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2013年第一期刊發了題為《重慶價值16億元國企土地流失黑幕》的封面報道,引發輿論劇烈反響,眾多人將目光投向了發生在重慶的這場涉及國有企業改制中土地流失問題的事件。
半年后,《法人》記者再次前往重慶合川追蹤這起事件的后繼走向,卻驚訝的發現,涉及資產16億元的康潤絲綢破產案僅是重慶市國企破產案中的冰山一角,與之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原合川化肥廠、原合川罐頭廠、原重慶嘉陵農用車輛廠、原合川糖廠……
圍繞重慶市大規模國企改制潮所引發的一起起事件,涉及到數以億計的國有資產去向,也涉及到數以萬計的企業職工及其家人的生活。職工鍥而不舍的表達訴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改制過程中法制的缺位。
為此,本刊將陸續刊發后繼追蹤報道,力圖還原一起起破產案件的真相。
(本文攝影 薛子進)
重慶合川舊城改造:政府替私企埋單
神秘人提供的“舊城改造協議”顯示,第一份協議還規定了開發商必須盡的責任,到了“補充協議”里就只有政府的付出和國有資產的流失,而開發商江潤公司只是享受利益
文 《法人》記者 薛子進
10年了,整整10年!風雨無阻,原國企重慶康潤絲綢工業有限公司(下稱“康潤絲綢”)的幾名職工代表從未間斷地上訪,代表本廠近2000名職工反映一件事:私企老板馬勇與當地政府一些官員私下串通,以406萬元的超低價“收購”了該廠設備和廠房,騰挪之后獲得了該廠價值16億元的國企土地,致使國有資產大量流失,下崗職工的權益也遭受到巨大的損失。
2012年歲末,《法人》記者曾前往重慶市合川區,采寫了《重慶價值16億元國企土地流失黑幕》報道,許多網站轉載了此文。知情人透露,此文刊出后不久,江潤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江潤公司”)董事長馬勇就一直在當地檢察機關的傳訊之中。但是,一些職工代表卻遭到恐嚇、警告,有的職工代表被人打傷,還有來自政府通過親屬們的施壓,個別職工代表不得不三緘其口。
2013年7月,盛夏之時?!斗ㄈ恕酚浾咴俅蝸淼胶洗?。
神秘人提供“秘而不宣”的舊城改造協議
資料顯示,原國企合川絲綢總廠改制為國企康潤絲綢,在2004年被一家私企406萬元超低價“收購”。收購者圓融絲綢廠只是合川太和鎮一家規模很小的私企,注冊資金230萬元,有職工80人。而康潤絲綢注冊資金4888萬元,職工近2000人,總資產3100萬元(不含土地和土地使用權)。其后,馬勇將康潤絲綢改名為現在的江潤公司。
收購康潤絲綢時,無論是該廠的破產報告、拍賣評估報告,還是合川區政府的文件,都明確規定收購中不包括該廠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再具體說,就是政府擁有康潤絲綢244.36畝國有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擁有133.64畝該廠曾經征收而一直閑置20年的集體土地使用權,擁有該廠職工住宅和公益福利設施(幼兒園、醫院、食堂、澡堂、及俱樂部)的所有權。
私企圓融絲綢廠收購的只是康潤絲綢的地上廠房建筑及設備。
但是,這一切卻被馬勇完全改變了,他從區政府手中“輕而易舉”地獲取了康潤絲綢的244畝國有土地使用權和133畝集體土地使用權,很快就擁有了價值16億元的商住用地,打造出合川當地最豪華、最高檔的商住樓盤——江潤·地中海。
康潤絲綢的職工一直不明白,僅僅406萬元的收購怎么一下變成價值16億元的投資?244畝國有土地和133畝集體土地怎么一下變到了馬勇個人手里?
職工們對此的形容是,“就像變戲法,你只能看到最后結果,卻看不到其中變的過程,這一切都是私企江潤公司和區政府某些領導聯手暗箱操作,利用舊城改造這個‘魔術道具’將康潤絲綢377畝土地的使用權‘騰挪’到手。”
因為涉及公共利益和民心工程,無論是舊城改造,還是政府拍賣合川絲廠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按照相關法律和政策都應該是公開的政府行政行為,必須公開進行土地“招標、拍賣、掛牌”,沒有任何隱瞞的依據和必要??墒?,康潤絲綢的職工們上訪多年就是看不到區政府和江潤公司簽訂的“舊城改造相關協議”,更不知道涉及他們切身利益的本廠國有土地使用權變更和轉讓過程,是否走過公開的土地招、拍、掛程序?每畝土地賣了多少錢?給國家繳納了多少土地出讓金?國企破產中欠國家和職工們的帳如何償還?
區政府一直沒有解答他們這些疑問,迫使職工們懷疑這其中有不可告人的黑幕和交易。2012年12月5日,康潤絲綢的職工代表向合川區經信委提交了政務信息公開申請;同年12月26日,幾名職工又向區國土局郵寄出政務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公開:“舊城改造協議內容;補充協議內容;本廠國有土地公開招、拍、掛內容”。但時至今日依然是了無音訊。
《法人》記者在合川采訪時,也沒能從國土局等政府部門了解到上述內容。
意想不到的是,一位神秘之人向《法人》記者提供了合川區政府和江潤公司簽定的《合川康潤片區舊城改造項目協議書》及《補充協議書》。他說,康潤絲綢破產時造成國有資產第一次流失,舊城改造時又造成第二次國有資產流失。
舊城改造協議背后流失了多少國家利益
神秘之人在未署名的附信中寫道:“重慶價值16億元國企土地被指以400萬元賤賣給私企,所反映的情況只是冰山一角。在區政府與馬勇所簽協議中,土地出讓價款、城市建設配套費、人防工程異地建設費等所有行政事業性費用100%返還給馬勇,免除或返還了馬勇的營業稅、所得稅、房產稅、契稅、土地增值稅,另將職工住宅出售收入100%、江潤公司所欠政府款項416萬元補助給馬勇,總計損失21億元(16億元土地款+5億合川所得稅費)。政府近400畝工業用地非法變成房地產開發用地后,實際上政府不但沒有一分錢收益,反而還賠進了老本”。
《法人》記者對這兩份協議書進行的對照顯示,確如神秘之人所說。
兩份協議的甲方均為合川區政府,乙方均為江潤公司。雙方在第一份協議中對項目的開發性質和基本經濟數據作了約定:
“項目名稱:合川康潤片區舊城改造。項目總投資約16億元,建設規模約54萬平方米;物業形態:中高檔住宅、商業、酒店業等。項目用地性質:商住用地。項目用地出讓方式:掛牌出讓。”另附有開發規劃經濟技術指標要求:“地塊面積:約378畝;建筑密度:不大于35%;容積率:合肖路以西地塊山頂部分(約76.09畝土地)容積率不大于0.5,其他地塊不大于2.8;綠化率:不小于35%……”
該協議約定,康潤公司承擔片區內所有自有產權房屋、其他城鎮房屋和農村房屋的拆遷安置補償費;負責和承擔片區內所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費用;承擔已征收的部分集體土地二次清苗補償;自行解決原絲廠及康潤公司因改制遺留問題、工人安置問題、廠內企業搬遷問題、國有資產處置問題;甲方負責完成集體土地征收,費用由康潤公司支付……
從第一份協議中不難看出,作為乙方的江潤公司承擔了幾乎所有費用。
但在第二份補充協議里卻出現了“顛倒性”的變化,雙方重新約定的條款,使作為開發商的江潤公司獲得了一邊倒的利益。
現轉錄如下:
在第二條、第三條中規定:新征收集體土地掛牌出讓。其中3塊集體土地80畝是:“甲方以基準地價為起始價出讓,若乙方競得,土地出讓金及增值收益由甲方按照100%額度安排給乙方用于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條:乙方按低限繳納土地掛牌保證金。
第四條:從本協議簽訂之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期間,乙方因本項目房地產業務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合川區本級財政所得部分、自甲方收到之日起1個月內,由甲方按100%的額度安排給乙方,用于本項目基礎設施建設。
第五條: 乙方本項目繳納的房地產銷售營業稅及契稅合川區本級財政所得部分,自甲方收到之日起1個月內,由甲方按100%的額度安排給乙方,用于本項目基礎設施建設。
第六條:乙方本項目繳納的房地產土地增值稅合川區本級財政所得部分,自甲方收到之日起1個月內,由甲方按100%的額度安排給乙方,用于本項目基礎設施建設。
第七條:如果甲方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原協議第七章及本補充協議的約定,甲方向乙方支付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優惠政策所涉及的違約金,并承擔由此給乙方本項目造成的損失。
第八條:涉及原國有資產處置問題:1、原康潤公司現管理的國有托管資產房屋(為出售的職工住宅和公共梯間)10771平方米,由區國資辦按原優惠售房價格出售給職工,所收取的價款由甲方按照100%額度安排給乙方用于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乙方應按照出售面積對該片區住宅實施拆遷安置補償。2、2004年以來原康潤公司共接受財政扶持資金416萬元已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此次拆遷其殘值由乙方用于片區開發基礎設施建設。3、原康潤公司收取的職工優惠售房款44萬元,乙方上繳財政專戶后,由甲方一個月內按照100%額度安排給乙方用于拆遷安置。
第九條:本補充協議與原協議具有同等效力,雙方簽字蓋章后生效。本補充協議與原協議約定不一致的以本補充協議的約定為準。
有職工說,第一份協議還規定開發商必須盡的責任,怎么到了補充協議里就只有政府的付出和國有資產的流失,而開發商江潤公司只是享受利益?而且還特別規定如有爭議以補充協議約定為準,那不就是以開發商全部獲利為準嗎?
對于舊城改造,國家和各省市都出臺了不同的優惠政策,但江潤公司不擁有康潤絲綢國有土地使用權是否符合“舊城改造”的條件?江潤公司將工業用地開發成高檔豪華商住樓盤是否應該享受“舊城改造”的優惠政策?康潤絲綢的職工們一直在等待區政府給予答復。
最大的疑問是最大的黑洞
有土地專家指點《法人》記者,舊城改造協議里最核心的問題是:244畝國有土地和133畝集體土地是否按規定程序公開“招標、拍賣、掛牌”了?這些工業用地和集體土地變更為商住用地,是否按照法律規定的合理地價出讓?
首先是244畝國有工業用地的出讓詳情,職工們得不到答案,10年的上告、舉報、申請信息公開、每星期兩次的區政府上訪,就是沒有結果。職工們對此揶揄:“這個本該公開的數據,怎么成了國家機密了呢?”
244畝國有工業用地變更為商住用地,職工按照當時周邊的地價推算每畝400萬元應是9.76億元;按照每畝300萬元計算也有7.32億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法人》記者沒能找到244畝國有土地的資料,卻在一家房產專業網站上查到了有關133畝集體土地的信息。
2011年6月,合川區國土局掛牌出讓一塊建設用地面積85525平方米的地塊,土地用途為其他普通商品房用地;地塊位置:釣魚城街道鹽溪橋片區;出讓年限:70年;起始價1.6848億元,成交價也是1.6848億元,競得方為江潤公司。
85525平方米等于128畝,平均每畝132萬元。“這就是原先我們康潤絲綢征收20年閑置未用的133畝集體土地。當時周邊的地價早已是每畝300-400萬元,132萬元一畝太便宜了,而且還沒有人參與競拍,起始什么價成交還是什么價”,有職工對此肯定的說道:“加上補充協議里給開發商的各種優惠,這不快等于白送了嗎”?神秘之人則透露:表面是所謂的“掛牌出讓”,大家都明白這一潛規則,誰敢去摘牌?
《法人》記者在網上查到,當時合川城區的掛牌出讓成交最高價的是南津街街道白鹿山C地塊,2010年12月期間拍出每畝620萬元;在城區也有每畝300-500萬元不等的地塊。
知情人透露,江潤公司違規開發國家明令禁止的別墅項目。國土部發布《限制用地項目目錄(2006年本)》,其中規定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宅項目(指住宅小區建筑容積率低于1.0、單套住房建筑面積超過144平方米的住宅項目)”。國土部《限制用地項目目錄(2012年本)》再次重申限制住宅項目:“容積率不得低于以下標準:1.0(含1.0)”。
《法人》記者曾看到過江潤·地中海樓盤的沙盤,確實有不少別墅模型。舊城改造協議中的約定指標也確認了這一點:“合肖路以西地塊山頂部分(約76.09畝土地)容積率不大于0.5”。有專業人士說明,一般容積率低于1.0是聯排別墅,低于0.5可能就是獨棟別墅了。
康潤片區的舊城改造過程密不透風,充滿了神秘色彩。2009年9月26日,合川區釣魚城街道辦事處才成立“康潤片區舊城改造項目協建領導小組”,可是早在一年前,區政府就已經私下與江潤公司獨家簽訂了協議書。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合川區政府推介另一塊舊城改造片區時的隆重場面。2009年8月12日,合川區委、合川區政府在重慶五洲大酒店舉行合川涼亭片區舊城改造項目招商推介會,該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重慶市建委、重慶市規劃局、重慶市國土房管局、重慶市商委、重慶市開發辦等市級相關部門及市內外40余家知名房地產企業老總應邀出席。
國企破產職工舉報的無奈現狀
244畝國有工業用地變更為商住用地,破產國企職工們看不到任何土地出讓的“招、拍、掛”公開程序?也不明白133畝集體土地為什么區政府以這么低的價格出讓?加上補充協議中約定給開發商享受的那么多優惠,江潤公司無疑發了大財。那么國家得到了多少利益?破產國企的職工們又得到了什么利益?
破產國企的職工們一直在上訪、舉報、起訴,郵寄和送出的舉報材料之多可以用麻袋裝。
原康潤絲綢宣傳干部朱憲芳等幾人被職工們推舉為代表,通過合法合理的方式和渠道向各級政府部門反映本企業國有資產流失問題。他們到過北京、重慶,去過幾乎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部門,他們每個星期二、四兩天必到區政府和區檢察院信訪,等待舉報的結果。
2012年6月4日,朱憲芳他們又向檢察機關寄出長達1.3萬多字的舉報材料,詳細列舉了原國企合川絲廠在破產清算中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2012年12月19日,重慶市檢察機關舉報中心回復:“已將來信轉往本院職偵局”。
事情的發展并沒有讓職工們感到有什么變化,原廠價值16億元的國企土地流失問題還是沒有任何答復?!斗ㄈ恕酚浾咄ㄟ^多種方式聯系朱憲芳,但都無結果。知情人告知,區政府已通過朱憲芳的親屬做工作,她的壓力太大了,不可能接受采訪。
2013年3月15日,原合川絲廠(康潤絲綢)、原合川化肥廠(化肥公司)、原合川罐頭廠、原重慶嘉陵農用車輛廠、原合川糖廠5家破產國企職工發出聯合公告:定于2013年3月20日去區政府信訪。20日當天,5家國企近萬名職工的代表200多人在區政府大門口信訪,要求區政府解決和答復國企破產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
《法人》記者發稿前也向重慶市紀檢委和市國土局詢問康潤絲綢16億元國企土地流失一事,答復都是“還沒有結果”。
2013年7月24日,國內媒體報道,重慶市原長壽區區長韓樹明因涉嫌嚴重經濟問題被刑事拘留。知情人說,2004年至2009年期間,韓樹明曾任合川區政府一把手,幾家破產國企的國有土地流失問題,許多是經過區政府拍板決定的。知情人還透露,康潤絲綢價值16億元國有土地變更一事,是2009年在合川區委書記王作安主持下,以“關于合川絲廠(指康潤絲綢)整體出讓給開發商馬勇”專題會議紀要決定的,參加者有馬勇及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要求土地開發的一切后繼調規及招、拍、掛等都圍繞紀要來操作執行。但其中使用的資料是虛假的。
職工代表們說韓樹明下馬是一個好消息,真希望就此揭開合川國企破產中國有土地流失的黑幕,挽回巨額國有資產的損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