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才是中國農民階級的捍衛者
刀 鋒
在如何認識毛主席對中國農民階級的感情問題前,我認為大家有必要先學習一段講話:
農民——這是中國工人的前身。將來還要有幾千萬農民進入城市,進入工廠。如果中國需要建設強大的民族工業,建設很多的近代的大城市,就要有一個變農村人口為城市人口的長過程。①
農民——這是中國工業市場的主體。只有他們能夠供給最豐富的糧食和原料,并吸收最大量的工業品。②
農民——這是中國軍隊的來源。士兵就是穿起軍服的農民,他們是日本侵略者的死敵。③
農民——這是現階段中國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中國的民主主義者如不依靠三億六千萬農民群眾的援助,他們就將一事無成。④
農民——這是現階段中國文化運動的主要對象。所謂掃除文盲,所謂普及教育,所謂大眾文藝,所謂國民衛生,離開了三億六千萬農民,豈非大半成了空話?⑤
我這樣說,當然不是忽視其他約占人口九千萬的人民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重要性,尤其不是忽視在政治上最覺悟因而具有領導整個革命運動的資格的工人階級,這是不應該發生誤會的。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毛澤東,是中國最早清楚認識到農民階級在中國民主和中國政治上所占據重要位置的國家領袖,革命初期他在湖南農村地區開展的農民運動就已經顯現出他對中國農民階級的認識,意識到中國農民階級對自身權利的追求,提出“一切權力歸于農會”。到抗日戰爭爆發期間,他對中國農民階級有了更深層的認識,把農民階級對生存權利、民主權利和政治權力辨證統一的進行了總結。
1945年抗戰后期,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論聯合政府》,在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提到未來中國政府的意識形態問題,在新民主主義政府中各個階級所處的地位。在文章的整個第二章第七節,他特別強調了中國農民階級在新民主主義聯合政府中應保有的權利與權力,闡述了中國農民階級的穩定與強大,之于其他階級的重要性。
在上述①中,毛澤東為中國農民階級的過去,和未來做了精辟的分析,準確的指出中國農民階級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前身,論述了中國農民階級和中國工人階級的辨證關系,指出了農民階級的未來和發展就是工人階級,是無產階級的中堅力量。另外毛澤東還談到了中華民族的未來,就是要依靠“建設強大的工業,建設很多的大城市”,從而接納和吸收農民階級,“變農村人口為城市人口”的過程。這僅僅是1945年,毛澤東就已經具有如此清醒的頭腦,當新中國建立以后,共產黨正是這樣履行的,在中國偏僻、邊遠地區建設起許多大城市,吸納了幾千萬農村人口。
在上述②中,毛澤東對中國的民族經濟建設進行了論證。他已經認識到,中國的未來是要建設起“工業市場的主體”經濟主線,但是同時,他仍然未忘記中國農民階級的貢獻,指出,是中國的農民階級“供給最豐富的糧食和原料”,然后提到中國的工業產品的服務人群,明確了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農民階級相互支持相互服務的階級聯盟本質。
在上述③中,毛澤東談到了中國軍隊的組成,主要是來源與中國的農民階級,這也同時確立了中國農民階級對于國家國防安全的重要地位,同時也解釋了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武裝與人民的魚水關系。在這里,他明確指出中國農民階級的“死敵”是日本侵略者,也包括其他任何膽敢覬覦我國土的一切入侵之敵。
在上述④中,毛澤東表明了他從國家政治層面對中國農民階級的觀點,點明了中國農民階級是中國政治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關鍵性問題。在這里,毛澤東以“中國的民主主義者”涵蓋中國的革命政治力量,用如果不依靠農民階級中的人民群眾,“他們就將一事無成”的語句強調出中國農民階級與革命的政治力量的關系,即中國的政治革命是依靠中國的農民階級,而非相反。
在上述⑤中,毛澤東提出了中國的文化以及有文化的知識分子與中國農民階級的辨證關系,也是首次談到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成果的利益對象主要是中國的農民階級。用多段話語闡述,如果不把中國的農民階級吸收進來,那么掃除文盲、普及教育、大眾文藝、國民衛生等等等等諸多事關國家、國民大局的問題,都不能良好的解決。也是在這里,毛澤東向中國各界表明了他對在中國農民階級中推行文化普及知識的決心,在新中國建立后,當國家具備了向農村地區大力推行文化普及知識的能力時,他毫不猶豫的號召知識分子上山下鄉,但是為了讓知識分子潛心幫助農民階級,他對知識分子采用了“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方式,來實現中國知識分子和中國農民階級的相互幫助和相互學習,這一措施用短短的十年時間使中國農村的文盲率由建國初期的80%下降到不足3%。
關于這些認識,并非作者自己的認識,因為在《論聯合政府》這篇文章中,毛澤東寫到:
這里還要指出一點,就是說,從城市到農村工作的知識分子,不容易了解農村現時還是以分散的落后的個體經濟為基礎的這種特點;在解放區,則還要加上暫時還是被敵人分割的和游擊戰爭的環境的特點。因為不了解這些特點,他們就往往不適當地帶著他們在城市里生活或工作的觀點去觀察農村問題,去處理農村工作,因而脫離農村的實際情況,不能和農民打成一片。這種現象,必須用教育的方法加以克服。
中國廣大的革命知識分子應該覺悟到將自己和農民結合起來的必要。農民正需要他們,等待他們的援助。他們應該熱情地跑到農村中去,脫下學生裝,穿起粗布衣,不惜從任何小事情做起,在那里了解農民的要求,幫助農民覺悟起來,組織起來,為著完成中國民主革命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即農村民主革命而奮斗。
從這兩段,可以看出毛澤東對中國的知識分子與中國的農民階級相脫離,是現實存在的現象,所以他們觀察農村問題,解決和處理農村工作往往出現偏差。毛澤東依據正確的方法論,指明了知識分子依靠農民階級,與農民階級相結合,脫去知識分子的衣服,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自覺自愿的幫助農民組織起農民,才能夠完成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任務。
關于這點,毛澤東在六、七十年代開展的三下鄉、三結合運動正是按照這一思想進行的,他用人民運動的方法,使知識分子變被動接受農民階級,改為主動申請上山下鄉去向農民靠攏,向農民學習,向農民傳授文化知識,向農民傳播文化思想。
對于毛澤東,今天有許多人,尤其是右面的那些有一點知識的人,打著所謂的“為農民推翻剪刀差”的名義,展示著他們在中國農民階級那里接受教育的“傷痕”,鼓惑人心大力反毛。我只想反問一句,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除了毛澤東,還有哪位領袖能如毛澤東這樣,一心一意的捍衛中國農民階級的階級利益呢?
如果找不到比毛澤東更加偉大的農民領袖,那么對不起,我只想說:我的心中之有毛主席,中國的農民階級心中也只有毛主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