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養老金能否入市?如果要入市該如何操作?養老金入市,這一項牽涉多個方面的潛在的政策安排,成為近期各方面人士積極討論的公共話題。
證監會提議 社保基金理事會支持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觀察,養老金入市的輿情源于證監會郭樹清主席去年年末的一次談話。 2011年12月15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第九屆《財經》年會上提到,養老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可學習全國社保基金,投資股市獲取收益。2012年2月2日,有媒體刊登郭樹清文章《改善資本市場結構 促進實體經濟健康成長》,文章中再次提及養老金入市。關于養老金入市,文章中稱鼓勵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增加對資本市場的投資比重,積極推動全國養老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等長期資金入市。全國社保基金會理事會會長戴相龍,亦于2011年末,積極回應郭樹清主席關于養老金入市的觀點。戴相龍會長表示支持養老金投資股市,也支持國務院有關部門建立基本養老保險投資運營機構。并且他認為養老金投資股市應該是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低的時候你要買,高的時候你要賣”。“地方養老金如果收上來,有一部分用來買股票是可以的。” 2012年1月14日戴相龍會長再次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成立專門機構集中運營一部分養老金投資股票勢在必行。他認為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客觀上有利于股市穩定,而不是被動的托市、救市,引進養老金按一定條件、一定比例投資股票,本身就是完善股票市場的一項重要措施。
全國人保部稱暫無養老金入市計劃
2012年1月16日,人保部社保基金監督司發布《2012年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工作要點》,文件稱2012年人保部將研究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問題,并明確要研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模式、管理機制、政策措施、監管辦法等,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議,促進基金保值增值。因此,市場人士猜測,一旦養老金投資運營管理辦法能夠順利出臺,養老金年內入市便可以完成關鍵的步驟,今年年內養老金入市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增大。針對此項猜測,2012年1月2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養老金暫無入市計劃。養老金投資運營的舉措一定要經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審核同意。按照現行規定,養老基金只能存銀行或買國債。
廣東省人保廳表示養老金入市屬于猜測
從2011年12月開始,有關南方某省將1000億養老金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從2012年第一季度開始投資管理的說法傳出后,廣東作為社會保險結余最多的省份,就一直備受關注。而按照媒體關于養老金入市的近期報道,廣東更是成為千億養老金入市的確定省份。1月31日,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向媒體表示,廣東社保基金的管理模式目前仍參照以往的管理模式,大部分存銀行。廣東省的養老金的管理辦法、保值增值計劃,其事、權都需經過上級主管部門和國務院的最終認定方可進行。廣東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從年前一直延續到目前的社會保險基金入市的說法,應該是多方猜測的結果。
專家學者多數肯定養老金入市之必要性
研究養老金制度的相關專家學者,多數對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實現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大趨勢持肯定態度,但也有不少學者表達了對于A股市場風險的擔憂。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認為,從世界各國的情況來看,養老基金都是資本市場的主要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由于養老金有自己使命,必然把它本身的穩健性、追求長期性的經營模式帶到資本市場中去;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繼曄測算,養老金入市應該投資股票,“這是唯一能夠保證一定收益率的投資方式”,除此之外,中國國內目前并無保證較高固定收益率的投資產品。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則有評論說,既然社保基金可以入市,為何養老金不能入市?雖然叫法不同,但這兩類資金的屬性是非常相近的。也有一些學者持相反觀點。中央財經大學學者褚福靈分析指出,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功能不同,前者要滿足現收現支需求,穩妥地增加一些低風險投資渠道即可,股票等權益類產品并不一定在其中。財經評論人葉檀也反對養老金入市,認為以人們的養老金與住房保障錢投入不成熟A股市場,風險太高。
多數網民擔憂“保命錢”安全
就目前而言,普通網民對養老金入市持反對意見居多。許多網民認為,在目前中國股市的狀況下,養老金的草率入市可能會使用于保障百姓生活的“保命錢”遭受損失。此外加上目前A股市場深陷熊市,更是放大了反對者意見的擔憂。新浪調查中53.9%的網民反對養老金入市,46.1%的網友支持入市;網易的調查中,71.8%反對養老金入市,28.1%支持;中金在線網站的調查中,73.68%反對,26.32%支持。不過,也有一些網友提到,每當大家都認為不應該入市的時候,其實也就是風險較低的時候。
輿情觀察:期待養老金制度建設與開放輿論場形成良性循環
去年年底以來, “養老金入市”成為熱點輿論話題,《證券時報》等多家主流財經媒體持續跟蹤報道,專家學者、政府官員、財經評論家等紛紛撰文表達觀點。此外,由于關乎大眾百姓的養老保障切身利益,大眾網民亦通過微博、論壇等自媒體形式紛紛表達看法,并陳述種種擔憂。可以說“養老金入市”的話題,早已不局限于資本市場范疇,已成為了備受關注的社會議題。傳媒學中認為輿論場的開放與否,不僅關系到輿論的形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輿論的正負方向——即產生正確的輿論還是錯誤的輿論。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認為社會各界關于“養老金入市”的激烈辯論、正反兩方面意見的充分博弈正是輿情事件中開放輿論場的典型案例。在開放的輿論場中,更多的利益相關方建言獻策,不同階層表達立場,通過觀點迥異的碰撞,促進達成共識;在輿論交鋒中,尋求良治之道。輿論場的開放性對于議題解決大有裨益。關于養老金入市的探討出發點是:如何改良目前我國養老金投資渠道過窄,緩解保值增值壓力,從而實現國民總體財富的穩健增長。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期待政策制定者直面輿論中關于如何避免養老金投資損失、沖擊A股市場等負面擔憂、專家學者繼續從學術角度研究養老金運營的國際先進經驗、相關利益方將意見充分表達,在建設性的輿論氛圍下,推進養老金制度完善,從而實現從開放輿論場中汲取有益意見,形成輿論場與制度建設間的良性循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