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臺《見證》節(jié)目成了陰謀史學的主角
昨天晚上半半截截地看了中央臺《見證》節(jié)目。節(jié)目大概說農業(yè)和困難時期。解說員有大致這一點解說詞:“第二年,糧食產量繼續(xù)下滑,只有1.5億噸,比解放初期的1952年還低”。一般觀眾聽到糧食總產多少億噸是沒有概念的,但聽到比某年糧食產量還低就有感覺了。糧食產量比剛解放還低,那還不是大大倒退嗎!毛澤東是怎樣領導的?不是失敗是什么?
其實,糧食總產幾年高,幾年低是正常的,其中氣候起很大作用,通常三五年一個從豐到欠的周期。因此用某年與某年相比很難說明什么,只能用3-5年的滑動平均(每年數(shù)按前后1-2年累加平均)才能說明問題。比如,2003年糧食總產為43070萬噸,而1996年是50454萬噸。2003年糧食總產只相當于1996年的85.4%。也就是8年后糧食總產還下降了15%。1960年總產15000萬噸,是8年前1952年的16392萬噸的91.5%,只下降了8.5%。也就是同樣是8年時間,糧食總產下滑幅度最大的不是困難時期,而是改革開放后。但這不說明什么問題,因為1952年和1996年都風調雨順,是大豐收年。
其實,即使用長期數(shù)字,也還是前30年糧食產量增長快。1949年糧食總產11318萬噸,1979年33212萬噸(風調雨順年),增長293.4%。2009年53082萬噸(也是風調雨順年),增長59.8%。兩者增長率是4.9比1。有人會說這不可比,因為1949年是災年。那么我們拿1952年做起點。1952-1979年糧食總產增長102.6%,還比1979到2009高72%。
因此,主流們要想搞點花招忽悠人,真是容易的很。因為央視對著的是普通老百姓(注意,包括不研究農業(yè)的知識分子),隨便挑個數(shù)字說說,蒙住他們是很容易的。比趙本山蒙范瑋的難度要小多了。
貧道這些年對央視只看動物節(jié)目、天氣預報和10臺晚上9點半的探索節(jié)目。因為說動物的事兒很難塞進私貨。探索多是歷史和科學技術,也不容易塞。本來還喜歡看探索后面的“大家”(名人),但很快發(fā)現(xiàn),主持人完全是陰謀史學的專家。采訪時一定少不了這樣的問話:“文革期間你一定受牽連了吧”、“文革對你的工作影響很大吧”。多數(shù)“大家”順桿子爬,只有少數(shù)還能把握住自己。
中國知識分子自從不再“夾著尾巴”,就一頭扎進有錢人的懷抱。不僅如此,還動輒把自己那個又粗又黑的尾巴拿出來給人顯擺,不知道那東西難看。其實,非主流的看法和文章與主流相比,更符合黨章和憲法,但為什么很難在媒體出現(xiàn)呢?很簡單,因為大多數(shù)編輯都反毛。就算沒上級指示,他們也不會讓非主流發(fā)言的。而搞點陰謀史學,那是骨子里帶的愛好。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