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十年談《碰撞》
——再論中國經濟到了危機爆發的臨界點
2000年,韓德強出版《碰撞——全球化陷阱與中國現實選擇》,指出WTO的核心理念是自由貿易,這是強者拆除弱者自我保護屏障的戰略工具;加入WTO后,中國企業足不出戶即面臨跨國公司的挑戰;美國、德國、日本都是在貿易保護主義的長期指導下崛起的;WTO規定的幼稚工業保護期實際上是死緩期;弱者的格言是團結。作者認為:就業優先,資源節約,扶植戰略產業,為科技和教育事業重鑄靈魂,這才是21世紀中國的希望!2001年,韓德強發表了《全球化與世界經濟大蕭條》一文,對今天正在發生的這場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提出了預測和警告,該文已收錄到他的經濟學專著《薩繆爾森〈經濟學〉批判——競爭經濟學》。
最近,馬立誠發表《經濟民族主義好戰排他 堪比法西斯主義》一文,聲稱:
……2000年,還有韓德強的《碰撞》一書推銷經濟民族主義。這一年正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的談判關鍵年,《碰撞》用主要篇幅阻撓中國入世。
首先是全球化問題。韓德強說:“所謂的全球化準確地說是少數人的全球化,因此它既不是人類的福音,也不具備必然性。認為這種全球化進程不可逆轉,并且值得全人類熱烈歡迎,這只是少數人挾持多數人的意識形態而已。事實上,隨著這一全球化進程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被推進失業和貧困的深淵。”“全球化等同于資本主義的全球化”。韓德強還說:“全球化不僅是競爭激化的必然,還是美國政治精英和金融精英的一個重大陰謀。這在美國決策圈實際上早就是公開的秘密。”
再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問題。韓德強發揮他的想象力,為讀者描繪了一幅中國加入WTO之后極端恐怖的大災難:
“一旦美國農產品擠開中國市場大門,那么中國農民就有可能買不起油鹽醬醋,更大量的農村人口將不得不流向世界。”
“那時候的城市又將怎么樣呢?大量的工廠企業將關門大吉。”“如果我們考慮到美國連律師、會計、城市規劃、電影院、快遞服務等等都要占領,問題將更加嚴重。我們不得不擔心,明天我們到那里去掙錢……若干年以后美聯社接管新華社,緊接著記者大裁員。由于中國銀行體系破產,存款變成廢紙,人們也許就可能買不起汽油了。”
“全國大多數企業,無論是國企、鄉企還是私企、民企,都將倒下。”
與楊斌相同的是,韓德強也仇恨亞當·斯密。他說:“‘看不見的手’究竟代表誰的利益?事實上,我們知道,亞當·斯密就是在東印度公司的資助下寫作《國富論》的。經過《國富論》的解釋,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罪惡勾當都是促進了公共福利的上帝般的行為……所謂‘看不見的手’其實是把強者的利益普遍化為全體人民的利益,是為強者所作的精致辯護。因此,亞當·斯密所開創的西方經濟學正統從本質上講就不是科學,而只是市場經濟的宗教。”
結論是什么呢?韓德強告訴我們:“中國不僅完全可以搞貿易保護主義,而且必須搞貿易保護主義。”
然而,與楊、韓兩位預言相反的是,中國加入WTO之后的2001年到2007年,并沒有出現大災難。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綜合國力迅速增強。到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韓德強先生是否應該為他錯誤的恐嚇向讀者道個歉呢?
《碰撞》一書出版已經十年,中國加入WTO已經九年,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是否真如馬立誠先生所言的“形勢一片大好”呢?
視頻地址:http://www.56.com/u90/v_NTY5ODM3NzU.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