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全國馬克思主義論壇”
孫國江:金融危機對馬克思主義的確證意義
解放軍武漢通信指揮學院基礎部政治理論教研室講師 孫國江
2010年11月11日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從科學哲學的角度看,確證是經驗證據相對于輔助理論給待檢驗的科學理論(或假說)的一定強度的支持和辯護。一個事實證據對科學理論的確證可分為正面確證和反面確證。金融危機正面確證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危機理論的真理性,反面確證了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歷史合法性,共同確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緊迫性。
一、金融危機確證馬克思主義經濟危機理論的真理性
傳統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社會的生產資料被少數資本家占有。對廣大普通民眾而言,只能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去維持生存,他們在生產中的地位決定了其在分配中的地位:少數的資本家占有絕大部分的生產成果,而占社會人口大多數的普通民眾只能分得其中的少部分物質財富。在整個社會資本循環運動中,隨著資本家財富積累的不斷增加,產品生產的能力將持續擴大,但是卻伴隨著雇傭工人的相對貧困。這種相對的貧困,導致了社會相對有限的購買力,從而必然造成生產的相對過剩,從而導致危機的爆發。在經濟危機期間,大量的產品積壓賣不出去,工廠倒閉,工人失業,生產力倒退,生產力被破壞。資本主義正是在一波又一波的各種危機中被新的社會形態代替而走向滅亡的。
金融危機并未超出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理論判斷。與傳統的經濟危機不同的是,金融危機首先不是從實體經濟開始,是從金融領域開始的。從危機的內在運行邏輯上看:次貸危機的病灶在于違約率不斷上升,違約的原因在于未來預期遭到了沉重打擊,未來預期的悲觀在于透支消費的不可持續,透支的原因在于緩解生產過剩,生產過剩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內生性的制度性矛盾。根本原因就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也就是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二、金融危機確證了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歷史合法性
事實對理論的確證還在于其反面啟發法。為什么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經濟奇跡般地率先回升向好?答案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指導地位和科學社會主義指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這兩點表明:馬克思主義是揭示規律、指導實踐的科學真理,同時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歷史合法性。
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指導地位源于馬克思主義本身的真理性。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首先在于它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來解釋人類歷史的發展變化,把生產力作為推動社會前進最活躍、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學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深刻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了正確方向。其次在于它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它的全部理論都立足于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類解放和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最高價值追求,不謀求任何私利、不抱有任何偏見,是科學性、階級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理論。最后,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還在于它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不是故步自封的學說,而是隨著實踐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的科學體系。
美國金融危機反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功。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是生產資料占有方式的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區別也是生產資料占有方式的不同。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決定了商品經濟二重矛盾引發的危機最終是不可救藥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決定了商品二重性矛盾可能會產生危機,而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又決定了危機是可以規避和防范的,一旦發生是可以治理和化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市場經濟的特性,商品內在矛盾是不可改變的,改變的只是它的不可克服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警惕性不高,防范措施不力,可能會演變出危機。因此要清醒認識資本特別是金融資本的逐利性,防止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無序化、極端化。在公有制條件下,資本逐利性是可以調節和控制的,但私有制條件下,資本逐利性變成貪婪性,暫時可以管制并緩解,最終是無法管制的。
三、金融危機確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緊迫性
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當代中國具有歷史合法性,因此目前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加快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為指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發展之路,方可防止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幟的邪路。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同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四層內涵:一是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是作為一般原理和原則的一種方法論,是一種行動指南,是用來解決具體問題的;而各個國家的具體問題都不一樣,所以這個一般原則必須與各國實際相結合。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要適合中國國情。三是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必須與中國當代實踐發展的要求相結合。四是馬克思主義要破解中國問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只有反映中國國情、切合中國實際、指導中國實踐、并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融合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才能讓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積極應對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挑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要阻力在于種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所謂反馬克思主義思潮,是指那些以各種形式反對、攻擊、誣蔑、誹謗、歪曲馬克思主義的思潮。當前,應特別警惕以下三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負面影響。一是新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的具體表現:在經濟上主張照搬西方的經濟模式,強調自由化、私有化,反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在政治上反對共產黨的領導,主張實行多黨制、議會制、總統制;在戰略和政策方面,極力鼓吹全球資本主義化;在意識形態上,大肆宣揚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人權等觀念,宣揚資產階級的經濟政治模式、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二是民主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的一個改良主義派別和思潮,民主社會主義有悖于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一是在指導思想上,科學社會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元化指導,而民主社會主義卻鼓吹世界觀中立論、主張多元化的指導思想;二是在如何對待資本主義的問題上,科學社會主義堅持用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而民主社會主義取消社會制度的更替,堅持伯恩斯坦所謂“運動就是一切,目的是微不足道的”思想。三是在如何對待革命和改良的問題上,科學社會主義既堅持革命、也不否定改革,而民主社會主義只主張改良、從根本上否定革命。三是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個社會思潮,主要特點是貶低傳統、歪曲歷史、否定革命。具體表現在:歪曲從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現代史,否定一切革命包括新舊民主主義革命,認為革命只能起破壞性作用而沒有建設性意義;宣稱如果沒有革命,中國早就實現現代化了,鼓吹“告別革命”的觀點;給革命領袖人物抹黑,反過來卻美化反動統治者、侵略者和漢奸文人,叫嚷為他們平反。
在現實生活中,這三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表現形態多種多樣,有的公開宣稱反對社會主義、反對馬克思主義;有的非常隱蔽,甚至披上了堅持和擁護馬克思主義的外衣。有的打著“學術探討”、“還原歷史”和“價值中立”等名義來出現。有的以割裂、曲解馬克思主義的形式來出現,有的利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的某些挫折、失誤來出現,如果任由這種思潮蔓延,必將取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嚴重動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動搖人們的理想信念,非常不利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