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之后,各國學者都在探討危機的根源,從央行方針到寬松貨幣政策,從銀行業到大型投行,從浮動匯率到商品定價,從金融杠桿到惡性投機,從過度消費到出口貿易,從自由市場到社會制度......,在這場危機的大討論與大辯論中,危機的真相離人們并不遙遠。危機之后,世界在20國集團領導下曾試圖改變錯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昔日的錯誤不僅沒有糾正,反而從發達國家蔓延到了發展中國家,如今的世界反而給了錯誤更高的自由度,新危機也就來的更加坦然。探討經濟問題的著眼點很多,我今天主要從銀行家的本性、貨幣的目的性、浮動匯率等幾個方面來探討:為什么世界正在延續與放大上次危機的錯誤。
1、銀行家的本性
資本的逐利性是人性貪婪的延續,而資本主義的金融寡頭特征又決定了當前世界經濟的模式。超前消費模式是由銀行業的信貸關系來維系的,從本質上看,超前消費是歐美銀行家設計的游戲規則,在這個游戲當中,銀行業幾乎將西方世界的人們都置于超前消費之中,消費者的代價就是要為超前享受長期還本付息,由此,社會勞動的剩余價值就被銀行業切割,銀行就擁有了長期而穩定的利潤來源。
美國的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為70%左右,從發達國家的消費比例來看,美國人的消費比例過高,實際上已構成了惡意消費,由于勞動剩余價值與消費能力不相匹配,這就造成了美國嚴重的“雙赤字”問題,但銀行業為了自身利益卻無法改變游戲規則,也就無法改變過度的消費模式,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美國形成了房地產泡沫、次貸危機、經濟危機,乃至到目前的債務危機。
當歷史進入到21世紀第一個10年,世界經濟的發展模式幾乎都在跟隨著西方的腳步,許多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向西方學習的腳步越來越快,在學習過程中,銀行業無疑成為了新興經濟體運轉的中心,超前消費模式的形成也由銀行業為主導而積極推廣,因此在中國經濟快速地發展過程中,銀行業獲得了極其豐厚的利益,僅從今年上半年數據來看,國內工、農、中、建四大行凈利潤總額就達到了3356.17億元,巨額利潤說明中國的銀行業已經復制了歐美銀行家的特性,正將中國的發展模式推向錯誤的軌跡,在這樣的軌跡下,我們看到了房地產泡沫化、地方債務危險化、惡性通脹蔓延化、中小企業貸款困難化等等,而這些現象都和銀行業的暴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歐美發達國家到新興經濟體,錯誤的消費模式已經被銀行業牢牢鎖定,并且在新興經濟體中得到深化,這種錯誤趨勢的擴張不僅造成了世界范圍內的惡性競爭,同時也為貨幣戰、貿易戰、經濟危機乃至戰爭埋下了禍根。
2、貨幣的目的性
2008世界經濟危機之后,在總結的教訓中有兩個重要點,一是金融杠桿過高造成的惡性投機,所以金融需要去杠桿化;二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比重失調,造成了國際貿易失衡、實業受損、失業率上升等,所以要加強實體經濟的投入。
危機后,西方國家為挽救困境大量發行貨幣,紓困的首選目標是銀行業,之后卻發現大型銀行的業績并不差,且賺的盆滿缽滿,其利潤大多來源于旗下投行的瘋狂投機,所以世界有一種被詐騙的感覺,但是這個錯誤并沒有及時糾正,結果讓銀行家們擁有了更多的資本,他們從本身利益出發,指導新增貨幣在世界范圍內大舉投機,這不僅導致了資本無法流入實體經濟,還最終造成了世界資源價格大幅飆升、通脹加速等現象。
中國在危機后貨幣超發,但情況與西方略有不同,中國在增發貨幣的同時確定了投資目標以消化新增貨幣,盡力將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中,計劃雖不完善,但方向相對正確,而美國卻排斥昔日“羅斯福新政”的有效辦法,回避國有化、計劃經濟與監管,雖然“羅斯福新政”曾力挽狂瀾,使昔日面臨崩潰的美國走出經濟危機并走向富強,但在“自由市場”的教條主義下,美國人卻拋棄了“羅斯福新政”的有效模式,原因是羅斯福當初的改革極大地觸動了銀行家的利益。面對華爾街,今日的美國政客沒有勇氣與之抗衡,那就只好讓錯誤繼續前行,所以在經濟危機之后,美國頒布的關于銀行業以及大型投行的監管法令形同空文,因此,失去監管的銀行業必然續演投機的瘋狂,這就使上次危機中的一切錯誤都無法得以糾正,新的危機也就接踵而來。
貨幣的本身并沒有善惡的特性,但其流動的目的性卻完全掌握在擁有者的手中,而歐美銀行業的貪婪特性決定了這些貨幣的逐利走向,不能效監督與抑制銀行業的貪婪,就無法改變世界經濟悲劇的延續。
3、對浮動匯率的思考
保持匯率穩定是當今世界經濟最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在“自由市場”的框架下,固定匯率已成“囚徒”,但是當浮動匯率不斷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動蕩時,回頭再審視固定匯率卻像一個“革命者”。“自由市場”在徹底否定了固定匯率之后,發現這個世界的貨幣體系已經找不到基準點,各主權貨幣在美元的大幅波動中深受其害,美元實際上成為了世界利益的剽竊者,浮動匯率無疑為世界經濟撐起了最大的漏洞。
從目前國際匯率市場的交易量來看,大量的流動性存在于匯率市場間從事著惡性投機與操控,例如日元在震后快速升值,達到了歷史高峰值,對日本的出口經濟打擊很大,日本政府被迫兩次出手干預匯市,但都遭到了國際資本的打壓,遭到了美元的阻擊,二次救市都以失敗告終,日本財相和央行行長之后都無耐地說國際匯率市場存在著操控問題,而日元問題并不是單一現象,這一現象還發生在巴西雷納爾等多種貨幣的身上。國際匯率市場的操控行為由來已久,當下國際匯率市場的操控行為更是日甚一日,浮動匯率機制已經成為了強勢貨幣的攻擊平臺,尤其是美元攻擊其他貨幣的平臺。
“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最近在接受采訪時說:“過去年代中所有大的危機都是兌換率浮動造成的。”他建議成立一個新的貨幣體系,由美元、歐元、人民幣組成一個大貨幣區,三種貨幣之間采用固定匯率機制,以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蒙代爾的話確實指出了當下世界經濟的要害與關鍵。2008經濟危機后,有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就是人民幣與美元掛再次鉤對穩定世界經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美國的政治操縱下,人民幣被迫再次與美元脫鉤,之后美元借機大幅貶值,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新危機,所以浮動匯率與固定匯率能否有效結合,是目前國際貨幣體系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從匯率兌換的機制上來說,“自由市場”將越來越多的主權貨幣變成了高度投機的金融衍生品,造成了等價物大起大落,這使貨幣屬性被嚴重弱化,如果貨幣不能回歸它的穩定性,就必然產生貨幣信譽危機,而今日的世界并沒有從上次危機中徹底反省,美元為尋找更多的杠桿將各主權貨幣紛紛趕下水,借著“貿易平衡”的旗號在匯率市場中呼風喚雨,世界就只能在風暴中飄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