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偉岸——懷念敬愛的岸英哥哥
作者:孫燕口述
紅網 2010-11-16 來源:長沙晚報
今年11月25日,是毛岸英烈士犧牲60周年。適逢中央電視臺播出電視連續劇《毛岸英》。劇中許多情節都勾起我的記憶,把我的思緒帶回到六十年前。
那是1950年5月的一天,十歲的我正在寧鄉鄉下的山坡上采野菜,突聽小伙伴在喊:“配配(我的小名)!配配!你媽媽回來了!你媽媽要接你去長沙了!”
我回頭一看,是媽媽。我大步迎上去,一頭撲進媽媽懷里,眼淚直往下掉。一年多沒見媽媽,我做夢都想念媽媽。我迫不及待地問道:“媽媽,真的接我去長沙嗎?”媽媽摸著我的頭,笑瞇瞇地回答:“配配,是真的,岸英要接你去長沙上學。”
媽媽怕我不記得,又說:“岸英,就是毛主席家的毛岸英!”我連忙說:“記得,記得。”我怎么會不記得,從我懂事的那天起,我就知道,媽媽和毛主席一家人一起生活過4年多時間,和開慧烈士、岸英哥哥一起坐過牢,毛主席一家人是世界上最好的一家人。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媽媽趕到長沙楊老太太(楊開慧烈士的母親)家中。一進門,就看見一位身材魁梧的男青年疾步迎上來,他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灰色布衣服,笑容可掬,他俯下身,拉著我的小手說:“是配配吧?我早就聽說過你了。我就是你的岸英哥哥。”
岸英哥哥親切地牽著我到一張長凳上坐下,對我說:“今天接你來長沙,以后就再也不會讓你離開媽媽了。我會替你找個公費學校,不要錢的,好嗎?”
他把“公費”和“不要錢”幾個字說得特別清楚,因為他知道我們很窮,交不起學費。我高興地連連點頭。
岸英哥哥留我和媽媽在楊老太太家住了16天。那段難忘的時光里,我就像他的小尾巴,他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有一天,他突然對我說:“你媽媽和我媽媽帶我一起坐牢的時候,我跟你差不多大(他入獄時年僅8歲),看見她們每天都受盡嚴刑拷打,我心里真難受!”說著說著,他的淚水從眼角流下來,眼中流露出對母親無盡的哀思。
幾十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岸英哥哥臨走時,我依依不舍。記得他跟我說的最后一句話,也是我終生難忘的一句話就是:“配配,你在長沙好好讀書,我還會回來的。將來我接你去北京。”
岸英哥哥走后,我進入湖南省第三育幼院上學。8月19日那天,媽媽收到岸英哥哥長達5頁紙的來信。
信中寫道:“孫嫂:你在信中感謝我照顧你,這我決然不敢當,我對你并沒有絲毫特殊,組織上對你照顧是把你當作對革命有一定功勞的看待的。這是你二十幾年前在敵人監獄中堅定不屈的應有代價,這是你的光榮。但你千萬不要以此自高自大,這也要,那也要,若如此,你就會把自己的光榮歷史污辱了。我想你不會這樣的。你將仍是一個老實的、樸素的、對眾人好的、為眾人做事的,因而為眾人所尊敬的孫嫂。”
往后的日子里,我經常問媽媽:“岸英哥哥什么時候回來?”媽媽總是滿臉笑容地回答:“他會回來的,他工作太忙了,等他忙完工作就會回來了。”
我也總是笑瞇瞇地點點頭。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媽媽坐在椅子上發愣,忽而沉默不語,忽而嚎啕痛哭,我害怕極了,預感到一定是有大事發生了,經一再追問我才知道,岸英哥哥在朝鮮戰場上英勇犧牲了。我們母女倆抱頭痛哭。
岸英哥哥曾在給我媽媽的信中寫道:“我們是勞動人民,我們以此而光榮,但因此我們永遠應當是世界上最忠實、最純潔、最勤勞、最樸素、最剛強而又善良的人們。”
岸英哥哥在給親戚的信中也再三強調干部子女就是普通勞動人民,決不能搞特殊化,更不能謀私利。
解放以后,毛主席的親人岸青哥哥、邵華姐姐、松林姐姐和新宇多次來長沙看望我母親,我也經常陪同他們去韶山和板倉掃墓。每當我佇立在蒼翠的青松前,就情不自禁想起我最敬愛的岸英哥哥,想起他光輝而短暫的一生,耳邊又縈繞起那句令我刻骨銘心的話語:“我還會回來的。”
岸英哥哥,你早就回來了,你從來沒有離開我們,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你就是偉岸挺拔的青松!
(本文口述者孫燕,系革命老人陳玉英(孫嫂)的獨生女,退休前在長沙市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工作;孫暉為革命老人陳玉英(孫嫂)的外孫女,現在長沙市圖書館工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