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去年4月的報道《"駐京辦"生態鏈調查》給出的說法:“最早在首都設立辦事處的是內蒙古,該辦事處設立于1949年3月,當初被稱為“內蒙古自治政府駐北平辦事處”。”
這個最早的“駐京辦”,當年是做什么的呢?
內蒙古駐京辦自己的介紹《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歷史沿革》是這樣說的:“駐京辦事處的主要任務是,北平和平解放后,協助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處理有關內蒙古方面的各項事宜,從而確保和平解放戰略方針實施后的軍務、政務、財務的接交以及和平建設工作。同時,對在北平居住或在北平有房地產的蒙古族上層人員進行登記;在他們中間有針對性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進行統戰工作;對少數敵特分子和他們的居所進行監控,并對其中一部分藏匿槍支彈藥和電臺者進行收繳;接待并負責內蒙自治政府赴北平辦事的公務人員的食宿及保衛工作等。”
介紹還說:“綏遠省駐北京辦事處的歷史可上溯至綏遠會館。民國7年(1918),在北平的綏遠籍各界人士發起成立綏遠會館,設于北京市宣武門外椿樹上二條6號,為聯絡事情,敦厚鄉誼,發展本省,促進文化,共謀地方公益。同年10月,成立綏遠旅京同學會,民國9年(1920)1月又成立綏遠旅京同鄉會,二會均設在綏遠會館內。”
實際上,很多地方政府的駐京辦,都可上溯到這一類“會館”。
從內蒙古駐京辦的自我介紹里大家還可以知道:國務院這次下令全面撤銷駐京辦,其實并不是第一次,而是第二次。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同年12月27日,國務院[1966]國秘字290號發電:“國務院決定撤銷各省、市、自治區人民委員會駐北京辦事處。各辦事處原有的必要的業務,由省、市、自治區主管部門同中央有關部門聯系解決。各辦事處工作人員應盡快撤回本省區。各辦事處遺留的房產、物資和其他問題,原則上由各辦事處自行處理,如有困難,由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會同有關部門協助解決。”根據這一精神,駐京辦事處撤銷,房產及大部分固定資產移交北京市第二服務局,辦事處干部返回自治區人委辦公廳、物資科干部返回內蒙古物資局,服務人員均留京,調至北京市第二服務局工作。”
“文革”結束之后,“1978年8月12日,內蒙古黨委領導王逸倫致函北京市委領導,商請協助內蒙古駐京籌備小組恢復駐北京辦事處的有關事宜,同年9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向國務院請示恢復駐京辦事處,同時請北京市歸還原駐京辦事處房地產。在北京市不能歸還原駐京辦事處房地產的情況下,北京市政府同意暫借東城區崇內旅館,1978年11月10日,由齊振榮代表駐京辦事處籌備小組,與代表北京市旅店公司的李秋德簽訂暫借協議書,作為駐京辦事處的辦公用房。同年11月27日,國務院批準恢復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駐北京辦事處,同時批準駐京辦事處人員編制為40人。”
不知這次的全面撤銷,能夠維持多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