影籠罩著的魚米之鄉,埋著頭流著血啊流著汗,辛苦地耕耘著……”這首名為《你是游擊兵團》的歌曲是新四軍6師18旅52團的團歌。

    1939年5月,新四軍一支隊6團團長葉飛根據支隊司令員陳毅的命令,帶領部隊沖破日、偽軍的封鎖和國民黨軍隊的限制,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的名義,從蘇南茅山根據地出發東進,經無錫、蘇州、常熟、太倉等地,直到上海近郊嘉定、青浦地區。

    東進途中,部隊沿途襲擊日偽軍,炸毀敵占火車站和敵營房據點,切斷鐵路和電線,伏擊敵運輸車隊等,不但給了日偽軍沉重的打擊,更是擴大了我黨和新四軍的影響,部隊很快從1000余人發展到5000余人。

    東進部隊的發展壯大引起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忌恨。為此,國民黨第三戰區不斷向新四軍施壓,頻頻挑起沖突。為顧全大局,新四軍東進部隊奉命西撤,向蘇北發展。

    由于天氣炎熱,且部隊機動過程中戰斗頻繁,新四軍西撤時在陽澄湖畔的常熟縣一帶組建了后方醫院,先后留下了劉飛、夏光、黃烽、吳立夏等36名傷病員。

    在這些傷病員中,劉飛的職務最高,是“江抗”總指揮部的政治部主任,傷勢也是最重的。敵人的一顆子彈打進了他的肺部。雖經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傷口沒有進一步惡化,但一咳就吐血。

    這些傷病員在劉飛的領導下,依靠當地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掩護,在蘆葦蕩里一邊醫治傷病,一邊與日、偽、頑軍周旋。

    在艱苦復雜的斗爭形勢下,后方醫院不得不經常轉移。每到一個村莊,傷病員就被分散安置到群眾家里,農家的食堂、廚房、甚至是牛棚、豬圈、柴草垛都成了傷病員的藏身之處。經常是門板一架就是病床,蚊帳一掛就是手術室。

    很多時候,傷病員只能躺在小木船里。如果遇到敵人掃蕩,長時間被圍困在蘆葦蕩里,就只能以蘆根、雞頭米和小魚小蝦螃蟹等充饑。

    常熟縣委、蘇州縣委和當地群眾常常冒著危險,沖破敵人的重重封鎖,為傷病員送來食品、藥品和衣物,幫助他們躲過敵人的一次次搜捕。

    在此過程中,傷病員們與當地人民群眾結下了濃濃的魚水深情,留下了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1939年10月,隨著傷病的漸漸痊愈,他們接到了以傷病員為主體重建部隊、堅持原地斗爭的命令。

    一個多月后的11月6日,以這批新四軍傷病員為骨干的江南抗日義勇軍東路司令部在常熟唐市附近的一個村莊成立,夏光擔任司令員,帶領部隊繼續在蘇州、常熟、太倉一帶堅持抗戰。

    1940年2月8日,正是農歷大年初一。部隊在駐地——陽澄湖畔的陽溝溇與前來偷襲的日軍展開激戰,斃傷包括指揮官齋藤在內的日軍數十名。不久,部隊就發展到了400多人。

    這時,新四軍三支隊副司令員譚震林受新四軍軍部的派遣,率因病重到上海治療的劉飛等人到常熟領導蘇南東路地區的抗戰,并逐步建立了蘇常太和澄錫虞兩個抗日游擊根據地,部隊很快就發展到了3000余人。1941年2月,這支新發展壯大起來的部隊被改編為新四軍6師18旅。

    經典的形成——

    從滬劇《蘆蕩火種》到京劇《沙家浜》

    1957 年建軍30周年前夕,為了歌頌和紀念當年的傷病員依靠人民群眾,養傷陽澄湖畔堅持敵后抗戰的歷史,當時的傷病員之一,曾任新四軍18旅旅長、解放軍第20 軍首任軍長的劉飛將軍應《紅旗飄飄》編輯部之約,在莫干山療養地抱病口述,由夫人朱一、秘書高松記錄整理,寫成了長篇回憶錄《火種》。1961年,劉飛將《火種》中的有關章節取名為《陽澄湖畔》,相繼發表在上海的《萌芽》和南京的《雨花》雜志上,引起了人們對這段歷史的關注。

    而同年,曾任新華社隨軍記者,在淮海戰役戰場采訪過劉飛的軍旅作家崔左夫歷經兩個多月采訪,也根據這段歷史寫出了紀實文學《血染著的姓名——36個傷病員斗爭紀實》。

    1959 年,崔左夫的老戰友,上海滬劇團副團長兼黨支部書記陳榮蘭帶著編劇文牧來到部隊尋找反映江南新四軍在艱苦環境下的抗日傳奇劇素材,聽說了崔左夫尚未發表的《血染著的姓名》后他興奮不已,遂將其帶回上海。由文牧以此稿為基礎,改編成滬劇劇本,定名為《碧水紅旗》。

    后來,陳榮蘭和文牧得知時任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的劉飛就是那36個傷病員的其中一員和領導人,便將劇本送去征求意見。盡管劉飛當時身患重病,他仍然堅持認真地聽夫人朱一念完劇本,并拿出了自己的回憶錄《火種》讓二人作參考。兩篇反映同一段歷史的作品在此出現了交集。

    陳榮蘭和文牧回去后,對照《火種》對劇本進行了認真細致的修改,并將劇名改為《蘆蕩火種》。不久,送劉飛審閱。看過修改后的劇本,劉飛非常滿意,親自安排劇組到由“江抗”36個傷病員發展起來的部隊體驗生活,感受官兵的戰斗情懷,探尋那段歷史的痕跡,使劇作得到更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至此,京劇《沙家浜》的主要情節脈絡和人物基本形成。

    由于舞臺藝術和劇情設計的需要,劇組將36名傷員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隱蔽在蘆葦蕩里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改成了茶館老板娘阿慶嫂掩護18個傷員與敵人斗智斗勇的傳奇故事,使其實現了藝術超越現實的升華和加工。

    改編后的《蘆蕩火種》在上海甫一公演便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在隨后的3年時間里,劇本又進行了3次修改,修改后的《蘆蕩火種》成為當時上海滬劇團建團歷史上連續演出時間最長、上座率最高的一個劇目。

    看到滬劇《蘆蕩火種》的巨大成功,1964年1月22日,文化部特地安排劇組進京演出,此次演出受到劉少奇、李先念、薄一波等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

    隨后,北京京劇團將其改編為現代京劇。幾經修改,終獲得成功。

    1964年7月23日晚,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觀看了京劇《蘆蕩火種》。演出結束后,毛澤東與劇團的編導和演職人員進行了座談。

    毛澤東在肯定《蘆蕩火種》取得的成就的同時,也就劇本的進一步修改提了幾點意見:兵的音樂形象不飽滿;后面要正面打進去,現在后面是鬧劇,戲是兩截;改起來不困難,不改,就這樣演也可以,戲是好的;劇名可叫《沙家浜》,因為故事都發生在這里。

    就這樣,劇本又進行了新一輪的修改,并最終于1965年3月重新公演。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京劇《沙家浜》。

    京劇是流行全國的戲曲劇種。《沙家浜》劇本的改編及廣泛演出,無形中將以36個傷病員為骨干建立起來的新“江抗”這一帶著傳奇色彩的故事在全國范圍內傳播開來。

    經典的傳承——

    “沙家浜”戰旗依然美如畫

    《沙家浜》唱紅了大江南北,唱響了長城內外,成為一部膾炙人口的紅色經典,而當年由新“江抗”發展起來的這支新四軍老部隊也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人民解放軍行列里的雄師勁旅。

    雖歷經戰火洗禮,這支部隊始終高擎“沙家浜”的大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戰績。先后南渡杭州灣、挺進四明山、轉戰三北敵后,在極其險惡的環境中堅持武裝斗爭,粉碎了日、偽、頑的瘋狂圍剿,創建了浙東抗日革命根據地。

    1945年日寇投降后,在江蘇漣水整編為新四軍一縱3旅。解放戰爭時期,又轉戰華東、逐鹿中原,先后參加了解放泰安和蘇北、魯南、萊蕪、孟良崮等戰役,以及舉世矚目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等重大戰役,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這支部隊參加了著名的二次戰役、五次戰役、金城反擊戰等。1955年,部隊更是作為陸軍主力,參加了陸海空首次聯合作戰,解放了一江山島,贏得了我軍歷史上首次三軍協同作戰的勝利,部隊又先后涌現出了“葉挺連”“尖刀連”“銅墻鐵壁連”等光榮集體和毛杏表等一大批戰斗英雄。

    部隊在戰爭年代四處轉戰,和平時期又多次精簡整編,使得他們與陽澄湖畔的常熟人民一度中斷了聯系,但沙家浜的人民群眾始終沒有忘記當年的36個傷病員,沒有忘記革命戰爭年代所播下的蘆蕩火種。他們深深地思念著這支喝陽澄湖水,吃沙家浜米成長壯大起來的部隊,并一直在尋找部隊的下落。

    1998 年8月,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常熟市民政局局長錢建平、民政局黨委書記羅世保在收看中央電視臺新聞時,驚喜地看到了“沙家浜團”的旗幟飄揚在荊江大堤上。接著《報刊文摘》轉載了湖北省石首市6個“沙奶奶”慰問“沙家浜團”的消息,他們立即向市委、市政府匯報,并與抗洪部隊取得了聯系。終于證實:在荊江抗洪搶險的“沙家浜團”,正是從陽澄湖畔蘆葦蕩中成長起來的那支部隊。

    骨肉團聚,水乳交融。8月31日,常熟市的慰問團來到了荊江大堤。此時,已經在大堤上嚴防死守了近一個月的官兵們已經到了極度艱苦、極度疲乏的境地。在這最是考驗官兵耐心和毅力的時刻,“親人”的慰問和關心給子弟兵們帶來了極大的鼓舞和無窮的動力。

    官兵們在“蘆蕩火種”精神的激勵下,置生死于度外,嚴防死守,戰戰告捷,硬是用血肉之軀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的艱巨任務,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搶險英雄部隊”榮譽稱號,給“沙家浜”精神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從此,新時期的“沙家浜”精神再一次走進千家萬戶,響徹神州大地。

    抗洪搶險斗爭勝利后,班師回營的部隊再一次精簡整編,番號變為某集團軍摩步旅。然而,無論番號如何調整,這支在“蘆蕩火種”精神哺育下的英雄部隊始終沒有忘記自身的職責使命,沒有丟掉前輩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又繼續在抗擊雨雪冰凍災害和“5·12”汶川抗震救災等非戰爭軍事行動和軍事訓練中續寫新的輝煌,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抗震救災模范英雄集體”榮譽稱號。

    在和平時期的建設中,這支部隊更是通過大抓軍事訓練和單位全面建設,先后有3個連隊被中央軍委、軍區授予榮譽稱號,9個連隊榮立集體二等功,5人被評為“全國抗震救災模范”,4人榮立一等功……使“沙家浜”這張紅彤彤的名片煥發出新的光彩!對此,到老部隊回訪的當年新四軍老首長、老戰友無不由衷地贊嘆:“沙家浜”的精神在傳承,“沙家浜”的戰旗更鮮艷了!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5.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6.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7.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8.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9.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影院午夜在线免费 | 中文字幕乱码在线视频网站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29 |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中文字幕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久女久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