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經濟學南京研究所笫17次研討會發言之五
——和平演變的重要思想基礎:“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
征漢文
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是至目前貫穿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斗爭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近二三十年來,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在社會主義國家屢屢得逞。中國的社會主義,在蘇東劇變之際,經受住了和平演變的考驗。但是,“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即: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等取代、否定公有制等作為社會主義制度屬性的內容,[1]會成為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和平演變的重要思想基礎。
一、“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是主觀主義、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產物
“社會主義本質”由以公有制等內容為主改變為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等內容為主,在思維的方法論方面犯有三重錯誤。
“社會主義本質”內容改變的第一重錯誤是:主觀主義。
主觀主義的表現是:主觀與客觀相分裂,認識與實踐相脫離。“社會主義本質”內容改變的主觀主義表現,一是與鄧小平的有關理論相分離,二是與黨的十四大報告精神相分離,三是與鄧小平本人的原意相分離。首先,鄧小平講社會主義本質[2]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等等的同一篇講話中,并在此以前先講到,之所以深圳“特區姓‘社’不姓‘資’”,是因為“公有制是主體”。[3]鄧小平多次講社會主義的原則一是公有制二是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其次,黨的十四大報告在概括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時,認為是“在社會主義根本任務問題上”“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顯而易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本質,它不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它不是社會主義的“制度屬性”。再次,黨的十四大報告是經過鄧小平本人審閱過的,在這個意義上,把鄧小平提出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定位于“社會主義根本任務問題上”,也是得到鄧小平本人同意、肯定的,那么,把它改變為社會主義的“制度屬性”,就是有違鄧小平的本意的。
“社會主義本質”內容改變的第二重錯誤是: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的表現是:意識決定存在。主觀主義必然會導致唯心主義。“社會主義本質”內容改變的唯心主義表現,在于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歸結于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制度屬性”、“特征”這一點。[4]社會主義本質,只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的簡稱。改變“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人們完全深知這一點。為此,他們使用了“本質屬性”、“制度屬性”、“特征”等反映社會主義制度本質的幾個基本范疇,就是明證。但是,說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制度屬性”、“特征”,它們就真的成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制度屬性”、“特征”?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作為社會存在的社會主義制度,不是由人們的意識決定的,不是人們說有怎樣的屬性就有怎樣的屬性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人類社會前進的動力;人類社會前進的過程,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過程。社會主義社會如此,其它一切社會都是如此。以鄧小平為代表,社會主義使它上升到自覺認識的高度,但并不等于它為社會主義所特有。既然它不為社會主義所特有,那么它就不可能成為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制度屬性”、“特征”。但是,內容被改變以后的“社會主義本質”,不做出唯心主義的解釋,就不可能有立足之地。
“社會主義本質”內容改變的第三重錯誤是:形而上學。
形而上學的表現是:用機械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只見其一不及其余,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社會主義本質”內容改變的形而上學表現,既在主觀主義之中,也在唯心主義之中。除了以上所涉及的有關內容以外,其突出的具體表現還有:其一,只關注形式而不關注內容。他們認為:其一,鄧小平首先提出“社會主義本質”這個概念,并從此才有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其言下之意是:在這個概念提出之前,沒有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其二,在鄧小平所講的“社會主義本質”之外,不能再有其他“社會主義本質”的概念。這兩個理由貫穿于教科書有關章節的字里行間。[5]其二,用一個事物的本質否定另一個事物的本質。按黨的十四大報告,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等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本質,指的是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本質;按馬克思主義觀點,以公有制等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本質,指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它們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事物”,因而,它們具有不同的“本質”是天經地義之事,本來無可厚非。但事實是: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等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否定了以公有制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形而上學,是“社會主義本質”內容改變的一切錯誤的總根源。
二、“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對內搞亂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
“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所造成的影響會是廣泛的,所造成的后果會是惡劣的。
首先,“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搞亂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根基。
“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強解為社會主義的“制度屬性”,否定了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理論與我國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的一致性,搞亂了我國為完成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理論根基。我國自改革以來,堅持以發展經濟為中心,把發展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鄧小平總結改革實踐的經驗時,提出了著名的“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權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理論。把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理論與我國社會主義根本任務辯證地一致起來,不僅是我黨政治智慧、民主智慧的結晶,也是鄧小平本來意志的正確反映。首先,黨的十四大報告把鄧小平的這一理論定位于“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這是我黨政治智慧的結晶。其次,該報告在起草過程中,不僅經過專家組數十易其稿,其間經過了中央政治局及常委會成員幾次討論,征求了全國數千名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的意見,這又是我黨民主智慧的結晶。再次,鄧小平親自審閱了十四大報告的第四稿,沒有提不同意見,也就是肯定了報告的這一定位。所以,它也符合鄧小平的本意。總之,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實際上是關于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本質的理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等,是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本質屬性。把應當屬于“任務屬性”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人為地賦予社會主義的“制度屬性”,把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理論與我國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一致性割裂開來,搞亂了我國發展生產力這一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理論根基。它給人們帶來的,不是更多的知識,而是更多的混亂。
其次,“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搞亂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根基。
“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強解為社會主義的“制度屬性”,以假的“制度屬性”否定了以公有制等為內容的真的社會主義制度屬性,搞亂了以公有制等為核心內容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根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假的“制度屬性”,而公有制等是真的制度屬性,是由制度屬性的功能與作用所決定的。作為社會主義本質的制度屬性的,必須同時具備兩個前提,一是對社會主義內部本質聯系的反映,二是對社會主義外部即對資本主義本質區別的反映。雖然,對于內部本質聯系的反映,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與公有制等都可以互不相讓地說上一通,因而難以分出勝負;但是,對于外部本質區別的反映,卻是一針見血、刺刀見紅,真假立判: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制度屬性之所以是假,就在于它無法與資本主義相區別;公有制等之所以是真,就在于只有它才能與資本主義相區別。由于“社會主義本質”是對社會主義制度屬性的反映,所以,改變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人們,竭力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說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屬性,并用以此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否定以公有制等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它就這樣搞亂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根基。
再次,“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搞亂了社會主義本質理論自身的根基。
“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強解為社會主義的“制度屬性”,其自身充滿著各種各樣的邏輯矛盾,因而搞亂了社會主義本質理論自身的根基。科學理論的形成,除了必須要客觀地反映現實的實踐,也要遵循理論自身的發展規律。可是,在“社會主義本質”內容被改變過程中,理論自身的發展規律已經肆意地被踐踏。其具體表現有若干方面,例如:它有意無意地不承認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本質,它有意無意地不承認事物的本質也是對與它物相區別的反映。于是,它任意混淆社會主義根本任務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兩種不同事物的本質。當它講社會主義特征時,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立和完善生產資料公有制,逐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達到共同富裕”、“對個人消費品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制度”、“無產階級專政”都列入其中。[6]而且我們驚奇地發現,它還講到了“生產資料的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基礎,是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相區別的根本標志”。[7]但是它在講社會主義本質時,則是把根本不能區別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容,而根本否認能夠區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公有制才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容。更不合邏輯的是:它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取代以公有制等為內容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時,又認為其本質的實現還要以堅持公有制、按勞分配等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為前提。[8]以公有制、按勞分配等為內容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本質的實現,是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其它前提的。既然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為前提,那么二者相比較,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就是更應該成為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需要馬克思主義本質理論為前提的理論,還要成為“本質”的理論,豈不是一種矛盾的理論!這種根本不顧理論自身規律的理論,怎么能夠成為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人為地把它硬是說成“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除了在為社會主義本質理論體系添亂,還能做什么?!
第四,“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搞亂了科學發展、協調發展的根基。
“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強解為社會主義的“制度屬性”,強化了發展生產力的極端片面性,搞亂了生產力與社會主義生產力、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等多方面科學發展、協調發展的根基。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號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何為“全面”?科學發展,協調發展,不僅僅是指發展生產力自身,也指發展生產力與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關系,以及發展生產力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上層建筑、意識形態、社會進步等多方面的關系,這就是“全面”。只在生產力領域中的諸因素、諸方面強調科學發展,也就是只強調在生產力領域內部科學發展,這是片面的、形而上學的。片面強調發展生產力,為“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提供了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又為片面強調發展生產力提供了智力支持。以這樣的理論為指導,科學發展觀就不可能全面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就難以獲得相對穩固的基礎。具體地說,片面強調發展生產力,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發展、協調發展所已經產生并將會繼續產生的消極影響甚至是破壞因素,會主要從以下方面表現出來:①片面強調發展生產力,影響了生產力與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科學發展和協調發展。當前的生產力,是個人的(如產權,尤其是先進生產力的知識產權),是階級的,是國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發展生產力”,是要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它有兩方面內容:一是發展社會主義所必需的公有制下的(社會的、國家的)生產力,二是發展社會主義所要“補充”的非公有制下的(個人的)生產力。片面強調發展生產力,導致實踐中片面地只注重后者而忽略甚至無視前者。②片面強調發展生產力,影響了生產力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制度)的科學發展和協調發展。當前,生產關系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按勞分配、公平分配問題。它就是片面強調發展生產力而不注重甚至無視生產關系建設所造成的惡果之一。③片面強調發展生產力,影響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科學發展和協調發展。我國的國家意志已經被形而上學者綁架在發展生產力這一個方面,嚴重束縛了國家意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建設等方面做出那怕是一丁點兒的努力。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一提到以公有制為主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建設,就會被形而上學者攻擊為“左”、“倒退”、偏離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等等。④片面強調發展生產力,影響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科學發展和協調發展。一方面,為了“發展生產力”,為了掙錢,什么都可以做;另一方面,生產力有了一定發展,為了花錢,什么都敢做。最集中的表現,就是人們道德的嚴重滑波。⑤片面強調發展生產力,影響了發展生產與社會進步的科學發展和協調發展。在生產力獲得一定發展的過程中,不再以公有制為主體了,貧富差距擴大并無法改變了,人際關系緊張了,等等,我國這樣的社會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⑥片面強調發展生產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道路上埋下了不穩定的隱患。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都把維護穩定的工作放在了突出的地位,這就是片面發展生產力所造成的惡果之一。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除發展生產力以外,還有許多事情同樣要花很大精力去做,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也要求這樣去做。
三、“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對外做了資本主義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對外則是做出資本主義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想做而做不到的許多事情。前面所述對內是搞亂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基的基于方面,都是資本主義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除此以外,這里特別強調以下幾點:
第一,“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做了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想做而做不到的這件事——掃除公有制這個社會主義物質基礎。
“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必將導致以公有制為主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逐漸被削弱。
我國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的領導下,建立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度以后,公有制經濟一直在自己毫無直接實踐經驗、向前蘇聯學習的過程中摸索前進。即使如此,從1949年到1978年,在國內外條件相當惡劣的形勢下,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指引下,我國約30年的生產力發展,走過了西方資本主義需要近百年才年完成的任務。當然,作為摸索,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是很嚴重的問題。
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開始的改革開放,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本質上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但卻被利用來形而上學地看待一切:形而上學的無視甚至否認過去社會主義的成就,形而上學地夸大過去社會主義的失誤與錯誤,形而上學的否定以公有制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本質,形而上學地強調發展生產力,等等。
改革30多年來,我國在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使經濟不斷邁上新臺階。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更多地聽到的是非公有制經濟的優勢和公有制經濟的劣勢,因而,人們所重視的是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而公有制經濟的作用被忽視,尤其是公有制經濟作為基礎對于非公有制經濟保駕護航的作用完全被無視。閉口不談資本主義不斷造成經濟危機,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私有制必然導致經濟危機的理論已經不被理會,公有制可以解決資本主義的危機的認識受到蔑視。
“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使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其內容的核心,助推著公有制經濟被削弱的趨勢,而這正是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所翹首以盼的。改革30余年來,一直是公有制經濟為非公有制經濟讓路,因此給社會、給人們產生了一種錯覺:非公有制經濟更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在當前,也無疑是非公有制經濟更“有利于”發展生產力蒙住了人們的雙眼。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容,助推了人們的這種不很正確的認識:只要“有利于”發展生產力,就不管它是公有制經濟還是非公有制經濟。在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助推之下,公有制經濟退居次要地位還會為期遠嗎?那時,作為無產階級利益代表的國家政權即使存在,更會像現在一樣對公有制經濟的振興變得無能為力。那時,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的和平演變不費吹灰之力,就使我國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名下的資本主義了。
第二,“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做了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想做而做不到的這件事——掃除馬克思主義指導這個社會主義思想基礎。
“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撼動的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根基,它會使馬克思主義的整個大廈土崩瓦解,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也將會不復存在。
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尤其是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之中。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矛盾,其中的生產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機器生產力的資本主義運用遲早要突破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以公有制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取而代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經濟危機的根源,解決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是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之所以科學,就在于它找到了走向社會主義的即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科學路徑。
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是馬克思主義指導社會主義實踐的具體體現。某一社會是不是社會主義的,首先看它的基本經濟制度。根據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經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沒有了公有制經濟,就沒有了社會主義經濟;沒有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就沒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只有堅持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只有堅持了公有制經濟,才能說是堅持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必然將導致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指導地位被削弱,而這正是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所翹首以盼的。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社會主義本質的主要內容,是以否定公有制是社會主義本質為前提的。這樣,它就可以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或者它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作為一句空話掛在嘴邊。當馬克思主義被嚴重削弱甚至成為空話之時,所謂馬克思主義指導這個社會主義的思想基礎也將不復存在,那時,就可以不堅持以公有制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就可以不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于是,形而上學地強調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否定公有制,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結果就會與資本主義合流。正如民主社會主義,不是強調生產關系的公有制,而是強調上層建筑的民主,所以它不可能走上社會主義,它最終與資本主義合流一樣。
第三,“社會主義本質”內容的改變,做了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想做而做不到的這件事——掃除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這個社會主義未來基礎。
我國的青年代表著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未來,改變了內容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現在已經進了書本、進了課堂,它所造成的消極影響,必將是導致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事業被削弱。
現在的青年人一開始所接受的社會主義本質的教育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而不再是公有制,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先就所有制來說,講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公有制,它明顯地是與資本主義的私有制相區別,任何人對它的認識都是一目了然的,也是沒有爭議的。再就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來說,它給人們的認識卻是一筆糊涂帳: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在這個方面有區別嗎,它又有什么樣的區別呢?就量來說,資本主義最初一百年所創造的生產力比以往全部歷史生產力的總和還要多,社會主義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就質來說,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任何一個社會都追求的,而不是社會主義所特有的。我們的理論,我們的教科書,能夠說清楚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方面的區別嗎?
將“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樣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傳授給青年學子,學子們會怎么看這一理論?一般地會出現三種情況:其一,接受“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其二,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提出質疑。其三,對此不置可否。其中,“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能夠成為青年學子中的主流觀點的,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而不是其它。
青年學子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樣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指導下,其一切行動便會圍繞發展生產力來轉,最終就如當前這樣,演變為一切圍繞“錢”來轉。因此,什么公有制啊,什么按勞分配哪,都會被認為是無稽之談。由這樣的指導思想培養起來的青年,社會主義的未來能夠依靠他們?如果依靠由這樣的思想培養起來的青年繼承、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社會主義還有什么希望?不是無稽之談才怪!
毛澤東說過,帝國主義把和平演變的希望寄托在我國第三代、第四代身上。現在,帝國主義的這一愿望已經破產。但是,當中國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影響下,當中國不再把公有制看作是社會主義本質的情況下,帝國主義和平演變中國的希望,出現在中國的第六代或者第七代或者第八代身上,難道還是沒有可能嗎?
社會主義的實踐史證明,帝國主義對我國的和平演變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一刻也沒有放松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一定要防止為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提供條件。在當前,防止和平演變的必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在“社會主義本質”理論上正本清源: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本質,它不能簡稱為“社會主義本質”;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只有它才能簡稱為“社會主義本質”。要將人們的思想統一到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本質這一理論之上!
[1]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119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3版。
[2]《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73頁,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72頁,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4]參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117、119、121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3版。
[5]參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五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3版。
[6]參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229-230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3版。
[7]參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229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3版。
[8]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120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3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