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外國公司的“軟性廣告”
■ 王地靈
在2011年底中國一位國家領導人出訪德國期間,我國權威電視臺在重點欄目中密集高調播出我國領導人參觀西門子公司、寶馬公司的畫面。這相當于這些公司在中國權威電視媒體上植入自己公司形象的“軟性廣告”,可謂花小錢辦大事,完勝其他國際競爭者和中國競爭者于無形。
在國際公關術語上,這被稱為“軟性廣告”。在西方,你能設想在他們國家主流電視臺的黃金新聞時段,長時間集中出現一家中國公司(而且是同本國公司構成競爭關系、有商業利益沖突的中國公司)的正面形象報道嗎?恐怕想都不敢想。
講了多少年“與國際接軌”,如果我們的媒體人還對一些國際慣例上的ABC全無概念,怎樣不讓人噓唏感嘆?
在中國公司同跨國企業的商業利益沖突日益尖銳復雜的背景下,一些外國公司借各種機會進行“軟性公關”,借以在中國提升其形象,更需要予以特別警覺。因為這可能無形中置中國同業公司于不利地位,損害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更有甚者,這幾年許多西方公司經常揮舞專利大棒,在國際上以濫訴中國公司“專利侵權”、搶注商標、阻止中國公司海外并購等手法,妨害中國公司正當的國際競爭,損害中國公司的國際形象。華為、海爾、TCL、正泰、吉利、奇瑞等許多中國公司,這幾年都在國際市場上受到西方公司這類不正當行為的對待。
這些西方公司在中國經營多年,清楚了解中國的各類“需求”,知道中國辦事情的各種規則,了解中國的程序和行情,懂得利用各種良機,去謀取各種隱性卻巨大的利益。我們相對應的部門,應充分了解對方的意圖和真正訴求,以免在“不知不覺”中正中了對方的下懷。
衷心希望我們的媒體和宣傳部門,能真正學會運用真正的國際規則,在這樣一個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中外公司商業競爭和商業利益沖突日益復雜激烈的今天,維護中國公平公正的商業競爭環境,尤其不要讓兩國間的高層訪問成為外國公司進行軟性公關、搞軟性廣告的良機,揚了別人志氣,“滅”了中國公司威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