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全球伸手對華發動糧食爭奪戰
李偉 譯
綜合日本《富士產經商報》等媒體報道,日本糧企近來加大了赴海外采購糧食的力度。據分析,除了為應對極端氣候可能造成的全球糧食短缺,日本的主要目標是與中國爭奪全球糧源,還想通過轉銷控制中國糧食市場。
日本加快全球購糧步伐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從未從法國購買過農產品的日本丸紅株式會社近日派代表赴法,洽談收購法國小麥的項目,這在歐洲引發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這可以看作日本拓展海外供糧渠道的標志性舉措。近來,日本糧食企業在全球多方出擊尋找糧源,例如從阿根廷采購玉米和大豆;投資非洲的莫桑比克,將當地的草原轉化為適合種植大豆和玉米等農作物的土地。
日本國際協力機構高級顧問本鄉表示,目前日本的糧食供應渠道不多,食品安全存在隱患。一些日本糧企從海外購糧時往往對質量非常挑剔,但購買量不大,這就需要支付較高的價格。另外,國際市場上的糧食供應商都喜歡大手筆購糧的客戶,久而久之,日本可能失去糧源。為此,日本企業必須做出改變,尋找更多糧源,并擴大采購量。
日本《富士產經商報》認為,日本是在為“缺糧的冬季”做準備。氣象研究顯示,今年冬季北半球的氣溫可能比往年偏低。甚至有氣象專家警告說,歐洲可能面臨“千年一遇”的超低溫,亞洲地區的情況也不會好多少。
《富士產經商報》指出,北半球的許多小麥出口國今年都可能因低溫歉收。目前加拿大已成為首個受害國。該國入秋后的氣溫大大低于往年,一些產糧區目前已出現零下9攝氏度的低溫,大批農作物遭遇凍災。今年該國小麥和油菜籽的產量預期將下跌20%。報道認為,嚴寒將相繼影響歐洲和亞洲的主要產糧國,這必然導致全球糧食供應減少,糧價上漲。因此,日本必須提前動手開拓新的糧源。
稱中日奪糧戰將愈演愈烈
日本《經濟學人》雜志則認為,日本的真正目的也許是與中國爭奪全球糧源。
報道指出,中國的糧食進口量不斷增長,近10年來大豆進口量增長3倍,玉米進口量也從今年開始大幅增長,這都引起日本的擔憂。日本曾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但近年來已被中國趕超。中國2000年加入WTO后開始進口大豆,每年的進口量從最初的1300萬噸增長至今年的5000萬噸。相比下,目前日本年均進口大豆只有360萬噸、
《經濟學人》認為,中國糧企強大的購買力令日本糧企顯得“脆弱”。報道援引丸紅株式會社糧食部主管福田的話說:“今年10月初全球大豆市場就出現貨源短缺。這在往年是很罕見的。我們支付較高的價格也難以買到足夠的大豆?!绷硗?,中國還開始大手筆進口玉米。截至今年9月,中國今年共進口玉米130萬噸。是去年進口總量的27倍。《經濟學人》指出,目前還不知道中國是否會繼續以這樣的速度進口玉米,但有日本學者擔心,中國對玉米的需求會影響日本的玉米進口。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一些日本研究機構認為,中日之間的糧食爭奪戰將愈演愈烈。為確保糧食安全,日本必須開拓新的海外糧源。
還想通過轉銷控制中國市場
日本一方面與中國爭奪糧源,另一方面又支持本國糧企進軍中國市場。
據日本《日經新聞》報道,為確保糧食供應,中國近年夾熱衷于赴海外進行農業投資。而日本一方面在外交舞臺上大力牽制中國海外找糧,另一方面又支持本國糧食企業加快進軍中國市場。報道指出,日前中國占據世界大豆貿易量中的1/3,預計2011年中國進口大豆的缺口為1100萬噸,2020年時這一缺口將達到2800萬噸。此外,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的玉米和小麥進口量也將出現不足。
《日經新聞》認為,日本糧企可以抓住機會,通過與一些產糧國的合作,充當中間商向中國出口糧食,以加快占領中國市場。日本三菱谷物商社已瞄準中國市場。它與巴西的幾家糧食供應商和阿根廷的糧食企業簽訂業務合作協定,包下這些企業的外銷糧源,準備轉而向中國銷售,這樣既可賺取利潤,又可加強對中國糧食市場的控制。另外,三菱谷物商社還計劃在美國西海岸設立谷物出口基地,以將北美地區出產的糧食產品轉銷給中國。
(《環球視野》第322期,摘自2010年10月14日—20日《上海譯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