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對毛澤東的爭論持久不衰
千重山 2008-03-23
.
本文想從理論上探討為什么會引起對毛澤東爭論的緣由,因為自毛澤東去世后,對毛澤東的爭論一直不斷,這種爭論不僅存在于中國,而且存在于世界;不僅存在于當代,而且還將存在于未來;不僅存在于上層社會,而且存在于下層社會;不僅存在于網絡媒體,而且存在于街談巷議。
.
這種現象恐怕在世界上絕無僅有,在世界眾多領袖人物中,很少有對毛澤東這樣持久爭論的,我們看到對毛澤東這樣的爭論,正在走向截然相反的兩派,一派屬于是褒獎派,一派屬于貶低派,且這兩派沒有絲毫共同之處,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
對毛澤東的爭論不僅在于去世后,自從毛澤東參加革命后,對毛澤東的爭論就已經開始,在建黨的問題上,在革命道路的選擇上,在抗日戰爭的速勝論和亡國論上,在解放戰爭的戰略方針上,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上,爭論就一直停止過,甚至是非常劇烈的。
.
第一次較大的爭論發生在五次反圍剿中,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領導集團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后,將毛澤東排斥于黨和紅軍的領導之外,他們執行不同的戰略和政策,導致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工農紅軍被迫走向了長征之路,這次爭論的結果是毛澤東的革命之路戰勝了蘇聯的革命之路,即以農村包圍城市之路戰勝了首先奪取城市取得革命勝利之路。
.
在這場爭論中,毛澤東始終處于絕對少數,真正能夠支持毛澤東思想的在黨內黨外都處于少數,只有當紅軍被迫走向長征時候,廣大紅軍干部才認識到毛澤東思想路線的正確,才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的領導地位。
.
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很簡單,中國革命是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而蘇聯的經驗又不適合中國的具體情況,每個人都在探尋中國革命之路,國民黨是如此,共產黨也是如此,國民黨選擇的對人民法西斯之路,共產黨選擇的共產主義之路,而對如何才能實現共產主義,在黨內又會出現分歧,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而蘇聯之路往往處于上峰,為黨內很多人所贊同,毛澤東處于少數甚至孤立就好理解了。
.
由于毛澤東堅韌意志,使毛澤東有機會用實踐來證明自己的正確,并指導中國革命從一個勝利走向一個勝利。
.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再次面臨長征開始前的難題,就是如何去選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理的難題,毛澤東選擇的是集體的道路,其他人選擇的是大包干的道路,俗話說是兩條路線的道路,這種爭論最后演變成文革直至毛澤東去世為止才劃上句號。
.
這場爭論最后以大包干一派的勝利而結束,人民公社瓦解,集體經濟解體,以小崗村為代表的小農經濟占有主體地位,這次爭論和上次有所不同,這次爭論的主要人物毛澤東已經去世,無法用得到最后的結論來證明自己的正確。
.
但毛澤東去世后,并沒有使這樣的爭論徹底劃上休止符,爭論正在以另外一種形式延續著,隨著對毛澤東認識的不斷深入,相信這樣的爭論會持續下去,只要中國的問題沒有徹底解決,這樣的爭論就會永遠繼續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