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入中國和德國入侵德國一樣,陷入戰爭泥潭,不能速勝。但是中國8年之后,仍沒有反擊能力。蘇聯不到4年打敗了德國,占領柏林。美國在珍珠港襲擊之后四年獲勝。相對來說,中國是慘勝,1944年日本打通大陸交通線計劃,中國又喪失了大片領土,要靠前蘇聯和美國的最后一擊,結局不完美。
中國當時內部分裂,沒有統一意識形態,有近200萬偽軍,有偽政府,給中國軍隊很大牽制。前蘇聯則相反,有完全統一的政府和意識形態。不過,蘇聯內部也有很多矛盾,德國招募了50萬偽軍,按照人口比例比中國為多。中國的精英對國家忠誠是有問題的,但是民眾愛國精神不比前蘇聯弱。戰爭開始前,中國和蘇聯都開始準備戰爭爆發,中國對日本有主動,主動攻擊上海日軍。蘇聯則很被動,被突然襲擊。中國軍隊在戰爭第一年主力仍能保持,而蘇聯被俘虜300萬。蘇聯速勝的關鍵是什么?斯大林認為現代戰爭需要大炮,而蘇聯有很多。
蘇聯擁有強大的工業設計和生產能力,武器裝備研制和生產充足。蘇聯科技和教育水平很高,能補充兵員和生產。有很多優秀的裝備超過德國。蘇聯使用美國的大規模生產方式,大量生產武器。1941年,蘇聯擁有一支強大戰略預備隊,60萬遠東軍,能在關鍵時刻投入戰爭,扭轉局勢,此時德軍已經成為強弩之末。這意味著,即使放棄莫斯科,德國也可能還會輸掉。
戰爭最高時德國有600萬軍隊對蘇聯(其他300萬在對英美),蘇聯有1100萬軍隊,接近一倍,平常有幾倍優勢。蘇聯在裝備上有幾比一的優勢,又有強大機動性優勢,能迅速集中力量打擊對手。德國精兵優勢,在戰爭中很快消耗掉。
德國在1941年-1943年消耗了力量,損失了精兵和大量兵器,終于輸掉戰爭。雖然取得了戰爭初期的勝利,在這樣廣大領土和復雜氣候下作戰和行軍,德國裝備和人員不適應蘇聯地理氣候和交通,例如德國裝備很復雜,溫帶海洋氣候很舒適,德國人不適應大陸性氣候,蘇聯公路比較少,德國裝備和兵力損失非常大的。德國兵力和兵器補充都不能彌補損失,師1萬多人下降到7千人,裝甲師坦克從300輛降到200輛。因為沒有石油,用馬和騾子運送物資,而俄國大量使用載運量和機動性強的卡車。
德國對工業生產開始不是很重視轉到戰時狀態,到1944年德國工業生產才上去。德國婦女沒有出來勞動,德國強迫外國勞動力為德國生產,德國人去前線,兵員不夠,當時德國和蘇聯人口其實差距沒那樣大。1944年-1945年力量完全扭轉,德國只能防御,蘇聯戰爭經驗積累,主動進攻,發揮了力量和機動性優勢,粉碎了德國防御。
美國總人口不到1億,日本還稍微多些,軍隊數量比美國少得多。但是美國經濟和科技力量強大,有強大國家體制,很快把軍隊規模從20多萬擴充到1000萬人,成為盟國的工廠,在對德和對日戰爭之中起到優勢地位,形成強大的物質和技術的優勢。在東方,美國半年就恢復了對自己有利的形勢,組織,技術和物質優勢打得日本喘不過氣來。在歐洲和非洲,盟國以物質優勢取勝。在戰爭之中,美國形成了軍事工業大學復合體,為戰后技術創新保持領先地位打下基礎。
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苦戰八年,拖住了日本力量,使得日德不能聯合起來,日本不能入侵澳大利亞占領美國反擊基地。在對日本軍事力量打擊上,中國貢獻往往被日本數字公布的所忽視。日本軍官記載,一個聯隊(相當于團)參加打通大陸交通線戰役從河南出發到武漢,就損失了500人。在游擊區,雖然一次戰役損失不多,幾個人到幾十個人,但是日本一個駐軍聯隊幾年積累下來損失了一半的人。日本的靖國神社數字,亡于中日戰爭的有130萬人左右。中國沒有現代工業,但是能堅持,有韌性。
在戰后,日德國家地位下降,在冷戰背景下,日本和德國經濟很快復興,成為世界主要出口國。冷戰后,德國恢復統一,經過了經濟調整,成為歐洲領導國家,在世界上地位與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相當,德國通過歐盟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日本,把二戰之中積累的技術和人才運用到經濟建設之中,二戰中科技人才和學生不參加直接作戰,日本汽車是造軍用飛機的人造,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保持了32年之久。但是,日本對戰爭的態度,在三大國之中,很難取得德國地位。
在戰爭之中,中國成為四大國之一,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成為世界大國。但是,此后之路不平坦,中國技術、工業、經濟和政治基礎比較薄弱,先爆發了內戰,在建設現代化方向上做了很多嘗試,有蘇聯道路,延安道路和日本東亞道路,到現在也沒有自己發展道路-存在是否有中國自己模式的爭論。60多年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各個方面差距很大。
蘇聯在二戰中卷入與美國和西方冷戰之中,最后失敗,俄國在蘇聯解體后,經過痛苦掙扎,在前蘇聯時期的軍事,技術和人才基礎幫助了自己復興,又加之有豐富資源,按照人均來說恢復了原有水平,人均有1萬美元以上。
二戰之后,美國與蘇聯冷戰,對盟國給各種援助,開放市場。美國工業經濟開始逐步下降,美國逐漸走上金融經濟之路,依靠科技創新和軍事力量保持自己地位。現在,美國金融經濟遭到重創,勢力大減。主要靠技術創新和軍事力量。
看了俄國閱兵式很受感動,中國也應該在日本投降日舉行閱兵式,進行全國性慶祝,讓世界知道中國在反法西戰爭中的貢獻,取得正義之戰的勝利,為民族復興之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