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印尼共產黨的歷史

紅旗漫卷西風 · 2008-02-03 · 來源:本站原創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1602年淪為荷蘭的殖民地。從此以后,印度尼西亞人民不斷進行反荷蘭殖民主義者的斗爭。
1914年,印尼進步知識分子和荷蘭左翼社會民主黨人成立了“社會民主聯盟”,在國內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開展工人運動方面,起主積極作用。
1918年11月,以資產階級政黨伊斯蘭聯盟為中心成立的反帝民族統一戰線組織--激進中心,領導人民進行了反對荷蘭統治的斗爭。
1919年,在托利拉利和之馬列莫先后爆發了農民起義。同年12月底,各工會代表在日惹成立了以工人運動聯盟為名的總工會。
1920年5月23日,“社會民主聯盟”在清除了改良主義右派的基礎上改組成為“東印度共產主義聯盟”(1924年正式改名為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工農運動迅速發展。
1921年爆發了糧業工人總罷工,1923年爆發了爪哇鐵路工人大罷工。荷蘭殖民者加強了對印尼人民的鎮壓,結果加速了人民起義的爆發。
1926年11月,起義者首先在爪哇島的雅加達和萬丹爆發,接著波及到萬隆、棱羅、諫義里等地。1927年元旦,蘇門答臘西部又爆發大起義。荷蘭殖民主義者在國際帝國主義支持下,殘酷地鎮壓了人民起義。起義被鎮壓后,荷蘭殖民統治者實行白色恐怖,宣布印尼共產黨為“非法”,解散所有工會。有20000人被捕,4500人被殺害或監禁,1000多人被流放到苦役營。


1942年3月,日寇戰敗荷蘭,印度尼西亞即為日軍所占領。印度尼西亞共產黨立即發表聲明,號召人民起來斗爭,并建立起各種反法西斯組織,利用各種形勢展開了蓬勃地下活動。從1943年起,印尼共產黨在爪哇、南安、三寶隴、新卡巴爾、蘇門答臘等地,發動武裝起義,同時在日本所征募的偽軍中也組織起義。這些起義雖然沒有取得重大勝利,但積累了斗爭經驗,擴大了抗日影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印尼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八月革命”。印尼共產黨和其它進步團體一起,積極動員組織群眾,收繳和接受日本武器以武裝自已。但由于黨內右傾機會主義作祟,最后交出了人民武裝,革命果實落到資產階級手中。
同年8月17日,蘇加諾宣布了“印尼獨立宣言”,成立了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第二節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誕生


印尼八月革命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建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8月15日,共產黨人和青年革命組織的領導人在雅加達秘密集會,作出了立即宣布獨立的決定,并派代表與民族主義領袖蘇加諾、哈達協商,要求他們出面宣布獨立。8月17日,蘇加諾、哈達簽署了獨立宣言,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宣告成立。獨立宣言發表后,各大城市舉行示威游行,群眾高呼:“一旦獨立,永遠獨立!”革命民兵奪取日軍武器,占領工廠、電臺。各地開始建立共和國政權機構。

8月18日,印尼各政黨、各社團領袖舉行“印尼獨立籌備委員會”會議,通過共和國憲法,選舉蘇加諾、哈達分別擔任正、副總統。隨后組成了以右翼社會黨人沙里爾為總理的國會制內閣。

共和國成立不久,9月29日,英軍以接受日軍投降為名在印尼登陸,占領了雅加達、萬隆、三寶垅等城市。被日軍拘留在集中營的荷印殖民軍被英軍釋放后組成“荷印聯軍”,逃亡到澳大利亞的荷印殖民官員也卷土重來,他們與從歐洲開來的荷軍結合在一起,企圖恢復殖民統治。

英軍的入侵遭到印尼人民的堅決抵抗。11月10日,入侵泗水(蘇臘巴亞)的英軍出動飛機、坦克和軍艦,發動大規模進攻。泗水軍民包括當地華僑英勇抗擊英軍,浴血戰斗21晝夜。泗水保衛戰顯示了印尼人民捍衛民族獨立的英雄氣概,這一天被定為英雄節。在印尼人民的抗擊下和世界輿論的譴責下,英軍于1946年10月撤出印尼,但將占領區交給了荷蘭殖民者。

印尼人民的抗荷戰爭 荷蘭不承認印尼獨立,企圖重建殖民統治。它一面加緊準備殖民戰爭,一面與印尼談判。1946年11月15日,沙里爾政府與荷蘭簽訂了《林芽椰蒂①協定》。協定規定,荷蘭承認印尼共和國在爪哇、馬都拉和蘇門答臘“行使事實上的主權”,但印尼共和國必須同荷蘭扶植的聯邦區聯合組成印尼聯邦,并參加以荷蘭女王為元首的荷蘭—印尼聯邦;經濟上要恢復和賠償外國資本的財產和權益。這是一個妥協投降的協定。由于人民的反對,
1947年6月,沙里爾下臺,7月組成了以共產黨人沙利弗丁為首的聯合政府。

荷蘭殖民者為迫使印尼政府屈服,7月20日發動“第一次警衛行動”,即殖民戰爭。在英美支持下,荷蘭出動了12萬軍隊,在中爪哇和東爪哇登陸,發動大規模進攻。沙利弗丁政府組織了抗荷衛國政府。但由于力量懸殊,加上內部反動勢力的破壞和戰術上單純進行陣地防御戰,抗戰局面僅維持兩個月。

1947年10月,聯合國決定成立由美、比、澳三國組成的“斡旋委員會”,進行調停。翌年1月12日,在美國等的“斡旋”下,印尼政府作了錯誤的原則讓步,同荷蘭在美艦“倫維爾”號上簽訂了《倫維爾協定》。協定的內容是:一、以莫克線①為分界線,就地停火;二、在爪哇、蘇門答臘、馬都拉的荷占區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這些地區回歸印尼共和國,或加入印度尼西亞聯邦;三、在聯邦成立之前,荷蘭繼續行使主權。這個協定比《林芽椰蒂協定》對印尼更為不利。它使印尼的爪哇島的三分之二、馬都拉的全部和蘇門答臘的一部分被荷蘭占領,并承認荷蘭的宗主權。沙利弗丁政府自動辭職后,哈達和瑪斯友美黨人②上臺執政。

哈達政府執行親美政策,對外表示完全遵守《倫維爾協定》,對內禁止罷工和示威游行,并走上鎮壓工農和共產黨的道路。哈達的政策遭到人民的反對。1948年5月,印尼共產黨和其他革命組織組成人民民主陣線,制訂《民族綱領》,要求改組哈達內閣,建立一個完全獨立的印尼共和國。

美、荷帝國主義和印尼右派害怕人民革命力量的增長。 1948年7月21日,美國代表霍金斯、柯契蘭同印尼代表哈達等人在沙冷岸(茉莉芬)召開會議,密商“消滅紅色分子”的計劃。美國允諾提供武器和6500萬美元的經費。

在印尼革命危急的關頭,1948年8月在國外活動的印尼共產黨領袖慕梭回國。8月13~14日,在日惹召開的印尼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慕梭作了題為《印尼共和國的新道路》的報告。在慕梭領導下,印尼共中央總結了工作,作了自我批評,提出了新的路線和政策:堅決為取消《林芽椰蒂協定》和《倫維爾協定》而斗爭;將三個工人階級政黨(共產黨、勞工黨和左翼社會黨)合并為統一的印尼共產黨;建立由黨領導下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民族統一陣線;消滅封建制度,實行土地改革;加強在軍隊中的工作。8月26~27日,印尼共中央選舉慕梭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并通過了《印尼共和國的新道路》的決議。會后慕梭到各地訪問,宣講黨的路線和政策。

為了阻止革命運動的發展,哈達政府在美、荷支持下,借口共產黨人要“奪取政權”、“建立蘇維埃政權”,派遣大批軍隊,于1948年9月制造了“茉莉芬事件”,追捕和屠殺共產黨和進步人士。印尼共產黨人和人民民主陣線成員被迫武裝自衛。在這一事件中,慕梭、沙利弗丁等黨的領導人犧牲,約有三萬六千名共產黨人和愛國進步人士被捕,其中約一萬人慘遭殺害。

哈達政府鎮壓了印尼共產黨后,印尼共和國防御力量削弱,荷蘭殖民者乘機于1948年12月19日發動第二次殖民戰爭,攻占了印尼共和國臨時首都日惹,蘇加諾等印尼政府領導人被俘。印尼人民奮起抵抗。共產黨人和愛國軍民廣泛開展游擊戰爭。15萬荷蘭殖民軍被迫固守大城市,到1949年2月底,僅能控制東爪哇的三分之一和西爪哇的近一半地區。荷蘭的侵略遭到亞洲和國際輿論的譴責。由于戰爭曠日持久,荷軍傷亡日增,軍費開支浩大。美國乘荷蘭處于困境的時機,通過聯合國安理會向荷蘭施加壓力,要求雙方停火,并釋放蘇加諾等人。美國還通過“斡旋委員會”(1949年1月改名“聯合國印尼委員會”)出面調處。 1949年5月7日,荷蘭和印尼在雅加達簽訂停戰協定。

1949年8~11月,在海牙舉行了有印尼共和國政府、荷蘭、印尼各傀儡邦以及聯合國印尼委員會的美國代表參加的圓桌會議。11月2日簽訂了《圓桌會議協定》。協定規定:印尼共和國和15個傀儡邦組成“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參加以荷蘭女王為元首的荷蘭—印尼聯盟;印尼在外交、國防、財經和文化等方面和荷蘭實行“永久合作”;西伊里安繼續由荷蘭占領,其歸屬問題待以后雙方“協商”解決;印尼還需償付殖民政府的400億荷盾的債務。

廢除《圓桌會議協定》與收復西伊里安 《圓桌會議協定》簽訂后,荷軍從印尼撤走。1949年12月19日,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成立。蘇加諾仍擔任總統,哈達任總理。12月27日,荷蘭將西伊里安以外的印尼領土的主權移交給聯邦共和國。從此,長達三百四十多年的荷蘭直接統治終結。但是,不平等的《圓桌會議協定》依然存在,占印尼領土20%的西伊里安還被荷蘭占領,荷蘭殖民者在印尼各傀儡邦區仍擁有巨大的政治經濟勢力,農村中的封建土地制度占統治地位的狀態沒有被觸動。美國勢力乘機滲入印尼。美、荷帝國主義還通過代理人組織“伊斯蘭教運動”、“印尼伊斯蘭教軍”等反動教派組織,進行分裂、顛覆活動。因此,印尼人民仍面臨著完成八月革命的任務和捍衛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斗爭。

1950年,印尼全國開展了取消傀儡邦區、組成統一的共和國的運動。各傀儡邦被迫紛紛解散。同年8月15日,統一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成立。

在統一的共和國成立初期,右翼集團在政府和軍隊中擁有很大勢力。他們忠實履行《圓桌會議協定》,并同美國簽訂《共同安全條約》,參加對新中國的封鎖禁運。同時頒布禁止工人罷工法令,壓制共產黨和工人運動。但在這一時期,印尼共產黨和各民主組織的力量逐步恢復和發展。1951年初,印尼共建立了以艾地(1923~1967年)為首的新的中央,工會和農會組織也重新建立,工農運動發展起來。

右翼集團進行反撲。1951年8月,蘇基曼內閣發動“八月大逮捕”,把三千多名進步人士投入監獄。印尼共與各民主組織組成反蘇基曼內閣的統一戰線,發動群眾,迫使蘇基曼內閣辭職。以民族黨人為主的韋洛坡內閣執政后,釋放了被捕者。1952年10月,共產黨人和民主力量配合,又擊破了右翼社會黨人策動的軍事政變,右翼勢力日益孤立。共產黨、民族黨和以蘇加諾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重新組成統一戰線,影響日益擴大。

1953年7月,民族黨人阿里·沙斯特羅阿米佐約(1903~1975年)組閣。這屆內閣執行反帝反殖、維護獨立和不結盟的政策。經過談判斗爭,1954年8月,阿里內閣與荷蘭達成了取消“荷蘭—印尼聯盟”的協議,廢除與荷蘭的有關外交、軍事、文化合作的協定條款。 1955年,印尼成為萬隆會議的東道國,為會議的成功作出了貢獻。在會議期間,印尼政府和中國代表團于4月22日簽訂了《關于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使印尼華僑在歷史上形成的雙重國籍問題獲得解決。

1956年3月,印尼第一屆普選產生的國會成立。阿里·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再度組閣。同年4月21
日,阿里內閣宣布單方面廢除《圓桌會議協定》,取消對荷蘭的“債務”。這樣,印尼的獨立地位得到保障。

在萬隆會議后亞非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形勢下, 1956~1958年,印尼政府粉碎了美、荷支持的蘇門答臘、蘇拉威西和南摩鹿加群島等地的軍事叛亂。1960年蘇加諾總統下令解散參與策劃叛亂的反動政黨。1961年12月,印尼政府發出總動員令,組織志愿人員,準備解放西伊里安。翌年,掀起了解放西伊里安的高潮。一批志愿人員在西伊里安的兩個島登陸。印尼政府宣布沒收荷蘭在印尼的企業和種植園。在這種形勢下,荷蘭被迫于1963年5月1日將西伊里安移交給印尼。印尼共和國的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權利得到實現。

印度尼西亞930事件和蘇哈托政變

傾向于共產黨的印尼總統蘇加諾(Bung Sukarno)與軍隊右翼勢力的關系緊張,1965年9月21日,40名陸軍將領秘密集會,準備調遣雅加達以外的軍隊在10月5日發動政變。

印尼共產黨黨員、蘇加諾總統衛隊三營營長翁東中校(Untung)獲知此次集會內容后,在蘇加諾和印尼共產黨的默許下(一說翁東是擅自行動,蘇加諾與印共并不知情)于1965年9月30日凌晨派遣總統衛隊的武裝士兵從哈利姆空軍基地(Halim Air Force Base)出發,襲擊、綁架和處決了7名涉嫌準備發動政變的將領中的6名,其中陸軍司令雅尼(Ahmad Yani)等3名將領在哈利姆空軍基地附近一處被稱作“鱷魚洞穴”的地方被殺害,尸體投入井中,唯一生還的納蘇蒂安(Abdul Haris Nasution)帶傷逃到伊拉克大使館尋求保護,他的家人和副官則沒有逃脫厄運。

雖然逮捕、處決的行動比較成功,但是翁東等人忽視了陸軍戰備司令部(KOSTRAD , Komando Strategi dan Cadangan TNI Angkatan Darat - the Army Strategic and Reserves Command)司令蘇哈托少將(Haji Mohammad Suharto)的威脅。事實上,與翁東聯合發起930運動的陸軍上校拉蒂夫(Lieut-Col Latief)在采取行動之前兩次向掌握陸軍戰略預備隊兵權的蘇哈托匯報情況,而沒有把持反共態度的蘇哈托列入襲擊名單,原因是他認為蘇哈托是忠于蘇加諾的,并且對政治不關心。

10月1日,翁東通過電臺向全國宣布他已挫敗政變陰謀,成立“革命委員會”。蘇加諾、印尼共產黨總書記艾地(Sobron Aidit)、空軍司令達尼等人前去哈利姆空軍基地指揮局勢,印尼共產黨開始組織民兵協助翁東。

聽到廣播后,蘇哈托召開會議,認為翁東等人是“在印尼共產黨支持下發動政變,企圖暴力奪權”,遂宣布暫時接管陸軍領導權,控制各個軍區,在納蘇蒂安協助下指揮軍隊迅速控制了雅加達的局勢。蘇加諾被迫認命他為陸軍司令,很快哈利姆空軍基地被蘇哈托的陸軍占領,艾地、翁東出逃。10月11日,翁東被捕,旋即被審判、槍斃,11月22日,艾地在被捕后再次逃跑,失敗身死。
蘇加諾暫時保住了總統的地位,但是在槍炮面前已經沒有奪回權力的希望,最終于1967年3月12日被迫下臺并遭軟禁直至逝世。

從此,印尼進入30多年的由針對華裔和共產黨人的大屠殺開始,到金融風暴和大規模貪污腐敗結束的蘇哈托獨裁統治時期。


亂世三雄(英雄、梟雄、奸雄)
一、英雄篇(印尼三代共產黨總書記)
“九三零”事件發生時刻,印尼共產黨是世界第三共產黨,僅次于蘇聯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

印共早在1920年創辦,比蘇共晚了三年,卻比中共早得多。不過,印共最初稱為東印度社會民主聯盟,后改名東印度共產黨,1924年正式稱為印尼共產黨。

首任印共總書記Tan Malaka是個神秘人物。有人望文生義,誤以為他是華人,還猜測是福建人,因此把他名字翻譯成“陳馬六甲”,暗示他跟馬來半島的馬六甲有些聯系。

其實,Tan Malaka不是華人,更不姓陳。他原名依布拉欣(Ibrahim),1897年在蘇門答臘西部出生,后獲當地米南加堡酋長封賜Datuk Tan Malaka勛銜。

印共初期受西方馬克思主義影響,目的要推翻荷蘭殖民政府。陳馬六甲長期在外流亡,1926年11月發動數百名武裝分子在雅加達(巴達維亞)及爪哇多個城鎮起義。由于未獲群眾支持,加上荷蘭當局鎮壓,終以失敗告終。

直到1935年,聽命蘇聯的慕梭(Musso)重建印共地下活動,1948年9月18日在東爪哇茉莉芬(Madium)進行武裝叛亂,跟印尼政府軍激斗。資料顯示,印共當時準備政變奪權,卻因茉莉芬叛亂失敗而告終,慕梭隨后被殺。

沉寂多年后,陳馬六甲接著恢復活動。盡管在1945年二戰結束后蘇卡諾宣告印尼獨立,印共繼續打著對抗荷蘭殖民政府口號而抗爭。1949年,陳馬六甲被捕,后判死刑。

50年代開始,印共由艾迪(DS Aidit)領導。艾迪跟中共關系密切。他支持印尼國父蘇卡諾倡議的“建國五原則”(Pancasila),也同意三股力量(民族主義、回教、共產主義)相互結合。1955年印共參與印尼首次議會選舉,贏得16%總選票。

60年代,印共內斗日益激烈,不同的路線斗爭把這個合法政黨推向復雜的權爭之中。1965年9月30日發生槍殺六名將軍事件后,印共隨即遭受強勢鎮壓,艾迪死在這場戰斗,印共也隨著蘇哈多的崛起而成為非法組織。聯合早報

************************************************
慕梭(1897—1948) 印度尼西亞共產黨著名領導人
慕梭(1897—1948)  印度尼西亞共產黨著名領導人,共產國際活動家。生于東爪哇諫義里州一農民家庭。畢
業于茂物農業學院。青年時期投身民族民主革命運動。1920年因參與組織西爪哇農民起義被捕。1923年獲釋
后,加入印尼共產黨。1924年任印尼共產黨中央理事會理事,并創辦黨報《無產者》。1926年后流亡蘇聯。1927—1928年在列寧大學學習。1928年出席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并當選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1935年奉共產國際指示秘密回國,重建印尼共產黨領導機構。1936年再次流亡蘇聯,直到二次大戰結束。1948年回國,與蘇加諾政府合作,促進印尼的完全獨立。同年8月的印尼共中央全會上,當選為黨的總書記。印尼“茉莉芬事件”后,組織民族陣線政府領導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斗爭。1948年10月31日在坡諾羅戈戰役中犧牲。

**********************************************
迪帕·努桑塔拉·艾地

印度尼西亞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著名活動家,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前主席。

1923年7月30日,艾地出生于荷屬印度尼西亞南蘇門答臘的邦加島。曾受過中等技術教育。

1939年,年僅16歲的艾地參加了反荷蘭殖民統治和反法西斯民族解放運動。同年,加人雅加達“東方青年團”,擔任過該組織中央委員會的主席。當時印度尼西亞共產黨被當局禁止,處于非法狀態,艾地參加了由共產黨和左翼人士推動下成立的公開組織——印度尼西亞人民運動黨的青年組織,擔任該組織的執行委員。日本法西斯占領印尼期間,他從事政黨和工人組織的活動,1942年底1943年初任車輛工人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和青年組織——“野牛隊”中央執行委員。1943年,加人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并同魯克曼等人創建了反法西斯團體——“獨立印度尼西亞運動”,是該組織的領導成員之一。1944年加人“特別先鋒隊”。1945年,參加了“新青年軍”。團結一些青年,為爭取祖國的獨立而斗爭。在日本法西斯行將覆滅之際,他同一些青年和學生代表一道,積極推動蘇加諾等政界人土宣布印度尼西亞獨立。1945年8月17日,印尼宣布獨立后,艾地同一些青年領袖一起創建了“印尼青年軍”,任該組織中央委員會主席。1945年9月,日本法西斯已經投降,而聯軍尚未到達,艾地被日本法西斯逮捕入獄。一周后,在獄吏的幫助下逃離監獄。11月又被英軍逮捕,被拘禁達七個月之久。后被移交給荷蘭軍隊,直到印尼荷蘭談判期間才被釋放。1946年在印度尼西亞共產黨設于梭羅的中央委員會工作。1947年在印度尼西亞共產黨第四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并被指定為印尼共駐印尼中央國民委員會全體會議(即國會)委員,兼任印尼共駐該會議黨團的主席,同年?還擔任印度尼西亞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委員。1947年由印尼共、印尼社會黨、印尼勞工黨和印尼社會主義青年團等組織組成左翼陣線,艾地任陣線執行委員會委員和書記。1948年,左翼陣線改名為印尼人民民主陣線。艾地仍任陣執行委員會委員和書記。1948年初,被選為印尼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48年8月,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1948年,印尼政府制造了駭人聽聞的茉利芬事件,大肆追捕和屠殺共產黨人,黨的領導人慕梭在戰斗中犧牲。黨在組織上、思想上一度出現混亂。1951年1月,印尼共舉行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改組了政治局,艾地被選為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1951年1月10日,蘇基曼政府發動“八月大逮捕”,又一次殘酷迫害共產黨人,大約有兩千名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土被投入監獄。這個事件使印尼人民運動幾乎陷于癱瘓,同時也暴露了黨存在的各種弱點。印尼共在艾地領導下,積極開展反對“八月大逮捕”的斗爭。并著文揭露黨存在的缺點;他在《克服我們的弱點》一文中指出了黨存在的各方面的弱點、產生這些弱點的根源及克服的辦法。從而武裝了全黨,成為全黨斗爭的指南。1952年5月,他在慶祝印尼共成立32周年紀念大會上發表講話:《走人民的道路》,引導黨擺脫宗派主義束縛、起了重要作用。他闡明了建立廣泛民族統一戰線是爭取完全獨立和民主的印度尼西亞的斗爭的客觀需要。這個講話大大推進了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黨組織的發展。1953年10月,在印尼共全國代表會議上,艾地當選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這次會議清算了當時黨內占統治地位的陳粦如機會主義路線。1954年3月印尼共舉行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艾地當選為中央委員和總書記。這次大會成功地解決了印尼革命的基本的和重大的問題。會后,艾地在《印度尼西亞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一文中,總結了這次代表大會的意義和作用。文中指出:“黨在組織上、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團結已經白益加強。中央委員會1953年10月會議把陳如同志開除出中央委員會之后,沒有一個代表向黨的代表大會報告有哪些黨員或預備黨員因此要求退黨的”。1954年艾地當選為國會議員。他1956年參加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1956年年中,印尼共召開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把黨在解決印尼革命基本的和重大的任務具體化,提出了“徹底完成1945年8月革命和百分之百地實現蘇加諾總統方案”。這實際接受了蘇共提出的“和平過渡”的路線,確定印尼共走“和平道路”。1959年9月,在印尼共第六次代表大會上,艾地當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這次大會再次肯定了黨五大所制定的總路線:“繼續建立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和進行黨的建設,以及徹底實現1945年8月革命的要求”。1960年,艾地當選為印尼臨時人民協商會議常任副主席。

艾地積極為爭取廢除印尼一荷蘭聯邦,為收復西伊里安而斗爭。在印尼獨立九周年之際,他在《印度尼西亞人民團結起來,爭取解散印度尼西亞荷蘭聯邦,把西伊里安收歸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版圖》一文中,分析了印度尼西亞政府代表團同荷蘭代表團就廢除聯邦和把西伊里安劃歸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談判的局勢,揭露荷蘭駐印尼的最高專員范·貝蘭伯爵的帝國主義者丑惡嘴臉,并分析了在這場斗爭中,印尼各個民主政黨的態度。艾地指出:“解散印度尼西亞荷蘭聯邦的要求和對西伊里安的要求,得到在印度尼西亞共產黨領導下,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日益提高的工人和農民越來越有力的支持。”

艾地極為重視“建立以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反封建主義的工農聯盟為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統一戰線”的工作。號召為建立民族統一戰線政府而奮斗。他說:“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組成有工人和農民的真正代表參加的民族統一戰線內閣。唯有這樣的政府才能促進所謂國內和平,就是說,圣國所有力量團結一致、反抗外國侵略者、地主和民族敗類。這樣的政府就是沒有馬斯友美黨和印度尼西亞社會黨中擁護伊斯蘭教國運動和反對議會的買辦和地主分子參加的政府”。但他在實現統一戰線的斗爭中,放棄了黨的獨立性。其中一個表現就是對待蘇加諾的態度和評價問題上。總是突出黨同蘇加諾的共同點和團結,回避矛盾。蘇加諾的政策沒有一項是得不到印度尼西亞共產黨支持的。當時黨的領導人還強調印尼共的一切行動除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基礎外,也以“加諾兄的學說”為基礎。1969年,蘇加諾總統提出實行“有領導的民主”,并主張“民族主義、宗教、共產主義三大思潮合作”(即納沙貢)。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在艾地領導下,也積極宣傳“納沙貢”思想,為實現“納沙貢”而努力。把“納沙貢”作為民族統一戰線的核心。正如印尼共政治局在《自我批評》中指出的:“把納沙貢作為核心,不僅模糊了民族統一戰線的階級內容,而且把革命的民族統一戰線的含義完全改變為工人階級同所有的階級包括反動階級的聯盟或者變為階級合作。”因此,《自我批評》在評論艾地領導下黨的路線時說:“一九五一年以后的時期內,黨的錯誤政治路線是右傾機會主義,在組織方面隨之而來的也是右傾,即自由主義和合法主義”。

在艾地擔任黨的領導職務期間,曾多次出國訪問。195了年、1959年、1961年、1963年、1965年曾率領代表團訪問中國。曾出版過《艾地選集》兩卷以及其他著作。

1965年印度尼西亞發生了“九三O”事件,印尼軍事當局趁機大肆迫害共產黨人。有幾十萬共產黨和革命人民慘遭殺害。艾地也于1967年被殺害。

二、梟雄篇

 艾哈邁德·蘇加諾
印度尼西亞民族獨立運動的領導者,著名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印尼共和國的首任總統。
    蘇加諾1901年6月6日出生于東爪哇的泗水(即蘇臘巴亞)一個土著貴族家庭。取名為庫斯諾·索斯羅·蘇加諾。
    蘇加諾1921年中學畢業后,進入剛剛成立兩年的萬隆工學院學習。他作為爪哇青年會萬隆支部的主席,經常發表演說,鼓吹民族主義,反對荷蘭殖民統治,積極從事政治活動。
    1928年5月27—30日,印尼民族主義協會在泗水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根據蘇加諾的報告,在“綱領宗旨”中提出它的斗爭目標是:改變印度尼西亞社會生活的結構;取消政治上的依賴性;結束荷蘭政權;采勸不合作”道路使印度尼西亞擺脫荷蘭。大會決定改名為“印度尼西亞國民黨”(又稱“民族黨”),
蘇加諾當選為主席。
    印度尼西亞民族運動的發展,使荷蘭當局感到日益不安。1929年12月10日,蘇加諾在日惹被捕后被關在萬隆的監獄里。1930年8月法庭開始審訊以后,蘇加諾在月初的答辯中,進行了長達兩天的慷慨激昂的發言。他揭露了荷蘭對印度尼西亞的殖民統治,宣傳了印尼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正義斗爭。這篇著名演說,以后《印度尼西亞的控訴》為題發表。12月22日,他被判處四年徒刑。1931年經過上訴后,于12月31日出獄。蘇加諾回到泗水,一路上受到群眾的熱情致意。
    1933年8月1日,當蘇加諾在雅加達參加一次執委會會議后,再次被逮捕,監禁在蘇加米斯金。開始了為期九年的流放生活。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后,日本侵略軍于1942年3月占領印度尼西亞,并成立了軍政府。蘇加諾在荷蘭軍隊押解撤離的途中逃跑,躲在西蘇門答臘的港口巴東。日本占領軍找到了蘇加諾,在日本當局
同意最后給予印度尼西亞獨立后,蘇加諾答應為軍管當局工作。
    隨著日本敗降之日臨近,印度尼西亞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8月17日上午,蘇加諾在一次群眾集會上宣布印度尼西亞獨立,印尼共和國成立,下午向全國廣播了這一消
息。印度尼西亞獨立宣言也散發到了全國各地。各地革命群眾從日軍手中奪取武器,奮起奪權,占領了各主要城市。8月18日,印尼獨立籌備委員會批準了共和國憲法,選舉了蘇加諾和哈達擔任
總統和副總統。
    大戰結束以后,荷蘭帝國主義重回印度尼西亞,妄圖重建殖民統治。荷蘭先于1946年11月15日迫使共和國政府簽訂“林牙椰蒂協定”,決定組成以荷蘭女王為元首的“荷蘭——印度尼西亞聯盟”。繼而于1947年7月21日發動第一次殖民戰爭,1948年1月12日迫使共和國政府簽訂“倫維爾協定”,規定就地停火,重申印尼共和國必須參加印尼聯邦,由荷蘭在印尼行使主權。1月29日,蘇加諾任命副總統哈達組織“總統制內閣”。9月,哈達政府制造“茉莉芬事件”,鎮壓、迫害共產黨人。
    1948年12月19日,荷蘭對印尼共和國發動了第二次殖民戰爭。當天包圍并占領了日惹,蘇加諾再次被捕。他拒絕了荷蘭要他命令共和國停止抵抗的要求,被關押在多巴湖上的普拉帕特。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要求雙方停火、荷蘭釋放蘇加諾等人、在日惹地區恢復印尼共和國政府、荷蘭“臨時政府”向印尼“移交主權”的提案。1949年4月14日,荷蘭被迫重開談判,于5月7日達成妥協,簽訂停火協定。6月30日,荷軍從日惹撤走。7月6日,聯合國的一架飛機把蘇加諾等人從邦加接到日惹。8月23日,在荷
蘭的海牙舉行圓桌會議,11月2日簽訂“海牙圓桌會議協定”,荷蘭承認了印度尼西亞獨立,但荷蘭仍然在政治、經濟及軍事方面掌握實權。
    1950年8月15日,統一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再度成立,蘇加諾仍擔任總統。在印尼人民的堅決斗爭下,1954年8月10日和荷蘭談判達成取消“荷蘭——印度尼西亞聯盟”的協議,1956年4月21日廢除了“海牙圓桌會議協定”。
    他主張“民族主義、宗教、共產主義思潮合作”(即“納沙貢”,是印尼文“民族主義者”、“宗教信仰者”和“共產主義者”三個詞前面幾個字母的組合。1963年5月,國會一致選舉蘇加諾為終身總統。
    1965年8月初,蘇加諾臥病不起。10月初,“將領委員會”發動政變,掌握了政權。印尼局勢動蕩不安,大批共產黨人被殺。蘇加諾處于有名無實地位。1966年3月11日,他被迫簽署一項訓令,“委托”蘇哈托掌握一切權力。1967年2月20日,他交出了總統權力。3月7日,臨時人民協商會議特別會議宣布撤銷蘇加諾總統職務,任命蘇哈托為代總統;一年后,于1968年3月27日正式任命蘇哈托為總統,蘇加諾被軟禁在雅加達市郊,幾個妻子相繼離婚。1970年6月16日,他的健康狀況突然惡化,住進雅加達軍人醫院。6月21日,蘇加諾故,終年69歲。

***************************************************
奸雄篇:一個雙手沾滿共產黨人鮮血的劊子手和王八蛋!
蘇哈托

1921年6月8日,蘇哈托出生于印尼中爪哇地區的格穆蘇村,他的父母都是貧苦的農民。蘇哈托童年家境貧困,被寄養在姑媽家。姑父是一名頗有農田知識的人,蘇哈托深受其影響。
  1940年,蘇哈托參加荷蘭殖民軍。1942年,日本占領印尼后,蘇哈托應招在日本警察局里當了一名警察,任小隊長,后來在日本人的“衛國軍”中任中隊長。

  自1960年起,蘇哈托在權力的階梯上不斷攀升并逐漸開始掌握一定權力。1960年,蘇哈托任陸軍參謀長第一助理兼陸軍總后備兵團司令,5年后,他任陸軍戰略后備司令,少將軍銜。

  1965年9月30日,以蘇加諾總統警衛團三營營長翁東中校為首的一批軍官發動了“9·30”運動,解散內閣,設立“革命理事會”,蘇哈托隨后反擊得手,負責恢復治安和秩序。

  1966年,蘇哈托開始代行總統職權。1968年3月,蘇哈托正式當選為印尼共和國總統,從此,印尼進入蘇哈托時代。蘇哈托正式上臺之后,開始建立強勢執政黨和政府,并開始推行新政。

  而從20世紀60年代起,蘇哈托還致力于扶植其家族經濟王國,也就有了后來印尼首富家族三林集團(Salim Group) 。到了80年代,蘇哈托的六個孩子都已經建立起了相應的經濟集團,涉及銀行、汽車制造、煙草等行業。

  客觀的說,在位期間,蘇哈托給印尼帶來長期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然而到了1997年,東南亞國家爆發金融危機,印尼經濟遭到毀滅性打擊,經濟危機引發了政治危機,蘇哈托30年的輝煌毀于一旦。

  金融危機爆發后,蘇哈托曾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得到了430億美元援助,而其中大部分卻都落入蘇哈托家族的口袋。之后,印尼全國物價飛漲,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貧富懸殊問題日益突出,印尼民眾不堪忍受,爆發大規模騷亂。

  1998年5月21日,在雅加達獨立宮,執政30多年的蘇哈托宣布辭去總統職務。而蘇哈托擔任印尼總統已超過30年,是世界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民選總統。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5.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6.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7.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8. 泰緬綁架更多內幕公布,受害人都是貪心自找么?
  9.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10. 雙石|大勢已去,無力回天——西路軍基本解體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香港三级韩国三级日本三级 | 在线人成免费播放 | 亚洲综合色第2页 | 欧美黑人激情性久久 | 日本精品不卡中文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