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 必先知史——《毛澤東讀史有學問》評介
作者: 桑林峰 (國學網(wǎng)2006-7-11發(fā)布)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文學博士冷成金教授所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的《毛澤東讀史有學問》,我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讀完。捧讀作品如飲韜略之水、思智慧之源,讀后意猶未盡、遐思連綿、豁然開朗、感慨萬千。
《毛澤東讀史有學問》一書,被文藝界稱為問鼎天下的大智慧,是文史類圖書中的奇葩。作者用毛澤東讀史的一些心得來評說歷史,系統(tǒng)地介紹了毛澤東對歷史的客觀評價。前言中,作者解讀了毛澤東的《賀新郎•讀史》一詞、在一篇短短的詞中,毛澤東追溯了人類的歷史,俯瞰了興亡成敗,獲得了經(jīng)驗教訓,表現(xiàn)了革命理想,這就是毛澤東對歷史、對革命、對人生的總結(jié)!這就是毛澤東讀史的大智慧、大學問!作者借助毛澤東讀史的大智慧、大學問,很好地評說了歷史的興衰,朝代的更替,人物的輪回,給人以無限思考和啟迪。
培根有語:“讀史使人明智”。馬克思、恩格斯也有句偏愛歷史學的名言說:“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讀史有學問,的確,要想真正讀懂歷史,又談何容易,單是官方的二十四史就夠一個聰明的讀書人讀一輩子的,正如“一篇讀罷頭飛雪”。如果沒有滄桑的經(jīng)歷,沒有宏大的氣魄,即使對史書倒背如流,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終究難有收獲。讀史的最終結(jié)果是有所感悟,有所體會,將歷史與自己的思想融為一體,才能真正讀懂歷史。《毛澤東讀史有學問》好就好在作者不是憑空地評價歷史,他結(jié)合毛澤東這位偉人、這位唯物主義者、這位從歷史的經(jīng)驗中改變歷史的風流人物,客觀真實辯證地評價了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這對于面對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的史學書籍,不知所措的普通人很好地了解歷史、把握歷史、學習歷史,無異是一道營養(yǎng)豐富、無與倫比的精美“大餐”。
讀史的學問究竟何在?作品運用了十分嚴謹?shù)臍v史思維邏輯,從毛澤東的救國智慧、治國方略中,分析了歷代的治亂成敗,并從更高層次上看待政治與道德的關(guān)系。“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大智大賢,無不可在中國歷史上找到淵源。例如毛澤東論述諸子百家的思想影響,毛澤東稱贊秦始皇第一個統(tǒng)一中國的歷史功績,毛澤東評說“楚漢之爭”項羽必敗的教訓,毛澤東熟讀“三國”為曹操翻案,毛澤東推崇李世民理性的工作方法,毛澤東評介“唐詩宋詞”的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毛澤東肯定朱元璋高超的軍事戰(zhàn)略,毛澤東稱頌康熙維護祖國領(lǐng)土統(tǒng)一等等,充分證明毛澤東對許多歷史問題都有深刻而獨到的見解。作者通過《毛澤東讀先秦史的學問》、《毛澤東讀兩漢魏晉南北朝史的學問》、《毛澤東讀唐宋史的學問》、《毛澤東讀明清史的學問》四大部分的論述,向讀者介紹了毛澤東以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眼光讀史、以思想家的深邃來考問歷史、以卓越智者的智慧來透析歷史、以詩人的激情來感受歷史,讀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由此可以得出讀史的學問:“古今觀照、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歷史蘊涵著經(jīng)驗和真知,我們不要被某些歷史結(jié)論和歷史現(xiàn)象蒙蔽,重新審視這些歷史現(xiàn)象;要改變某些歷史的傳統(tǒng)說法,對其有清醒的認識;要善于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從中總結(jié)出相應的規(guī)律,得出一定的結(jié)論;還要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走出來,在更高的層次上看待歷史;要學會歷史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結(jié)合起來,能夠充分運用。作者正是基于這一目的,從毛澤東讀史的大智慧中,引領(lǐng)讀者真正讀懂歷史、真正了解歷史的真相,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從中辨善惡、論是非、審美丑、知榮恥。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漢,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誰是歷史的后來者,誰是今朝的風流人物?也許,只有那些善于從歷史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古人有言:“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魯迅先生說過,“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學習借鑒前人的歷史經(jīng)驗,可以使我們增長智慧,把各方面的工作做的更好。更何況,我們讀的是一本論述毛澤東讀史的學問。
來源: 《光明網(wǎng)讀書頻道》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