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這是一篇舊文,當時寫的時候帶了些情緒,很多言辭顯得不妥,所以沒有對外發布.希望大家能冷靜下來看這個話題.最好能多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這樣才能有進步.
首先查下百度詞條,對于通脹的解釋是貨幣供應多過實物供應,最終造成價格上漲,稱之為通貨膨脹。貨幣主義創始人弗里德曼將通脹因素統統歸結到貨幣增發,這句話很受歡迎,因為對于大眾來說很好理解。比如我們看到中國M2從有記錄以來都在創新高,其上升的斜率遠遠超過普通商品價格,再沒有通脹就太過神奇了。相對應的通貨緊縮的解釋就是貨幣供應減少,商品價格下降,需求減少經濟蕭條。大部分政府都喜歡通脹,因為只要不是惡性通脹,那么大家就認為經濟總體是處于上升通道之中,而且套用一句流行語,我們需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所以通脹不可怕,可怕的是開倒車,因為船大不好掉頭。如果是通貨緊縮,那就是經濟下降通道,大量的失業人群和貧困人口會對社會穩定造成沖擊,不管是民眾和政府都不喜歡,具體狀況可參考美國的大蕭條和日本的大蕭條。
以上都是教科書式的解釋,如果要深入理解經濟的運轉,這些解釋就顯得太過于膚淺了。貨幣的基礎功能是交換,所以貨幣是流動屬性為主,而不是存儲屬性。流動的話可以用水來做比喻,所以貨幣至少有三個特性,總量,流速,流向。總量在于M2,流速受利率影響,流向則是受到資本自由配置和政府分配調節。下面我們一個個來說明這三個因素如何來主導通脹和通縮。
貨幣超發只是說明了總量這個單一特性。中國是固定聯系匯率制度,所以美元的流進流出會對中國的貨幣總量造成巨大的影響。過去十年,大量美元涌入,央行對應大量增發基礎貨幣,如果不調整貨幣乘數(存款準備金)和匯率,那么M2就是被迫高速增長。最近新聞里說外匯占款減少,貨幣政策可以松口氣,真實的意思是,外儲減少,基礎貨幣少了,那就可以增加貨幣乘數,也就是降低存款準備金,說白了就是可以在維持M2不變的情況下適度放水,這樣皆大歡喜。但這個存款準備金是不可以無限制減少的,所以美元大量流出的狀況下,中國的貨幣總量必然也是被迫減少,那么通貨緊縮必然隨之而來。
很多人認為我們可以維持M2不變,就是美元被抽走,但央行不從市場中抽走人民幣,用來保持一定的貨幣總量,這是缺乏經濟常識。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兩端,資產是美元儲備,負債是人民幣,如果資產大量減少,負債不減少,就是資不抵債。那任何持有人民幣的人都會做同樣的動作,拋售人民幣換美元。匯率的崩潰,就不僅僅是通貨緊縮這么簡單了,這種情況就是經濟危機變成社會危機。所以從貨幣總量控制來說,通脹和通縮的總閥門并不在中國央行的手上,而是在美國人手里。如果要避免大規模的通脹通縮,第一條就是改革匯率制度,建立自己的貨幣發行機制。這點可以參照發達國家的國債模式。央行的資產是中國國債,對應的負債是貨幣,國債發行多少,總量完全可以由中國自己來掌握,而不需要看美國人的臉色。外匯儲備用作對外支付和保證匯率平穩就可以了。
在貨幣總量可控的情況下,貨幣流速對應的是利率,也就是資本的借貸成本,這點很關鍵。資本生來就是為了逐利,也就是資本的平均回報率必須大于資金成本。公式可以這樣簡化計算:(資本投入—勞動力價格—顯性固定資產成本—隱性生產關系成本)/資本投入=資本回報率。假設資本回報率是10%,借貸成本是6%,那么資本的凈回報率就是4%。對于普通商品來說,比如生產水杯,只要資本的凈回報率是正的,那生產商必然加大投資,提高產量,一方面是供給增加,另外一方面需求會逐漸減少,直到供給和需求曲線相交,這個時候資本的凈回報率可能下降為1%。在這個過程中,生產商不管是提高水杯的價格或者降低價格,都不影響供需平衡,只是曲線交匯的位置不一樣。在西方宏觀經濟學設定的理想環境下,假定各生產商進行充分的逐利和競爭,那么這只市場的無形之手,將使生產水杯的資本凈收益率就會無限接近于零,供需和價格趨于穩定,理論上是不存在通貨膨脹的。
但以上僅僅是理想假設,而且最重要的一個前提是,生產商生產的產品只具有商品屬性,僅僅依靠供需就可以決定其價格。放在現實中來,如果這個水杯不僅可以使用,而且不會壞,可以保值,甚至還有增值的功能,那就會出現另外一副場景,這時候相當于水杯具有了金融屬性。一個水杯今年的價格是100元,明年是120元,直接投資水杯的收益率是20%,去掉借貸成本6%,那么資本的凈回報率達到了14%,遠遠超過商品屬性時候的4%。把這個水杯換成房子,就明白這個社會運轉的奧妙了。投資房產的資本凈回報率遠遠超過了社會資本的平均回報率,那么大量的社會閑置資本,都會做同一個動作,購置房產,獲取超額資本回報。作為生產者,會瘋狂向銀行借貸,提供更多的房子,而作為消費者,同樣愿意大量向銀行借貸,獲得資本超額回報。
這個時候要注意一點,這個生產房子的和生產杯子的有一點是有本質區別的,生產房子的里面有地方政府的介入,這是實質性的壟斷供應,沒有競爭,可以超額利潤的期限人為延長,生產杯子的原料大把,無人壟斷,就算杯子有資本屬性,沒有辦法長期推高。如果央行設定的名義利率低于房地產的投資回報率,或者說房地產行業的資本凈回報率長期高于其他行業的平均回報率,那么房地產就會形成一個吸引資金的黑洞,直到把這個社會上的貨幣吸干凈。這場游戲中的借貸者跟隨地方政府享受著長期的超額資本回報率,相當于間接享有壟斷利潤,而大量存款者被利差驅趕,也加入到這場盛宴當中。
這個游戲的是否能繼續下去,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觀察。第一個是社會的閑置存款總量是否被吸納干凈,過去10年,大量的美元順差給這場游戲提供了充足的彈藥,當然后面美元流出就是另外一副場景了;第二個,名義利率是否提高,導致房地產的凈資本回報率為負,很遺憾,我們看到長期以來,名義利率是遠低于房產實際收益率的;第三個,游戲進入瘋狂期,銀行的子彈用光了,借貸者只能通過其他渠道融資,這時候的資本回報率就不能看名義利率了,需要將資本回報率減去實際利率。只要凈收益率還是正的,這個游戲就有玩下去的理由。當然這個時候,很多人已經學聰明了,根本沒必要費心思去開發房產或者投資房產,直接把錢借貸出去,就可以獲得比銀行利率高的超額回報了,這個就是我們看到的高利貸。政府也知道這個游戲無法長期玩下去,做了哪些事情呢,限價限購,主要是用來限制社會資本向房地產集中,但這個作用只是一道石頭墻,中間的縫隙很多,利差導致兩邊的水位不同,只要有驅動力,資金還是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流到房地產的,直到兩邊水位相同。
是泡沫終究要破,如果房地產永遠能夠保持超出社會平均收益率,那就會驅趕所有人往房地產相關的行業趕。如果是10萬元一套的價格,多投入2萬人民幣,就能有20%收益,如果是100萬,就需要20萬。這個收益率總是超出社會平均收益率的話,后面的投入將是天文數字。可以把人體做比喻,如果其中一只手吸收的養分永遠超過其他部位的平均吸收能力,身體的養分不約而同地往這只手上面輸送,結果是什么呢。這只手總有一天會超過這個人,就像癌細胞的原理是一樣的,瘋狂的吸收營養但不生產實際作用。房地產也是一樣,每年的價格往上漲,我們的財富就增加了么。不是的,是因為房地產把其他部門生產的財富吸到那里了,社會跟人體一樣的,是一個有機體,這顯然是不可持續的。當房地產耗盡了這個社會的財富的時候,那也就沒有辦法繼續推動其上漲了。
為何持續這么長時間,一個是過去10年美元資本的流入,第二是地方政府充當了生產者,長期控制土地供應并獲得了超額利潤,這些利潤又用作城市建設,為土地增值提供了循環動力。第三,長期的利差導致社會資本源源不斷的給地產提供彈藥。這場瘋狂的游戲中,房產的金融屬性已經幾乎代替了商品屬性,沒有能力上漲,那就是回歸到商品屬性,大家會發現,信貸泡沫和資金集中已經生產了太多的商品,遠遠超過實際需求。這個時候供需重新占據主導位置,那對于泡沫來說,就是價格崩潰,只有這樣,供需才有可能重新達到平衡。
回過頭來說通脹,我們發現名義利率低于社會資本平均凈回報率是正常的。這樣資本才有動力去做投資,才能促進生產消費的循環。所以發達國家一般會容許一定程度的通脹存在,但發展中國家因為尚未形成充分競爭,所以資本凈回報率總體會偏高一些。社會中某一項的資本凈回報率(前面房產的例子)超過社會平均回報率,會帶來信貸泡沫和價格泡沫,這個時候要看這個項目是否會影響到普通人的生活,如果是藝術品投資泡沫,就算價格漲到天上去,跟老百姓也沒有任何關系,但好處是可以吸收資金。但房地產是關聯固定資產成本中的最重要的一項,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杯子的價格上天,老百姓可以用碗。但房地產卻沒有選擇,因為不允許你自己隨便找塊地蓋房子。對于上面這場游戲中的借貸者來說,他們遇到的是通縮,因為其他東西相對房地產都在快速掉價,他們需要天量的資金繼續來保持房地產的回報率。對于存款者來說,他們遇到的是通脹,因為房地產直接影響租金,進而影響到生活成本。
很多經濟學家,有些人在說是通脹,有些人在說是通縮,其實張嘴就是錯的。就像一個人虛胖,結構不平衡,半邊身子浮腫,另外半邊干瘦,有人說這家伙是個胖子,有人說這家伙很瘦。其實這個人是生病了,藥方不是減肥藥也不是增肥藥。再來看,我們現在遇到的場景,有人說現在通脹,需要趕緊收緊貨幣,有人說現在屬于通縮,需要放水。貌似都有道理,但都沒有說到點子上。我們需要是調節利差,讓房子回歸商品屬性,這樣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才有保障。房地產的財富神話,對于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只是一場夢而已,對于這個社會來說,只是生了一場大病。后面房產價格下來,我們會遇到新的問題。前面10年,所有借貸者的資產負債表是擴張了再擴張,所有存款者的資產負債表還是原地踏步,這也直接導致了社會中巨大的貧富差距。
房產如果價格下來,資產減值,那么負債就顯得高了,現金會變的值錢。我們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個是埋頭開始還債,另外一個是債務沖銷,說白了就是印錢填窟窿。借貸的出口和收口都是在銀行,如果只有借,沒有回收,那么后面的通貨膨脹是可想而知的。銀行降低利率的作用是加大出水口的流量,減少進水口的流量,讓這個社會上的資金保持充裕,降低融資成本,屬于經濟刺激。如果銀行提高利率到10%以上,可以想象,就是縮小出水口流量,大功率向社會抽水,融資成本高過投資收益,就沒有人愿意投資了。只要進出水管都是暢通無阻,我們就可以用利率來調節資金流量。所以不要怕M2太多,利率提高,就可以有效降低貨幣的流速,這樣通脹自然消除。當然這個利率也是有限度的,大家可以看下民國時代的惡性通貨膨脹,那時候的人們都是跑步花錢,問題就在于貨幣的流通速度實在太快了,高利率起了反作用。
這里需要說下日本通縮和中國通脹的對比。日本的房產泡沫破裂,也是形成大量的負債,日本國民性格和體制選擇了一致的行動,埋頭還債。就算日本央行再三降低利率都是無用,因為日本的銀行需要保護自己,經濟還在持續下滑,借錢出去只會形成更多地壞賬。而日本的企業也不愿意去借貸,因為絕大部分日本人都在努力還債,來修復資產負債表,消費能力低下。大規模的基建刺激,只是增加了政府的負債,這些負債顯然跟中國的地方債務一樣,沒有辦法還本付息的,債務越積越高,日本政府也很忍耐,沒有一筆勾銷,默默地承受下來。另外日本的經濟發展,主要是靠外需,這個外需是形成真實的利潤的,而且利潤本身都在日本人口袋里,日本的貨幣發行機制屬于浮動匯率,經濟泡沫破裂,并沒有大量外資帶著利潤回流。這樣泡沫破裂也沒有對日本的匯率也沒有形成沖擊。
再來看中國,中國大部分老百姓還是比較純樸的,但契約精神并不強。如果出現大量負債,最簡單的想法就是將房子還給銀行,房地產中的大量投機客就更加了,會第一時間同時拋棄債務和房子,這些必然會增加銀行的壞賬。再來看另外一個重要的借貸者,地方政府,這些基礎建設一般產生的都是負現金流,是不可能還本付息的,他們這些負債黑洞同樣會由銀行來承擔。中國的銀行大多是國家的,當初放貸的時候就是一切聽命令行事,出了問題當然也不需要自己負責?;蛘哒f信貸員放貸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考慮過這筆錢以后需要收回,這是跟美國大蕭條,日本大蕭條中的銀行有著本質的區別,從信貸員到行長,沒有人需要對貸款回收負責,因為不需要擔心破產。銀行最后是沒有能力承受大量的壞賬的,因為經濟蕭條期,銀行的利潤更低,不能還債也不能破產,那么唯一的選項就是對壞賬進行一筆勾銷,類似的事情我們已經做過好多回了。鈔票流出的時候,我們發覺自家的管子比其他人都張的更大些,因為不需要擔心回收,在鈔票需要收回的時候,我們又發現借貸者從來沒有想過還錢。通縮是痛苦的,那只有在通脹中解決問題。可是苦了那些存款者,這些人往往是底層百姓,好不容易等了10年,想等風水轉回來,事實卻依然殘酷。跟日本不同,中國采取的是類似東南亞國家和阿根廷的固定匯率制度,資本的流入,和我們的底端產業,決定了這個社會并沒有得到多少真實利潤,只是存了幾個辛苦錢。在大規模印鈔添補黑洞的時候,我們同時會遇到資本流出,這樣匯率制度必然受到巨大的沖擊。不像以前,我們可以關起門來搞自己的一套?,F在我們的糧食還需要大量進口,這就決定了印鈔填黑洞的風險極其巨大,匯率的貶值會帶來惡性通脹,這就是從經濟繁榮,到經濟蕭條,再到貨幣危機和社會危機的流程。
很多人可能看到這里會絕望,我們該如何來擺脫這場即將到來的蕭條。整個財富社會的運作,有兩只手來調控的。經濟方面,我們會發覺貨幣政策這只無形之手已經失去作用了,繼續印鈔,會讓貧困者更加貧困,讓暴富者的繼續暴富神話,如果默默還債,貧困者已經沒有能力繼續還債了,而暴富者依然可以享受之前的財富。剩下的只有依靠財政這只有形之手來做強制性的財富分配。
這個就是最后一點,貨幣流向調節。房地產的長期壟斷暴利,農產品的長期壟斷低利潤,平均社會工商業的利潤也是低于房地產的回報率,低利率促進了信貸繁榮,使得貨幣集中向房地產流去,最終形成巨大的泡沫,這是無形之手的力量。將地方政府的利潤和房地產的利潤剝離開來,去除壟斷(這個我們已經在做了,房產稅和地方債),將房地產上積累的暴利財富截流下來,重新分配給大眾。同時進行對貧困者進行財政補貼和對壟斷者、房產商征收暴利稅,這就是有形之手的力量。
除去經濟手段之外,還需要其他政策手段的配合。對于銀行體制進行改革,沒有利潤驅使和資本約束的銀行,必然是一放就亂,一收就死。沒有資本約束和監管的國企和地方政府,永遠只需要考慮借款,不需要考慮還款。對貨幣發行機制進行改革,割斷美聯儲這只操控中國貨幣量的手。對存款者進行補貼,長期的負利率,只會讓這個國家的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從而失去執政根基。限制社會的壟斷暴利,沒有充分的競爭,必然是社會資源向壟斷部門集中。政府最終從生產和消費環節脫離開來,回歸分配者的角色。不要去相信自由經濟學家的理論,那叫做贏家通吃,把窮人吃光的結果就是贏家和輸家一起完蛋。利用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同時進行調節資源配置,目標永遠是向窮人傾斜,使他們成為中產,因為這些人是社會的大多數,只有這些人沒有了住房醫療教育養老之類的后顧之憂,他們才會去消費,內需才會真正起來,這樣中國的經濟自然就恢復了。人類的不理性和政府的無所作為將會把通脹和通縮變成一場繁榮和蕭條的鬧劇,不能指望民眾理性,只有政府這個分配者決定了經濟波動的幅度和烈度,如果這兩只手的作用發揮正常,那么通脹與通縮就不再是爭論的話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