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虧損拉開了中國經濟危機的序幕
------中國鋼鐵危機重重而使部分企業陷嚴重虧損帶給全社會的思考!
汪華斌
今天碰到原單位的一位會計,她說鋼鐵企業現在全面危機了;所以效益越來越差。她問我‘中國的鋼鐵企業會不會如同前幾年,再有翻身之日’。我說我國的鋼鐵企業前些年的紅火并不是競爭力的原因,而是因為新世紀后中國大力發展房地產的原因;正因為如此,結果中國的鋼鐵企業就找不到北了;反而在國際市場上相互竟搶鐵礦石,最后刺激了中國采購鐵礦石的價格一天一變;也就是我們幾年就損失9000億美元的根源。現在中國的房地產已經到頭了,自然鋼鐵企業的好日子也到頭了;今后中國的鋼鐵企業只會越來越艱難,因為是我們自己把鋼鐵企業推到了艱難的泥潭之路。
我們知道毛澤東時代大力發展鋼鐵事業,實際是為了國防建設與國內基本建設的需要;正因為如此,所以中國人沒有飯吃也要先把幾大鋼鐵基地建設起來。然而到改革開放時,中國的鋼鐵企業原料與鋼鐵產能就已經出現了負增長。可是沒有人想到鋼鐵生產的危機,反而一味擴大規模和新建鋼鐵基地;甚至有的鋼鐵企業從一開始就是百分之百地依靠原料進口。再加上中國房地產市場刺激鋼鐵,結果全國在新世紀再次出現大辦鋼鐵的新局面。在利益刺激下,大家爭先恐后地搶國際上的原料;于是刺激進口鐵礦石價格上漲,從而中國房地產帶給鋼鐵企業的效益大部分成為了外國人的利潤。
如果我們不是盲目發展鋼鐵規模,我們社會能有如此艱難的原料采購嗎?即使我們的鋼鐵產品數量不足,我們同樣也可以成為鋼鐵進口國呀。然而現在是我們的鋼鐵產品質量不如別人,但我們的鋼鐵產品成本卻高;這就是我們的鋼鐵企業,一個自己給自己制造危機的產業。可我們鋼鐵企業的管理者竟然還在幻想,幻想中國鋼鐵企業會有又一個春天的到來。而有些鋼鐵的專家學者竟然以為‘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推出’就能解決中國鋼鐵的危機,好像是我國龐大的鋼鐵生產量或鐵礦石的需求不是問題的根源;倒是擁有定價權成為中國鋼鐵企業危機的根源。當然我今天不談《中國鋼鐵企業的路在何方?》,因為我在1985年就公開發表文章談我國的鋼鐵危機;后來也應一些鋼鐵雜志的要求,接二連三地發表過很多鋼鐵企業發展方向的文章。正因為如此,我今天只談我國未來將發生與鋼鐵企業同樣的危機。
鋼鐵企業因為鐵礦石而陷入困境,緊跟著的就是我們的石油企業;它同樣也是一個受制于國際市場的產業,因而鋼鐵企業的危機已經在它們身上體現了;只是因為它們把矛盾轉嫁到中國人身上,所以暫時它們自己還沒有危機。但它們的危機的確與鋼鐵企業頗有幾分相似,受制于人而且還成本上升。一旦中國的老百姓無法忍受它們的價格壟斷,那么它們的危機也就快速地到來;今天中國大地到處是因為油價上漲的怨聲載道,實際就是它們未來危機的‘風雨欲來’的第一步。
當中國的石油企業危機到來后,我們社會將面臨交通業的危機;現在我們的交通業繁榮,實際是房地產刺激中國人流動就業的結果。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而油價又持續上升;中國的流動就業就自然停頓。一旦中國人的流動就業停頓了,我們社會的交通業的危機也就來了;它不是我們的交通建設問題,而是交通建設投資與回收不同步;從而必然造就中國交通業的蕭條。一旦交通蕭條,自然我們的商業與飲食業也就危機了;于是大批的人再次失業,成為中國經濟困難的雪上加霜。
如果商業和飲食業的蕭條,自然刺激人們重新發展農業的欲望;因為我們全社會地搞房地產和商業,從而使我們的農業快速退步;在我們的經濟繁榮時,我們依靠進口農產品的物價上漲都能承受;而一旦經濟蕭條時再出現國際農副產品價格上漲,這時投入農業是中國人的普遍選擇。然而等到我們準備回頭發展農業時,才知道我們的農田上到處是住房;結果拆房需要成本,而土地又滿足不了中國人的生活需求;從而為我們的農業帶來危機。
為什么我們現在大家都在賺錢,因為我們現在是東方不亮西方亮;農業不賺錢我們就搞房地產。可等到我們全社會經濟危機時,我們什么領域都是危機重重;那時我們中國人多將再次成為主要問題。我真的不敢往下分析了,因為太使人害怕了;如果要叫人不害怕,那么就趕快平衡我們社會的產業吧;因為可持續穩定地增長并不是頭腦發熱的產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bug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