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美元霸權戰略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趙莉 · 2010-11-19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美元霸權戰略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趙莉  

   

    摘要 在金本位貨幣體系崩潰后,美國通過主導國際貨幣體系的多次變遷,使美元逐漸取代黃金和英鎊,取得世界霸權地位。在此后的幾十年里,坐穩霸主寶座的美元開始實施霸權戰略,通過打敗黃金、控制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壟斷國際金融組織,對日本、歐盟、拉美、俄羅斯等個個擊破,將全球經濟納為囊中之物,從中獲取最大國家利益。鑒于此,不斷走向國際化的中國經濟,要認真汲取他國經驗,及時轉變發展戰略,謹慎對待人民幣國際化,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可以說,當今世界看不懂美元就看不懂全球經濟。正值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化、市場化改革進入深水區之際,由華爾街主導的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了。中國快速加增長的經濟車輪戛然而止。人們驚奇地發現,中國經濟不僅已融入世界經濟,而且已在不知不覺中嚴重依賴上了美國經濟,依賴上了美元。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后,許多國人在慶幸我們沒有金融危機,我們只是受了些“皮外傷”;殊不知,我們沒有金融危機卻陷入了經濟危機,美國才是“外傷”,而我們是“內傷”。當專家們紛紛尋找這場經濟危機的病源時,有一條線索逐漸浮出水面——“金融危機是美國的一場陰謀”。至今,“陰謀論”或“計謀論”還令許多人難以置信。我們當然不能把中國當前的經濟問題全歸罪于外因,但阿根廷、墨西哥、俄羅斯、日本等國家的教訓,提醒我們不得不警惕存在已久的美元霸權戰略。

                            美元如何取得世界霸權地位

    19世紀以來,國際貨幣體系的變遷成就了美元的霸權地位;要了解美元的發家史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國際貨幣體系的變遷史。
    1、由黃金到紙的蛻變——國際金本位制的誕生。
    在人類數千年的貨幣史上,適用范圍最廣、歷史最長的貨幣一直是黃金或白銀等硬通貨。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現實中的交易其實可以不必轉移儲存在倉庫的黃余,只需轉移“倉庫存單”就可以,于是,黃金的倉單逐漸具備了貨幣的職能,黃金的書面憑證等紙制品逐漸代替實物黃金在市場流通起來,這就是早期的紙幣。為了使人們相信一張紙等同于一定數量的黃全,國家就以法律形式加以確認,這就產生了法定貨幣;法定貨幣的產生是黃金紙幣化的標志。
    1821年,英國正式確立了金本位制,即以法律形式承認黃金作為貨幣的本位來發行貨幣。這一制度的特點是:公民可以將持有的紙幣按照貨幣含金量兌換為金幣,各國之間不同的金鑄幣按各自含金量形成固定比較,建立比較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并允許黃金在國際間自由流動。金本位的確立,加上英國在當時經濟貿易的迅猛發展,很快確立了英鎊的世界霸主地位,世界貨幣進人英鎊世紀。
    2 金匯兌本位制的確立——美元開始挑戰英鎊。
    可以說,國際全本位制的確立成就了英鎊的霸主地位。第二次科技革命后逐漸強大起來的美國,要想挑戰英鎊的地位,必然會通過金本位制的調整來達其目的。
    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世界黃金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于商品生產的增長幅度,導致黃金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這就極大地削弱了金鑄幣流通的基礎。金本位制的困境推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場戰爭又反過來導致了古典金本位制的崩潰,也加速了英鎊的衰落。
    而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卻由于大規模的軍事采購促進了各行業的發展,通過貿易順差積累起強大的資本盈余。到 1929年,美國的工業產量至少占世界總產量的42.2%,大于所有歐洲國家的產量,世界經濟格局因此而改變。
    1922年4月10日,在最大債權國美國和戰勝國英國的共謀下,相關國家在意大利熱那亞召開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次國際經濟會議,結果創建了“金匯兌本位制”。其主要內容是:美元繼續與黃金掛鉤,還是1美元等于1/20盎司黃金;其他國家不能將自己的通貨換成黃金,可以換成英鎊;英國承諾允許英鎊換成黃金和美元。
    金匯兌本位制的確立,意味著美元和英鎊一樣成為各國貿易結算和外匯儲備的國際貨幣。但此時,英國經濟開始衰退,美國經濟實力己遠遠超過英國。1929年爆發了世界經濟危機,歐洲各國貨幣大幅貶值,導致黃金和美元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尋求安全庇護,美元地位不斷攀升。
    二戰爆發后,英鎊開始了長期逐步貶值的過程,各國紛紛將英鎊兌換為黃金,使英鎊的國際霸權地位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不過,此時的美元并未超越英鎊,而是與英鎊一起共同扮演著國際貨幣的角色。
    3、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美元登上霸主寶座。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和30年代的大蕭條,國際金本位制已難以維持,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二戰期間,國際貨幣秩序陷入混亂局面,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障礙。盡快建立起統一的國際貨幣制度,已成為國際社會的迫切任務。
    二戰后期,英美兩國政府的戰略家們出于本國利益的考慮,開始構思和設計戰后國際貨幣體系,分別于1943年初提出了“凱恩斯計劃”和“懷特計劃”。經過長期的討價還價,英美兩國達成協議,并于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了有44國參加的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在美國強勢經濟的干預下,會議最終通過了以“懷特計劃”為基礎制定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宣告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建立。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主要規定是:美元與黃金掛鉤,成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成員國貨幣不能直接兌換黃金,美國政府準許各國政府隨時向美國按照官價(1盎司黃金=35美元)兌換黃金;提供足夠的美元作為國際清償手段。可以說,該體系的建立標志著美元徹底打敗英鎊,英鎊淪落為美元的附屬貨幣。從此,美元登上霸主地位,為美國戰后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戰略的實施奠定了經濟基礎。
    4、牙買加貨幣體系的誕生——加固美元霸主地位。
    布雷頓森林體系成就了美元,但也埋下了隱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運轉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①美國國際收支必須順差,美元對外價值才能穩定;②美國的黃金儲備充足;③黃金必須維持在官價水平。這三個條件實際上不可能同時具備。戰后世界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為維護美元的穩定,就需要美國國際收支保持順差,其他貿易國必然是逆差,他國國際儲備資產則無法滿足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形成“美元荒”;如果滿足各國國際儲備資產的需要,就需要美國國際收支保持逆差,則易引起美元貶值,發生美元危機,形成“美元災”。這說明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不可解脫的內在矛盾——“特里芬難題”。
    戰后初期,西歐、日本為恢復經濟,需要大量美元,但又無力通過商品和勞務輸出來滿足,從而出現“美元荒”。于是,美國開始大量發行美元。50年代后,美國陸續發動侵朝戰爭和越南戰爭,軍費開支迅速增加,加上歐洲、日本的復蘇,美國國際收支逐漸由順差轉為逆差,美國政府不得不大量增發美元,結果導致美元多次貶值,產生美元危機,美國黃金儲備大量減少。當歐洲各國終于威脅要將膨脹貶值的美元盈余兌換成黃金時,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單方面撕毀協議,宣布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這意味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了。同時,阻斷了各國以黃金擠兌美元引發美元大幅貶值的通道,避免了重蹈英鎊覆轍的可能。
    1976年,面對混亂不堪的國際貨幣局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牙買加首都金斯頓召開成員國大會,商議搭建新的國際貨幣秩序。會議最終達成協議,簽署了《牙買加協定》,建立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該體系規定:黃金非貨幣化,黃金與各國貨幣徹底脫鉤,不再是匯價的基礎;國際儲備多元化;浮動匯率制合法化。
    牙買加貨幣體系的誕生,表面看來,美元地位因儲備貨幣的多元化被削弱了,實際上,他國貨幣無法與美元抗衡,都是美國的附屬貨幣,美元依舊是最核心的國際貨幣;更重要的是,美元從此獲得了自由,擺脫了黃金“緊箍咒”的約束,為其今后以美元為武器對世界經濟呼風喚雨掃除了障礙。就這一點,我們不得不對美國戰略家們的高明表示贊嘆:他們曾用“黃金擠兌”擊垮英鎊,怎么能允許別國用同樣手段沖擊美元呢?不能,辦法就是廢掉黃金!所以,牙買加體系不僅沒有削弱美元,反而為美元霸權戰略創造了條件。

                           美國如何實施美元霸權戰略

    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開始,擺脫黃金束縛的美元,使美國找到了一條其他國家尤其是前蘇聯不可能有的新的戰略核武器。美國是最強大國家,美元是最主要的國際貨幣,美元的崩潰意味著全球金融體系的崩潰。從這些因素講,非美元貨幣與美元對抗,承擔著巨大風險,是一場不折不扣的“不對稱戰爭”。在此后的幾十年里,坐穩霸主寶座的美元開始實施霸權戰略,通過打敗黃金、控制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壟斷國際金融組織,對日本、歐盟、拉美、俄羅斯等個個擊破,將全球經濟納為囊中之物,從中獲取最大國家利益。
    1、捧殺日元——日本陷入十年蕭條。
    1955年后的18年里,在美國的扶持下,日本經濟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高速發展,到1985年,日本GDP超過1.3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的1/3。
    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加。美國希望通過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有秩序的貶值改善國際收支狀況,而這也是歐洲和日本一直強烈要求和希望的。于是,1985年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舉行了五國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并簽署了旨在日元升值、美元貶值的“廣場協議”。協議簽署后,日元拉開廠不斷升值的序幕。不到三年時間,日元對美元升值了1倍,之后仍繼續升值。這場逼迫日元升值的戰爭進展得如此順利,大大超出了美國人的預想。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日本主動配合美國使日元大幅升值呢?其實,美國的意圖正好迎合了日元國際化的圖謀。時在日本經濟崛起的同時,日本深刻體會到,強勢國際貨幣的最大好處是,把風險轉給別人,安全留給自己。鑒于此,日本于1978年底,就提出了“正視日元國際化,使日元和西德馬克一起發揮國際通貨部分補充機能”的方針。1998年,日本又提出了《關于推進日元國家化的政策措施》,進一步促進日元的國際性應用。
    日元升值增加了國際購買力,使日本買下了美國的許多大公司,但同時也帶來國內房價和股價的飆升。東京的商業地價指數和日經平均股指從1985年到1988年,三年間暴漲了近2倍,至1990年出現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產泡沫和股市泡沫。在雙重泡沫的壓力下,日本銀行開始降低利率;與此同時,美聯儲卻大幅提高利率,導致國際資金紛紛撤離日本回流美國。1990年開始,日本股價與地價紛紛墜落,銀行損失慘重,企業紛紛破產,為應對資金困局不得不把以往購買的美國資產廉價拋售。
    之后的十年,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衰退,日元大幅貶值,美元卻和30年前一樣堅挺。在這10多年日元升值貶值的過程中,美元一進一出,使日元不僅沒有實現國際化戰略(目前在國際經濟中以日元標價的一直維持在7%左右),還損失了大筆財富,美國卻獲得了高額回報。我們不難發現,日本“失方的十年”正是美國“興旺的十年”。
    2、掌控拉美貨幣主權——拉美相繼爆發金融危機。
    拉丁美洲是美國的后院,保持后院的穩定是美國地緣政治的需要。為此,美國一方面從軍事上壓制,另一方面利用美元戰略引導拉美成為美國的附屬經濟體,形成對美國的資本依賴、市場依賴和技術依賴。這一霸權戰略,通過洞察“拉美陷階”的來龍去脈就可一目了然。
    20世紀80年代,拉美國家由于長期大量借入外債發展本國經濟,于1983年開始,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先后爆發債務危機。1990年,在美國的倡議下,相關發達國家與拉美國家政府一起在華盛頓召開了旨在幫助拉美走出“失去的十年”的會議,會議提出了指導拉美經濟改革的10條政策主張,即所謂的“華盛頓共識”。該共識實質是新自由主義的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一系列關于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的改革措施。在該范式的指導下,拉美地區進行了符合美國意圖的體制結構改革:對國企實施私有化,放松對外資的限制,讓利率市場化,實施貿易自由化,實施更靈活的匯率制度,并實施順周期的財政貨幣政策。
    在改革的初期,這些國家均出現經濟增長,但增長只是曇花一現,墨西哥于1994年底就爆發了金融危機,阿根廷和巴西略好一些,但也相繼于1999年和2002年爆發金融危機,這些危機后來都轉化成了經濟危機、政治危機、社會危機。金融危機的發生才使拉美人認識到,美國主導的改革方案對拉美國家“水土不服”,脫離實際的自由化改革使本國政府對宏觀經濟失去控制的同時,卻嚴重依賴上了美元經濟。經濟增長嚴重依賴石油美元和美國金融資本,本國貨幣匯率也緊盯美元,導致經濟主權和貨幣主權喪失。隨著美國出于本國利益需要,不斷調整石油價格、美元利率和匯率時,拉美國家紛紛出現國際收支惡化、外資大量撤出、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等問題,最終引發金融危機,跌入“拉美陷阱”。
    5、摧毀盧布——俄羅斯爆發金融危機。
    蘇聯解體后,為進一步打壓和控制俄羅斯,美國政府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首的戰略家們開始向俄羅斯極力推銷新自由主義的“休克療法”。1992年初,葉利欽上臺后,“休克療法”式的改革在俄羅斯聯邦全面鋪開。放開物價,大規模推行私有化,放開匯率管制,實施緊縮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等。其結果,一年后俄羅斯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盧布不斷貶值——美元依賴日益加深——國際收支惡化——通貨膨脹日益加劇;同時,貨幣主權被剝奪,工業體系瓦解,國民經濟嚴重依賴上了以美元為主的國際資本和消費品,而國民收入只能靠出口石油、天然氣和其他原材料。
    在IMF的威逼利誘下,俄長期推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導致生產萎縮,經濟虛弱,財政拈據,一直靠出賣資源、舉借內外債支撐,而且常常是拆東墻補西墻。這種局面,早已被國際投機家所洞悉。1998年,為穩定信心,阻止資本外逃,俄羅斯政府開始提高利率,動用外匯儲備干預外匯市場,并且向IMF求援。和以往一樣,IMF的緊急救援提出了削弱俄羅斯金融主權的財務改善和經濟改革條件。最終,這些條件沒有被俄羅斯接受,IMF也就沒有再提供貸款。這年的9月2日,盧布貶值70%,股市更是一瀉千里,大批企業倒閉、銀行破產,最終爆發金融危機。
    1999年,俄羅斯金融危機結束后,美元對俄的霸權戰略并沒有結束。2002年后,美國利用美元貶值又刮起了石油和大宗商品大幅漲價的旋風。推高油價可能導致俄羅斯大國沙文主義的復活,對這一風險,美國的戰略家們是不會忽視的。他們認為,經過10年的休克療法,基本摧毀了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基礎,俄羅斯的經濟越來越依賴西方的市場,也越來越依賴石油等資源品的出口,即使油價走高,俄羅斯也會像拉美國家一樣患上“荷蘭病”——資源產業在繁榮時期的膨脹,往往以犧牲其他行業發展為代價,高素質的勞動力和資本被吸走,出口高額盈利使貨幣升值,從而削弱工業品的競爭力。
    2008年7月以后,國際油價發生暴跌,俄羅斯股市大跌,外匯儲備大幅減少,貨幣貶值,財政困難加劇,剛剛復蘇的經濟又重新步入衰退。國際原油價格,幾乎成為俄羅斯經濟的“命根”,而石油價格的定價權牢牢掌握在美國的手里。貌似強大的俄羅斯又怎能擺脫美元的擺在呢?
    4 、狙擊歐元——遏制競爭對手。
    歐洲特別是英國,曾是世界經濟的主宰者。自美國取得霸主地位后,歐洲原有的經濟利益逐漸被美國侵蝕,迫使歐洲主要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美國。自1958年由六個國家組成歐洲共同體以來,經過30多年的艱苦努力,于1999年1月1日創立了歐洲統一的貨幣——歐元,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創舉。歐元的啟動,既是對美元霸權的一種反抗,也是企圖在新的世界利益瓜分中分得一杯羹的現實之舉。
    歐元的產生,對美元提出了挑戰,美國既然沒能阻止歐元的產生,絕對不會允許歐元強大起來。于是,美國于1999年挑起了科索沃戰爭,表面看來戰爭的目的是打擊南斯拉夫,其實美國還另有企圖,那就是在歐洲大陸燃起戰火就會阻隔國際資本向歐洲的轉移,由此打擊被一片叫好的歐元。果然,轟炸開始后歐元開始疲軟,并不斷貶值,歐元對美元的比價由成立之初的1:l,到2002年初下降到1:0.85。
    從2002年起,美元開始實行貶值策略,迫使歐元不斷升值。歐元升值增強了歐元區的進口能力,但此時的國際油價也在上漲,且油價漲幅遠遠超過歐元的漲幅,這意味著高企的油價耗盡了歐元升值的效益;同時,歐元升值降低了產品的出口能力。當然,作為新生貨幣,歐盟不愿意看到歐元的不斷貶值,因此在2002年后同意了對美元的大幅升值。但結果卻出乎歐盟的意料,歐盟得到的更多是政治利益和貨幣信心方面的好處,宏觀經濟則一直萎靡不振。
    可以說,歐元從一誕生,其控制權就落入美國手里,它的升降從來就不取決于歐盟經濟狀況,而是取決于美元霸權戰略。如此處境,試圖與美元平分天下的夢想化為烏有,目前已淪落為美元的附屬貨幣。
    5、制造2008年金融危機——實施美元的全球殖民戰略。
    盡管不能說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美國政府和華爾街精英聯手策劃的,但從這場危機的生成機理看,美國政府以大幅降息、美元貶值來制造非理性繁榮,引發樓市股市泡沫膨脹,再到泡沫崩潰引發危機,整個過程中,美國政府的精英們不僅沒有制止,而是推波助瀾,采取縱容的態度;危機爆發后,政府的救市措施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有點兒經濟學常識的人,了解危機的表面原因后,都感到迷惑——政府怎能縱容華爾街精英如此玩火!非理性繁榮的一手制造者格林斯潘出面解釋說:看來多年信奉的新自由主義理念確實有問題。問題真這么簡單嗎?僅僅是政策失誤導致的嗎?國內外專家陸續給出了多種剖析,大家的觀點都有道理,但不能忽略這場危機背后的美元霸權戰略。
    20世紀90年代,借助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美國政府力挺美元升值,以此從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廉價進口大量工業制成品,同時壓低石油、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整個90年代,美國經濟一路繁榮發展,一度出現傳統經濟學難以解釋的“新經濟”現象。與此同時,中國、越南、印尼等許多發展中國家靠著工業品出日的大量增加,帶動國內經濟快速增長,美元儲備迅速積累,且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轉為工業開發區,糧食進口不斷增加。
    自2002年起,美國政府為推動經濟的再次繁榮,開始實施對內降息、對外貶值的貨幣政策,為此美國大量增發美元。由于國內利率較低,大量增發的美元流向石油出口國、工業品出口國及歐洲國家,推動了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當這些出口國家樂此不疲時,沒有想到美國利用大批紙幣換回大量實物的同時,卻在利用抬高油價和糧食價格來稀釋出口國的美元收入,利用美元貶值來稀釋美元儲備國的債權,利用金融衍生品來回流他國的美元儲備;也沒有想到,由美元濫發引發的全球流動性過剩已危及到這些國家的金融安全。
    2008年,金融危機終于爆發。這場席卷全球的危機,雖然在華爾街引發,但美國的損失絕不是最大,歐洲國家、新興市場國家的損失絕不亞于美國。美國金融領域雖然也有損失,但這不過是“壯士斷腕”之舉,經過這次危機,美國不知又會從全球掠走多少財富。深受危機拖累的國家已發現,本國經濟己嚴重依賴美國經濟,貨幣主權已遭美元綁架。

                            美元霸權戰略對中國的啟示

    首先,要正視美元霸權戰略的存在和影響。無論我們是否承認,美元霸權戰略早己存在,并且已滲透到世界各地,它連歐盟、日本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不放過,自然對中國這個當前世界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不會手軟。《石油戰爭》作者威廉•恩道爾就曾說:“油價走高背后有著美國應對歐盟、中國這樣的在貨幣或經濟上對美元挑戰的戰略。”和軍事戰爭相比,貨幣戰爭在經濟掠奪方面更加隱蔽高效,還常常采用“胡蘿卜+大棒”的手法,致使許多國家先嘗到美元的甜頭之后,不知不覺就落入了它的殖民陷阱。中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們在總結成績時,應對付出的成本和代價進行全面分析,對美元霸權戰略己給我們造成的不良影響深刻反思,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
    其次,及時調整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并且提出“以市場換技術、以資源換發展”的發展戰略。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發展環境的變化,我們突然發現國內的許多市場己被外資占領,而我們的技術仍處于世界落后水平。不僅如此,國民經濟的增長已嚴重依賴出口特別是美國市場,資源日趨匾乏,環境日趨惡化,通脹壓力日趨增大,社會不公現象日趨嚴重,辛苦積攢的外匯儲備成了“燙手的山芋”……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調整我們的發展戰略,轉變我們的發展模式。
    我們還應認識到,美元霸權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武器除了軍事、人才,還有黃金、石油、糧食和市場。我們應改變以往只重貨幣儲備不重實物儲備的發展戰略,將黃金、石油、糧食及稀有資源的儲備納入國家經濟安全體系,不再盲目擴大資源品的出口,不再犧牲農田搞工業品出口,不再以市場換技術。
    第三,謹慎把握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這次全融危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美元霸權給美國帶來的好處,給非美元國家造成的被動,于是,我國政府今年初推出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標志著人民幣在國際化征程中正式邁出了第一步。這個決策是英明的,但要認識到目前的國際國內環境決定,人民幣國際化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吸取日元、歐元國際化過程中的教訓,不要落入美元陷阱。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在延滯中國經濟發展、遏制中國的強大方面,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地緣政治戰略是一致的。人民幣升值就是日本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時首先提出來的。當時,東南亞國家的貨幣紛紛貶值,日元本應堅持不動,但日本政府處心積慮地讓日元貶值,同時逼迫人民幣升值,其目的就是讓中國獨自承擔金融危機的損失,遏制中國經濟發展。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后,歐盟又慫恿中國人民幣出頭挑戰美元,建議人民幣國際化,其目的是引導美國絞殺人民幣。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應該保持冷靜,不要被“只有中國能救世界,只有中國能抗衡美國”這樣的言論所蠱惑,慎重處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第四,修正中國經濟發展理論體系。經過30年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日趨成熟,指導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取得巨大成就。但我們也應認識到, 隨著開放的深入,西方經濟理論對我們的影響不斷加深,“比較優勢說”、凱恩斯主義、新制度經濟學、新自由主義思潮等在國內都很盛行。拉美陷阱、俄羅斯金融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實踐證明,這些發源于西方發達市場的理論不一定適合發展中國家,我們不能盲目信奉,應該充分研究國情,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發展之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體系。
    (《環球視野》第325期,摘自2009年第6期《新視野》)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2.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3.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4.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5. 劉繼明|隨想錄(20)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10.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品有宅男 | 亚洲a级一a一级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免费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 在线亚洲欧美专区免费 | 亚洲激情网五月婷婷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