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下稱“上海自貿區”)已運行三個月,28.78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最令人關注的改革熱土。
2013年12月30日,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管理委員會(下稱“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一位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有些人從早上六七點鐘就來排隊拿號。”來自上海市工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1月底,上海自貿區內共新設各類企業1779戶,平均每天新設的企業接近30戶。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人雖然注冊了企業,但并未想好要做什么。
外界普遍關注上海自貿區的金融開放,但據記者了解,雖然“一行三會”目前共計出臺了51條相關的政策、措施,但實施細則的落地仍然阻力重重。值得欣慰的是,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2014版將“瘦身”,目前已啟動編制工作,2014年年中將推出。
近2000戶企業搶注
2013年12月30日,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基隆路9號,上海自貿區管委會辦事大廳,排隊咨詢、注冊公司的人們排成了長隊。一位溫州籍商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注冊的費用加上辦公室的租金,兩萬多塊錢,先注冊一個公司,占個位置再說。”
上海自貿區掛牌以后,自然少不了以善于尋找商機著稱于世的溫州商人身影。這位溫州商人告訴記者,第一個在上海自貿區遞交企業注冊申請的、拿到外資公司首張牌照的,都是溫州商人,溫州商人成批地跑到上海自貿區注冊企業。
上海自貿區的一大創新之處就是試行企業認繳登記制度的“寬進”原則,不再限定企業的最低注冊資本,這就意味著在注冊公司方面的資金占用將大幅下降。據記者了解,理論上來說,在上海自貿區“一元也可以注冊公司”,但是通常來說需要花費每年2萬元購買一個“虛擬地址”,或者在上海自貿區之內租下一間辦公室,三四天內就可以完成企業注冊流程。
“有些人從早上六七點鐘就來排隊拿號。”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上海市工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1月底,上海自貿區內共新設各類企業1779戶(含分支機構12戶),注冊資本(金)總額達到426.3億元;其中私營企業1556戶,占新設內資企業總數的92%;新設外商投資企業89戶,比例不到10%。
上海外高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宏透露,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以來,平均每天都有一兩百家企業前來咨詢、注冊,其中90%以上都是民營企業,但很多企業在注冊以后,并不明確具體要做什么業務。
2013年12月,上海國金租賃有限公司獲得母公司上海國際集團以及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的增資,希望在上海自貿區打造融資租賃平臺。該公司一位高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世界航空金融中心愛爾蘭相比,上海自貿區落地政策的優惠力度并不大,不止是稅收方面,還涉及法律框架的問題,外資還有很多擔心。”與溫州商人相比,上海國金租賃有限公司所持態度可謂理性。
金融開放阻力大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雖然還沒有想好在上海自貿區做點什么,但溫州商人們對于上海自貿區的金融開放普遍寄予厚望,希望分得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的政策紅利。
對于金融開放,好消息是,2013年12月央行已經出臺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建設的意見》,包含了30條政策的這一文件已經被稱為“央行30條”,加上此前中國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出臺的21條措施,主管金融領域的“一行三會”已經出臺51條支持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和措施。
“央行30條”涉及到貿易便利化、人民幣跨境結算、外匯管理等諸多外界關心的問題。據記者了解,在“央行30條”出臺的當天下午,央行上海總部召集了上海自貿區內的9家商業銀行、3家基金以及其他在自貿區擁有牌照的多家金融機構負責人進行座談,征求對于“央行30條”的看法以及對于制定實施細則的建議。
與會金融機構人士透露,央行方面表示,下一步的實施細則將對“央行30條”涉及的細節問題給出專門解釋。
但也有權威消息人士表示,“央行30條”的實施細則,由于需要協調統籌的部門太多,短期之內難以出臺,取而代之的是以6~7部配套文件的形式分批發布細則。
上海市正著手成立上海自貿區金融工作協調推進小組,該小組由上海常務副市長屠光紹擔任組長,主要有兩項任務,一塊是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協調推進自貿區的金融開放創新,一項是為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在自貿區的金融開放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提供服務和保障。
“自貿區面對金融機構的環境發生了變化,金融機構管理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經營范圍也發生了變化,必須采取一些與國際接軌的措施。”屠光紹在2013年12月27日的一次會議上表示,金融監管部門已經在考慮與國際接軌的問題,“一行三會”的協調監管已經在上海自貿區啟動。
壞消息是,業界認為上海自貿區金融開放的阻力很大。比如,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高級研究員馬宇就表示,“‘央行30條’看起來向區外輻射有點打通的意思,但實際上政策力度有限,不可能真正打通,因為打通了就等于市場全面開放了。”
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葉珺也認為,“金融開放觸動會比較大,風險也比較大。金融一旦在一個點上開放,整個資金的流動就很難管理,監管部門對此態度謹慎。”
外界比較看好的是上海自貿區的離岸金融業務。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一位人士告訴記者,自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包括新加坡、中國香港、耿西島等傳統的自由港和離岸金融中心,紛紛組團到上海考察,尋求合作機會,以至于“每天都忙于接待各地的考察團”。
但在2013年11月底,耿西島首相Peter Harwood曾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在與屠光紹的會談中,“我們最想做的是讓耿西島金融業進入上海自貿區,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不過,屠光紹的回答是“具體的法規政策尚未出臺”。
2014版負面清單“瘦身”
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已成為一大改革亮點,從原來的審批制到現在的備案制,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皆可投資。
但2013版負面清單出臺之后,卻遭到許多外界的質疑聲音,表示與此前的期望不符,基本照搬《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沒有體現突破。
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2013版羅列了190項特別措施,其中禁止類38項、限制類152項;對比《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包括的禁止類36項、限制類78項、鼓勵類中的限制措施約43項,兩者的吻合度極高。
馬宇表示,“自貿區批復時間非常緊,把現有的產業目錄直接搬過去比較容易。清單里牽涉到18個大類、190項,涉及很多行業門類,任何一項突破都需要與行業主管部門反復溝通,時間根本來不及。”
記者獲悉,上海市已經啟動2014版負面清單的編制工作,新版清單有望于2014年年中推出。
上海市副市長、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主任艾寶俊表示,2014版負面清單正在征求意見,特別是市場主體、行業協會,負面清單仍有很大空間;下一步將考慮按國際分類,完善分類方法,進一步優化空間,管理措施有進一步縮短的可能。
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王新培透露了2014版負面清單調整優化的思路:一是提高透明度,對限制類但無具體限制措施的條款分類處理,對需保留的應明確具體限制措施;對沒有保留必要的,則盡量取消。二是提高開放度,主動與相關部委溝通,爭取支持、取消或放寬一批對外資的限制措施。總體來說就是要按照國際通行慣例,進一步減少負面清單中的限制措施,同時進一步完善負面清單模式下的開放性經濟管理體系。
“下一稿(負面清單)肯定要往下減,實質性的突破值得期待。涉及部門法規的可以改法規,涉及法律的可以提交全國人大審議修改,2014版有這個時間走程序。”馬宇表示。
上海前灘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員何萬篷也認為,負面清單未來將有調有減,總量上是做減法的,“2013版把能想到的都寫上去,到了2014版、2015版肯定會做減法,限制類會逐漸開放,這里面大有機會。”
上海自貿區概況
覆蓋范圍
外高橋保稅區(10平方公里):這是1990年9月正式啟動的全國第一個保稅區,目前是全國15個保稅區中經濟總量最大的。
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1.03平方公里):國務院特批的全國第一家保稅物流園區,與外高橋港區連成一體,距離外高橋保稅區只有3公里。
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3.59平方公里):位于我國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流域的交匯點,緊鄰貨郵吞吐量全球第三的浦東國際機場,2010年9月28日正式運作。
洋山保稅港區(14.16平方公里,其中陸域6.85平方公里,島域7.31平方公里):我國第一個保稅港區,由上海和浙江合作建設,實行海關封閉監管的特殊功能區域,2005年12月10日正式啟用。
進度時間表
2013年8月22日經由國務院正式批準;
2013年9月27日,國務院下達了《關于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
2013年9月29日上午10時正式掛牌開張;
2013年9月3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3年)》正式發布;
2013年12月2日,央行正式出臺《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
2013年12月30日,有消息稱上海自貿區金融工作協調推進小組將成立,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屠光紹擔任組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