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把人放進系統里研究
——紀念錢老逝世一周年
時間:2010年11月01日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龍升照
錢學森 資料圖片
編者按
在錢學森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我們刊發如下紀念文章,深切緬懷這位對我國科技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錢老的科學成就有目共睹,他關于發展科技事業的戰略思想,是留給全社會的無價財富。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已然成為全社會的警言名句。紀念錢學森,學習錢學森,我們要努力回答錢學森之問,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腳步邁得更扎實。
錢老作為一代科學巨匠,既是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也是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理論研究的開創者。他不僅在航天領域建立了豐功偉績,而且在大力促進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理論在我國的蓬勃發展和應用實踐方面,更是令世界矚目,其中,基于我國載人航天實踐而提煉出來的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理論,也是錢老精心培育的一朵奇葩。
1981年,在錢老的親自指導下,一門綜合性邊緣技術科學——人—機—環境系統工程在我國誕生。錢老對這門新興科學給予了極高評價。
1983年至1987年,在錢老的倡議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現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每周都要舉行一次學術報告會,除了有重要會議外,錢老都必來參加,其中還多次親自在會上作報告。正是在此期間,錢老發表了一系列關于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的重要論述,指導這門新興科學的茁壯成長。
人—機—環境系統工程是運用錢老開創的系統科學理論和系統工程方法,正確處理人、機、環境三大要素的關系,深入研究人—機—環境系統最優組合的一門科學,其研究對象為人—機—環境系統。
如今,回憶錢老精心培育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的創立及發展的全部歷程,不覺思緒萬千。
指導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的及時創立
1979年11月30日,錢老在上海理工大學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研究所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系統工程的實踐當中,它總離不開人的因素。可以概念地說,我把人也包括在系統里面了,但是具體你怎么辦?人太復雜了,現在還沒有一個通用的理論可以預計人的行為。”
根據錢老提出的應該“把人也包括在系統里面”的指導思想,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陳信和我,于1981年撰寫了《人—機—環境系統工程概論》一文,概括提出了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的科學概念,用系統科學的思想和系統工程的方法,將人、機、環境三大因素包含在同一個系統之中,并提出了實現三大因素最優組合的途徑。這不僅標志著人—機—環境系統工程這門新興科學的形成,而且也實現了錢老提出的應該“有一個通用的理論可以預計人的行為”的設想。
1985年10月21日,錢老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講話中非常高興地說:“你們所(指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提出來的人—機—環境系統工程,把人、機器跟整個客觀環境連在一起來考慮,這就跟單個考慮人、考慮環境不一樣,這就是辯證法,綜合了,辯證統一了。因此,你們所提出這個問題——人—機—環境系統工程——對于國防科學技術是有深遠意義的。”
強調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的重要作用
1985年10月28日,錢老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講話中指出:“同志們的工作對今后科學的發展以至國家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錢老強調的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研究確實非常重要,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涵:
首先,它為人類社會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方法。
其次,人—機—環境系統工程也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手段。采用人—機—環境系統工程方法,就能全面優化人、機、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推動社會生產力的全面發展。
最后,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部隊戰斗力的提高,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技術途徑。
促進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的蓬勃發展
按照錢老的指示,由我主筆撰寫了題為《加強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研究,促進武器裝備研制的發展》的報告,并由陳信所長在戰略討論會上進行了宣讀。其后,又由我對《武器裝備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研究》進行了項目論證。1984年10月,國防科工委成立了人—機—環境系統工程軍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986年5月,總裝備部將“武器裝備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研究”列為國防科技應用、基礎研究重點項目;1987年4月,總裝備部成立了人—機—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組;1993年10月,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人—機—環境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成立,并定期召開學術會議和公開出版論文集。所有這些,都標志著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研究在我國已有了蓬勃的發展。這一切,都與錢老的關心和指導密不可分。
明確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的應用領域
1993年10月22日,錢老在給我的信中指出:“我收到您主編的《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研究進展(第一卷)》,翻看了之后,感到非常高興,1985年秋提出的一個想法(這里是指錢老1985年10月21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講話),現在8年之后已然成書,500多頁的巨卷!而且研究范圍已大大超出原來航天,內容涉及航空、航天、兵器、電子、能源、交通,電力、煤炭、冶金、體育、康復、管理等領域!你們是在社會主義中國開創了這門重要現代科學技術。”錢老這段飽含深情的話語,為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的應用領域描繪了一幅光輝無比的宏偉藍圖。
人—機—環境系統工程認為,凡是有人參與的工作系統,都可以定義為一個人—機—環境系統。雖然這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技術科學,但它的蹤跡卻已深入到國民經濟的各條戰線。
展望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的光輝前景
1986年2月28日,錢老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講話中指出:“我們中國人也別老看不起自己,可以說我們在人—機—環境系統工程以及航天醫學這些方面的學術觀點、學術思想當前在世界上是領先的,不是落后的!”
2001年6月26日,錢老在致人—機—環境系統工程創立20周年紀念大會的賀信中指出:“20年來,你們在人—機—環境系統工程這一新興科學領域進行了積極的開拓和探索,并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績,我感到由衷的高興。希望你們今后再接再勵,大力推動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理論及應用的蓬勃發展,為中國乃至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現在,我們可以欣慰地告訴錢老在天之靈,2009年,《第九屆人—機—環境系統工程大會論文集》已被世界三大檢索之一的ISTP收錄,標志著人—機—環境系統工程走向世界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我們今后更要加倍努力,實現錢老提出的“為中國乃至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作出積極貢獻”的宏偉目標。
(作者為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人—機—環境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錢學森經典語錄
——“我姓錢,但是我不愛錢。”“我現在的住房條件,比和我同船回來的那些人都好,已經脫離群眾了,我常常為此感到不安,我不能脫離一般科技人員太遠。”
——“黨和國家給我的榮譽已經很高了,不要把榮譽都堆到一個人的頭上,務必將這一榮譽授給別人。”
——“在美國期間,有人好幾次問我存了保險金沒有,我說一塊美元也不存。因為我是中國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國住一輩子。”
——“我在美國前三四年是學習,后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做點事。因為我是中國人。”
——“我們不能人云亦云,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