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首先得從國有企業近年來所遭受的輿論“圍剿”和私企所享受的關懷談起。

 

    當前,經過媒體學界持續不斷地宣傳,國企幾乎已遭到全民唾棄,淪為過街老鼠。國企罪名主要如下:國企錢賺得比誰都多,但憑借的不是競爭力,而是壟斷地位;國企擠占了私企的生存空間,這叫國進民(資)退;私企的利潤都被國企奪走了,老板們也就無法提高員工的收入,加劇了貧富分化;不光工薪階層受窮,老板群體也一樣,這就叫國富民窮或官富資窮。因此,國企應該退出競爭性領域或盈利領域,讓私企獨享,這叫讓利于民、藏富于民。與強梁霸道的國企相比,私企老板也變成了“弱勢群體”,就跟為其打工的白領藍領各式民工一樣,成為需要“救助”的大熊貓了。

 

    這套邏輯貌似有理,其實是講不通的。

 

    二、

 

    拋開白貓黑貓、姓社姓資不談,當下國企的市場競爭力被大大低估了。

 

    首先,國企多數并非是壟斷企業。比如,鋼鐵行業既有沙鋼這樣的民企表現不俗,也有國企寶鋼等當仁不讓。沒有壟斷作靠山,國企照樣混得開。J-20隱形戰機,難道不是國企研制出來的?2011年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排行榜前十名中,既有如雷貫耳的私企三一重工,更有大名鼎鼎的國企徐工集團(另一家中聯重科過去是國企,現在不知改制情況如何)。私企華為公司在全球電信市場上斬將搴旗,國企中興通訊也一樣能夠摧城拔寨。國企上海振華港機集團公司,其產品壟斷了全球港口機械80%的份額,這難道是因為發改委的手連舊金山鹿特丹也給罩住了?

 

    壟斷企業中,國家電網與高鐵(后文有詳述)就不說了,即使那飽受詬病的三桶油,也不是尸位素餐,起碼他們保證了中國石油的供應,而且同時保證了油源的多樣性。像蘇丹和安哥拉,自然條件不說了,遍地都是地雷,西方企業都懶得去或不敢去。中國企業卻能做到在那種條件下把石油采出來,同時又能保證足夠的低成本,沒有個金剛鉆,他敢去攬這個磁器活嗎?

 

    北大副校長、深圳研究生院院長海聞,最近竟然代表西方(不止是自行的還是授意的)抱怨中國國企在海外擴張太快,將招致抵制。話音剛落,三峽集團就成了葡萄牙最大能源企業的頭號股東,沙特也邀中石化共建大型煉油廠。抵制何在?還擔心不來呢。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你不賺錢,就說你無能低效,該分掉;你賺錢了,就說你與民爭利,也該分掉。正反得要你死。

 

    當下國企競爭力現狀及其被低估的原因,筆者已有專文論述,近期即將發表,內容除了前述,還包括近年來國企如何主動進行產業升級兼并重組,中國官員為何比其它國家的更擅長管理企業組織科研,國企利潤如何為全民所享,等等,屆時再請讀者們指教,本文暫不贅述了。

 

    三、

 

    國企競爭力被低估的同時,私企的盈利空間也被媒體刻意低估了。

 

    中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不論國企私企,都是這一增長的貢獻者和受益者。能夠長期高速增長,得益于企業普遍存在競爭力;反過來,一家企業,只要不是過于差勁,那也總能夠被大環境帶動著前進,生存下去不會太困難。

 

    私企其實是春風得意,根本不像媒體宣揚得那樣捉襟見肘度日如年,尤其是最近數年來,外國老板簡直對中國同行妒嫉的得要死。國家統計局最近披露,2011年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5.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同比增長16.6%,股份制企業同比則增長30.3%,私營企業同比增長更是高達44.3%。

 

    除了利潤高漲,私企相比國企在稅負方面一直享有優惠,同時私企還更容易逃稅。這一點婦孺皆知,三十多年來沒有發生根本改變。明明是老大(國企)好使喚,當爹的就多讓它交稅,老二(私企)不好使喚,當爹的就任由他偷漏稅,可媒體偏偏報道說當爹的偏心眼,凈給老大補貼。像《南方周末》,就公然鼓勵企業偷漏稅(2011-11-3,《給中小企業降稅是一種政治智慧》)。到了2011年底,受盡窩囊氣的老大忍無可忍,捅破了窗戶紙:“我不客氣地講,沒有國有經濟哪有非公經濟今天的發展?國家給了非公企業不少優惠政策,優惠政策的背后就是錢,沒有國有企業年年增長交的稅,國家哪有錢給出來?”(《專訪李榮融:國企改革的信念從未動搖》,21世紀經濟報道12月30日。注意編輯記者們玩弄的花招,李榮融明明是在為國企鳴不平,可非得被加上一個容易被誤解的標題“國企改革的信念從未動搖”)。

 

    陳志武為了證明老板們稅負重,瞎話張嘴就來:“今年美國財政收入為GDP的14.5%,財政赤字為GDP的12%。相比,中國財政稅收占GDP的22%,赤字3%。如果美國稅收也達到中國水平,財政赤字就降到4.5%,跟中國差不多。美國與中國財政狀況之別,完全源于國富民窮與藏富于民之制度差別。”

 

    華僑大學校長華生在微博上反駁道:“陳教授有權利和自由從各方面去論證美國好中國壞,但用明顯扭曲的數字去證明就過分了。美國聯邦一級財政收入占GDP比重是只有百分之十幾,但美國政府財政收入之比就到百分之三十之上了,這還不算每年的巨額赤字。我們可以愛之深恨之切,但如果不實事求是,反而會適得其反。”

 

    中國的問題是反向的累進稅,“累退稅”,窮人交的多,富人交的少,財產稅遲遲沒有開征。解決辦法不是結構性減稅,而是結構性增稅(賈康不久前也提出了這一說法),即多向富人征稅。陳志武們力推的減稅政策,三十多年來已經把美國禍害成了1%富99%窮,實際上是要中國進一步劫貧濟富。

 

    明明是錢賺得比誰都多,稅交得比誰都少,可媒體偏偏報道說“資不聊生”,私企都要揭不開鍋了(詳見后面的論述)。這樣一來,老板們問政府索要補貼減稅也就義正詞嚴,不給員工漲工資也就理直氣壯。相對于企業飛漲的利潤,員工的工資漲幅如此之小。只有資富勞窮,何來國富民(資)窮?老板們叫嚷國富民窮,無非是想借此推卸自己不提高員工待遇的責任,進而讓生活改善緩慢的白領藍領將怒氣全都發泄到政府和國企頭上。一箭雙雕,攻防兼顧(參閱拙文《國富民窮還是資富勞窮?——兼論謠言盛行的時代背景》)。

 

    至于抱怨國企與民企爭利,也是毫無道理。首先企業與企業之間,并非是有你無我的零和博弈,國企發展了,相應的上下游私企難道不會受益?據聞,江浙一帶的私企,最近就有好多爭著要國企來入股的。其次沒有“爭”,何來進步的動力?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優勝劣汰正是市場經濟的優點嘛。沙鋼寶鋼并存,未必不如沙鋼一家獨大好。當然也要注意到,三十多年來,老板們憑借壓榨價廉物美的勞動力而大發其財,這也造成了部分私企不思進取的心態,總想賴在血汗工廠的路子上一直走下去。有的想另辟蹊徑,無奈自己除了當吸血鬼沒別的本事,拿機器代替工人的苦差事他們干不了,于是乎便去搞投機,無所不炒。國企近十年來則普遍地進行了技術升級。抱怨國企與民企爭利,這首先是媒體的刻意夸大,同時也的確反映了某些不思進取或本事有限的私企的情緒。這些嗜血企業,死掉活該。

 

    媒體還總抱怨國企比私企容易得到銀行的貸款,造成了不平等競爭。其實,私企要是能保證不會發生像溫州老板“跑路”那樣的情況,貸款是一樣容易獲得的,畢竟銀行離了貸款也賺不了錢。凡事皆有利弊,私企有自己的優勢,不過也不可能把所有好處都給占了。即使是一家私人銀行選擇貸款對象時,在國企私企之間,也未必不會不青睞前者。

 

    本來是國進資進,雙贏互動,你撈你的,我賺我的,一起發財,何來國富民(資)窮、國進民(資)退?可現在卻鬧得水火難容、不共戴天了。井水河水,白貓黑貓,相煎何急?現實中并不存在的國富民(資)窮、國進民(資)退竟然成為輿論共識,完全是媒體、學界以及掠奪資本這一聯盟刻意歪曲報道炒作的結果。

 

    四、

 

    前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對媒體學界的煽風點火看得很明白,2011年年末他坦言道:“我現在清華講課,一半學生來自非公企業,可以說,我還沒聽到哪家民營企業罵國有企業,真正罵的是個別學者。”

 

    “民間”資本中,牽強點說,常規一些的,像華為三一之類的,吃的是技術飯和成本飯,掙的是辛苦錢(與后面一類相比),這些企業的老板也少有像某些房地產商那樣成天泡在微博上去怨天尤人。有的呢,卻相反,除了劫掠盜竊之外一無所長,總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空手套白狼,躺在床上賺大錢就是他們的理想。

 

    三十年來,國退民進一直是中國的主流,最近這兩年稍有中斷或放緩,就被這幫人夸大為國進民退了。本來他們已經撈得夠多了,可是卻貪得無厭;胃口能撐破天,無奈自己一點正經本事也沒有,于是乎就賴國富民窮妨礙了他們過好日子。早就有人指出,這幫人要求憲政,無非是這樣一來,當年的贓物就可以“既往不咎”而神圣不可侵犯了。這不無道理,不過有些小瞧了他們的胃口。國企這幾年做大做強了,他們垂涎不已,政府卻礙手礙腳,磨磨蹭蹭地不把這最后最大的肥肉塞進他們嘴里,這樣才能理解他們向往憲政、渲染國富民窮的那種興奮勁兒。表面上披著反權力的外衣,骨子里卻凈想著尋租;自己撈得比誰都多,卻指責別人是“既得利益者”。另外,當前官員群體里的某一些,盯著手里金山銀山般的 “央企帝國”,保不準也想跟他們里應外合重新掀起第二波改制大潮,好過把書記變老板的癮呢。

 

    中國的媒體、學界與掠奪資本早已結成了緊密的聯盟,這一聯盟就是通常所說的“自由派”。“自由派”又可以被稱作“怨婦黨”,在他們眼里,天底下沒有誰不欠老板們的。白領藍領雇員對不住老板們呀,他們竟然要求漲工資、拿加班費!政府對不住老板們呀,竟然不讓他們偷漏稅!國企對不住老板們呀,錢都被他們賺走了!銀行對不住老板們呀,竟然因為老板們老去澳門賭博就不再貸款給人家了!抱怨工資上漲、稅負重、貸款難、國富民窮和國進民退,這就是中國媒體學界2011年的首要工作內容。2011年8月下旬傳出消息,相對關照工人的《工資條例》近期將沒有出臺的可能。對此媒體反應平淡,這跟對老板們的關懷形成了鮮明對比。過去只是指責白領藍領仇富,現在連官員都不中他們的意了:“謹防官員仇富成為一種社會現象”。這樣的白眼狼真是曠世難尋。“自由派”黨羽《中國青年報》編輯童大煥為老板們鞍前馬后效勞時,便將2011年概括為“中國民企怨婦年”。如此恬然不以“怨婦”為恥者,不知是否空前絕后。

 

    “怨婦黨”對國企進行了持續不斷地攻擊,胡舒立領軍的媒體——從《財經》雜志到現在的“財新傳媒”——就是其中的急先鋒。胡舒立號稱是“揭黑英雄”,不過筆者認為稱其為“抹黑英雄”更符合事實,2011年堪稱其掌管的《新世紀》周刊等媒體對國企的抹黑年。當然除了國企,像“支付寶”這樣的私企在與外資發生沖突時也曾遭受胡舒立的敲打。2011年8月“支付寶”老板馬云稱自己“最討厭的是留在公司拿著錢占著位,毫無建樹并天天抱怨并不相信這公司的人”,可能就與此有關。“毫無建樹并天天抱怨”!胡舒立之類的媒體人的確是這樣一群一無所長卻專挑別人毛病的怨婦,比如,當他們的編輯涉足評論產業升級這種需要真才實學的領域時,就會暴露出他們麒麟皮下的馬腳來:空洞,干癟,乏味,且信口開河杜撰(美國長期的高科技投入即將轉化為生產能力的)事實而已(參閱《“世界工廠”亟待轉型》,《新世紀》周刊2012年第2期)。

 

    眾所周知,胡舒立是抹黑高鐵的帶頭人,不過其抹黑的對象,可不僅僅是高鐵。

 

    國家電網公司近年來在特高壓輸電技術領域的創新已領先世界,這令抹黑英雄懷恨在心:“特高壓之于國家電網公司的重要性,恰如高鐵于鐵道部,抑或更甚。”鏈接出處《新世紀》周刊一方面攻擊特高壓技術不過關——這一攻擊已被實踐所否定,另一方面卻又憂心忡忡,公然以反壟斷為借口來反對技術創新和進步。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災難后,充分展示了私企的自私與無能,而民眾與政府則無權干預私企內部事務,為此日本不斷有人要求將東電國有化。可《新世紀》周刊在報道時,反倒以此來影射國家電網。幸虧國家電網沒私有化,否則東電那樣的事故中國還不知道有多少呢。另外,國家電網不像鐵道部那樣倒霉,抹黑英雄于是一時未能得逞。

 

    抹黑英雄們現在連地鐵都不放過了,要求“地鐵大緩建”。

 

    2011年春節過后,媒體便對高鐵進行了集中轟炸。高鐵成了眾多媒體和學者的眼中釘肉中刺,無非是因為:

 

    首先,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的高鐵最多才時速三百公里左右,你們怎么敢把他們甩下一兩百呢?接受“普世價值”的難道還不如你們這群專制奴才了?上帝的羔羊難道還不如你們這群無信仰的土鱉了?其次,你們這群國有資本的職業官僚把私人資本家比下去了,這讓我們這些哈耶克的信徒情何以堪?能不想滅你嗎?再者,除了恨還有眼紅,高鐵做大做強了,就更愿把你給搞臭了:早有張大經濟學家指出,有盛宴一桌,我一個勁地朝它吐痰,別人惡心不堪躲開了,不就白白被我獨占了嘛!天公作美,鐵道部今年恰逢多事之秋,溫甬動車事故為吐痰黨抹黑黨提供了最佳時機。在將高鐵貶得一塌糊涂后,媒體學界進一步又炒作高鐵投資過大已資不抵債,以為將來染指高鐵制造借口埋下伏筆。

 

    五、

 

    詭異的是,2011年有力影響中國走向的兩件大事,竟然都發生在了溫州。溫甬動車事故發生后,經過媒體鋪天蓋地般的轟炸,國企和本國高端產業的的形象遭受了沉重打擊,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抹殺了2008年金融危機后官方干預經濟的成就。

 

    2011年盛夏,東莞零星工廠倒閉,媒體便企圖大做文章,無奈效果有限。到了秋天,溫州發生了所謂的老板“跑路”風潮,媒體如獲至寶。與對國企的幸災樂禍落井下石相反,媒體學界此時卻立即變了一副面孔,換了一套標準,一致高呼“救溫州就是救中國!救溫州就是救市場!”少數老板不務正業亂搞投機以至于玩火自焚,這本來不光彩,可是經過怨婦黨一歪曲,輿論形勢卻發生了逆轉:少數企業的困難被夸大成了普遍想象,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反倒比深陷危機的歐美世界更接近崩潰邊緣;高利貸玩砸了,竟然只有靠將其合法化來解決;跑路的無賴罪犯們,地方政府和銀行竟然請他們回來,不予法辦反而追加貸款,卑辭厚幣!投機奸商,本來是過街老鼠,應該人人喊打;結果呢,現在倒成了寵物狗流浪貓,應該享受呵護救助了,成了國寶大熊貓,需要保護了。2008年,美國救華爾街和底特律,好歹有個借口:大到不能倒。溫州的那幾個小投機商,竟然也享受到了這種待遇,華爾街和底特律的寡頭們還不羨慕得要死。

 

    在這種風潮下,巡視溫州的領導人便要求銀行要“提高對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的容忍度”。市場原則強調優勝劣汰風險自負,“救”,恰恰是助長腐敗,破壞市場。再說,在當前中國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淘汰掉部分落后企業也屬正常,否則中國將永遠吊在血汗工廠這棵樹上。至于那些跑路的老板投機商,更是賴賬的罪犯,不去法辦而去“容忍”他們、救助他們,成何體統?老板們跑路后遭欠薪的工人,你們怎么不去關心呢?去年富士康十三跳時,你們怎么不去救工人呢?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數百年,才腐敗到私人企業向政府索要救助的程度,中國這才三十多年,就已經后來居上了。

 

    怨婦黨沒忘記趁機倒打一耙。許小年認為,“【溫州危機背后的原因是國進民退】不僅富起來的溫州人轉向金融,全國各地都呈現出這樣的趨勢。投機只是表面現象,反映的是實體經濟中缺少投資機會,經營實業越來越困難,而這背后的原因又是國進民退,民營經濟的生存空間日益受到擠壓,資金沒有出路,涌向看上去賺錢容易的金融。”

 

    豈有此理!多年來,華爾街投機泛濫成災害苦了美國,難道也是被美國的國進民推逼迫所致嗎?投機是資本的天性,古今中西概莫能外,搞實業多辛苦呀。能投機就不搞實業,多數人如此。自己又貪又懶又笨搞不了實業,就別賴國企了。

 

    多重標準,厚此薄彼,大罵國企、無視工人、救助跑路逃犯的“市場派”,其實是有條件的市場派。正是“市場派”綁架了中國,綁架了市場。此例一開,后患無窮。

 

    從鼓噪補貼減稅為私企紓困到號召救助溫州奸商逃犯,從宣揚中國國富民窮而美國國窮民富(美國人卻說自己是1%富99%窮)到煽動移民,從夸大地方債務危機到控訴“保障房大躍進”,從攻擊國家電網到詛咒高鐵,從否定“四萬億投資”到借通貨膨脹制造恐慌(南方周末:“在漲價的日子里”,乍一看這些照片還以為說的是1948-1949年的上海南京呢),從刻意歪曲事實到不惜靠謠言造勢,經過媒體學界的聯手布局,成功地促成了這樣的全國性輿論:“國企是萬惡之源,私企備受排擠是弱勢群體,不對國企開刀,民不聊生,資不聊生,中國即將崩潰!”

 

    六、

 

    媒體輿論高壓下,效果逐漸顯現,變端開啟了。

 

    10月31日,抹黑高鐵的媒體先鋒就開始造勢:“消息人士稱,鐵道部甚至連鐵路項目投資控股權也有意放開。”11月6日,繼中石化中海油之后,中石油組建集團董事會,“一位央企高層稱,隨著董事會的組建,中石油將開始由國有獨資向股份化轉變,不排除在未來合適的時候,實現集團整體上市”。11月9日,發改委突然敲打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央視緊密配合。12月10日,國資委宣布今后要將國企分為“公益性”和“競爭性”兩類。12月14日,繼鐵路站段拆分改革后,鐵道部內部的核心機構組織也進行了調整,原鐵路運輸局下基礎部和裝備部按照專業領域被分別拆分。備受矚目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拖到了12月12日至14日才舉行,減稅成為此次會議送給私企的禮物。據聞,當年倡導向國企吐痰的那位經濟學家也成了此次會議的座上賓。

 

    終于,12月15日高潮降臨。現在不光允許你注資,同時還給你提供金融便利。可得大干一場了。

 

    賤賣國資化公為私,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我們早就領教了。對于懷揣著與當年顧雛軍同樣理想的那類人來說,這怎能不是“春天”呢?今日的顧雛軍們,沐浴著春光,準備大快朵頤了!辛苦了這么多年,痰沒白吐,就剩據為己有吃干喝凈啦!溫甬動車事故發生后,某報紙(南方都市報)開香檳慶賀,現在,恐怕他們除了開香檳,更得放禮炮了。

 

    12月23日,在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鐵道部長盛光祖宣布因基建規模過大,2012年鐵路基本建設投資將壓縮至4000億元,比2010年整整減少3000億元。可是就在此會議前一天,探聽到風聲的地方官員卻成群結隊般涌進了鐵道部大樓,為阻止本地高鐵項目因投資壓縮被砍掉而做最后的游說。http://www.ce.cn/cysc/jtys/tielu/201112/24/t20111224_21090369.shtml正當地方官員在為渝新歐之類的高鐵項目將帶動中西部發展、并有可能改變全球地緣政治格局而歡欣鼓舞的時候,高鐵怎么就成了遭棄的敝履呢?新中華帝國的思想先驅王小東扼腕道,在全球經濟漸趨蕭條的環境下,正應該大上高鐵、保障房等項目來刺激經濟(相應的通脹問題另外解決),否則悔之晚矣。

 

    12月25日,最新型的高速列車在青島南車四方股份公司下線,預計時速將超過500公里。微博上許小年對此咬牙切齒道:“打腫了臉,還要充胖子,用納稅人的錢,挽回自己的名聲。”許先生,人家南車是家企業,也是納稅人,自行研發高速火車來賺錢,咋成了“用納稅人的錢”“充胖子”了呢?您那教授頭銜是怎么混上的呀?

 

    已得到減稅補貼、金融優惠和允許染指高鐵等大禮的老板們,喜訊連連。12月23日,廣東省人社廳透露,將推遲明年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的時間。有專家說在勞動力成本占企業成本越來越低的情況下,此舉將加劇民工荒。看來,只管做大蛋糕不管分好蛋糕的傳統將繼續發揚,只要工人不加倍上演“十三跳”,工資就只能原地徘徊。

 

    已經不知禍害了多少國家的世界銀行,1月11日發布報告,要求中國的鐵路改革要借鑒國際經驗。應聲蟲胡星斗趕緊附和道“外國資本、民營資本”不僅要“進入”鐵路,還得要擁有“支配權、自主權”。

 

    歲末年初,就連《環球時報》也來趕時髦,接連刊發文章表示對私企和富人的關懷。其中有一篇文章《國企應成“先富帶后富”主力》(2011-11-10),公然要求國企替私企交納社保基金。果真如此,私企老板們就不用辛苦打拼了,躺在床上拿補貼就得了。“財新傳媒”和《南方周末》估計會有所不滿:你《環球時報》咋也來搶我們的生意呢?

 

    1月6日筆者發現一貫敵視國企的陳志武居然已經當上了中石油的獨立董事。耗子管糧倉,黃鼠狼看雞窩,這難道不是在鼓勵監守自盜嗎?許小年也沒閑著,他已經開始著手考慮新一輪私有化后,如何遣散工人以減員增效了:“將來你從這個國企出去以后,失業了,怎么辦?”鏈接出處

 

    當然,還是《南方周末》最心細,大過年的也沒忘慰問一下個別受委屈的老板:借盤點“2011年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來為某位因拖欠工人工資潛逃而被判刑的老板大鳴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