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世民評論:最近金融市場的瘋狂讓人們開始相信通貨膨脹變成一種可以預期的未來,可實際上我們首先應該懷疑這種結論的出發點,因為這一結論建立在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上,可是實際上我們可能會發現美國聯儲是無法刺激經濟的,這一點從QE1的失敗中可以看出來,所謂的QE2計劃實際上是高盛銀行與一系列美國投資銀行的宣傳口號,這種宣傳口號也讓全球性的媒體變成了人家的宣傳機器,報紙上發表了汗牛充棟的這方面的評論與文章,金融評論員們也不厭其煩的做出長篇評論,但是他們沒有想過這種撲天蓋地的宣傳有點類似于2008年在石油市場上投資銀行的戰略計劃,當時他們宣稱石油價格會上漲到200美元可是結果卻是在經歷了石油價格一路上漲后,然后從147美元的高位一路到30多美元,,不僅制造了一場嚴重的能源危機與通貨膨脹,更是糧食危機的戰略操盤手,他們從當時的的石油價格崩潰與經濟崩盤中獲得了超額利潤,這一次他們炒作美國聯儲巨量的經濟刺激計劃會不會也等于在為未來更加惡劣的經濟崩盤埋下伏筆呢?畢竟他們的目的是改變過去十年的美元與美國國債的戰略目標,我的一位老朋友說這是一盤大棋,下這一盤大棋的是世界上最有勢力的銀行家與金融勢力集團,劉軍洛在他的書中說今年內中國央行大量拋售美國國債,可是美元在歐洲債務危機期間大幅上漲,這股做多美元的勢力他們在力量上遠比中國央行強大,他們與2008年那股做多美元的力量關系如何,恐怕值得每個人好好想想在經歷了十余年的美元巨額流入與人民幣大幅升值背后存在的這股國際金融勢力集團的真正實力,同時也得想想一旦大量美元由流入中國變成流出,中國經濟與貨幣系統將發生的是多大的災難與動蕩,因為我們總不能設想美元只會流入中國而不會出現集中性的流出,在金融市場上時間足夠長的朋友們都知道當所有人都認可并積極參與一種趨勢時也許恰恰就是趨勢即將發生逆轉之時,中國的超級繁榮既然建立巨量美元的流入與全球性的美元經濟貿易體系,但是如果這種外在的戰略環境已經發生了巨變,那么即將發生的恐怕就是我們的原來奉行了數十年的全球性經濟戰略與金融戰略的過時,如果我們不能充分認識到這種世界金融經濟巨變的意義以及由這巨變產生的地緣戰略形勢的變化,迎接我們的必然是一場足以讓我們陷入全面災難的失敗。這其實也就應了我題目中的那句話,人們應該思考一下,終結在何時。
沃爾克:第二次定量寬松不會帶來壓倒性結果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11月2日晚間消息,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周二稱,美聯儲可能會在本周晚些時候決定采取旨在促進美國經濟復蘇進程的政策寬松措施,但他不認為任何此類措施將可帶來“壓倒性的結果”。
現為奧巴馬政府經濟復蘇委員會(Economic Recovery Board)主席的沃爾克今天在新加坡發表講話稱:“我不認為此舉將會帶來任何壓倒性的結果。”他指出,美聯儲向美國經濟重新注入現金可能會帶來更長期內的通脹風險;雖然“我不認為此舉超出了一家央行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但他們將不得不解決這個問題”。
沃爾克進一步指出:“當太長時間里錢來得太容易時,我們將看到更多的”資產泡沫。沃爾克還表示,他無法確定美聯儲的第二輪“定量寬松”政策措施是否將是“大規模的”。
所謂“定量寬松”(Quantitative Easing),是由日本最早提出的一個概念,是在經濟萎靡不振、銀行信貸急劇萎縮的背景下,日本央行對從2001年3月開始的零利率(銀行間隔夜貸款利率)政策的進一步深化,其內容是由中央銀行向銀行體系提供充裕的流動性,以便鼓勵借貸和刺激經濟復蘇。
但沃爾克同時指出,雖然美聯儲進一步收購資產活動所涉及的金額可能會導致市場上出現擔憂情緒,并有可能會在未來造成通脹風險,但這項措施并不會令人感到驚慌失措。他解釋稱,美國失業率幾乎沒有可能在近期內迅速下降,而且美國的經濟問題也無法在短期內全部得到解決。
市場廣泛預計,美聯儲將在周三結束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制定會議后重新開始買入更長期國債,從而向美國經濟中注入更多現金。許多分析師預計,美聯儲將會宣布一項進一步的資產收購計劃,內容是在未來大約6個月時間里收購價值5000億美元的資產。
根據美國銀行美林公司全球研究部門(Bank of America-Merrill Lynch Global Research)的預測,美聯儲進一步收購資產計劃的規模將為1萬億美元,高盛集團(GS)則預計其規模將達2萬億美元。這兩家公司均認為,美聯儲將在11月2日到3日政策制定會議結束后首先公布一項5000億美元的收購計劃,此后再逐步加大規模。(金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