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點子正 · 2012-02-02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最新證據:感謝@賈晉京 ,有些網友剛剛提到維基百科中有"方志敏"殺害師達能的證據.好的,請看這些"最新"的證據是誰更新的?又是何時更新的?!有圖有真相!

  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這位IP為"北京民工",充分利用時間,在網友們揭穿其造謠后,迅速在4月6日,進行了"修改",請注意修改的時間.那么,"北京民工"修改了什么呢?!
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這位"北京民工"將"那里"改成"在"方志敏的指使"下,將師史兩人的"頭顱砍掉"將其殘酷殺死.

   請問這位"北京民工"何許人也?!如此有"特權"修改美國的維基百科的資料,而且就在4月6日,今天如此迅速,第一時間修改?!

   為防止消毀證據,@點子正第一時間截圖!

                                         點子正于4月6日下午十七時!

    點子正清明前注:

    如果你能看到這篇文章,如你在閱讀后有所感,請轉載!

    如果我們只是網上祭奠先烈成為一種習慣,還不如在網絡中為先烈做點實際又實在的辟謠!

    絕不能讓先烈成為卑鄙的造謠者賣國的踏腳石!

 

    感謝各位圍脖的辛苦查詢。

  喜好辟謠的點子正,將各位圍脖的有關方志敏烈士的謠言和辟謠情況,一一匯總,以便各位了解圍脖謠言的產生過程。

  先看這條這幾天圍脖開始流傳的謠言:

  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這是一則精心編織的【謠言】:有其英文原本http://t.cn/hB90l3 有其wiki:http://t.cn/hB90lm然而,此時卻不可能與方志敏部有關,甚至不可能與紅軍有關.見:http://t.cn/hB90ln紅軍12月10日才沖破德興封鎖線,如何在12月7殺師達能于旌德?另見http://t.cn/hB90lu

  @賈晉京《旌德縣駐軍歷史》http://t.cn/hB901A這個材料則從側面證明,在師達能被殺的前后那段時間,旌德都沒有紅軍到過。

 ?。蕾Z晉京 我猜此事經歷了三次造假,第一次是1934.12.7殺師達能那伙人冒充紅軍名義(原始信息為師達能本人書信,他稱綁架者為紅軍)。第二次是不良媒體把此事與方志敏部聯系起來。第三次是微博造謠者添加了"以綁架罪判方志敏死刑"等佐料。

 

  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生小白:首先,請大家點擊看大圖。偵探游戲開始。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在李剛案我就發布過類似的水軍截圖。這些人圍脖內容一模一樣,時間都在凌晨。有意思的是,在這個截圖中有7個人都@ng724。大家一定要去參觀此圍脖。你會發現這個ID實質上是一個馬甲。他的關注為0。那些AT他的人也都不是其粉絲。有不有趣?

  為什么水軍都在凌晨發謠言?為什么他們都要AT一個不關注的ID。大家很聰明。一些人猜到了。他們AT是在做工作記錄。關于方這一謠言去年已出現,有個別人在圍脖質問過、但是開始集中轉發就在這幾天。清明到了,很多人呼吁紀念烈士,于是他們就把舊材料拿出來,還是那套顛覆歷史的把戲。

 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我們來看看如此多的"水軍"@ng724 是什么人?!

 

  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0關注?。保穫€粉絲,炒作應該做得象一點,如此多的水軍@你,只是向你匯報一下"工作量",做一個支付五美分的計算工具罷了,可是你自己為什么不裝得象一點呢?!

  
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再看看這位@ng724只有14條圍脖中的部分內容吧!

  

  英文原版的謠鹽:  

Murder of John and Betty Stam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John Cornelius Stam (January 18, 1907 to December 8, 1934) and Elisabeth Alden Scott Stam, aka, "Betty" (February 22, 1906 to December 8, 1934) were American Christian missionaries to China, with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during the Chinese Civil War. The missionary couple was murdered by Communist Chinese soldiers in 1934.

In 1934, John and Betty Stam were new missionaries to China, with a 3-month-old daughter, working in the small eastern town of Tsingteh, which is today called Jingdezhen. The town's magistrate came to the Stams and warned them that the Communists were coming for them. After John confirmed this, the Stams prepared to leave. However, the Communists caught up to the Stams and when the soldiers did, they demanded all the money the Stams had; and it was handed over. The Communists then arrested John and took him to their headquarters. They left Betty, their baby, Helen, the maid and the cook in the Stams' house. The soldiers later came back an took Betty and Helen. The maid and cook begged to go along, but they were threatened to be shot if they did. Betty and Helen were taken to be with John.

That night, John Stam wrote a letter to CIM authorities, but it was never delivered. The letter was found later bundled up in some of Helen's clothes. It stated that the Stams were being held by the Communists for a ransom of $20,000. John Stam also wrote to the mission authorities of how he and his wife had been captured, then wrote, "Philippians 1:20: 'May Christ be glorified whether by life or death.'"

John, Betty and Helen were then taken to the local prison where some of the prisoners were released to make room for the Stams. In the midst of hustle and bustle, Helen started crying, and a soldier suggested that they kill her, since she was only "in their way". Then one of the prisoners who had just been released asked why they should kill the innocent baby. The soldiers turned to him and asked if he was willing to die for the foreign baby. The man was hacked to pieces for Helen in front of the Stams' eyes. Thus, Helen was allowed to live.

The next morning, the Stams were forced to march 12 miles with the soldiers, to the town of Miaosheo. The group stopped for a night, and Betty was allowed to tend to Helen; but in fact, Betty instead hid her daughter in the room inside a sleeping bag. The very next morning, John and Betty were being marched down the streets of Miaosheo to meet their deaths. Curious onlookers lined both sides of the streets. A Chinese shopkeeper stepped out of the crowd and talked to the Communists, trying to persuade them not to kill the Stams. The soldiers ordered the man back into the crowd, but he wouldn't step back. The soldiers then invaded his house where they found a Chinese copy of the Holy Bible and a hymnbook. He was then led alongside the Stams to be killed as well, for being a Christian. After marching for a short while longer, John was ordered to kneel, and he was beheaded. Betty and the shopkeeper were killed moments later.

 

  附:方志敏烈士生平:

  

方志敏生平年表
 

 

    1928年(二十九歲)

    1月2日  在弋陽九區窖頭村,主持召開弋陽、橫峰、貴溪、上饒、鉛山五縣黨委會議,即“窖頭會議”?!斑@次會議以后,贛東北的農民運動便進入了新的階段。”會上,成立了“中共五縣工作委員會”,決定在沒有與上級黨取得聯系之前,“工委”為五縣黨組織的領導機構;同時成立了暴動總指揮部,制定了暴動綱領和公約,決定發起五縣農民暴動。方志敏被推選為“工委”書記兼暴動總指揮。
    1月上旬  領導參加弋陽暴動的一百余村農民革命團,組成六路縱隊,向尚未暴動的周圍區域猛烈推進。一個月之內,暴動區域“縱橫遍及百余里,參加暴動的農民群眾達七八萬之多”?!暗教幖t旗漫卷,捷報頻傳,取得很大勝利!”
    領導弋陽九區進行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嘗試,決定頒布土地分配法和平債法。
    1月下旬  弋橫暴動的勝利,使國民黨政府深為驚恐,于是從南昌調集軍隊,準備向暴動區域進攻。
在橫峰境內主持“黃荊廟會議”。
    2月下旬  指揮農民革命團各路縱隊會攻葛源失利?!案鹪粗?,雖然沒有獲得勝利,但是我們得到的經驗教訓是極為有益的,這就是農民軍如果沒有主力軍為核心,而貿然與反革命軍隊進行正規作戰,勝利的把握是不大的。”
創建贛東北第一支正規武裝——工農革命軍第二軍第二師十四團一營一連,贛東北紅軍由此誕生,此后,戰略上由發起暴動轉入游擊戰爭。
    3月  國民黨軍向弋、橫暴動區域開始發起進攻,方志敏率眾轉入磨盤山堅持斗爭。
    4月  在弋陽九區會見江西省委特派員饒瀨石和團省委特派員龐云飛,與上級黨組織恢復聯系。
    中共弋陽縣委成立,任縣委書記。
    5月上旬  主持召開弋陽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創建贛東北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弋陽縣工農兵代表大會(蘇維埃)政府,任主席。
    頒布《土地分配法》和《平債法》,領導蘇區農民開始分田分地。
    國民黨軍羅英團向磨盤山革命根據地發起第一次局部性“圍剿”。方志敏率工農革命軍連和五千群眾,再次轉入磨盤山主峰開展斗爭。
    5月中旬  參加橫峰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橫峰縣蘇維埃政府成立。
    6月25日  在弋、橫交界的方勝峰破廟里,主持召開弋、橫兩縣黨、團縣委聯席會議(即方勝峰會議)。會議批駁了龐云飛“埋槍逃跑”的錯誤主張;確定了反“圍剿”的基本戰略。
    6月26日  同邵式平指揮根據地軍民在橫峰金雞山大敗弋陽靖衛團,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一次局部性“圍剿”。
    7月上旬  工農革命軍連改編為紅軍第二軍第二師第十四團。
    7月下旬  化名徐松柏,到貴溪周坊,與黃道一起秘密創建黨的組織,發動群眾武裝斗爭,以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
    8月  到鄱陽,參加太極山會議。
    8月下旬  起草《弋陽、橫峰工作報告》。向黨中央和省委報告根據地的斗爭。
    10月  到萬年,主持葛茅塢會議,部署萬年縣的農民暴動。領導弋橫紅軍粉碎國民黨軍第二次局部“圍剿”。
    11月26日(農歷十月十五日)領導德興縣18個村子的農民暴動。
    12月 5日  出席在湖口縣舜德鄉王遂村召開的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會,當選為省委執行委員。代表弋橫兩縣縣委聯席會,提議建立信江特委,獲大會通過。會后,回到弋陽組建直屬省委的信江特委籌備委員會,任負責人。
    12月  策動兵變成功。國民黨軍周志群旅下屬的九連、十一連部分官兵先后起義。啟用國民黨軍下級軍官充任紅軍指揮員、使紅軍部隊的戰斗力得到一定的加強。
    在弋陽漆工大溪頭創辦軍事教導大隊。
    在貴溪周坊開辦貴(溪)余(江)萬(年)三縣黨員訓練班。

    1929年(三十歲)

    2月 主持召開信江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成立信江特委,任代理書記,創辦特委機關刊物《紅旗》。
    協同黃道在周坊建立中共貴溪臨時縣委。
    3月5日 起草《信江特委給江西省委的報告》,向省委通報信江特委的成立經過。
    4月 江西省委派唐在剛任信江特委書記,方志敏主要負責政府工作。
    4月29日 江西紅軍獨立第一團成立大會在弋陽九區余家倉村舉行。因國民黨軍第十二連搞假投誠,方志敏險遭謀害。
    4月底 領導蘇區軍民粉碎國民黨第三次局部“圍剿”。
    5月9日 江西省委給信江特委發來指示信:同意信江特委的組織人選。
    6月6日?。ㄞr歷四月二十九日)同黃道一起,領導以周坊村為中心的貴溪暴動,贛東北第二塊革命根據地得以開辟。
    7月14日 派出一支36人的武裝到鉛山活動,與毗鄰的閩北革命斗爭相配合。
    7月 領導蘇區軍民粉碎國民黨軍王均部的第四次局部“圍剿”。擊破砍樹運動。
    7月23日 赴萬年荷樹嶺召開黨的會議部署萬年縣的塢頭暴動。
    8月31日 彭湃同志在上海壯烈犧牲。方志敏深切悼念自己的戰友:“他的名字,是永遠在中國革命歷史上閃耀著?!?BR>    9月 兼任中共貴溪縣委書記。
    主持弋陽、橫峰、德興、貴溪四縣蘇維埃政府代表聯席會議?;I備成立信江蘇維埃政府。
    10月1日—3日 主持召開信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信江蘇維埃政府,任主席團主席。頒布《蘇維埃政府組織法》、《土地使用法》等政策法令。
    10月17日 主持起草《江西信江特委報告》,向省委報告信江蘇區的斗爭。
    10月26日 創辦信江軍事政治學校。
    指揮紅軍獨立團首次攻占橫峰縣城。
    11月 指揮紅軍獨立團攻打貴溪關王殿,收復貴溪暴動中心周坊。
    11月2日 江西省委發來指示信,宣布取消信江特委。信江特委和方志敏立即寫報告向省委和黨中央申訴。同月28日,江西省委取消原決定,信江特委得以保留。
    11月24日 在萬年縣發起48個村農民暴動。
    12月 領導貴溪蘇區軍民反擊國民黨軍的“清鄉運動”。

    1930年(三十一歲)

    1月1日 紅軍獨立團由四個連擴編為六個連,1個月之后,由江西省委派來的周建屏接任獨立團團長,李上達任團政委。
    1月3日 國民黨軍第十八師五十三旅戴岳部兵分六路,向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局部“圍剿”。數天內,將蘇區一些機關盡行焚毀。
    1月5日 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評價:“朱德毛澤東式、方志敏式”革命根據地的各項政策“無疑地是正確的”。
    1月下旬 編寫革命新劇《年關斗爭》,并在貴溪親自登臺演出。
    2月上旬 卸任貴溪縣委書記職務。兼任信江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隨后在弋陽芳家墩領導贛東北蘇區的首次整頓部隊運動,歷時兩個月,使紅軍部隊的面貌煥然一新。
    2月23日 以“圍魏救趙”之計,指揮紅軍部隊奇襲上饒城,粉碎國民黨軍的第五次局部“圍剿”。
    2月 指揮紅軍打團林,一舉殲滅弋陽縣黃琮靖衛團。
    3月20日 主持召開信江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信蘇二屆執委會,任主席。
    3月23日 重新頒布《信江特區蘇維埃土地臨時使用法》。
    4月 指揮紅軍攻打樂平鳴山礦務局。
    5月5日 指揮紅軍攻打樂平縣秧畈村,全殲國民黨軍一個連。
    5月上旬 指揮紅軍接連攻克樂平東南鄉的鐵山、眾埠街等村鎮,建立樂平縣蘇維埃政府。
    6月6日 信江特委召開執委會,在報告黨中央的決議中,建議將信江特委與建在景德鎮的(江西)東北特委合并成立新的贛東北特委,但特委機關需設在農村的“割據區域”。
    6月7日 指揮紅軍攻克贛東北重鎮河口。
    6月8日 起草《信江黨和紅軍以及最近之局勢》的報告,上報黨中央。
    7月1日 起草《信江群眾斗爭的經過和蘇維埃歷史》,系統地總結贛東北蘇區三年來的斗爭情況。
    7月4日 指揮紅軍獨立團開始執行攻打瓷都景德鎮的軍事行動。在樂平閔口殲滅許英保安團。
    7月6日 指揮紅軍部隊兵分數路,智取瓷都景德鎮。
    7月10日 信江、東北兩特委聯席會議在景德鎮召開,唐在剛在會上傳達了中央帶回的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決議。
    方志敏強烈抵制立三“左”傾冒險主義,他說:“紅軍去打鄱陽(執行攻打九江的命令),是送紅軍去死的!這樣猛烈的發展要坍臺!”
    7月中旬 信江特委與東北特委合并成立贛東北特委,機關設在蘇區的弋陽縣芳家墩。
    率領紅軍離開瓷都回師蘇區。
    創辦紅軍總醫院,聘請高級知識分子鄒思孟任總院院長。
    7月21日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批準成立紅十軍。次日,方志敏在樂平縣界首村主持建軍典禮大會。周建屏任紅十軍軍長,吳先民代任軍政委。
    7月25日 黨中央決定,將閩北蘇區劃歸贛東北蘇區。
    紅十軍第二次攻陷上饒城。
    8月1日 在弋陽芳家墩主持贛東北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俺闪⒔鳀|北革命委員會。這是遵照立三路線指示做的?!狈街久羧胃锩瘑T會主席。
    8月初 建立贛東北特區總工會籌備委員會。
    8月5日 指揮紅軍攻克弋陽縣城。大義滅親,下令鎮壓已投入反動營壘,參與殺害大伯方高顯的五叔方高雨。
    8月15日 指揮紅十軍攻克余江縣城。
    8月20日 指揮紅十軍攻占樂平縣城。下令鎮壓殘殺紅軍團政委李上達的兇手——反動團總蔡子貽。
    8月21日 中央巡視員丘泮林從福建來到贛東北蘇區,進一步推行立三“左”傾冒險主義。
    8月22日至9月15日 開辦贛東北特區婦女干部訓練班。
    8月31日 原贛東北特委某些同志向黨中央寫報告,反映方志敏“不執行立三路線”。報告說:“重要領袖之不易說服,實為一時不易糾正之最大原因。我們確是日夕感覺著中央路線在此間不是接受與否的問題,而成為玩弄與試驗的犧牲品了?!?BR>    9月初 邵式平從上?;氐节M東北,帶來了立三路線的《政治決議案》和有關命令。方志敏希望中央改變錯誤決定的要求未能如愿。
    9月4日 紅十軍在長江邊獲江橋大捷,隨即回撤。
    9月8日 紅十軍第二次進占景德鎮。數日后,按照立三冒險主義的旨意,紅十軍所屬一、十、十九三個團在浮梁擴編為一、四、七三個旅。
    9月9日—15日 贛東北特委擴大會在萬年富林召開,這是一次貫徹立三冒險主義的會議。贛東北蘇區的黨、團、工會被取消,合并成立贛東北行動委員會。唐在剛任行委書記。方志敏被排斥在行委常委之外,任候補常委。
    9月29日 紅十軍兵分兩路,由樂平出發,第二次出擊贛北,此后一個多月,轉戰在鄱陽、都昌、湖口、彭澤和安徽省的東流,秋浦一帶。但沒有去攻打九江,切斷長江。
    10月上中旬 國民黨軍趁紅軍遠征、贛東北蘇區內部空虛而大舉入侵。方志敏果斷地調回紅軍一主力團,保衛贛東北蘇區。
    閩北紅軍第五十五團被調來贛東北蘇區,編入紅十軍教導團。與此同時,方志敏派彭皋、饒功美等一些干部到閩北蘇區,加強黨的領導力量。
    10月16日 創辦“贛東北特區貧民銀行”。
    10月中下旬 在贛東北蘇區普遍建立消費合作社,并擴大蘇區的對外貿易,以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指揮部分紅軍和蘇區群眾攻入河口鎮,消滅姜子濟靖衛團。
    11月1日 紅十軍從皖南秋浦縣折回,第四次進占景德鎮(第三次為10月2日)。隨后到鄱陽肖家嶺短期休整。
    11月中旬 中央特派員涂振農來到贛東北,傳達黨的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贛東北行委在樂平縣灣頭李家召開會議,決定停止執行立三路線。方志敏下令即刻調回紅十軍。
    11月下旬 在樂平眾埠街召集十三縣雇農大會。成立贛東北特區雇農工會籌委會。
     紅十軍由鄱陽肖家嶺回師蘇區。在樂平、萬年一帶與國民黨軍第五師胡祖玉部周旋。
    11月 蔣介石發動第一次全國性的反革命“圍剿”。
    12月6日 主持贛東北革命委員會會議。成立贛東北特區蘇維埃政府準備委員會,擔任準委會五人小組負責人,頒發關于召開贛東北特區工農兵代表大會的決議。
    12月9日 指揮紅十軍第三次攻克上饒城,殲滅城內守敵。
    12月13日 指揮紅十軍激戰河口鎮,全殲國民黨軍新編第十三師李坤團。涂振農在河口鎮就任紅十軍政委。
    12月14日 撤銷贛東北行動委員會,重新恢復黨、團、工會組織。
    12月中旬 蘇區首府芳家墩遭國民黨軍五十五師襲擊。方志敏率紅十軍撤離河口鎮火速回援。12月底指揮紅十軍攻占弋陽縣城。

    1931年(三十二歲)

    1月1日 與蘇區黨政軍各機關人員在弋陽縣城過元旦。蘇區領導機關自撤離芳家墩之后,相繼轉移到弋陽黃家源,橫峰上坑源等地。
    1月中旬 到萬年縣王毛塢,看望并安置因國民黨軍“圍剿”而流離失所的數千蘇區群眾。
    1月25日 贛東北特委主編的《支部生活》創刊發行。
    1月 繼上饒、河口大捷后,紅十軍誘敵深入,在弋陽七星尖殲敵一營。至此,方志敏領導贛東北蘇區軍民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一次“圍剿”。
    紅十軍一、四、七旅縮編為一、二、三團。同時將閩北紅軍整頓后重新返回閩北蘇區,并派肖韶擔任中共閩北分區委書記,鄒琦任分區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2月5日 頒布《贛東北特委通告(第八號)》,提出,在反“圍剿”勝利后的形勢下,蘇區要“進攻的鞏固,鞏固的擴大”。
    2月下旬 率領贛東北特區黨政軍領導機關遷至橫峰縣葛源鎮。此后四年,葛源成為蘇區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2月 蔣介石發動第二次反革命“圍剿”。
    3月6日—8日 在葛源主持贛東北特區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贛東北特區蘇維埃政府,任主席。
    3月中旬 在二次“圍剿”面前,紅十軍政委涂振農表現驚慌動搖,提出“紅十軍應該拉到中央蘇區去”等奇談怪論,方志敏對他的這種逃跑主義思想,作了堅決的斗爭。
    3月下旬 根據中央決定,按替涂振農任紅十軍政委。贛東北特區蘇維埃政府主席職務由黃道代理。
    4月1日—7日 整頓紅十軍,加強政治工作,一掃涂振農在部隊中造成的沉悶空氣。
    4月8日—10日 指揮紅十軍在貴溪周坊,余江橫山一帶作戰,三天三戰,三戰三捷。
    4月中旬 獲悉閩北蘇區“大為吃緊”的情報。27日,率領紅十軍一進閩北。30日,指揮紅軍攻克閩贛交界的國民黨軍據點長澗源,消滅福建軍閥盧興邦部一個連。5月初,指揮紅軍攻克閩北重鎮赤石街,消滅國民黨福建海軍陸戰隊一部。
    5月1日 贛東北特區總工會成立,余漢朝任委員長。
    5月2日 黨中央派來的萬永誠、倪寶樹于四月下旬抵達贛東北。本日,萬永誠在葛源主持特委擴大會,傳達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并改組特委,特委書記由中央指定的萬永誠擔任。
    5月上旬 紅十軍在閩北坑口休整,方志敏召集全軍開追悼大會,追悼李新漢等陣亡將士。方志敏作《追悼歌》一首。調出戰斗力強的紅十軍軍部特務營,充實閩北紅軍獨立團,由原特務營營長黃立貴任團長。
    5月8日 率領紅十軍出武夷山毛竹關,回師贛東北蘇區。
方志敏率部首次進閩,連打十一仗,仗仗皆捷?!皩㈤}北蘇區從危急中鞏固起來,并奠定它以后向前發展的基礎?!?BR>    5月9日 中共贛東北特委召開擴大會議,通過了一系列決議,在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等方面,初步貫徹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
    贛東北特區少年先鋒隊總隊部成立。
    5月11日 指揮紅十軍在弋陽冷水塢殲國民黨軍交通部隊一個營,翌日又在橫峰何家壩殲國民黨第五師一部。至此,贛東北蘇區軍民粉碎了第二次“圍剿”。
    5月13日 紅十軍凱旋葛源鎮。紅十軍政委由黨中央指定的倪寶樹接任。方志敏重新擔任特區蘇維埃政府主席。
    5月15日 贛東北蘇區召開婦女代表大會,成立特區婦女生活改善運動委員會。
    5月19日 頒布《贛東北特區蘇維埃暫行刑律》。
    5月 批準贛東北貧民銀行發行贛東北蘇維埃貨幣。
    6月22日 主持起草《贛東北特委報告》,向黨中央報告整個蘇區的斗爭形勢。
    7月16日 由于國民黨軍第五十五師進攻,方志敏和贛東北黨政軍領導機關暫時撤離葛源。
    7月17日 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統治的中央派曾洪易以中央代表名義到贛東北,當時因特委機關暫時轉移,三天后才晤見方志敏和其他負責人。
    7月22日 曾洪易以中央代表名義主持贛東北特委擴大會,會議強行通過《贛東北特委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案》。從此,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贛東北蘇區進一步推行。
    7月下旬 贛東北特委開辦黨校。
    7月 在萬年葛茅塢召開全特區互濟會主任會議。
    8月22日 曾洪易主持通過《贛東北特委反富農斗爭決議案》,將莫須有的所謂“富農路線”強加給贛東北蘇區。
    9月1日—5日 贛東北省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會上正式成立贛東北省委。省委書記由中央指定的萬永誠擔任。“中央代表”曾洪易凌駕于省委之上,方志敏一度遭排擠。
    9月 贛東北省委機關刊物《黨的生活》創刊。
    10月10日 蘇區召開共青團代表大會,成立贛東北團省委。
    10月13日 贛東北省委作出“開辟五大游擊區”的決議。
    10月15日 在葛源創辦工農業生產技術訓練班。
    10月31日 曾洪易主持通過《贛東北省委關于蘇維埃工作報告》,對贛東北蘇區的工作幾乎全盤否定。方志敏等對此作堅決斗爭。
    10月 贛東北蘇區再次向黨中央提供黃金300兩。連同此前提供的350兩,共達650兩。
    11月7日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方志敏當選為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主席團成員。大會還決定授予方志敏勛章一枚。
    11月7日—14日 主持贛東北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會議正式成立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方志敏當選為省蘇政府主席兼財經委員會主席。
    11月15日 曾洪易主持通過《贛東北省委關于十軍工作的決議案》,制定了“持久圍攻堡壘”的錯誤路線,致使國民黨軍的第三次“圍剿”在贛東北蘇區未能被完全粉碎。

    1932年(三十三歲)

    1月2日 《贛東北省委對于永修縣組織關系給中央的報告》提出:因路遙不便領導,請中央將方志敏派人建立的中共永修縣委撥歸湘鄂贛蘇區。
    3月8日 蘇區四千婦女在葛源舉行慶?!叭恕惫澊髸?。方志敏到會講了話。
    3月27日 贛東北省委頒布《肅反宣言》,提出要學習鄂豫皖蘇區的所謂“肅反經驗”。此后,曾洪易大搞肅反擴大化,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
    4月初 紅十軍在橫峰楊家門擊潰國民黨軍三個團。贛東北蘇區的另一支主力紅軍——赤色警衛團擴編為赤色警衛師。
    4月16日 紅十軍攻克浙西重鎮華埠鎮,開始形成以開化縣為中心的浙西蘇區。此役初步改變了“持以圍攻堡壘”的被動局面,體現了方志敏的正確戰略思想。
    5月1日 蘇區軍民舉行慶祝“五一”勞動節大會暨軍事演習。方志敏接見白區參觀團,此后一個月內,接見人數達到1400人。
    5月上旬 號召贛東北蘇區群眾普遍組織生產沖鋒隊,開展生產競賽,獎勵開墾荒地。
    5月中旬 頒發《成年補習夜校具體實施辦法》和《指導群眾讀報條例》。
    5月29日 重新頒布《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優待紅軍條例》。同時頒布《生產沖鋒隊組織條例》和蘇區《文化教育概況》、《交通概況》。
    5月31日 在葛源召集軍民大會。國民黨派飛機轟炸葛源,擲彈20余枚,方志敏號召蘇區軍民大挖防空洞。
    5月 贛東北省蘇維埃重新頒布《土地分配法》。
    6月5日 赤色警衛師開赴信江南岸開展游擊戰爭。本月22日,師長祝蔭龍在東鄉境內的戰斗中英勇犧牲。
    6月 蔣介石發動第四次反革命“圍剿”。
    7月 號召蘇區人民普遍組織“地雷隊”,廣泛開展群眾性的地雷戰。
    8月1日 贛東北蘇區秋季體育運動大會在葛源舉行。方志敏等觀看體育表演。
    8月10日 發出《對今年土地稅征收法的解釋》。
    9月8日 曾洪易批發《贛東北省委為肅反問題致各縣委指示信》,強調“蘇區的一切工作要以肅反為中心”。
    9月10日 沖破曾洪易的阻撓,再度就任紅十軍政委,率部第二次進軍閩北。13日,在鉛山紫溪主持召開軍事會議,具體制定進軍閩北的作戰計劃,翌日全軍抵崇安縣大安與閩北紅軍會合。
    9月15日 指揮紅十軍,兵分兩路,同時攻占閩北的赤石、星村兩鎮,殲國民黨海軍陸戰隊林秉周部一團又一營。在赤石首次繳獲無線電臺一部。20日,指揮紅軍強攻浦城,殲敵兩個團,繳獲第二部無線電臺。
余干縣警備大隊副大隊長,中共秘密黨員羅英(1924年經方志敏推薦進黃浦軍校當學員)率100多名士兵投向蘇區。后大多數在“肅反”中被錯殺。
    9月22日 省蘇頒布《反革命改組派、AB團、取消派自首條例》。
    9月25日 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占統治地位的黨中央寫信給贛東北省委,指出贛東北肅反工作只有“零星的破獲”,要“追蹤到總的領導機關”,“中央來信”把贛東北蘇區的肅反運動推向了最高潮。隨后,曾洪易下令逮捕贛東北蘇區創始人之一吳先民,一手炮制了所謂以吳先民為首的“改組派省委”的冤案。方志敏對此進行抵制,嚴正指出:“他過去參加革命斗爭很久,不會走到反革命的路上去!”說他是反革命,“難免不是反革命的誣陷”。
    9月29日—10月2日 率領紅十軍回師贛東北。途中,在武夷山麓的車盤嶺一帶,與國民黨七十九師王錦文部激戰三天。紅軍擊潰敵軍三個團后主動撤離戰斗,打破了敵人以重兵攔截紅軍歸路的軍事企圖。
    10月4日 紅十軍凱旋葛源鎮。二進閩北歷時22天,極大地發展了閩北蘇區,并給國民黨軍的四次“圍剿”以沉重打擊。
    方志敏交卸紅十軍政委職務,重任省蘇主席。
    10月23日 曾洪易炮制的《贛東北省委肅反勝利中的經驗教訓》出籠。方志敏、邵式平等因“吳先民問題”而被點名批評。
    11月19日 頒布《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布告(第三號)》——關于省蘇維埃組織變更問題。
    11月30日 為《工農報》撰寫社論《加緊一切斗爭迎接中央紅軍》發表。
    12月5日 蘇區赤衛隊改建為赤衛軍。同月26日閩浙贛省赤衛軍總指揮部成立。
    12上旬 派出贛東北軍事參觀團赴中央蘇區參觀學習。參觀團先后受到周恩來、朱德和毛澤東的接見。
    主持贛東北省蘇維埃第三次主席團會議,決定取消法院,改建裁判部。10日,頒發《關于建立裁判問題》的布告。
    12月11日 經中華蘇維埃政府批準,贛東北省改稱閩浙贛省。方志敏繼任省蘇政府主席。
吳先民在葛源含冤被害。
    12月20日 主持閩浙贛省蘇第三次全體執委會議,討論關于召開全省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問題。
    12月26日 主持各縣、區財政部長會議,重點討論節省經費、整頓稅收、開發財源等問題。29日主持全省外貿處主任會議,糧食部長會議。30日主持全省紙廠主任會議。
    12月 黨中央決定把皖南黨組織劃歸閩浙贛省委領導。

    1933年(三十四歲)

    1月1日 閩浙贛省蘇維埃國營商店在葛源鎮正式開業。
    1月5日 簽署《閩浙贛省蘇執委會通令——第二十一號》和《閩浙贛省蘇執委會通令——關于建立貯糧合作社的問題》。兩個通令均在《工農報》頒布。
    1月10日 發布《閩浙贛省蘇維埃執行委員會對全省選民工作報告書》,廣泛征求群眾對政府工作的意見。
為《工農報》撰寫的社論《慶祝消滅九林炮臺的勝利,要積極準備消滅一切炮臺》發表。
    1月12日 在貴溪徐村參加省委常委第七十八次(擴大)會議,討論改組省委常委會與執委會。
    1月14日 簽署《省蘇執委會通令——關于擴大紅軍工作的問題》。通令在《工農報》頒布。
    1月15日 簽署《省蘇執委會致各縣蘇的一封信》和《關于全省各級蘇維埃改選的決議》。信和決議均在《工農報》上發表。
    1月22日 紅十軍在貴溪縣神前村改編為紅十一軍。方志敏兼任政治委員,并短時隨軍活動,布置紅十一軍南渡信江與中央紅軍會師的工作。隨后,將赤色警衛師擴編為(新)紅十軍,。此時,閩浙贛紅軍壯大為兩個軍。
    1月26日 主持全省各區選舉委員會主席聯席會,說明搞好選舉代表的意義。
    1月26日—29日 接見中央蘇區參觀團,并組織游藝大會以示熱烈歡迎。
    1月下旬 彭楊軍政學校更名為紅軍大學第五分校。
    2月5日 簽署《省蘇第十八號訓令——關于蘇維埃選舉問題》?!坝柫睢痹凇豆まr報》頒布。
    2月12日 為《工農報》撰寫《為全部實現省蘇農業生產計劃而斗爭》的社論發表。同時部署成立省級機關生產協助委員會。
    2月17日、18日 簽署《橫峰、弋陽縣蘇對于選舉問題了解的錯誤與省蘇的指正》。此文在《工農報》頒布。
    2月24日 頒布《閩浙贛省蘇執委會訓令(第25號)》,內容為關于土地等問題,同時部署成立區鄉耕種委員會。
    2月26日 頒布《閩浙贛全省總工會組織條例》。
    2月 頒發《致全省工農勞苦群眾書》。
    紅十一軍與中央紅軍協同作戰,開辟了閩浙贛蘇區的信(江)撫(河)分區。
    蘇區軍民粉碎國民黨軍的第四次“圍剿”。
    3月3日 出席葛源特區蘇維埃代表大會。作《目前政治形勢與大會當前的政治任務》報告。
    3月10日 簽署《閩浙贛省蘇執委會訓令(第26號)》,內容為春耕動員。是日,“訓令”在《工農報》頒布。
    3月11日 主持各縣裁判部長聯席會議,頒布有關組建巡回法庭和勞動感化院的決議。
    3月18日 閩浙贛省第二次工農代表大會在葛源召開。方志敏向大會致開幕詞。
    主持省蘇各機關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大會,歡迎紅軍無產階級團(工人團)成立。
    3月19日 代表上一屆省蘇執委,向大會作《閩浙贛蘇維埃政府工作報告》。
    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給閩浙贛省蘇“二大”發來賀電。方志敏起草回電。
    3月22日 提議婦女離婚后應帶走全家人口平均分得的田地。這一維護婦女權益的提議獲得大會通過。
    同日向大會作《省蘇政府財政經濟工作報告》。
    3月23日 省蘇“二大”一致選舉方志敏繼任省蘇政府主席。方志敏代表新省蘇執委會宣誓就職。
    劉疇西宣讀中央政府給方志敏的信,并將中央政府授予的紅旗勛章授給方志敏。方志敏受勛后致答詞。
    省蘇“二大”閉幕。
    4月25日 出席閩浙贛省第一次貯糧合作社代表大會。向大會作《目前的政治形勢與貯糧合作社的任務》報告。
    4月26日 中央政府決定成立閩贛省。五月,紅十一軍歸屬中央紅軍建制。閩浙贛省蘇“二大”關于成立紅六軍團的決議故而未能實現。
    4月30日 省蘇維?!豆まr報》發表《貪污分子展覽會》,蘇區加大反貪污、反腐敗的力度。
    4月 萬永誠調閩贛省,曾洪易接任閩浙贛省委書記。
    5月28日 起草《怎樣做鄉蘇工作》文件。
    6月24日 頒布第二次縣(區)教育部長聯席會議決議。
    7月1日 在閩浙贛省委機關刊物《突擊》創刊號上發表《加緊白區工作來開展大塊的新蘇區》一文。
    7月 方志敏的胞弟,紅軍團長方志慧在弋陽琬港橋作戰犧牲。
    9月8日 曾洪易主持全省黨支部書記聯席會議,發起所謂的反“羅明戰線”斗爭。
    9月17日 紅十軍攻克浙西開化縣城。
    10月 蔣介石發動第五次反革命“圍剿”。
    10月4日 黨中央給閩浙贛省委來信,批評閩浙贛蘇區群眾性的地雷戰是“單純防御的保守主義”。
    11月19日 在葛源主持“全省群眾武裝展覽會”,展覽了省兵工廠制造的新式槍炮和各地群眾自制的槍枝地雷。展覽會還進行了地雷演習和武術比賽。
    11月20日 閩浙贛省蘇第三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葛源召開。方志敏致開幕詞并作《省蘇工作報告》,號召全省軍民緊急動員起來,開展反五次“圍剿”的斗爭。會議成立了省蘇維埃國民經濟部。
    12月10日 為《工農報》撰寫的社論《堅決執行中央政府戰爭緊急動員命令》發表。
    12月 黨中央電調曾洪易出席六屆五中全會。方志敏接任省委書記。方志敏接任閩浙贛省委書記后,閩浙贛蘇區的各項工作出現了一系列新的轉變:
    對曾洪易的一些錯誤展開了嚴肅的批評;
    制定“保衛基本蘇區,創造新的蘇區”的戰略方針,以粉碎敵人的第五次“圍剿”;
    派出重要干部和武裝力量,開赴皖南、皖贛邊開辟新的蘇區;
    開辦“白區工作訓練班”。計劃在四個月內建立黨在150個區的秘密工作。
    12月 在葛源主持召開縣蘇主席聯席會議,翌年1月5日,作《各縣蘇維埃十二月份工作總結》。
    發表《對1934年的展望》。

    1934年(三十五歲)

    1月5日 紅軍第三十師成立,體現了蘇區擴大紅軍的新成果。
    1月6日 頒布《閩浙贛省委通知》。決定每縣赤衛軍成立一個脫產的模范連,準備集體加入紅軍。
    1月中旬 全軍體育運動大會在葛源舉行。
    1月15日—18日 中共臨時中央局在瑞金召開六屆五中全會,方志敏被增補為中央委員。
    1月24日 閩浙贛省委頒布《關于開展白區工作發展蘇區的決議案》。
    1月25日—28日 主持全省中心區域鄉蘇主席會議,重點討論擴大紅軍、擴大蘇區工作。會上,有57名鄉蘇主席帶頭報名參加紅軍,有20幾名鄉蘇主席帶頭報名去白區工作。
    1月22日—2月1日 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工農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毛澤東在《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高度評價閩浙贛蘇區的財政經濟政策。還在大會報告結論中贊揚說:“贛東北的同志也有很好的創造,他們同樣是模范工作者?!?BR>    方志敏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政府執行委員,主席團成員。
    2月1日 撰寫《在四個月內動員一萬新戰士到紅軍中去》。此文在《突擊》上發表。
    2月10日 省蘇維埃政府頒布《二、三、四、五四個月擴大紅軍一萬人的決議》
    召開全省消費合作社社員代表大會。
    2月中旬 在《突擊》上發表《建設我們鐵的紅軍》一文。
    2月18日 主持各縣縣委書記、軍事部長、政治部主任參加的省一級積極分子會議,并作《關于開展反右傾機會主義斗爭》的報告。
    2月24日 省蘇維埃政府頒布《區、鄉春耕運動委員會組織與工作條例》,規定3月5日前各區鄉一律要組織好春耕運動委員會,落實省蘇維埃政府今年的農業生產計劃。
    3月初 在《突擊》上發表《關于白區鄉村工作的幾個問題》。
    3月20日 主持省級活動分子大會。在會上作《戰爭緊急總動員》報告。
    3月 組建中共贛北特委,柳真吾任書記。
    4月 再派一批干部開赴皖南,準備發起農民暴動。
    4月24日 中共中央、中央人民委員會號召全國各蘇區的戰地委員會學習閩浙贛蘇區開展地雷戰的經驗。
    6月1日 頒布《閩浙贛省蘇政府命令(第36號)》。號召蘇區全體群眾進一步開展地雷戰。
    6月 發電報請示中央,要求派出武裝力量開赴皖南,配合農民暴動,創造皖南蘇區。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推行者以“不能分散保衛蘇區的力量”為由,加以阻止。
    7月1日 批準省蘇財政部發行十萬元決戰公債。蘇區軍民熱烈響應“節衣縮食,支援戰費”的號召,公債被超額認購。
    7月7日 紅七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奉命從瑞金向閩浙皖贛地域進發。
    7月29日 閩浙贛省委發出給黨中央報告:皖贛邊新蘇區已經建立。
    8月 皖南特委因不慎失密,決定提前暴動,請求省委派出武裝力量前往支援。方志敏派寧春生率一批武裝力量開赴皖南。但因開辟皖南大塊蘇區的時機已被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所貽誤,未取得積極的效果。
    在邊區群眾大會上發表演說——《逃跑只有死路一條》。
    11月初 紅七軍團抵達閩浙贛蘇區后在德興重溪與紅十軍會師。方志敏出席紅七軍團的政治委員會議,對悲觀動搖的曾洪易所散布的右傾逃跑思想展開斗爭。
    11月4日 中央軍委電令,將紅七軍團與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閩浙贛蘇區主要領導亦作調整,方志敏任省蘇主席兼軍區司令員。
    11月中旬 在葛源主持省委會議。決定在贛東北蘇區發起批判曾洪易錯誤的斗爭。
    主持全省黨的活動分子大會,部署在中央蘇區紅軍主力出發長征后閩浙贛蘇區的各項工作。
    11月17日 電告中央軍區,提出要將閩浙贛黨政軍領導機關遷移閩北,將贛東北蘇區變為游擊分區。
    11月18日 中央軍區來電否定了方志敏的戰略主張,并決定由方志敏等五人組成軍政委員會,方志敏為主席,隨紅十軍團向皖南行動。紅十軍團第十九師(由原紅七軍團組成)在尋淮洲(原七軍團軍團長)的率領下,先期突破封鎖線,向贛浙邊進軍。
    11月24日 率紅十軍團主力撤離葛源轉移到貴溪、德興一帶。28日,紅色省會葛源被敵軍第二十一師占領,蘇區黨政軍領導機關轉入磨盤山區,繼續領導蘇區軍民堅持斗爭。
    11月底 方志敏告別贛東北蘇區的父老鄉親,和軍團長劉疇西、軍團參謀長粟裕率紅十軍團軍團部和紅二十師從德興重溪出發,向皖南進軍。
    12月10日 率領紅軍部隊沖破德興封鎖線,經開化、婺源、休寧、抵達黃山山麓的湯口,與先期出發的紅十九師會合,正式打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旗幟。
  執行中央電令:在湯口建立軍政委員會。方志敏任軍政委員會主席,統一領導閩浙皖贛邊黨的組織和革命武裝。
    12月14日 北上抗日先遣隊在黃山山麓的烏泥關至潭家橋一帶與國民黨王耀武部激戰八小時。因部隊攻擊過早,且力量配置不當,傷亡較多,特別是尋淮洲負重任后犧牲,對先遣隊的行動產生了不利影響。
    12月20日 率領先遣隊抵達皖南蘇區。在黟縣柯村召集皖南地方黨政軍干部會議。指示蘇區立即轉為游擊區,并留下軍團偵察營、教導營與皖南的地方武裝合編成皖南紅軍獨立團。
    12月22日 率領先遣隊離開柯村,繼續轉戰在皖浙邊。
    12月27日 先遣隊與敵軍第四十九師在皖南汪滿田一帶激烈交戰。

    1935年(三十六歲)

    1月5日 先遣隊與國民黨“追剿隊”在皖南裔村一帶激烈交戰。
    1月上旬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前鋒一度抵達長江邊。蔣介石繼續增調重兵,對先遣隊進行圍追堵截。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皖南行動困難,中央電示轉向浙西南開展斗爭。
    1月9日 方志敏在浙西遂安縣茶山地區召集軍政干部會議,決定先遣隊開赴浙西南之前,先回贛東北蘇區作短期休整。
    1月10日 率領北上抗日先遣隊離開皖南,向通往贛東北蘇區的懷玉山脈進發。方志敏隨先頭部隊行動。
    1月15日 北上抗日先遣隊到達德興港首時遭國民黨軍第四十九師四個營進攻,被截成兩段。方志敏與劉英、粟裕所率領的先頭部隊八百余人,進入德興縣陳家灣村。
    主力部隊由于軍團長劉疇西優柔寡斷,指揮不力,當日大部隊仍停留在浙西開化縣鳳陽塢一帶。
    1月16日 先頭部隊在陳家灣等待一天,未見主力到來。方志敏見軍情緊急,且擔心劉疇西優柔寡斷,決定回頭找主力部隊,并下令已負傷的粟裕同劉英等率部隊先走。粟、劉奉命率部于當天晚上沖破封鎖,進入德興蘇區大小坪,黃石田。
    1月17日 方志敏回頭找到主力部隊,多次組織突圍,這時敵人兵力已集中,并縮小包圍圈,因而未能沖破敵人的金竹坑封鎖線。此后,北上抗日先遣隊輾轉于懷玉山區,與敵軍展開血戰。
    1月下旬 北上抗日先遣隊遭七倍于已之敵的重重圍困。幾經浴血奮戰,終于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
    1月29日 在懷玉山高竹坑的木梓樹下,不幸被國民黨獨立第四十三旅搜捕。當晚八時,在隴首村寫下《方志敏自述》。
    1月30日 被敵押至玉山縣城的白軍旅部。
    1月31日 被押至上饒城的“四省剿匪司令部”。翌日,敵召開所謂“慶祝大會”。
    2月2日 在國民黨江西省黨部書記長俞伯慶“陪送”下,被用鐵甲車押往南昌。囚于蔣介石的駐贛“綏靖公署”軍法處看守所。
    2月6日 國民黨反動派在南昌豫章公園再度召開所謂“慶祝大會”。方志敏大義凜然地站在敵人的鐵甲車上,贏得了一切有良心的愛國人們的同情,同時也給蔣介石反動派以沉重的一擊。由于群眾隨即騷動、表示不平,國民黨忙將所謂的“慶祝會”草草收場。
    2月 在獄中堅貞不屈,視死如歸,使敵人的審訊、誘降均告失敗。
    秘密給喬信明等同志傳遞條子,要他們“要準備坐牢,在監獄里要學習列寧同志的榜樣,為黨工作,堅持斗爭,就是死也是光榮的。”
    3月 為將方志敏和同監戰友隔離,敵人將方志敏移至獄中“優待號”。
    3月—7月 在獄中撰寫了《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可愛的中國》、《清貧》等十多篇珍貴手稿,共13萬多字。
    4月 上海地下黨組織秘派人員潛來南昌營救方志敏,未果。
    7月—8月 先后委托高易鵬、程全昭、胡逸民等人,分別將文稿和信件 秘密帶至上海。后通過宋慶齡等轉交黨中央。
    8月6日 在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

 

回顧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

    作者:粟 裕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遭到失敗,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從蘇區的西南方向突圍,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兩萬五千里長征。在這次戰略轉移之前的三個多月,中央派出一支部隊,舉起北上抗日的旗幟,從中央蘇區的東部出動,向閩、浙、贛、皖諸省國民黨后方挺進。這支部隊,就是人們常常提到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

    這次北上行動,經歷了兩個階段。1934年7月初,紅軍第七軍團受命擔負抗日先遣隊的任務,從瑞金出發,先后轉戰于閩中、閩東、閩北、浙西、浙皖邊和皖贛邊,10月下旬到達閩浙贛(即贛東北)蘇區,這是第一階段。11月初,紅七軍團與原在贛東北的紅軍第十軍合編為紅軍第十軍團,繼續擔負抗日先遣隊的任務,轉戰于浙皖邊、皖贛邊和皖南,這是第二階段。兩個階段共歷時六個月,行程五千六百多里,沿途且戰且走,先后進行了樟湖坂、福州、桃源、羅源、慶元、清湖、大陳、分水、旌德和譚家橋等三十余次重要戰斗,一度震動了福州、杭州、徽州、蕪湖以至蔣介石的反革命統治中心南京,對于宣傳我黨抗日主張、推動抗日運動發展,擴大黨和紅軍的影響,以及策應中央紅軍主力戰略轉移,都起了積極的作用。廣大指戰員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長途跋涉,孤軍奮戰,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譜寫了一篇雄偉壯烈的人民革命史詩。然而,在蔣介石調集大軍不間斷地圍追堵截下,由于王明左傾錯誤的領導,這次進軍始終難以擺脫被動的處境,最后招致了在懷玉山的失敗。

    四十七年后的今天,重新回顧這段歷史,使我感懷至深。紅軍廣大指戰員那無與倫比的勇敢頑強精神和革命英雄氣概,我們應當永遠繼承和發揚。同時,王明左傾錯誤所造成的惡果,用烈士鮮血換來的沉痛教訓,值得我們永遠引為鑒戒。

    抗日先遣隊的組成

    三十年代初期,我國國內形勢出現了錯綜復雜的局面。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大舉入侵我東北、華北,中國面臨亡國之禍,民族矛盾急劇上升,國內階級關系隨之發生新的變化,全國人民紛紛要求停止內戰,抗日救亡。但是,蔣介石無視全國人民的愿望,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口號,頑固地堅持對日妥協投降和加緊擴大內戰的反革命政策。內憂外患,陰霾籠罩整個中國。

    與此同時,黨內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統治著中央。第四次反“圍剿”以前,他們就排擠了毛澤東同志對中央蘇區和紅軍的領導。1933年,臨時中央從白區遷入蘇區,到第五次反“圍剿”時,左傾的軍事指導方針已在紅軍中取得統治地位。他們完全摒棄了毛澤東同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原則,從軍事冒險主義到軍事保守主義,實行消極防御方針,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節節失利。到1934年夏,中央蘇區已由原來的縱橫各近千里,縮小到各三百余里,周圍敵重兵壓境,并不斷向我中心區進逼,軍事形勢十分危急。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組成和派出的。

    1934年7月初,紅七軍團奉命從福建連城地區調回瑞金待命。部隊到瑞金后,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幾位主要領導人及共產國際派來的李德,接見了軍團領導人尋淮洲、樂少華、劉英和我,當面交代任務,宣布由紅七軍團組成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立即向閩、浙、贛、皖等省出動,宣傳我黨抗日主張,推動抗日運動的發展,并規定這次行動的最后到達地域為皖南,因為那個地區有幾個縣的群眾暴動,建立了一小塊蘇區,要求七軍團在一個半月內趕到,支援和發展那里的革命局面。

    宣傳抗日和支持皖南是當時賦予七軍團的任務。中央在這方面做了不少準備工作。為了宣傳我黨抗日主張,中央公開發表了《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告農民書》等文件,印制了“中國能不能抗日”、“一致對外——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擁護紅軍北上抗日運動的口號”等大量宣傳品,總數達一百六十萬份以上,這在當時條件下是很不容易的。為了及時支援皖南群眾斗爭,中央限令七軍團進行三四天休整和準備后,立即出動。

    后來我們才知道,當時中央派出這支部隊的更加直接的目的,是企圖以這一行動威脅國民黨統治的腹心地區。吸引和調動一部分“圍剿”中央蘇區的敵人,配合中央紅軍主力即將實行的戰略轉移。在中央領導同志接見我們時,并沒有說明這個戰略意圖。當時中央下發的作戰任務訓令和政治訓令中,雖然表達了要以先遣隊的北上行動促使敵人變更戰略部署的意圖,但在左傾宗派主義控制下,這兩份絕密文件未見傳達,我是若干年后才看到的,當時對于中央這個重要的戰略意圖,并不知曉。

    七軍團是中央蘇區紅軍主力中較新的一個軍團,較長時間在中央蘇區東線——東方軍的編成內作戰,經過實戰鍛煉,逐漸發展成為一支英勇頑強、善于野戰的部隊。當接受抗日先遣隊任務時,由于在東線連續作戰的消耗,全軍團約有四千人。為了執行新任務,突擊補充了兩千多名新戰士,合計六千多人。其中戰斗人員四千多人,分編為三個師,實際上各相當于一個大團;非戰斗人員約二千人,包括中央派出的一個隨軍工作團。武器也很不足,全軍團僅有長短槍一千二、三百支,一部分輕重機槍和六門迫擊炮,許多戰士背的是梭鏢。但其它物資卻不少,中央交付部隊隨帶的宣傳品就有三百幾十擔,連同部隊的后勤物資及炊事擔子,總共五百多擔。這時,部隊新成份多,非戰斗人員多,武器不足負荷很大,行動笨重,遠不如在東線作戰時那樣精干了。

    更為重要的是軍團的領導問題。抗日先遣隊仍保持軍團體制,尋淮洲為軍團長,樂少華為軍團政治委員,曾洪易為隨軍中央代表。他們三個人組織紅七軍團軍事委員會,決斷一切政治和軍事問題。劉英為軍團政治部主任,我為軍團參謀長,都不是軍事委員會成員。在軍團三人領導核心中,尋淮洲參加過秋收起義,是在革命戰爭中鍛煉成長起來的一位優秀的青年軍事指揮員,他艱苦樸素,聯系群眾,作戰勇敢,機智靈活。但是,軍團左傾宗派主義的領導者,對紅軍中原來的干部是不信任的,尋淮洲雖是軍團長,卻沒有實權,很難有所作為。七軍團的領導權實際上由曾洪易、樂少華兩人掌握。中央代表曾洪易,曾在閩浙贛蘇區任中央代表和省委書記,積極推行左傾錯誤政策,造成極大危害,到抗日先遣隊以后,面對艱險的斗爭環境,他一直悲觀動搖,后來投敵叛變了。軍團政委樂少華,也是左傾錯誤政策的堅決執行者,曾到莫斯科留學,回國后很快升任七軍團政治委員。他既無實際斗爭經驗,又很蠻橫霸道,動輒拍桌子罵娘,以“反政治委員制度”的大帽子來打擊壓制干部,并濫用所謂“政治委員最后決定權”進行瞎指揮。
抗日先遣隊擔負著特殊艱巨的任務,然而,當時的中央實行著左傾錯誤指導方針,軍團本身的領導權又掌握在曾洪易、樂少華這樣的人手中,就使它的前程更為艱險了。

    從瑞金出發和攻打福州

    1934年7月6日晚,紅七軍團從瑞金出發,開始執行北上抗日先遣隊這一特殊艱巨的任務。我們經過長汀、連城、永安縣境,打下大田縣城,經尤溪以東,進到閩中地區。在羅炳輝同志率領的紅九軍團掩護和配合下,打下了樟湖坂,從那里渡過閩江,完全進入了白區。按原定計劃,我們渡過閩江之后,應由古田、慶元、遂昌直接北上浙西,然后去皖南。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忽然改變計劃,電令我們由谷口東進,占領水口,威脅并相機襲取福州。于是,我們便轉兵向東。水口是福州西北閩江邊上的一個重要集鎮,守敵四個營,懾于我軍聲威,連夜逃走。8月1日,我軍進占水口。同時,我軍另一部占領了古田縣城。

    占領水口之后,軍團部即在該鎮召開“八一”紀念大會。這時向部隊正式宣布:對外以“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名義活動,對內仍稱紅七軍團。在大會上,對北上行動和攻打福州進行了動員,部隊情緒高漲,斗志昂揚。

    我軍在閩中地區的突然出現,引起了國民黨反動當局的很大震驚。敵人匆忙將部署在閩東寧德、福安、霞浦和泉州等地的第八十七師王敬玖部集中到福州,并向閩江上游堵截我軍。同時,又急調在湖北整訓的第四十九師伍誠仁部由長江水路日夜兼程東進,經海運馳援福建。“圍剿”中央蘇區的國民黨東路軍總司令蔣鼎文也急忙從漳州飛到福州“視察”。

    福州是福建省省會,算是一個大城市了。它南瀕閩江,有高大的城墻,筑有比較堅固的防御工事,城內外駐有國民黨第八十七師的一個團和一個憲兵團,還有一些炮兵、工兵和海軍陸戰隊,城郊南臺有飛機場。從水口到福州,約七十多公里,沿江的交通干道被敵人控制著,我們是從北面大湖方向繞道開進的。8月2日,部隊從水口出發,當天黃昏遇到敵機襲擊,因為缺少防空經驗,傷亡七、八十人。這時,福州的敵人已加強了戒備。

    攻打福州,帶有很大盲目性。8月7日,我軍到達福州西北近郊,當時對福州敵軍的實力、工事等情況了解很差。但是,部隊在中革軍委攻打福州的作戰命令鼓舞下情緒很高,又聽說福州市的地下黨組織將進行策應配合,所以當晚即發起進攻。敵人憑借工事扼守,并使用飛機對我陣地輪番轟炸掃射。我軍打得十分勇敢,強攻一晝夜,攻占了敵軍一些陣地和城北關的主要街道,但因我們還不善于近迫作業,又缺乏攻城手段,也沒有地下黨組織策應,沒有辦法打進城。我們估計即使打進城,也不容易解決敵人。于是決定把部隊撤至福州以北嶺頭一帶,準備向閩東轉移。

    約8月9日晚,我們進駐北石嶺、桃源地區。當夜,敵八十七師的一個團追來,與我警戒部隊打響,我們與敵人激戰一夜一天,形成對峙狀態。敵后續部隊趕來增援,我們便撤出戰斗。這一仗雖斃傷不少敵軍,繳獲了一批武器,但我們自己也受到不小的損失,特別是傷亡了幾個師、團干部。

    中革軍委這次電令攻打福州,給七軍團以后的行動帶來了很大困難。我們剛過閩江的時候,聲勢很大,敵人弄不清我們究竟有多大兵力。這一打,暴露了我軍只是一支不怎么大的牽制力量。從此,敵人就一直瘋狂地追擊和堵截我軍。

    轉戰閩東、閩北

    桃源戰斗以后,我們繼續向閩東地區轉移。時值8月中旬,天氣十分炎熱,傷病員增加到七、八百人。在敵區行動,民伕很不好找,傷病員大部分由干部戰士抬著走,部隊行動異常艱難,迫切需要一個適當的地區把傷病員安置下來。在經過連江附近的時候,我們和閩東游擊區取得了聯系。

    閩東游擊區主要位于寧德、福安、霞浦三縣之間,以賽岐、赤溪一帶為中心,領導人是葉飛、阮英平、范式人等同志。我們一進入游擊區,在當地黨和群眾的協助下,先將傷病員進行安置,同時根據閩東同志的意見,為了打通寧德、連江等地幾塊小游擊區之間的聯系,軍團決定攻打羅源縣城。8月14日凌晨,在當地黨、群眾和游擊隊的配合支援下我們采用突然襲擊的手段,一舉攻克了羅源縣城,全殲敵保安十一團第三營及縣警備隊共一千余人,活捉了敵縣長和營長,群眾大為振奮。我們在福州和桃源兩次作戰,都是采取正規戰的打法,猛打硬拼,傷亡很大。這次羅源戰斗,事先進行較詳細的偵察,采用奇襲方法,因而能夠以很小的代價一舉全殲守敵。這使我們體會到,孤軍深入敵區,在作戰指導上應當有相應的改變。

    七軍團進入閩東,是紅軍主力部隊第一次到這個地區,當地黨和群眾十分興奮和熱情。他們為七軍團動員補充了一批新戰士,我們也把戰斗中繳獲的幾百條槍交給了地方黨。留在當地的幾百名傷病員,后來大都成了閩東獨立師的骨干。

    8月16日,我們奉命離開閩東游擊區,沿著閩浙邊境,向閩北前進。8月22日,攻克福安縣西部的穆陽鎮,消滅敵軍數百人。8月28日,在浙西南擊潰敵一個保安團的攔阻后,又攻克了慶元縣城。隨后又在竹口打垮了敵浙江省保安縱隊兩個團的阻截。俘敵兩百多人,繳獲步槍數百支,輕重機槍十余挺,迫擊炮兩門。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打了三個勝仗,我軍聲威大振。9月初,我們進入了閩北蘇區東北的古樓一帶游擊區。

    閩北蘇區以崇安為中心,是閩浙贛蘇區的一部分,領導人是有威望的老黨員黃道同志。七軍團自出動以來,一路上馬不停蹄,到達閩北蘇區以后,原想利用這里的有利條件作短暫休整,總結一下經驗教訓,以利再戰。同時,我軍一路上受到敵軍的前堵后追,尤其是敵四十九師始終咬住我軍不放。為了擺脫這一被動局面,也需要依托閩北蘇區尋機給敵人以有力打擊,打一兩個好仗。但是,中革軍委隨即來電批評我們“擬于閩北邊區休息,這恰合敵人的企圖,因敵人企圖阻止你們北進”。于是,我們在這里只停留了幾天,安置了一批傷病員,就繼續向北進發了。

    急于要我們離開閩東、閩北,這是繼攻打福州之后中革軍委在戰略指導上的又一次重大失誤。從當時紅軍斗爭的全局來看,既然是要我們這支部隊配合中央紅軍主力的戰略轉移,起戰略牽制作用,就不必機械地限定到皖南去。何況當我們出動不久,中央就知道皖南暴動已經失敗。如果當時讓我們先在閩東、閩北地區活動,幫助地方黨擴大武裝斗爭,打幾個好仗,更大規模地發動群眾,有依托地向政和,松溪發展,把閩東、閩北連成一片,再同浙南群眾條件較好的慶元地區連接起來,創造較大的局面,然后跳躍式地向浙西和皖南發展,倒是可以吸引和調動更多一些敵人的。

    部隊自出動以來,不僅外有敵人圍追堵截,內部也出現了嚴重困難,軍團主要領導成員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起來。首先是樂少華同志一味盲目地執行中革軍委的命令,拒絕結合實際的積極建議,而且專橫無忌,對尋淮洲同志極不尊重,一開會就吵架,天天如此,幾乎造成指揮上的癱瘓。與此同時,曾洪易則愈益暴露出嚴重的恐慌動搖,在水口遭到敵機襲擊時,他嚇得臉色發青,嘴唇顫抖,一到閩北就提出要到閩浙贛大蘇區去,并直接發電報要閩浙贛軍區派部隊來接。他的主張受到尋淮洲和大部分同志的反對,中革軍委在回電中也對他作了批駁,以后他就更加消極對抗,竟要求離開部隊。軍團領導中這些極不正常的狀況,從根本上說,是左傾宗派主義的必然惡果。它給我們這支深入敵區、獨立行動的部隊,帶來了難以言喻的困難。

    挺進浙西

    我們到閩北蘇區時,已是從瑞金出發后的近兩個月,超過了中央規定到達皖南的限期,如果繼續進軍,本應向皖南急進。但中革軍委來電指示要我們在浙江執行兩項“中心任務”:一、繼續對進攻我贛東北紅十軍及閩北蘇區的敵人后方進行徹底地破壞;二、在閩浙贛邊境廣泛開展游擊戰,創建新蘇區。破壞敵人后方交通,要求首先破壞龍泉、浦城、廣豐、玉山間的公路、交通工具及電話線,進而破壞蘭溪、衢縣、江山、玉山間的鐵路、火車站、以及玉山、常山、江山之間的公路。對于原來賦予的去皖南的任務未作任何說明。

    9月9日,我們離開閩北蘇區,北上浙西。這時,中革軍委又不顧當時實際情況,多次來電批評我們“對保安團畏懼其截擊是不對的”,“不須以急行軍增加病員與疲勞,每日行二、三十里,”等等。于是,我們一面對付敵人日益加緊的圍追堵截,一方面深入敵后進行破襲活動,經江山縣之二十八都、仙霞嶺、石門,于9月13日攻占清湖鎮,消滅了敵浙江保安團的一個營。接著勝利渡過江山河(即江山港),炸橋破路,給了敵人一定的威脅和打擊。但是,限于當時的群眾條件和裝備、技術等條件,要按照中革軍委要求在廣大地段上破壞鐵路、公路是辦不到的。

    9月15日,我們進到江(山)常(山)公路的大陳地區。在大陳打垮了敵浙江保安第三、四、六團各一部共七個連的進攻,并一度攻入常山縣城,繳獲一批物資和現款。其后便經招賢、上方鎮繼續北上。

    浙江是蔣介石的老巢,反革命的社會基礎雄厚,保安團較強,保甲制度較嚴密,交通與通訊捷便,敵人能及時掌握我軍行動情況,從各方面調動部隊圍擊我軍。我們卻只能機械地按照中革軍委規定的時間、地點、路線、里程慢慢地走,差不多天天要打掩護仗、遭遇戰,雖然也取得了不少戰術性的勝利,但整個處境卻越來越被動了。那時候,還有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是沒有根據地或游擊區作依托,有時即使有了戰機,大一些的仗也不敢打。到處是反動統治勢力,沒有群眾基礎,一仗打下來,傷員無法安置。抬著傷員行軍打仗,是非常困難的。一個傷員要兩個戰士抬,還要一個戰士替換,長距離抬下去,就削弱了部隊的戰斗力。但無論如何也不能把傷病員丟了,那是革命軍隊所絕對不能允許的。

    正當我們艱苦轉戰浙西的時候,中革軍委9月17日來電命令我們,在執行軍委給予的破壞杭江鐵路及附近公路的任務前,禁止繼續北進。第二天又電令我們“應即向遂安前進,以襲擊方法占領該城,并確保于我軍手中”,規定我們以遂安為中心,在靠近安徽邊境的淳安、壽昌、衢縣、開化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建立蘇區,爾后再向浙皖邊境之歙縣(即徽州)、建德(今梅城)、蘭溪、江山、屯溪地域發展。

    中革軍委的一系列批評和指示,特別是要求我們以遂安為中心建立蘇區的指示,使我們困惑不解,因為它完全脫離我們當前的實際情況。遂安位于新安江上游,距杭州約二百公里。這個地方雖是山區,但處于衢江、蘭江、新安江三角地帶,江水較深,汽船可以通到建德、蘭溪,還有浙贛鐵路和公路干線,敵人交通方便,這樣的地形,對我軍機動十分不利。那里地瘠民貧,居民多以竹木為生,產糧很少,解決部隊給養困難。特別是當地沒有我們黨的工作基礎,相反的是贛東北逃往地主聚居之地。不論政治條件和自然條件,以遂安為中心建立根據地顯然是不適宜的。

    就在這時候,敵四十九師、浙江保安第一、二縱隊以及新增調來的補充第一旅王耀武部。從幾個方向加緊對我追擊和“圍剿”,企圖切斷我前進道路,合擊我軍。面臨嚴重敵情,我軍處境危殆。為了避免全軍覆滅之禍,我們只得不顧中革軍委的一再指責,轉向皖贛邊行動。

    活動于皖贛邊

    9月30日,我們到達皖贛邊之段莘(婺源縣北)地區,這里距原定最后目的地皖南已經不遠。這時我們才知道,皖南幾個縣的暴動早已失敗,有些干部和群眾分散活動在山里面堅持斗爭。我們在轉移的路上,碰到皖贛特委和當地游擊隊的領導同志。按照他們的意見,我們繼續西進到黎痕地區。

    皖贛邊和皖南,比我們所經過的浙贛邊、浙西的條件要好些。在地形上,皖贛邊有鳧山、白際山,皖南有黃山,既有大山區,又有丘陵地,河道可以徒涉,便于我軍隱蔽和機動;經濟上比較富裕,有利于解決部隊的糧食供給;文化教育也比較發達,稍大點的村子大都有報紙,便于我們了解形勢動向;特別是有黨的工作基礎和影響,群眾條件比較好。這里所處的地位也很重要,向東北可以威脅蕪湖、南京,向東可以威脅杭州。我們準備在這個地區停下來,開展游擊戰爭。

    我們先后在查灣、流口、鴉橋、黎痕等地進行了幾次戰斗,打退了追擊和堵截之敵,消滅一部分敵軍,繳獲一批武器。皖贛蘇區給我們補充了五百名新戰士。在經歷了浙西一段困難之后,這時部隊又開始出現了好的轉機。

    在此期間,軍團領導曾向黨中央和中革軍委建議在皖贛地區開展游擊戰爭,與當地黨和游擊隊密切配合,爭取在休寧、婺源、祁門一帶消滅圍追之敵,以擴大皖贛蘇區,尋找有利時機再入浙行動。根據戰斗連隊很不充實的狀況,建議將部隊整編為四個營,精簡機關,充實連隊,以便機動作戰。還向中央和中革軍委建議,在敵人嚴重進攻的情況下,允許我們機動、自主地解決許多問題。軍團的這些建議,是符合當時實際的情況的,但未獲批準。

    10月15日,中革軍委來電,令七軍團轉移到閩浙贛蘇區整頓補充。軍團研究之后,認為皖贛邊有發展條件,而進出閩浙贛蘇區要通過幾道敵封鎖線,因此,17日向中革軍委去電請示,如我們今后仍須去皖南,則不如不去閩浙贛蘇區,以主力向皖南游擊區(石埭、太平、祁門、休寧等縣之間,中心區在雷湖、柯村)行動。18日中革軍委復電同意。但21日又接中革軍委電令,七軍團仍要去閩浙贛蘇區。我們遵命立即向閩浙贛蘇區轉移,經浮梁、德興之間,通過兩道敵封鎖線,進入閩浙贛蘇區之重溪地區。

    七軍團自瑞金出發到進入閩浙贛蘇區,轉戰閩、浙、贛、皖四省的幾十個縣鎮,歷時近四個月,行程三千二百里。盡管受到王明左傾的錯誤指導和曾洪易、樂少華的直接干擾,但是,全軍團廣大指戰員以堅韌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勇敢頑強的戰斗精神,排除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連續行軍作戰,深入敵人腹心,擊退了敵人無數次的截擊、追擊和“圍剿”,打了一些勝仗,粉碎了敵人消滅我軍的企圖。我們沿途還盡可能地開展群眾工作,宣傳黨的抗日救亡主張,擴大了黨和紅軍的影響。部隊雖然戰斗和非戰斗減員較大,但沿途陸續給各游擊 區留下了一千多名軍事骨干力量,到達閩浙贛蘇區時還保持了約三千多人。七軍團孤軍轉戰敵人后方,是起到了它的積極作用的。廣大指戰員用血汗寫下了這一段戰斗歷程,是不容抹殺的。

    當時左傾錯誤的領導者,按照主觀主義、冒險主義的戰略意圖來衡量七軍團的北上行動。要求通過這支僅有幾千人的部隊的作戰行動,“促敵人進行戰略與作戰部署上的變更”,由于未能實現這些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目的,就指責部隊沒有完全任務。他們還把曾洪易個人的退卻動搖,同尋淮洲同志和廣大指戰員的光輝戰斗業績混淆起來,給這支部隊扣上“染上了機會主義”、“執行了退卻逃跑路線”等等荒誕的大帽子。這些顯然不符合歷史真實情況,是完全錯誤的。

    到達閩浙贛和組成紅十軍團

    閩浙贛蘇區是方志敏同志領導創建的著名的老蘇區,勝利地粉碎過敵人的多次“圍剿”,紅旗一直在這里高高飄揚。我們到達蘇區時,方志敏同志親自到駐地看望。他是那樣的親切懇摯,平易近人,第一次會見就給了我們深刻的印象。蘇區的革命群眾都以極大的熱情迎接我們,用盡可能籌集到物資慰勞我們。群眾稱我們這支歷經風霜的子弟兵為“老十軍”(1933年1月,閩浙贛蘇區隨后又成立了新的紅十軍)。在黨和人民的親切慰問下,四個月來的艱辛勞累,頓時一掃而光,部隊情緒迅速振奮起來。

    接著,部隊進行整編。根據中革軍委11月4日命令,紅七軍團同閩浙贛蘇區的紅十軍及新升級的地方武裝合編,成立紅軍第十軍團,七軍團改編為第十九師,紅十軍和新升級的地方武裝,分編為第二十師和第二十一師,領導干部也作了調整,任命原閩浙贛軍區司令員劉疇西為軍團長,樂少華為軍團政委,尋淮洲任十九師師長,劉英任師政治部主任。同時,閩浙贛軍區的領導干部也作了調整,省蘇維埃主席方志敏兼軍區司令員,曾洪易任省委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我被調任軍區參謀長。當時中央和中革軍委已率中央紅軍主力轉移,中央蘇區成立了以項英同志為首的中央分局和中央軍區,所以軍委在電令中還指出,紅十軍團和閩浙贛軍區今后接受中央軍區的指揮。

    軍團整編以后的任務是:第十九師仍出動到浙皖贛邊,打擊“追剿”之敵,發展新蘇區;第二十、二十一師仍留閩浙贛蘇區,打擊“圍剿”之敵,保衛老蘇區。

    11月18日,第十九師在尋淮洲同志率領下,從懷玉山和德興東北通過敵封鎖線,向浙皖贛邊進發。十九師的突然出動,出乎敵人意料。敵浙江保安縱隊副指揮蔣志英率兩個團尾追,受到我軍堅決回擊,蔣志英負傷敗退常山,我繳獲頗多。接著,十九師經上方鎮,渡新安江,向分水縣(今武盛)前進,并逼近昌化、于潛(今潛陽)和臨安,震動了杭州。隨后又轉向皖南行動,經歙縣、績溪附近,一舉攻克旌德縣城,并由涇縣、宣城之間北上,威脅蕪湖。這一時期,尋淮洲同志率領十九師獨立行動,擺脫了曾、樂的干擾,從當時實際情況出發,在廣大地區內機動作戰,主動靈活地打擊敵人,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就在十九師活動很有成效的時候,中央軍區發來指示:根據敵人對閩浙贛蘇區的“圍剿”日趨嚴重的形勢,命令十軍團部立即率二十、二十一師轉到外線,同十九師會合,在開化、遂安、衢縣、常山之間集結兵力,爭取以運動戰消滅敵人,創造浙皖贛邊新蘇區。為了統一領導十軍團與創造新蘇區的行動,中央軍區決定以方志敏、劉疇西、樂少華、聶洪鈞和劉英五人組成軍政委員會,以方志敏為主席,隨十軍團行動。調我任軍團參謀長、劉英任軍團政治部主任。

    在當時形勢下,組成紅十軍團,并把長于打游擊的紅十軍團地方武裝集中起來,進行大兵團活動,企圖打大仗,這是戰略指導上的又一個重大失誤,為后來紅十軍團的挫折和失敗埋下了禍根。

    譚家橋戰斗

    11月下旬,在方志敏、劉疇西同志率領下,紅十軍團部和第二十、二十一兩師,經婺源、開化之間和休寧以南,北上皖南。12月10日與十九師會合于黃山東南之湯口地區。此時,敵人調集重兵分成多路對我實施尾追堵擊,企圖圍殲我軍,為粉碎敵人陰謀,我軍必須選其一路給予打擊。13日,我們沿屯溪至青陽公路向北轉移,經烏泥關進到黃山東麓譚家橋地區。這時獲悉,其他敵軍距離尚遠,唯尾隨我軍之敵補充第一旅已抵達湯口,正繼續向我追擊前進中,顯得孤立突出。該敵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共三個團,裝備比較好。我十軍團三個師,兵力和敵人差不多,裝備不如敵人,但地形對我十分有利,烏泥關是一個山隘口,東側有一個制高點,向北一路小山坡。軍團首長決心利用烏泥關至譚家橋段公路兩側有利地形,以伏擊手段,爭取殲滅該敵大部。

    軍團的作戰部署是:由烏泥關起,沿公路兩側自南而北,按十九、二十、二十一師的順序設伏。十九師是軍團戰斗力較強的一個師,配置在上峰,除以一個連兵力控制烏泥關制高點外,該師主要兵力部署在烏泥關以北,與二十、二十一師陣地依次銜接,二十一師以一個營構筑工事堅守譚家橋正面。待敵補充第一旅通過烏泥關,進入我設伏地域以后,即行封鎖烏泥關口,斷敵退路,阻擊敵可能之增援;二十、二十一師會同十九師部分兵力對敵攔腰出擊,并排打下去,將其大部殲滅于烏泥關至譚家橋公路上。

    12月14日上午九點多鐘,敵補充第一旅進入設伏地區后,我突然發起攻擊,敵頓時驚慌失措,陷入一片混亂,擔任前衛之敵第二團,在我軍猛力沖擊下呈現動搖,敵團長被我打傷。開始時戰場形勢是很好的。但我十九師除以一個連控制烏泥關制高點外,未能將主力配置于烏泥關以北,而是擺到烏泥關以南去了。烏泥關以南是懸崖陡壁,兵力展不開。敵人調整部署后,集中力量進攻我戰斗力較弱之二十、二十一師,兩師指戰員奮勇反擊,但因不長于正規作戰,而十九師又增援不及,以致陣地被敵人沖垮。接著,烏泥關制高點也被敵人奪去了。尋淮洲同志親自帶隊奪取制高點,一個猛攻,制高點是奪回來了,可是,他卻負了重傷,搶救下來,在轉移途中犧牲了,時年僅二十二歲。尋淮洲同志不幸犧牲,是我們一個重大損失。此時,整個戰斗我敗局已定,于是決定撤出。在組織掩護的戰斗中,劉英、樂少華同志又先后負傷。我們把隊伍撤了下來,到黃昏時候向北轉移。此時,敵軍也打得精疲力竭,傷亡很大,無力對我們追擊了。

    譚家橋之戰是十軍團全部轉向外線作戰后的第一個戰斗,初戰失利,我軍愈加陷入被動。

    懷玉山失敗

    譚家橋戰斗之后,敵人第四十九師、補充第一旅、第二十一旅及一些地方部隊,一共近二十個團的兵力,蜂擁而來追趕我們。為了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從1934年12月下旬到1935年1月上旬,我們在皖南和皖浙贛邊的涇縣、太平(今仙源)、青陽、石埭(今廣陽)、黟縣、休寧、祁門、屯溪、歙縣、績溪、婺源、開化等十余縣地區往返轉移,進行了大小十余次戰斗,大都是消耗戰,雖然給予敵人以相當的殺傷,但因敵我力量懸殊過大,我軍處境日趨險惡。從當時的形勢看,采取正規軍打運動戰的辦法,已越來越不利,要堅持長期斗爭,關鍵是將正規軍轉變為游擊隊,從正規戰轉變為游擊戰。為了較順利地實現這一轉變,必須打一兩個好仗,以扭轉譚家橋戰斗失利帶來的嚴重被動局面。但是當時領導上還沒有向游擊戰轉變的認識,又缺乏積極尋機打殲滅戰的思想,因而未能擺脫被動局面。
鑒于實際的教訓,一部分同志前已提出過適當分兵問題,譚家橋戰斗以后,又建議分兵活動,以適應當時斗爭的需要。但是,軍團領導對分兵顧慮很大,決定全軍團繼續南下,經化(開化)婺(源)德(興)蘇區返回閩浙贛大蘇區去。

    化婺德蘇區,是閩浙贛大蘇區北面的一個外圍小蘇區,直徑約三十里,周圍約一百里。1月12日晨,軍團到達化婺德蘇區東北邊緣的楊林(屬浙江開化縣)。這時方志敏同志和我正隨先頭部隊行動。所謂先頭部隊主要是軍團機關人員、傷病員(包括樂少華、劉英同志在內)、后勤人員,以及缺乏彈藥的追擊炮連和重機槍連等,共八百余人。我們經過楊林時沒有停留,翻過一個山頭,就到達了化婺德蘇區,并前進到靠近閩浙贛大蘇區的港頭,才停下來休息。劉疇西同志率領的軍團主力到達楊林之后,顧慮部隊疲勞,就在當地宿營,第二天(13日)下午才繼續前進。這時敵浙江保安第二縱隊第五團從星口連夜急進七十里,超越我主力部隊趕到化婺德蘇區東部邊緣的王坂、徐家村,占領了堵截我軍前進的陣地。我軍團主力進到徐家村受阻,與敵發生激戰,只好以一部兵力掩護,大部隊折經南華山、王山村,進入化婺德蘇區,掩護戰斗一直持續到14日下午。15日主力部隊才大部進入化婺德蘇區。

    16日,方志敏同志和我商定,因敵情緊急,部隊應立即行動,先頭部隊先走,同時通知劉疇西同志率領軍團主力迅速跟上,當日夜晚全部通過敵隴首地段封鎖線,進入閩浙贛蘇區。下午六時,我們正要整隊出發,劉疇西同志派人來通知部隊雖已到齊,但人員疲勞,當晚不能再走。這時我建議,情況這樣緊,決不能遲延了,今天晚上必須一律通過敵封鎖線。方志敏同志完全同意我的意見,他擔心劉疇西同志猶豫遲疑,便決定留下來同主力部隊一起行動,要我率先頭部隊立即前進。

    這時,敵人雖已加強了化婺德蘇區與閩浙贛蘇區之間的封鎖線,但兵力不足。當我先頭部隊通過時,山上碉堡里的敵人打搶,我們派出兩個戰斗班去佯攻,吸引敵之火力,敵人沒有敢從碉堡里出來。這樣,我們就加快步伐,上半夜全部通過了敵人的封鎖線,安全到達了閩浙贛蘇區的大小坪、黃石田(均屬德興縣)地區。到達之后,我們一面同省委、軍區聯系,一面等待主力部隊??墒?,等到下半夜沒有見大部隊到來。第二天也沒有來。第三天、第四天還沒有來。我們到達閩浙贛蘇區以后,隨即派出大批干部組織便衣隊前去聯絡和接應,均未能聯系上,心情十分焦急。開始隱隱聽到那邊有炮聲,以后就沉寂了。大約經過一個星期,閩浙贛省委告訴我們,從截獲敵人無線電通訊中得知:先是搜山的敵軍報告“清剿”已基本結束,要求撤出休整;以后蔣介石下令,說方志敏、劉疇西等仍在山上,在搜到以前,凡要求撤出休整的“殺勿赦”。不久,方志敏、劉疇西同志即被捕了。

    在這期間,有少數同志陸續從懷玉山突圍到了閩浙贛蘇區。從他們談話中了解到我軍被合圍后堅持戰斗和遭到失敗的一些情況。16日晚,劉疇西同志因顧慮部隊疲勞,堅持就地休息,軍團主力沒有過來。以后在通過封鎖線時,因為敵人打搶攔阻,就折回去改換方向。這樣接連改換了幾次方向,延誤了幾天時間,追擊的敵軍都走趕上來了,我軍遂陷于重重包圍之中。我軍經過長途行軍作戰,本已十分疲勞,陷入重圍之后,彈盡糧絕,傷亡不斷增加,又遇到天氣驟變,雨雪交加,許多指戰員幾天粒米未進,以草根樹皮充饑。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他們仍頑強戰斗,不斷殺傷敵人。我十九、二十兩師在懷玉山東南的山地和北部的冷水坑、玉峰、馬山等地,二十一師在王龍山北部,同敵軍反復血戰。敵軍向懷玉山圍攻時,我軍占據山頂制高點,堅決抗擊敵人。在敵軍不停頓地“搜剿”和圍攻下,我軍被分割,被沖散,但仍然堅持各自為戰,表現了革命戰士無比堅定、無限忠誠和誓死與敵血戰到底的大無畏精神。敵人極端野蠻殘忍,見人就殺,見房子就燒,把能搜出來的糧食全部燒掉。因為山高林密,不便搜索,敵人就放火燒山,我軍走不動的傷病員,有些就被燒死了。被圍的部隊只有少數同志跑回閩浙贛蘇區。另有一小部分同志向北突圍到皖南去了。軍團主要領導人劉疇西、方志敏同志隱蔽在隴首封鎖線附近的山里,至1月27日先后不幸被敵軍搜捕。此后,方志敏等同志在獄中堅貞不屈,同敵人作了堅決的斗爭。1935年7、8月間,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方志敏同志和其他幾位同志在南昌英勇就義。

    歷史的教訓

    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歷史關頭,我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這支勁旅,在蔣介石反動派以數倍于我之兵力的瘋狂追堵和圍攻下,不幸失敗了。這次失敗的原因,在客觀上,是敵人力量的暫時強大,主觀上的也是主要的原因則是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它給我們以極其深刻而沉痛的教訓,值得認真加以研究和記取。我個人認為最主要的教訓有下列幾點:

    一、派出抗日先遣隊的戰略意圖,賦予抗日先遣隊的戰略任務,是要以它的北上行動“促敵人進行戰略與作戰部署上的變更”。這個要求過高了,沒有實現的客觀基礎,因而是主觀主義的,它導致了在作戰指導上的盲目冒險。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自1934年7月初從瑞金出發,到1935年1月在懷玉山失敗,全部過程處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統治時期。1979年底,我曾向葉劍英同志請問:抗日先遣隊是否是在王明左傾錯誤指導下派出的?劍英同志說:“五次反‘圍剿’初期,毛主席主張過把紅軍主力挺進到蘇浙皖贛地區,以打破蔣介石的‘圍剿’,當時毛主席不在位,中央沒有采納。后來派出先遣隊,主力紅軍已經要作戰略轉移,那時毛主席處于無權地位?!蹦敲?,當時的戰略意圖是什么呢?1973年12月,朱德同志在回答軍事科學院的請問時,曾指出:“是準備退卻,派先遣隊去做個引子,不是要北上,而是要南下(指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蘇區西南部轉移)?!敝斓隆⑷~劍英兩位領導同志的談話,向我們指明了北上抗日先遣隊派出的歷史背景和實際意圖,這對于我們研究這一段歷史至關重要。

    為著全局的需要,當時派出一支部隊到敵人深遠后方去活動,爭取在中央紅軍主力戰略轉移時對敵人起一定的牽制作用,這從戰略指導上說,是可以的。然而,中央賦予抗日先遣隊的任務卻遠遠超出了上述要求。據我后來看到的中央下達的作戰任務的訓令和政治訓令,賦予抗日先遣隊的任務是:深入到敵人深遠后方閩浙贛皖諸省,最高度地發展游擊戰爭,創造游擊區域,一直到建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最高度地開展反日運動,把群眾的反日斗爭發展到武裝民眾的民族戰爭的高點;通過在敵人深遠后方的反日民族解放運動及土地革命的發展,促使敵人進行戰略與作戰部署上的變更。上述任務的確定,顯然是一廂情愿。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敗局已定的時候,蔣介石絕對不會由于我黨北上抗日號召的提出和一支較小部隊的出動,就抽調走大量兵力,放松對我中央蘇區主力紅軍的“圍剿”。再者,在當時整個紅軍作戰嚴重失利的情況下,中央蘇區老根據地八萬主力紅軍都呆不住了,卻要求七軍團這支六千人的部隊(其中還有一半新戰士,僅僅一千多條槍),深入到蔣介石國民黨的閩浙贛皖腹心地區去“最高度地發展游擊戰爭”,“建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更是完全脫離實際的臆想。

    在蔣介石發動第五次反“圍剿”的初期,毛澤東同志曾經主張趁著福建事變的時機,將中央紅軍主力突進到蘇、浙、皖、贛國民黨政治的腹心地區去,向廣大無堡壘地帶尋求作戰,迫使敵人回援,以粉碎敵人對中央蘇區的圍攻??上е醒刖懿徊捎么擞?。七個月以后,形勢已經大變,這時候派出這樣一支先遣部隊,不論從背景、從意圖、從規模上看,和毛澤東同志原先提出的向北突進的主張,顯然是根本不相同的。

    從政治上看,在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我國華北,民族矛盾急劇上升,全國人民要求抗日救亡的歷史背景下,提出紅軍北上抗日的口號,舉起紅軍北上抗日的旗子,是正確的,對于揭露蔣介石的賣國、內戰政策,宣傳我黨抗日主張和推動抗日運動的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當時閩浙贛皖地區尚無直接對日作戰的形勢,推動抗日運動的關鍵,是要實行政策和策略上的調整和轉變,而這一點恰恰又是左傾冒險主義統治的中央所未能解決的??谷障惹碴犨M軍途中,在土地政策、工商業政策等方面仍然執行著左傾的一套,不利于爭取團結社會各階層,對于我們宣傳抗日,發動群眾損害很大。

    二、當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未能及時實行由正規戰向游擊戰、由正規軍向游擊隊的軍事戰略轉變,這是使抗日先遣隊遭受挫折和失敗的主要原因。

    抗日先遣隊派出時,第五次反“圍剿”斗爭已接近尾聲,革命形勢逐漸轉入暫時低潮。主力紅軍離開中央蘇區以后,南方數省敵我力量對比懸殊,我軍更是面臨極端不利的態勢。因此,抗日先遣隊亟須實行由正規戰向游擊戰、由正規軍向游擊隊的戰略轉變。但是,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統治下的中央,未能領導實行這一戰略轉變。中央雖然原則上向我們提出過開展游擊戰爭的任務,但在實際作戰指導上仍然是要求搞大兵團作戰。這從前面的敘述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在七軍團階級。軍團的有些領導同志,盡管當時對軍事戰略轉變問題也缺乏認識,但是,在經過一段行軍作戰實戰以后,結合過去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參加井岡山斗爭和中央蘇區軍事斗爭的體驗,已經逐步感覺到,部隊孤軍深入白區,遠離后方,面對優勢敵軍的堵追,必須在軍事行動的指導方針上有所改變。例如:在北上進軍途中,應當盡可能地利用原有的游擊根據地或游擊區作為依托。同當地黨和游擊武裝密切配合,一方面支援和發展那里的游擊戰爭,一方面休整補充部隊,安置傷病員,減少無后方作戰帶來的困難,爾后相機繼續作跳躍式前進;在強大敵軍“追剿”下,應適當分散兵力,形成幾個目標,同敵人盤旋兜圈子,多打游擊戰,以吸引、迷惑和打擊敵人;在適當時機,集中兵力,打游擊性的運動戰,殲敵一部,以改變不利態勢,爭取戰場主動權;既要積極打擊敵人,又不盲目地打硬仗、拼消耗,等等。但是,由于軍團領導權掌握在曾洪易、樂少華手中,同志們的這些正確意見得不到重視和采納。七軍團整編為十九師后,擺脫了曾洪易、樂少華的干擾,在尋淮洲同志領導下出動浙皖贛邊,那一段仗就打得比較活,形勢出現了轉機,這有力地說明了在敵人深遠后方活動,必須相應地改變作戰指導方針。當然,在紅七軍團階段,我們也還沒有預見到要實行由正規軍向游擊隊的轉變,中央沒有給我們這樣的任務,我們也不敢設想把一個大的軍團改為游擊隊。

    抗日先遣隊后期的整編,更是一個嚴重的教訓。當時既然估計到在中央紅軍主力轉移后,敵人會加緊對閩浙贛蘇區的“圍剿”,形勢將會日益嚴重,但仍不采取分散游擊的方針,卻把長于打游擊的紅十軍和地方武裝同長于運動戰的紅七軍團合編,組成新的大兵團,集中在一起打運動戰。1973年12月,朱德同志在關于戰史問題的談話中評價這次合編時就曾指出:“編成一個軍團,不編不垮,一編正規戰打不成,游擊戰也打不成。經驗還是要把正規軍變成游擊隊?!敝斓峦镜恼勗?,指明了左傾冒險主義在這個問題上所犯錯誤的要害。

    三、在作戰指導上實行絕對集中的指揮,必然容易脫離實際,使部隊作戰行動陷于被動、危害極大。

    當時,抗日先遣隊的全部戰略行動甚至戰術行動,都由中央和中革軍委直接指揮。本來,派出這樣一個軍團,深入敵人后方去獨立執行任務,敵情那樣復雜多變,環境那樣困難險惡,中央和中革軍委除了規定它的戰略行動方向和基本任務外,理當給予較大的機動權。然而當時的中央和中革軍委卻使抗日先遣隊的一切行動都嚴格受其控制,實行絕對集中的指揮,使軍團陷于極其被動的境地,給軍團制造了嚴重的困難。

    說到這里,我很自然地想起毛澤東同志作為軍事統帥的優良作風。他總是既通觀和掌握戰爭全局,又處處從戰場實際情況出發。他十分重視戰場指揮員的意見,給予應有的機動權和自主權,充分發揮戰場指揮員的能動作用。解放戰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和中央軍委,對于許多重要戰役的指導,就是這樣做的。打豫東戰役時,中央來電中特別交代“情況緊張時獨立處置不要請示”。打濟南戰役時,主要是明確規定了“攻濟打援”的方針和假設了三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使下面心中有數,力爭好的情況,同時預計到并有辦法對付可能出現的僵局??傊?,主要是對作戰方針和戰役中的關鍵性問題進行及時明確的指導,至于其它具體作戰部署和戰場處置,就由戰役指揮員依據戰場上千變萬化著的實際情況去作出決定。這種英明的統帥方法和作風,同左傾錯誤統治時期的那一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抗日先遣隊北上行動過程中,在七軍團階段,上有左傾錯誤指導,軍事指揮實行絕對的集中主義,軍團內部又有曾洪易、樂少華這樣的干部只知機械地執行上級指示,事情就更加不好辦了。其實,你越是機械地執行,就越是被動,越被動就越打不好仗,也就越挨批評。不結合實際情況具體靈活地執行上級指示,即使是在正確路線的指導下也是應當加以反對的。毛澤東同志早在1930年所寫《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就尖銳批評過這種對待上級指示的錯誤態度,更何況當時是在遠離中央、深入白區的環境中進行孤軍活動呢?至于紅十軍團組建以后,則主要由于戰場指揮方面的失誤,譚家橋等幾個關鍵性的仗都沒有打好,從而加速了先遣隊失敗的到來。當然,如果爾后不實行軍事戰略轉變,這支部隊的失敗仍將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如果幾個關鍵的仗打好了,贏得了時間,奪得哪怕是暫時的戰場主動權,就有可能通過以后的作戰實踐,逐步認識到實行軍事戰略轉變的必要性并付諸行動,而不至于遭受那么大的損失,付出那么大的代價。這些又都說明了戰役指揮員,為爭取戰爭的勝利,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尤其重要。

    四、左傾宗派主義的干部政策,嚴重地損害了軍團的領導,這是導致抗日先遣隊失敗的組織上的原因。

    七軍團的領導核心,是按照宗派主義干部政策配備起來的。少數左傾政策的堅決執行者,掌握著領導權,包括軍事指揮最后決定權。他們的無知與專橫給七軍團帶來的災難,我在前面已經略作敘述,教訓確實太深刻了。
組成紅十軍團時,領導干部的配備,仍然受著左傾宗派主義的影響。保留了樂少華的軍團政委職務,反而把軍團長尋淮洲降職為師長,并把他排除在軍政委員會之外。這不僅是對尋淮洲個人實行宗派主義的打擊,同時也是無視七軍團從瑞金出動后轉戰數省以流血犧牲換取來的寶貴經驗。新任軍團長劉疇西是一位較老的軍事指揮員,在南昌起義時就擔任營長,經歷了革命戰爭的鍛煉,但是后來的事實表明,他在作戰指揮上表現優柔寡斷,也缺乏在白區同敵人機動作戰的經驗。左傾錯誤的干部政策,同抗日先遣隊的失敗是密切關聯的。在戰爭中間,主要軍事指揮員的配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歷史是已經過去了的事情,我們謳歌它也好,批判它也好,最重要的是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斗爭歷史,首先是一部驚天動地的無產階級革命戰爭的英雄史;同時也突出地反映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王明左傾錯誤嚴重危害的一個側面,留下了十分深刻的歷史教訓。這些血的教訓有力地證明:違背了毛澤東思想,革命事業就要遭受挫折。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進軍雖然失敗了,然而由方志敏等同志領導的,廣大指戰員和烈士們的可歌可泣的戰斗業績,已成為紅軍斗爭史中英勇悲壯的一頁,將永垂青史!

    蔣介石國民黨的反革命“圍剿”,并沒有也絕不可能扼殺掉先烈們為之舍身奮斗的革命大業。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保存下來的力量,隨即高舉革命火把,又繼續戰斗了。

    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歷史再次有力地表明,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起來的,在暴風雨般斗爭實踐中鍛煉成長的我們的黨,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終克服和糾正各種錯誤思潮及傾向。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遵照中央的電示,我們隨即以勝利突圍的部隊為基礎,組成了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我被任命為師長,劉英同志為政治委員,率部向浙江南部進軍。我們根據形勢的重大變化,吸取過去斗爭失敗的教訓,結合當時實際情況,在實踐中探索和采取新的斗爭策略和斗爭方法,終于實現了從正規戰向游擊戰的戰略轉變。經過同蔣介石幾十個團的反革命“圍剿”的反復斗爭,我們在浙西南和閩浙邊迅速打開了新的局面,創建了新的游擊根據地,高舉抗日反蔣的革命旗幟,戰斗在敵人的腹心地區。我們同南方其他各兄弟紅色區域一道,在異常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勝利地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統一整編為新四軍時,我們這支部隊編入了新四軍第二支隊,重新北上,轉戰于大江南北,肩負起當年先烈們的未竟事業,投入了整個抗日斗爭的洪流。

    (摘自《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P237)

  

  旌德縣駐軍歷史

 
  

  唐寶應元年(762)至寶應二年二月,江淮招討使太子左庶子袁率部駐旌,鎮壓王萬敵農民起義軍。
  宋宣和三年(1121)二月十七日至二十七日,方臘義軍北路軍八大王部駐旌德縣城。
  景炎元年(1276),元兵駐旌德。
  元至正十八年(1358)二月,農民起義軍“紅巾軍”將領李文忠率部駐旌。至正二十七年,“紅巾軍”鍾富二部自徽入旌,駐十九都,扎寨小嶺山。
  明崇禎五年至清順治初年(1632~1644),徽寧兵備道駐旌德,道府官兵2000余人。清順治三年至康熙六年(1646~1667),徽寧道復駐旌德。
  清咸豐十年正月二十九日至閏三月十三日(1860年2月20日~5月3日),太平軍匡王賴文鴻部駐旌德縣城。
  同年閏三月十三日,清軍總兵江長貴、游擊黃朝生部駐旌。
  同年五月初至六月十四日,太平軍襄王劉官芳部駐旌。
  同年九月初九至同治元年四月初一(1860年10月22日~1862年4月29日),太平軍匡王賴文鴻部再次駐旌。
  同治元年四月初一,清廷浙江臬司張運蘭占駐旌德。不久,湘軍總兵朱品隆部駐旌。
  同年十二月初六,朱品隆部離旌赴青陽縣,太平軍奉王古隆賢部駐旌。
  同治二年九月二十七日(1863年11月8日),古隆賢部向清廷投降,清軍將領易開俊帶兵進駐旌德。
  民國期間,戰爭頻繁,本縣南來北往、過境駐防各路軍人難以數計,僅據現有資料略記如下:
  民國16年(1927)3月,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六師蕭勁光部一個連,在連長謝一環率領下在縣城駐留數日,幫助旌德縣成立國民革命政府,委派中共黨員譚梓生出任旌德縣長。同年,國民革命軍第九混成旅第一、二、三團路經旌德,在縣城駐兵3天。
  民國23~24年,浙江省保安司令俞濟時部駐扎三溪,企圖阻止方志敏部隊北上抗日。同時第十一路軍某團駐防旌陽鎮。民國24年3~4月,國民黨陸軍第78師第463團第3營駐防縣城。

  (均無紅軍駐扎紀錄)
  民國27年1~2月,國民黨陸軍第67師駐扎三溪。
  民國30年1~2月,國民黨陸軍第40師師長方日英部駐扎三溪。同時,第十集團軍第62師駐防三溪、興仁鄉,陸軍第79師駐防興仁鄉,陸軍第148師駐防分庶鄉,均系奉命參與“圍剿”新四軍,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民國31年至34年,國民黨陸軍第52師某連駐新橋村和文科村守衛糧庫,某排駐三溪守衛糧庫。
  民國32年11月至翌年2月,“忠義救國軍”新編補充第2團團長周永清率部駐三溪招募新兵。
  民國33年至35年2月,國民黨“第二挺進隊”(師級)駐防旌陽、喬亭、朱旺、華坦、三溪等地。
  民國34年,國民黨陸軍第52師、第192師,第三戰區蘇皖邊區綏靖第一縱隊、第三縱隊之1、2兩營,安徽省保安第3、5、6團,貴徽師管區“忠義救國軍”及“第二挺進隊”各一部,駐防本縣旌陽、三溪等地,遍設哨卡,架設軍用電話,構筑碉堡,“清剿”中共游擊隊,捕殺革命群眾。
  民國35年9~10月,國民黨陸軍整編第44師第105團第2營之4、6兩連駐防縣城。
  民國36年1月,安徽省保安第四總隊第一大隊駐防縣城。
  民國37年6月,國民黨陸軍第148旅第16團第2營第6連駐防縣城。同年10月,陸軍整編第88師駐防縣城。
  民國38年1月,國民黨陸軍第40師、第79師駐防三溪鄉,第148師駐防分庶鄉。同年3月,安徽省保安第5旅第15團團長宋配儒部駐防縣城。4月24日拂曉,該團隨保五旅起義,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皖南部隊獨立旅。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本縣駐軍較少。
  1967年9月至1968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2軍某排排長劉煩付率部駐縣城,負責全縣“三支兩軍”(支左、支工、支農;軍管、軍訓)工作。
  1968年3月至197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某營駐縣城,負責全縣“三支兩軍”工作。1970年12月至1986年6月,南京軍區后勤部軍事代表辦事處上海“小三線”第5軍事代表室(正團級)駐碧云鄉上?!靶∪€”井岡山廠。
  1975年4月至1980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83455部隊第113團分駐本縣旌陽、橋埠、云樂三鄉,負責“9·11”工程建設。
  1975年9月至1983年4月,南京軍區王家港管理所(連級)駐蔡家橋鄉,參加“9·11”工程施工。
  1984年2月至10月,南京軍區通訊團第2分隊駐本縣三溪鄉和蔡家橋鄉。
  1984年5月至7月,南京軍區通訊團工兵連駐蔡家橋鄉。
  1984年5月至1987年12月,南京軍區通訊團第35分隊駐旌陽鄉。

 

  

 

   最后,讓我們共同溫習一下方志敏烈士在《可愛的中國》中的名句吧:

 

    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方志敏的遺著《可愛的中國》鼓勵人們繼續戰斗:

  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一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中國在戰斗之中一旦斬去了帝國主義的鎖鏈,肅清自己陣線內的漢奸賣國賊,得到了自由與解放,這種創造力,將會無限的發揮出來。到那時,所有的貧窮和災荒,混亂和仇殺,饑餓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殺滅中國民族的鴉片毒物,隨著帝國主義的趕走而離去中國了。朋友,我相信,到那時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凄涼的荒地!

  我愛護中國之熱誠,還是如小學生時代一樣的真純無偽?,F在我是一個待決之囚呀!我沒有機會為中國民族盡力了,今日寫這封信,是我用文字來作一次為垂危的中國的呼喊。親愛的朋友們,不要悲觀,不要畏餒,要奮斗!要持久的艱苦的奮斗!把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無論如何,我們決不能讓偉大的可愛的中國,滅亡于帝國主義的骯臟的手里!

  五月二日寫于囚室

 《可愛的中國》節選改編后被選入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教科書第三單元第一課。

 《清貧》被選入上海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六年級第二學期第十一課,冀教版六年級第一學期的第二十三課和長春版的七年級第一學期第七課。

  

  再一次感謝@賈晉京 @生小白 等各位圍脖辛苦的查詢.

  點子正點道為止,點到為止.

                   ?。c子正)

 

 

  附:方志敏烈士各個時期的照片.

 

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方志敏

 “我這次最感痛苦的,就是失去了努力為黨工作的機會。你們要認識:你們能夠為黨工作,為黨斗爭,那是十分寶貴的?!?/p>

  ——方志敏

  在方志敏的遺言中,我們感受到他對黨、對祖國無限忠誠。

  “我愛中國之熱誠猶如小學生時代一樣真誠無偽,有如一個青年姑娘初戀那樣真誠入迷?!?/p>

  ——方志敏

  在《可愛的中國》文章中,我們感受到方志敏拳拳的愛國之心。

  他這樣描寫自己的祖國:“這位母親蠻可愛的?!倍嗝礃銓嵉脑捳Z,多么意趣的表達。這更是一個共產黨人“積極的奮斗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死觀。為了摯愛的祖國,方志敏甘愿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摯愛的祖國,方志敏甘愿過清貧、樸素、潔白的生活。

    “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p>

  ——方志敏

  在橫峰葛源閩浙贛革命根據地,我們感受到了方志敏的創造奇跡。

                 ?。ㄕ园俣劝倏疲?/p>

 PS1:有網友指出方志敏是否經過旌德之事,事實是經過旌德的是十九師長尋淮洲。從方志敏日志可以知道是:11月底 方志敏告別贛東北蘇區的父老鄉親,和軍團長劉疇西、軍團參謀長粟裕率紅十軍團軍團部和紅二十師從德興重溪出發,向皖南進軍。12月10日 率領紅軍部隊沖破德興封鎖線,經開化、婺源、休寧、抵達黃山山麓的湯口,與先期出發的紅十九師會合,正式打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旗幟。

  而十九師師長尋淮洲在粟?;貞涗浿校?1月18日,第十九師在尋淮洲同志率領下,從懷玉山和德興東北通過敵封鎖線,向浙皖贛邊進發。十九師的突然出動,出乎敵人意料。敵浙江保安縱隊副指揮蔣志英率兩個團尾追,受到我軍堅決回擊,蔣志英負傷敗退常山,我繳獲頗多。接著,十九師經上方鎮,渡新安江,向分水縣(今武盛)前進,并逼近昌化、于潛(今潛陽)和臨安,震動了杭州。隨后又轉向皖南行動,經歙縣、績溪附近,一舉攻克旌德縣城,并由涇縣、宣城之間北上,威脅蕪湖。這一時期,尋淮洲同志率領十九師獨立行動,擺脫了曾、樂的干擾,從當時實際情況出發,在廣大地區內機動作戰,主動靈活地打擊敵人,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某些人錯將尋淮洲當成方志敏,事實是尋淮洲是十九師師長。而且也不能證實如何“綁架”。而且也不能證實司是如何“綁架”洋人的。即使真有"綁架",在當時的歷史情況下,洋人在一些人眼中相當于妖魔..我們可以惋惜,但不能因此而抵毀為革命而獻身的先烈!

  PS2:見宣城新聞網。http://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edit.php?blog_id=5e6dd1c801017em1

  旌德洋川有座紅軍墳

宣城新聞網訊 在旌德西鄉白地鎮洋川村有一個偏僻的地方,叫“屯兵仟”。相傳方臘在此屯兵,因而得名。此處位于洋川和洪川兩個行政村交界處,兩村山場以一條小溪和山崗為界。小溪邊有一座破舊的泥土墻房子,是為護林人修建的。現已多年棄之不用。


護林人的土墻屋

  在這座不起眼的土墻屋背后有一座紅軍墳,五個無名的紅軍烈士就長眠在這寂靜的青山綠水間。
  1934年12月6日,尋淮洲師長率領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十軍團)第19師4000余人攻克旌德縣城,釋放了68名被關押的共產黨員和無辜的群眾。7日到達廟首,召開群眾大會,宣傳抗日救國。9日經白地、下洋到達洪川。10日翻過雀嶺,經譚家橋在湯口與閩浙贛蘇區軍區司令員、軍政委員會主席方志敏率領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第20師、第21師會合。全軍團立即大造聲勢,執行打土豪、分浮財的政策,積極宣傳紅軍北上抗日的救國主張。

  


尋淮洲

 

生小白 他給的這個鏈接實質是篇新聞,不能算正規史料。根據粟裕寫的資料:十九師經歙縣、績溪附近,一舉攻克旌德縣城,并由涇縣、宣城之間北上,威脅蕪湖。如果6號克旌德7,8號都在廟首。那么想要10號到湯口就必須一路南下。廟首在旌德西南。這樣根本沒時間去北上威脅蕪湖。時間表對不上。

生小白 而且這篇報道還說10日與方會合后,全軍團立即大造聲勢,執行打土豪、分浮財的政策,積極宣傳紅軍北上抗日的救國主張。這就有點扯淡了。19師往回撤是因為圍剿形勢嚴重。10會合13日就沿屯溪至青陽公路向北轉移。哪有時間精力去打土豪啊。

 

 PS3:@生小白:這些人故意將尋淮洲當成方志敏,就是想混淆是非,以達到抹黑目的.另:你那兩條揭皮圍脖被刪的問題,已經截圖,轉給@譚超 @老沉 相信應該會有個說法的.有關@ng724 俺也同時截圖.見一個扒一個,來二個,揭一雙!握手! //@生小白:必須要說,傳教士可不是什么圣人。多少傳教士打著傳教旗號過來做間諜。

 回復@生小白:你說得對!如果說成尋淮洲,還得普及常識.相反卻為尋淮洲做了公益廣告.說成方志敏更關鍵的目的,是因為方寫了那本著名的書--<<可愛的中國>>! //@生小白:這些人為何不說是尋淮洲殺的,因為他幾天后就犧牲了。犧牲在旌德縣百里之外的譚家橋。而且他不如方知名。更沒被國民黨逮捕。

 

PS4:驢打滾-醉里挑燈看賤他們先在一個馬甲上發布,其他馬甲復制過去而不是轉發(沒有@),這樣第一個馬甲刪掉之后,其他馬甲上的照樣保留·,但他們可以狡辯說源頭不是他們。昨天搜索ng724,好幾個這樣復制的,今天全沒了!

 

PS5:@賈晉京:有人說粟裕提到"11月18日,第19師在尋淮洲同志率領下,從懷玉山和德興東北通過敵封鎖線,向浙皖贛邊進發……攻克旌德縣城,并由涇縣、宣城之間北上,威脅蕪湖"【說明】1.方志敏所部12月10日才突破德興封鎖線,而師達能12月7或8日被殺,與方志敏無關;2.師達能被殺地點在旌德西南廟首鎮,而尋淮洲運動方向是往北. 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旌德縣地圖http://t.cn/hBpvdq 廟首鎮位于旌德縣城西偏南,而尋淮洲部運動方向是"由涇縣、宣城之間北上,威脅蕪湖",明顯與廟首鎮位置不符.

   @賈晉京:另值得說明:那個師達能所屬的"中國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 CIM. 1964后稱"海外基督使團"-the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絕非善類-是東印度公司衰敗后英帝國搞的專門對東亞傳教的殖民教團.其官網說使命是讓不信耶穌的人開始信教http://t.cn/hBpVtC @點子正

  

PS6:有關方志敏的謠言更加出神入化,繪聲繪色。不過,在事實面前,非??尚?。

請看最新版本:

1934年12月6日,方志敏部綁架美國宣教士師達能和史文明夫婦,要求他們付出巨額贖金二萬元,被他們拒絕。8日早晨,他們被押到一座墳墓前面,命令師達能跪下,砍下他的頭。幾分鐘后,又砍下妻子史文明的頭。方志敏因謀殺師達能夫婦被民國政府判處死刑,同年8月6日于南昌下沙窩行刑。

 

PS7:@賈晉京造謠者技巧很純熟:誤導人們被注意力焦點放在師達能這件事上,而且說師達能被殺時,說的是"方志敏部".卻在最后放一句關鍵性的純造謠:"方志敏因綁架殺人被判死刑",這句起到了說"方志敏殺人"的作用,卻故意讓人們不當作注意中心.事實是,方志敏是被秘密殺害的,沒有審判,哪來"罪名"?

  

PS8:點子正:回復 @生小白:反正截圖留證了,轉發大家轉載收藏掛起來!速度! //@生小白:新情況,ng724銷號了。新浪干的還是水軍毀滅證據?不管誰干的,這是個水軍內部人員應該無疑問了

PS9: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近日流傳關于http://t.cn/hBWxKF

 

方志敏烈士遺骨的發掘和安葬
2010年02月25日 11:16:09  
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清明節水軍如何抹黑方志敏烈士的?!有圖有真相!
 
  

    1935年8月6日,共產黨人方志敏被秘密處決。烈士的遺體散落何處?歷史留下謎團。建國后,黨中央作出尋找方志敏遺骨的決定。22年后,烈士遺骨終于找到。然而,十年動亂,遺骨再遭浩劫……直到42年之后,人們才迎來一個遲到而又隆重的葬禮。

    新中國誕生伊始,毛澤東曾向子女以及身邊的工作同志多次提及一位烈士的名字——方志敏。1953年4月,毛澤東在浙江登莫干山時,在山頂向贛東北方向遠眺,對身邊的汪東興說,“再過去一點就是你和方志敏的家鄉了吧!”接著贊嘆道:“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氣、有志氣而且是很有才華的共產黨員,他死得偉大,我很懷念他?!?BR>
    方志敏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農民運動的杰出領袖、土地革命時期著名的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他創建的根據地曾被毛澤東同志譽為“方志敏式”的根據地。后又因根據地的輝煌業績,被中華蘇維埃政府稱之為紅色蘇區的“模范省”。1934年11月,方志敏執行中央指令,率抗日先遣隊向浙西、皖南進軍,兩個月后不幸被俘入獄,給后人留下了《可愛的中國》等名著。1935年8月,蔣介石親手下令秘密殺害了方志敏。20年過去了,烈士的忠骨在哪兒?他連座墳墓都沒有??!

    1955年,黨中央作出了尋找方志敏遺骨的決定。在劉少奇同志的直接指示下,江西省成立了以方志純(方志敏的堂弟,省委、省政府領導人之一)等領導組成的方志敏遺骨調查小組。

    昔日刑場 何處葬英魂

    方志敏烈士的遺體埋在何處?歷史給人們留下了一個謎團。這項工作從何入手?人們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注視到歷史那慘痛的一頁。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義。

    由于方志敏屬秘密殺害,能知道掩埋烈士遺體準確位置的人極少。方志敏遺骨尋找小組向社會發出通告,號召人民群眾積極提供線索。

    有人提出,方志敏赴刑留下了刑場照片,攝影師應該知道的。費了一番周折,調查小組終于打聽到了被國民黨當局指派到刑場拍照的是“真真”照相館的一名攝影師??烧{查小組將這位攝影師帶到下沙窩的區域時,他卻一籌莫展,無法辨認準確位置。

 

PS10:@生小白:比如加上了民國政府以謀殺達能夫婦的罪名判處方死刑以向國人證明這是件被審判的罪惡。非??尚Α嶋H上蔣介石為了誘降方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把他轉入優待所。方能在最后的日子寫下數十萬文稿就是因為身處優待所。蔣介石甚至親自到看守所勸降。蔣不知道多希望勸降他,所以說再脆弱的謠言也會

@生小白:今天,我又讀了更多關于方志敏烈士的史料和關于傳教士師達能夫婦的文章。我更加確信方志敏殺害傳教士夫婦是一個大謊言。我看了中英5個版本的師達能的故事,每一個版本的細節都是對不上的。所有版本的細節都有明顯漏洞。這個謊言的最初來自基督教的宣傳,然后被有心人進行加工。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7.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8.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9.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在线现看午夜福利片 |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 亚洲日韩爽爽爽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中日韩在线 |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