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曲折中成長壯大是善于學習的結果
有了新思潮,未必就有了新社會。我個人看法,就是中共他的成長壯大,在曲折中成長,到最后奪取政權,建立新社會,這也是一個擅于學習的結果,擅于總結經驗教訓的結果?! ?/p>
中共成立后成為和北洋軍政府、國民黨一起,成為當時中國三種政治力量之一。
中共成立的時候,主要的敵人,是中國掌握政權的北洋軍閥。那時候國民黨是在野黨,共產黨就更小了。當時,出現了一個左右合流。國民黨和共產黨根本不是一回事,綱領上,共產黨是搞共產主義,國民黨是搞資本主義,當時為啥他們要合作?就是有一個共同敵人。就是中國封建主義殘余,就是北洋軍閥,另外,對外來說也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在這個歷史基礎上,這兩個力量比較小的,合起來。國民黨那邊為啥同意合呢?是因為有孫中山,孫中山他的經驗教訓,他覺得聯俄聯共是對的,所以國民黨同意合。共產黨那時比較年少,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受共產國際指揮的,十月革命以后,有個第三國際,是列寧領導的,他主要是要在世界輸出革命,就是全世界各國的共產黨起來反對資本主義。共產國際認為共產黨力量比較小,應和國民黨聯合起來打北洋軍閥,也是正確的?! ?/p>
第一次國共合作,學習不夠,沒經驗,出了問題。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當中出了什么問題呢?學習不夠,僅學習西方馬列主義,也沒學透。怎么樣和國民黨聯合?主流派就是只知合,不知獨立性,既然是聯合嘛,心是誠的,我們要全心全意跟它聯合,跟國民黨交心,我們共產黨還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那共產黨就沒有保密的東西,啥事就向國民黨匯報,還比較真誠。但國民黨內部,比共產黨成熟。共產黨沒有防國民黨的心。國民黨內部有防共之心。比較成熟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如蔣介石就知道和共產黨長不了。當北伐戰爭節節勝利,勝利在望以后,這是摘桃子的時候,蔣介石就認為這個桃子不能和共產黨均沾。這個桃子得國民黨一家吃,所以他發動了一個政變,歷史上叫“四一二”政變,就是清黨,就是把你共產黨趕出去,殺掉,這個教訓是比較大的。就因為中共自己沒防備,又不掌握軍隊,赤手空拳,所以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就因為“四一二”政變,加上后來國民黨左翼政黨跑到武漢以后,汪精衛也叛變了,叫“七一五”政變,這兩次事變無情地使共產黨和國民黨掰了。
那么這個教訓是啥?許多共產黨人一看都知道是右傾的錯,都義憤填膺地罵陳獨秀,說這個老頭沒領導好,使我們年輕人死了這么多人,那我們不能這樣干,就開緊急會議,開“八七會議”。這個“八七會議”,就是研究怎么樣對付國民黨的屠殺,這就由右批傾機會主義的陳獨秀,一下子向另一個極端跑了,就變成“左傾”了,要和國民黨勢不兩立,要和國民黨干到底,要學蘇聯舉行武裝起義,要攻打大城市,就是完全按列寧主義思想來想完成中國革命。這時候的領導都是年輕人,像瞿秋白他們年齡,像張國燾、李立三,包括毛澤東,都不大。毛澤東當時在中央里面的位置排不到前面,他只是政治局候補委員,不是常委。這些主流派,以左的為特色。但是,毛主席有兩個重要問題,他在八七會議點到了,一個就是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是農民問題;第二個是最后誰勝誰負,取決于誰的槍桿子厲害。當時,大家在槍桿子問題、組織武力問題上是認識是統一的,在農民問題上,在發動農民起義的問題上也基本上接受了主席的意見。所以做出了決議,舉行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特別是秋收起義是八七會議的直接結果?! ?/p>
后來起義發展到都失敗了,南昌起義以城市為中心,雖一度占了南昌,但國民黨部隊源源不斷,結果潰散了。像周總理等起義領導人偷偷地跑到香港去了,朱德隱蔽起來。廣州起義也失敗了,政治局常委張太雷犧牲了,其他領導人四處逃散了,也就是隱藏起來了。那時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他也沒搞成,原計劃通過農民起義,要占領長沙,占領幾個大城市,之后他也沒有搞成,但是主席和其他人的區別在那?。渴敲飨疥P鍵時候,學習比較到位,他不是從理論到理論,他認為是軍事第一位的,生存第一,要理論聯系實際,打不下大城市就上了井岡山。中央對他很不滿意的,說你那搞的是什么玩意,他沒按中央的方針去做,堅決打長沙,最后毛主席搞撤退,秋收起義失敗了。所以中央把他的中央委員、政治局修補委員開除了、撤銷了。后來傳達有誤,那時候沒有電報,靠人工語言傳達,那個傳達搞錯了,說把毛主席黨籍都開除了,他有一段,因為這個連政委都不能當了,當了一個師長,就是只能當軍事領導人?! ?/p>
但是主席他這樣做有他深入的思考,就是說,沒有毛澤東就沒有新中國,如果不是毛澤東這樣想,就開拓不了這個井岡山道路,主席不但從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上面吸取一些營養,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也比較透,他心里清楚,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多了,多數都是農民起義。在農村積聚力量,有力量就能奪取政權。強打大城市你活不成啊,所以活下去是第一位的,完了再確定在一個該發展的地方發展,他選了一個井岡山。我前一陣剛上了井岡山,我原來還一直沒去過,進山坐車就坐了很長時間,坐了個把小時,那縱深太深了,那里邊隨便藏幾千人、萬把人沒問題,就現在來看,在那里藏個萬把人很輕松的。剿共的張輝贊進來以后都不知道紅軍在那,等發現的時候晚了,四面被包圍了,“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贊”,就是說那個地形比較好。也有一個政治原因,那地方是三省交界,三不管,就是統治階級管理的力量比較薄弱。井岡山的缺陷的就是說人口少。你這個大部隊吃飯,穿衣是個問題。但不管怎么說,毛主席這一帶頭上井岡山,各地的共產黨人都看出門道了,方志敏也上山了,賀龍起義實際上也是等于上山差不多,在兩湖地帶創立根據地。當時中國大大小小的根據地,有十幾個,就形成了一個紅色割據的局面。如果毛主席和老一代共產黨人他們不是經過認真的學習,是達不到這個勝利成果的?! ?/p>
第一次國內戰爭,是陳獨秀的右傾后產生了左傾的一個局面。這時候毛澤東在黨內是少數派,是非主流。這個時候出現的領導人是左傾,瞿秋白本來就左,把他撤了,換個李立三,李立三比瞿秋白還左,又把他撤了,換了王明,后來王明不在國內,但是王明的代理人博古,就越來越左,他們主要觀點就是攻打大城市,因為十月革命是先奪取大城市的。他們說你毛澤東山溝里那有馬列主義?你給我拿蘇維埃書本,馬克思那條講過山溝里可以搞無產階級革命?毛澤東當時就啞口無言,他也沒看那么多馬列主義的書,也說不出來大道理,就只好獨立應戰了,寫《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存在》等文回擊。人家痛斥他,滔滔不絕講了很多蘇聯列寧怎么樣成功的,就是組織工人,組織士兵,然后把大城市給打下來了,小城市很快都依附了,你毛澤東這個山溝理論屬于右傾,你是怕死,鉆到山溝里,不敢打大城市?! ?/p>
主席當時在理論上辯不過他們,可是好處是什么呢?中央是在上海,隔很遠,主席有一個軟刀子,就是說你中央要正確我就堅決執行,你要不正確我裝作沒看見或不執行。中央看見老毛老是這樣,就不斷地施加壓力,后來干脆就派人到井岡山去,第一批是派了項英,把毛主席的權奪了不少,但是項英后來搞不成事,他水平不高,毛主席在軍內威信很高,不聽他的。中央又第二批又派人,派周總理,派一幫人過去了,在紅區開了很重要會議是寧都會議,這個寧都會議最終是把主席的軍事權力給奪了,從軍隊趕出去了,要毛澤東當蘇維埃主席,毛主席這個稱呼那來的?就是從蘇維埃政府主席那來的,那時沒個啥真政府,等于你是掛個空名完了。主席那個性格也比較倔強,就根本不服輸,本來有人說你就留下來吧,包括周總理說你幫幫忙,有時候我軍隊打仗的事可以聽你意見。他說我跟你們說不來,既然那啥,我就先回去,等將來有啥時候認識到了你們這做的不對,再叫我。如果你做的對,更好,證明我錯了,那革命會大發展,主席其實很生氣。他那個時期病,一大半是屬于政治病,是由于精神受壓,不痛快,所以到山溝里去養病,“鬼都不上門”。
那么王明的路線占了統治地位后,他在政治上要打大城市,但是又沒那個能力,在防守的時候又分散兵力,搞堡壘政策,叫兩個拳頭打人。毛主席本來說拿一個拳頭,跟你繞圈,轉一圈,看準了給你一拳,那王明就說我們兩個拳頭都打。最后呢,蔣介石第五次圍剿的時候,共產黨等于被打敗了,紅軍就沒能夠粉碎第五次圍剿。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危急了,就秘密開會,說是長征,實際上是戰略轉移,就是某種程度上說是逃跑主義。說長征,博古他們是要活命,要逃跑,這幫人也比較壞了,就是說對一部分不對心的人,都留在井岡山根據地,像瞿秋白啊,陳毅啊,何叔衡啊,都借口留下。在當地留下來的很難活下來。你那正規軍都打不過國民黨,游擊隊能打過嗎?就陳毅滑頭一點,就干脆不打,躲起來,藏在山里頭,剩下打的,何叔衡死了,瞿秋白也被抓遇難。毛主席也懸,據說本來博古想把毛主席留在井岡山,但是因毛主席有一個主席名,就是說政府轉移了,主席都不走,這說不過去,這等于救了毛主席,主席跟上大部隊走了?! ?/p>
長征過程初,紅軍的路線幾乎誰都看得見,想跟賀龍的二方面軍匯合,或者跟張國燾四方面軍部隊匯合。那個東西多簡單啊,蔣介石看得清楚。就是說中共領導那腦子就那么簡單,咱得承認啊,當時博古才26歲,復雜不起來。像在座的,恐怕都比他大。博古他們的腦子就是從書本上來的。主席很焦慮,在路上就不斷的做工作,他做工作重點主要從留蘇派,當時的海歸,從蘇聯回來的王稼祥和張聞天等做工作,就跟他們講,這樣打下去,就不行,得換辦法。毛主席比較策略,沒有說王明一伙政治上錯了,就只從打仗的角度,說不能這樣打下去。后來王、張他倆聽來聽去,覺得主席說得對。因為你看毛主席,你看說毛澤東不行,人家去井岡山的時候,率領部隊800人,最后發展到幾十萬,你們說你們行,最后你們打得一敗涂地,特別是湘江會戰,咱們紅軍損失五萬人,到最后剩了不到三萬人。這時候不是講啥理論不理論,大伙都要活命,那時軍隊將領都要拍桌子了,戰士都說這樣打下去我們都完了,叫“全軍想念毛主席,迷霧途中盼太陽”。包括王明手下像博古他們也要活命啊。就不停有人提出還是讓毛澤東出來試試吧?! ?/p>
毛主席在黎平會議提出了戰略要轉移,不能再采取單純會師方針。周總理他們都接受了,結果按毛主席這個向貴州行進的意見一走,蔣介石派部隊在北邊截,結果毛主席又要往西南方向走,一下子把他大部隊甩到后邊了,他再想調部隊再來,很費勁。等他再調過來的時候,毛主席又不打貴州了,又往北回來了,蔣介石的部隊聽毛主席的指揮調動。所以黎平會議開始主席已經開始有發言權了,后來周總理等在王稼祥的提議下,召開遵義會議。遵義會議就是全黨通過學習血的教訓,經驗總結,都認識到中國革命,起碼打仗這一條,毛主席軍事指揮能力是沒人能超過,得讓毛主席出來指揮。說遵義會議主題是解決軍事領導權,解決誰來指揮紅軍是有道理的。主席那時候要想當一把手也可以當,但主席為了團結更多的人一道工作,特別是留蘇派,海歸派,就主動提出讓張聞天當黨內一把手,然后軍事上一把手是周恩來,周恩來實際上從職位上是一把手,毛主席的職位是協助周恩來工作,但實際上權力在誰手里?在主席手里。因為主席出點子,出主意,他們都是橡皮圖章,蓋章而已,是這個狀況?! ?/p>
那么,主席在遵義會議后確立了領導地位后,那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一換人,頭幾仗,四渡赤水,都打神了。蔣介石打得最后就氣得夠嗆,不知共產黨你們往那去。實際上毛主席也不知道,毛主席因為啥?就是走著看著,根據實際情況,你在北邊堵我,我就往南邊去。你往東邊堵我,我往西邊去。反正我叫你蔣部隊找不到紅軍主力動向,白軍被調得七零八落,最后毛主席看到空子,就下令強行軍,強渡大渡河。當年石達開被殲滅此地,但紅軍主力部隊在夾鏠中間走了出來。毛主席的最終戰略方向意圖還是往北來,和二方面軍、四方面軍會合,最后他搞成了,把國民黨的上百萬部隊甩到后邊了,紅軍等于說轉危為安。以后在發展的過程中,紅軍內部,比如說,像張國燾分裂紅軍,他也沒有起到作用,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了,到陜北了,加起來剩有八千人。你看,多慘!中國當時紅軍加起來有三十來萬,到陜北剩八千,然后就這八千人,到陜北以后,毛主席就跟他在井岡山用八百人一樣,用八千人做大做強?! ?/p>
他用這八千人迅速做大,那么這個做大怎么做大呢,這也有一個好機會,就是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它反映了一個什么問題呢?當時中國的國情從國內來講,國共雙方,你死我活,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和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斗爭白熱化。但從國際上,帝國主義之間,瓜分殖民地勢力范圍這個斗爭也是白熱化。希特勒他因為一戰以后,他們國家吃虧了,他是大陸內陸國家,沒有出???,世界上殖民地瓜分完畢,他要想重新洗牌。日本在東方也是資源很不豐富,野心比較大,包括意大利,就是這些后發的國家,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要和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瓜分世界市場份額,這是二戰的根本的東西?! ?/p>
但是中國受害比較早,三一年,二戰沒有開始之前,日本人就早下手了,就看中了中國的東北。它打東北這個事,就先解決東北的地頭蛇張作霖,把他炸死了。然后,他兒子是個留學生,有點洋意識,他在日本留學,日本是他的老師,最后老師來搶學生的地盤,這不太合理。其實那有老師,有些老師是強盜,屬于專門來教你當他的奴才。結果張學良把他爹的地盤交給蔣介石了,叫改旗易幟??墒悄?,日本侵略中國這個事,張學良把東北丟了,不少部下都罵他,就說他敗家子。國內輿論也說他賣國,學生也上街抗議,弄得張學良里外不是人。當時紅軍到陜北以后,和陜北紅軍會合以后,蔣介石本來是要西北軍和東北軍合伙剿紅軍,但張學良的部隊和西北軍就沒有興趣。說外人都打到家門口了,我們自己怎么還互相地殘殺呢?加上共產黨做工作,他們的抗日情緒比較激烈。蔣介石不了解情況,蔣介石說我要你們打共產黨,你們為啥不打,就親自到西安督戰,就給了張學良、楊虎城一個機會,就是文諫不行改武諫,啥叫文凍?就是同蔣介石講民族大義;啥叫武諫?就是我給你抓起來,逼蔣抗日?! ?/p>
發生這個大事件后共產黨采取了一個正確的方針,就是不殺蔣介石,逼他抗日。當然,這個正確方針是誰提出來的?客觀的講,第一個是斯大林主義,斯大林這個人有很強的民族主義色彩,他當時認為俄國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他有個著名的理論就是一國能建成社會主義,認為是關系到全人類命運的大事,說這是主要的,一切都給蘇聯讓路,中國也一樣,你中國得為保衛蘇聯而戰,服從蘇聯的戰略利益。蔣介石是親美派,當時德國、日本、意大利這些國家是反美國、英國和法國的,他們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俄國認為日本是主要敵人。因此,只要蔣介石抗日,就放了蔣介石。但蔣介石不白給呀,抗日條件是什么呢?那你共產黨就不能搞內戰了,你不能再搞共產主義了。就是提出了一切為了抗日這些口號。共產黨接受不接受啊?這時毛主席學習思考的結果就是,同意紅軍摘下紅領章、紅帽徽,參加國軍,戴青天白日帽子。按說這種行為是叛徒行為,你怎么能這樣干呢?我們是紅軍啊,國民黨殺我們那么多人,你現在遇到機會就成國民黨的部隊了,戴國民黨的帽子、成國民黨其中的第八路軍了和新四軍了。很多人想不開了,這時主席他看得比較透,在目前情況下,第一、出于民族大義應該這樣做;第二、共產黨在當時也沒本錢主導整個事件。所以就同意了這種要求,實際上也就是妥協,蔣介石也接受了?! ?/p>
那么,所謂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統一戰線就是這樣形成的??墒强谷諔馉幹杏职l現了一個新問題,怎么辦呢?毛主席提出共產黨要第一條,在抗日統一戰線中要堅持獨立自主,就是我們表面上是合作,實際是我們自己說了算。第二個就是在軍事上實行山地游擊戰,這個思想是連在一塊的,毛主席的意思就是說,我不和國民黨也不和日本人打正面戰場,我們主要是占領一些沒人占領的市場,我們到那里去積極地發動群眾,把部隊調到農村去組織部隊,發展壯大部隊。打仗打得沒辦法了就打下游擊戰,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對國民黨就是你真抗日我就跟你合作,不真抗日我就防著你一手。當時,黨內另一部分與毛主席對立的人就冒出來了,腦子比較簡單的王明就是一代表,包括周總理,提出一切服從統一戰線,國防軍是第一位的,我們從共產主義的角度不惜我們的生命,為了表示我們抗日的決心,我們不惜我們八路軍死多少。是這個想法,這個是一切通過統一戰線。而戰爭策略呢,就是打運動戰,打攻堅戰,就是跟日本正規軍較量。這個危害是很大的,當然一開始,日本人沒有準備,咱撿了便宜,如平型關戰役。實際上這種錯誤思潮當時是占主流地位,而主席是占非主流地位的。多數人擁護這個一切通過統在戰線和主動的運動戰,因為上面有斯大林支持,林彪打了一仗叫平型關戰役,就是這種思潮影響下展開的。
在運動戰對還都是打山地游擊戰對的情況下,結果是運動戰打勝了,毛主席很被動,當然,這個勝利當然是暫時的。這個勝利說明了什么呢?第一、共產黨人有力量,就國內來說,國民黨正規軍打仗過去國民黨打仗是一潰千里,中華民族能夠成建制消滅日本人,共產黨給做到了,這是正面的。負面的就是日本人知道我們有個部隊是真抗日的,作為了重點防御對象。特別是百團大戰,彭德懷發動百團大戰,幾乎動員了共產黨手里的全部本錢,現在有很多右派說,彭德懷是好人啊,是真心擁護國共統一戰線、真心抗日的。是啊,本錢是砸進去了,百團大戰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可是共產黨的底牌被暴露了,緊接著造成了什么后果呢?就是日本人對咱們根據地的圍剿。你看毛主席有一個畫面,頭發很長,拿著筆寫著:豐衣足食,自己動手。為什么自己動手?國民黨也不給你發餉,日本人給你封鎖,你得吃飯啊,老百姓也比較少,這么多部隊,光靠老百姓養能行嗎?所以要自己去干活,開荒,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然后根據地縮小,部隊縮小,實踐證明還是毛主席看的透?! ?/p>
發生這些問題,也是黨內認識不同。后來,毛主席通過延安整風,清算王明在政治上的路線,也清算了他們軍事上的路線。毛澤東在延安整風的時候得到了全黨的認可,就是怎么跟日本打?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最終我們打敗日本侵略者。當時毛主席說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王明說毛主席瞎扯,跟算命先生似的,你說持久戰,持久戰究竟得多長時間?主席他基本上有個思路,反對速勝論也反對亡國論。有個速勝論,說中國人這么多,打小日本,全國一心很快就把他們滅了。這叫速勝論。還有一個叫亡國論,說中國這么弱,這么落后,日本強大先進,中國早晚要讓日本給吃掉。主席卻認為第一、迅速消滅是不可能;第二、我們也不可能滅亡。我們要有一段時間,我們要用時間來換取空間,當我們有力量的時候,再等待著國際發生重大變化。主席的這個預言還是比較準的,他認為美國要參戰,認為蘇聯和德國戰場也會變,結果他預言成功了。這是他學習總結經驗水平,他的智商遠遠高于黨內的其他同志,歷史的發展也完全按照這個過程進行的,抗日戰爭就是在美國參戰,蘇聯參戰,中國人民解放軍當時叫八路軍已經壯大到一百多萬的情況下,加上國民黨的正規軍全力反擊,是全世界人民共同消滅了日本軍國主義份子?! ?/p>
毛澤東這個思路,如果他不學習,如果他按照一切通過統一戰線,就有不少共產黨員就到國民黨那去做官了,另外共產黨的一些本錢就可能被打光了。所以通過抗日戰爭證明毛澤東是正確的?! ?/p>
到了解放戰爭,同樣存在一些這樣的問題。當時毛澤東在1945年七大以后,已經成為黨內不可爭議的領袖了。所以解放戰爭的干擾比較少,只有一個干擾,就是斯大林的干擾。就是當我們把長江以北都解放的時候,斯大林出于他們戰略利益的需要,他想跟美國作交易,搞南北中國、南北朝鮮、南北越南、東西德,他搞個大的衛星國。主席當時就沒有聽他那一套,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叫《將革命進行到底》,斯大林很不高興。如果毛澤東智商低一點,如果沒有那種充分的學習心得,聽斯大林那一套,那中國就成了南北朝鮮了。當然臺灣沒有解放,這是一個遺憾,可是中國整個大陸畢竟是統一了,這是個了不起的成果,這是解放戰爭??傊ㄟ^十年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學習到位的毛澤東領導的中共奪取了政權,建立了新中國。(摘自《學習性政黨的內涵與延》講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