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死得其所:毛澤東釋生死價值觀

唐春元 · 2010-11-05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死得其所:毛澤東釋生死價值觀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唐春元)


  一個人對于怎么樣的死才算死得有意義,死得有價值?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標準。毛澤東站在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上,把衡量生與死的意義和價值標準,定位在為人民利益而生,為人民利益而死。1943年毛澤東在八路軍一個普通戰士張思德的追悼會上,有過一段精辟的論述。這是毛澤東對生死價值和意義最為深刻、最有啟發意義的闡述。毛澤東說: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這里的“所”,即有意義、有價值。毛澤東的這段話,實際上對死的意義和價值做了最精辟、最準確、最絕妙的闡釋。為了表達對這種“死得其所”精神的推崇,毛澤東曾手書李商隱的兩句名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也曾多次手書民族英雄文天祥兩句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無疑,這是毛澤東生死價值觀的最好詮釋。

  “取義拼一死,九泉含笑亦冤魂”

  1922年1月18日,地處長沙市區又一村附近的湖南勞工會禮堂,傳來陣陣哀樂。勞工會大廳布置了一個簡單而肅穆的靈堂。

  這里,正在隆重悼念被湖南軍閥趙恒惕殺害的湖南勞工會領袖黃愛、龐人銓、黃靜源、汪先宗四位革命烈士。靈堂上擺放著四位烈士的遺體,墻上懸掛著烈士的遺像,兩邊掛滿了黑底白字的旌幡、挽聯,擺著社會各界的花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毛澤東親筆寫的一幅挽聯:

  奮斗為眾生,千古傷心是工運;

  取義拼一死,九泉含笑亦冤魂。

  毛澤東的這幅挽聯,高度地評價了黃愛、龐人銓這幾位工人運動領袖的死,充分體現了他們為工人階級解放而英勇獻身的偉大犧牲精神,是舍生取義。為了勞苦大眾的利益,這種犧牲,這種死就是死得其所,是值得革命者學習和效法的,也是值得我們永遠懷念的。

  毛澤東悲痛地貯立在他們的靈堂前,回憶起了同他們一起工作、生活和戰斗的點點滴滴……

  毛澤東與黃愛、龐人銓的友誼是在從事工人運動的實踐中結下的。

  黃愛,字正品,常德人,早年在天津讀書時就曾參加了周恩來領導的覺悟社的活動,是周恩來最親近的朋友之一。龐人銓,毛澤東的湘潭老鄉,曾參加過毛澤東領導的驅逐張敬堯運動。倆人均出生于1897年。上世紀20年初,他們是長沙影響最大的工人組織——湖南勞工會的負責人。

  當時,毛澤東在參加黨的“一大”回湘成立了中共湖南支部后,就根據黨的“一大”決議,把工作重點放在領導工人運動上。于是,爭取以黃愛、龐人銓為首的湖南勞工會,便成了湖南黨組織和毛澤東工作的重頭戲。但是在如何看待湖南勞工會的問題上,支部內部是有不同意見的。

  在湖南支部第一次討論如何在湖南開展工人運動會上,毛澤東首先談到了湖南勞工會的問題,介紹了湖南勞工會的基本情況。他明確主張要把黃愛、龐人銓及其領導的湖南勞工會爭取過來,使之成為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

  毛澤東的話一落音,支部的一位同志就發言表示不同意毛澤東的看法,說:“湖南勞工會是一個無政府政團,與我們黨的宗旨和目標是相違背的,對這樣的組織,只有徹底解散,才能建立起我們自己的工人組織。”

  毛澤東聽了后,稍稍思考了一會兒,對那位同志的意見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毛澤東以帶有感情的口吻說:

  “同志們哪,對這個問題我們具體分析,區別對待。總的來看,我認為,黃愛、龐人銓這兩個年青人的本質是好的。從階級本質看,我們必須爭取黃愛、龐人銓。”

  對于毛澤東的分析,到會同志深以為然,大多數人表示贊同,就是連剛才提出反對意見的同志也轉變了自己的觀點。就這樣,會議的中心議題,再不是要不要爭取湖南勞工會的問題,而是用什么樣的方法來爭取勞工會的問題了。

  這次會議后不久的一天,毛澤東就找到了黃、龐二人,他從敘舊和談日常工作開始了做思想工作。在中共湖南支部和毛澤東的工作下,黃愛、龐人銓的思想有了根本的轉變,不但表示愿意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且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1年12月15日,根據中共湖南支部和毛澤東的指示,黃愛、龐人銓以湖南勞工會的名義,在長沙召開了各界群眾1萬多人參加的反對華盛頓會議的集會和游行示威,向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提出了嚴重抗議。這次活動在湖南省內外產生很大影響。后來,連陳獨秀在黨的會議上也總結說,這次在全國各地反對太平洋會議運動中,以“湖南工人最猛烈”。

  可是,就在工人運動蓬勃向前發展,黃愛、龐人銓組織的華實公司工人罷工,要求發給年終賞金的斗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候,軍閥趙恒惕接受了該公司5萬元巨款賄賂,派兵前往鎮壓。并在抓住黃愛、龐人銓后,未經任何審訊就將二人綁赴瀏陽門外斬首,然后還以省政府名義宣布黃、龐的所謂罪名是:“盛倡無政府主義,假勞工會名義煸惑人心,近復秘密收買槍支,勾結匪徒,乘冬防吃緊,希圖擾亂治安。”

  當毛澤東知道消息趕到后,勞工會的工人已經把黃、龐的尸體抬回勞工會,并扎起了靈堂。

  毛澤東悲憤至極,揮筆寫下了那幅挽聯,以悼念亡友。接著,在毛澤東的主持下,湖南勞工會在船山學社兩次召開黃、龐追悼會,并發紀念刊,以紀念這兩位湖南工人運動的先驅。

“生為階級,死為階級”

  1928年10月上旬,紅四軍在寧岡礱市會師廣場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軍長朱德、政委毛澤東都出席了這次會議。會場上高懸著湘贛邊界黨政軍機關獻的許多挽聯,其中一幅巨大的藍底白字的挽聯尤為醒目,這就是由毛澤東親自擬就、政治部主任陳毅書寫的“哭王爾琢”聯:

  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

  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后如何?得到勝利方始休!

  毛澤東這副挽聯,不僅高度評價了王爾琢同志的功績,表達了紅軍戰士對他的犧牲的痛心疾首,而且也指出了王爾琢同志一投身革命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給了無產階級的偉大事業,把自己的生死與無產階級的斗爭和勞苦大眾的利益緊密聯系起來,真正做到了生為了無產階級的偉大事業奮斗,死也是為偉大的無產階級事業而流血。作為立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終生的共產黨員,應該像王爾琢同志一樣,為革命、為人民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也是在這次追悼會上,毛澤東發表了簡短但卻很真誠的講話。他說:“我們紅四軍參謀長、紅二十八團王團長,從參加北伐,到南昌起義,直至井岡山的斗爭。這個人很好,很忠實,很能打仗,很能指揮,為革命事業流盡了最后一滴血,我們一定要繼承他的遺志,把革命進行到底。”

  從挽聯到悼詞,說明了毛澤東對王爾琢是多么器重,對他的不幸犧牲又是多么地痛心。

  王爾琢與毛澤東有著很深的感情。

  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王爾琢是毛澤東親自選拔送到的黃埔軍校學習的。

  大革命失敗后,王爾琢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和朱德領導的湘南年關暴動。不久便上了井岡山,跟隨毛澤東開始了井岡山的艱苦斗爭。

  1928年7月上旬,湖南軍閥派吳尚率第8軍的兩個師圍攻井岡山。為擊潰湘軍的來犯,紅四軍前委決定由朱德、王爾琢率領紅四軍的28、29兩個團襲擊湖南酃縣,抄敵人后方,以解井岡山之圍。

  當時,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經卻在行軍路上煽動部隊到湘南活動。他這一主意,自然遭到朱德和王爾琢的堅決反對,因為這是違背了紅四軍前委決定的。但是,由于29團大多數是湘南起義時的戰士,這時都有想家情緒,所以,這個團的大多數官兵都往湘南方向而去。

毛澤東在井岡山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要王爾琢率28團到湘南接應紅29團。王爾琢安排第二營營長袁崇全率二營的4個步兵連及團部的機槍連、迫機炮連擔任前衛,火速向湘南方向開進。

袁崇全是王爾琢的老鄉,但他自到井岡山后,就對革命前途產生懷疑,特別是井岡山那艱苦的環境更使他不堪忍受,早就有所動搖,想離開紅軍。對于袁崇全的這些心思,紅四軍前委和時任紅四軍參謀長兼紅28團團長的王爾琢已有所察覺,但由于戰事緊張,加上當時軍事人才奇缺,所以還沒來得及作出處理。這次向井岡山后撤,王爾琢要袁崇全做前衛,實際上也是想考驗一下他。

這次,袁崇全卻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下決心要背叛革命了。出發前,軍長朱德和參謀長兼團長王爾琢要他第一夜住三江口。

這時的袁崇全已經打定脫離紅軍投奔贛軍的打算,所以,他仗著自己是營長和前衛指揮,竟違抗軍長和團長的命令,不但沒有夜宿三江口,而且命令部隊加快了行軍速度,到前方的新地圩宿營。

王爾琢得知情況后,氣得怒發沖冠。他怎么也沒有想到他的這個石門老鄉竟這樣混,干出這種對不起黨、對不起人民、對不起紅軍的事來。

王爾琢和一營長林彪立即率部隊急行軍趕到二營駐地。這時,袁崇全已裹脅五連和迫擊炮連朝思順圩敵人駐地方向去了。

很顯然,袁崇全要投敵。

王爾琢等人一直追到江西的思順圩,才看到了部隊的影子。

他立即帶領部隊把袁崇全等人圍了起來。

王爾琢毫無戒備地站在門外的坪上對里面的袁崇全喊話:“袁崇全,杜松柏!你們快出來跟我回去,回去就沒事!”

王爾琢以為他的石門老鄉會聽他的勸,所以放松了警惕。

誰知,這時的袁崇全已經瘋了。他再不認什么老鄉了,心一橫,提著雙槍從祠堂跑了出來,在夜幕中對著王爾琢的身影連開了幾槍。

隨著槍響,王爾琢倒在血泊之中。

前去迎接28團的毛澤東,望見這位昔日的戰友,幾天之間就陰陽相隔了,不禁淚流滿面,心情甚為悲痛。

部隊回到井岡山后,毛澤東特別提議在寧岡礱市的會師廣場為王爾琢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含悲寫了上面那幅挽聯,掛在追悼大會最醒目的地方

“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1944年夏天,中央警衛團戰士張思德到安塞縣燒炭時,因搶救戰友而不幸以身殉職,時年29歲。

毛澤東得知這一消息后,心情十分沉痛。他把警衛隊隊長古遠興叫到窯洞里,在詳細詢問了情況后神情嚴肅地說:“前線打仗,是免不了要死人的;但后方搞生產出事故死人,是不應該的。”

如何處理張思德的遺體?古遠興向毛澤東匯報說,石峽峪到延安有七八十里地,天熱路又不好走,張思德的遺體運回來不方便,是不是就在當地掩埋。

毛澤東看了古遠興一眼,滿懷深情地說:“小古呀小古,古人說,落葉歸根,入土為安。張思德是四川人,他犧牲了,雖然回不了老家了,我們也不能把他埋到那荒天野地里喲!告訴同志們,張思德同志遺體一定要運回延安來埋葬!而且要做好三件事:第一,要把張思德身體洗干凈,穿上新衣服,入殮前要派戰士給他站崗;第二,買一副好一點的棺材;第三,要給他開個追悼會,我參加,還要講話!小古,如果這個事辦不好,你這個隊長就不要當了。”

張思德是什么級別的干部?為什么引起毛澤東如此重視?其實,張思德不是什么干部,只不過是一名普通警衛戰士而已。但他又是一個誠誠懇懇、任勞任怨、為革命事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好戰士。這樣的戰士當然值得每個共產黨員和八路軍、新四軍戰士學習。毛澤東就是要用張思德的事跡教育全體共產黨人和八路軍、新四軍戰士,教育大家正確對待名譽地位,教育大家正確對待困難,教育大家正確對待生死。

1944年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屬機關舉行“追悼張思德同志大會”。會場設在棗園后溝的西山腳下。一大清早,同志們就紛紛進山采摘松枝、野花,給英雄扎花圈,會場前面的土臺上擺滿了花圈。上午,毛澤東特地要警衛員以他的名義扎了一個花圈,自己揮筆寫了“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聯。

追悼會開始,毛澤東親自將花圈獻在土臺子中央,并向張思德同志的靈柩和遺像三鞠躬。接著,毛澤東邁著沉重的步伐,緩緩走上土臺子,滿懷悲痛地作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講演。

毛澤東通過張思德的犧牲,明確闡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死觀。他對死的意義和價值做了精辟的分析:為人民利益而生,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而死,就重于泰山,就死得其所,就無尚光榮,無比偉大。為法西斯賣命,為剝削階級去死,就不得其所,就輕于鴻毛,就死有余辜。

當時,還是有人不理解地說,犧牲一個戰士,在戰爭年代是極其普通的一件事,為什么要開那樣大的追悼會?對此,毛澤東嚴肅而認真地說:

“今后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制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托我們的哀思。”這就是毛澤東對生死的正確看法。

這也是毛澤東對死者寄托哀思的唯一方法。

“民族英雄,雖死猶生!”
 1939年8月,陜北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謝子長的家鄉——剛剛由安定縣改為子長縣的人民,要為英雄修建烈士陵墓,有關部門找到毛澤東,要他為謝子長陵墓題詞,同時題寫碑文。毛澤東聽了匯報后,二話沒說就揮筆寫下了“民族英雄,雖死猶生”的題詞和“民族英雄謝子長同志之墓”的碑。接著,還親自為謝子長題寫了碑文。毛澤東題寫的碑文內容是:

  “謝子長,名德元,安定人,一九二五年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自此即以共產主義為解放中國人民之道路,創農民講習班,組織農協,領導人民參加反帝反軍閥運動,人民因有謝青天之稱。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后,子長起義于清澗,繼參加渭南暴動,敗不喪志,奔走西北、華北各地。‘九一八’事變后,于陜甘之間組織反帝同盟軍改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即是第二十六軍之前身。一九三三年赴察哈爾參加抗日同盟軍,失敗后回陜北組織第二十七軍,協同劉志丹同志創造了陜甘寧邊區。一九三四年于河口之役負傷,一九三五年春因傷逝世。黨政軍各界感子長之功德,改安定縣為子長縣以志紀念。

  于政府及人民為子長立墓之時,書以敘之。”

  在我黨歷史上,由毛澤東親自撰寫碑文的人很少很少,唯謝子長獲此殊榮,這足以說明毛澤東對謝子長的死極為悲痛,以及對謝子長在創建陜甘寧根據地作用的充分肯定。

  毛澤東率領紅軍到達陜北后,多次聽當地老百姓說,黃土高原升起兩顆星:生者劉志丹得救了,死者謝子長的英靈還未得到安撫。陜北人愛在黃土高原放歌,毛澤東到達陜北后,到處聽見了陜北人歌唱謝子長的民歌:

  陜北的游擊隊,老謝是總指揮,打開了安定縣,山川紅一片。

  陜北的游擊隊,老謝是總指揮,男女動員起,參戰分田地。

  陜北的游擊隊,老謝是總指揮, 打倒了反動派,鏟除吸血鬼。

  陜北的游擊隊,老謝是總指揮,紅旗大發展,建立新社會。

  毛澤東被謝子長的精神所感動。

  毛澤東理解陜北人對謝子長的感情,批準同意把謝子長家鄉的安定縣改為子長縣,并在英雄故里修建烈士陵墓。毛澤東還欣然命筆,寫下了前面那篇長達300多字的碑文,以表示對謝子長的紀念。

  1946年2月17日,謝子長同志的遺骨由棗樹坪遷至齊家灣埋葬。19日上午,謝子長陵落成典禮和公祭大會在齊家灣隆重舉行。毛澤東又一次為謝子長陵題詞:

  “謝子長同志千古。前仆后繼,打倒人民公敵蔣介石。”

  毛澤東的兩次題詞和碑文,言簡意賅,總結了謝子長同志光輝、戰斗的一生;贊美了謝子長同志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事跡將永留人民心中,他的事業將永遠被我們中國共產黨繼承下去。

  記得我國現代著名詩人藏克家曾這樣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這兩句詩用在解釋毛澤東對謝子長的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和他為謝子長撰寫的碑文,我認為是比較貼切的。這是毛澤東對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其所”的生死價值觀的最絕妙注腳。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這是毛澤東對一個年僅14歲的共產黨員,面對敵人鍘刀,慷慨赴死的壯舉的高度評價,也是毛澤東對這種生死觀的推崇和欣賞。

  毛澤東沒有和劉胡蘭見過面,是在她犧牲了后,有關部門才找毛澤東題詞,以宣傳和弘揚她的精神。

  毛澤東被劉胡蘭小小年紀的英雄氣概所感動,于是便有了這副題詞。

  這也是毛澤東一直贊許和稱頌的生死價值觀,但他沒有想到奇跡竟會發生在一個只有14歲的年輕女黨員身上。

  劉胡蘭是山西文水縣人,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她多次主動上前線為八路軍送彈藥,救護傷員。抗日戰爭勝利后,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干部訓練班”。回村后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干事。同年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入黨后不久,劉胡蘭就參加了區委組織的土地改革工作組,回云周西村領導土改運動,正確地執行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46年秋天,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陜甘寧邊區,住文水一帶的八路軍調往晉西作戰,閻錫山趁機掃蕩晉中平川,形勢惡化。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中共文水縣委根據上級指示,決定留少數干部組織“ 武工隊” ,堅持敵后斗爭,大批干部轉移上山,劉胡蘭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經過鍛煉逐漸成熟起來的劉胡蘭,想到自己年齡小易于隱蔽,敵后工作更需要她,請求留下來堅持斗爭,上級批準了她的請求。

  劉胡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往來奔走于敵占區與自己的家鄉,秘密發動群眾,配合地方武裝打擊敵人。

  1947年1月12日,劉胡蘭因叛徒出賣而被國民黨還鄉團逮捕。當敵人一手指著鍘刀,一邊對劉胡蘭說:“你自首不自首?”

  這時的劉胡蘭,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她輕蔑地看了看敵人指著的那把血淋淋的鍘刀,毫不畏懼地說:“要我自首辦不到!”

  “你還不到十五歲,難道你就不怕死?”

  “怕死不當共產黨,我死也不自首,決不投降!”

  說完,就朝敵人的刑場走去。

  劉胡蘭從容地躺在灑滿烈士鮮血的冰冷的鍘刀上,面朝東,一邊深情地望向她的親人們,一邊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

  叛徒膽怯了,敵人害怕了,全場騷動了。

  劉胡蘭,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人民的好女兒,就這樣為共產主義的信仰而獻出了她那還不到15歲的生命。

  1947年3月25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領導機關轉移到了子長縣的王家坪,任弼時把從呂梁區黨委副書記解學恭等同志那里聽來的情況向毛澤東作了匯報。

  毛澤東被年紀輕輕的劉胡蘭為了國家、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業視死如歸、慷慨赴死的精神所感動。他最欣賞這樣的人,欣賞這樣的骨氣,特別是聽說劉胡蘭還是一個不到15歲的姑娘時,心情更是激動。

  毛澤東打斷任弼時的話:“她是共產黨員嗎?”

  任弼時回答:“是中國共產黨候補黨員,入黨不到半年,年紀不到15歲。聽解學恭同志介紹,她是為了救全村的老百姓而自己走向敵人鍘刀的。在敵人的鍘刀下,她還對鄉親們說,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我們,并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

  聽到這里,毛澤東的眼睛紅了,并不斷輕聲地念著:“劉胡蘭,劉胡蘭!”

  任弼時見毛澤東如此動情,便趁機說:“呂梁區黨委的解學恭同志對我說,想請您為劉胡蘭同志的英雄犧牲題詞,既表示對她的紀念,也可有利于他們開展宣傳劉胡蘭的事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廣大群眾行動起來,打敗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

  毛澤東沉思了一會兒,然后長長地吁了一口氣,慢慢地從桌子上拿起筆,在硯臺上蘸了蘸,揮筆寫下了八個大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毛澤東放下筆后,又對任弼時和秘書說:“劉胡蘭的事跡要告訴新華社播發,號召全國各解放區,組織學習劉胡蘭!”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雖然只有八個字,但卻明確展示出了毛澤東生死觀的深刻內涵,揭示了毛澤東生死觀的科學意蘊。


 “以身殉志,不亦偉乎”

  1945年4月,毛澤東主持召開了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定》,不僅對瞿秋白的功過作了客觀公正的評價,而且對瞿秋白遭受王明路線的迫害和被俘犧牲作了正確的結論:

  “六屆四中全會及其后的中央,……錯誤地打擊了以瞿秋白同志為首的所謂犯‘調和路線錯誤’的同志。……所謂犯‘調和路線錯誤’的瞿秋白同志,是當時黨內有威信的領導者之一,他在被打擊后,仍繼續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主要是文化方面),在1935年6月也英勇地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之下。所有這些同志的無產階級英雄氣概,乃是永遠值得我們紀念的。”

  毛澤東對瞿秋白的英勇犧牲精神,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他是死得勇敢的,這種死是永遠值得我們活著的人學習和欽佩的。他在許多場合談到了瞿秋白的死,對瞿秋白的死一直是持一種贊賞的態度。

  毛澤東對瞿秋白的死,還一再表示出深沉的悼念。1945年6月17日,瞿秋白就義10周年前夕,毛澤東親自主持了中國革命烈士紀念大會,瞿秋白位列前茅。毛澤東盛贊瞿秋白等烈士“以身殉志,不亦偉乎”!

  毛澤東在談到那些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志向而獻身的英雄,總是那么推崇、敬仰,總是那樣溢于言表。毛澤東讀《新唐書》時,就在卷113《徐有功傳》的旁邊批注:“命系庖廚,何足惜哉,此言不當。岳飛、文天祥、曾靜、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鄧演達、楊虎城、聞一多輩,以身殉志,不亦偉乎!”

  這個批注的字數雖然不多,但卻對歷史上各個時期的仁人志士們為正義事業和偉大志向奮斗終生的事跡,表示了由衷的敬佩,高度評價他們“以身殉志”的崇高精神和視死如歸的生死觀。1935年初,瞿秋白在轉移途中被敵人抓住,最后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此時,正在長征路上艱難跋涉的毛澤東聽到這一噩耗后,心情極其悲痛。過草地時,他找到瞿秋白的好朋友馮雪峰說:“秋白犧牲了,不僅你失去了一個好朋友,我也失去了一個好朋友。”

  毛澤東對瞿秋白的犧牲表示了極大的不平。他曾幾次說過,既要革命,就要有犧牲。但是秋白的死也許可以避免。他的死,可以說是直接死于蔣介石之手,但更深層的原因是間接死于王明路線的迫害。

  蕭三與毛澤東是湖南新民學會時期的密友。一次,在延安楊家嶺的月夜下散步時,蕭三和毛澤東回憶起凋零飄逝了的“同學少年”,也說起了一起犧牲在閩西的何叔衡、瞿秋白。毛澤東又感慨地說:“要是瞿秋白不死,現在來領導邊區的文化運動,那多好啊。”

  1950年,當瞿秋白同志的夫人楊之華得知中央將出《瞿秋白文集》時,立即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想請毛澤東在文集前面寫幾句話,以示對瞿秋白的紀念和評價。毛澤東接信后,立即揮筆寫了一篇短文:

  “瞿秋白同志死去十五年了。在他生前,許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對他,但他為人民工作的勇氣并沒有挫下來。他在革命困難的年月里堅持了英雄的立場,寧愿向劊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這種為人民工作的精神,這種臨難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來的思想,將永遠活著,不會死去。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腦子想問題的,他是有思想的。他的遺集的出版,將有益于青年們,有益于人民的事業,特別是文化事業方面。”

  文章雖不長,但卻傳達出毛澤東寫此文時頗動情感的精神狀態。僅從出版的角度而言,黨的其他領導人和理論家文集的問世,都不曾得到過這樣的殊榮。

  毛澤東為瞿秋白遺著出版而寫的這篇短文,表明了毛澤東對瞿秋白的懷念和對他革命一生的充分肯定,特別是表達了他對瞿秋白的生死價值觀的贊賞與肯定:一是充分肯定瞿秋白在別人不理解和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堅持工作的精神;二是贊揚了瞿秋白面對敵人的威脅利誘而堅貞不屈的革命精神;三是肯定了瞿秋白是一個勤于思考,文思敏捷的人,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作品;四是號召人們,尤其是青年人向瞿秋白學習。

  應該說,毛澤東對瞿秋白的犧牲,是惋惜的,但對他生死價值觀又是贊賞的。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2.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3.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4.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5. 劉繼明|隨想錄(20)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8.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9.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10.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亚洲 | 热99re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亚洲少妇一二三区视频 | 日本少妇高潮久久久久 | 亚洲一线高清在线视频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