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圍繞歐盟對美企避稅調查引爆了第一顆“炸彈”。
北京時間8月30日晚間消息,歐盟委員會當地時間周二裁定,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以下簡稱“蘋果”)在愛爾蘭非法逃稅145億美元(約合130億歐元,970億元人民幣),現在蘋果必須要這部分稅金返還給愛爾蘭政府。這是蘋果公司在歐洲收到的最大罰單,此舉可能讓歐盟針對美國企業開展的稅務調查引發的歐美不和升級,而值得玩味的是,當事國愛爾蘭表示要上訴,蘋果公司也回應稱有信心贏得上訴。
蘋果被責令向愛爾蘭補繳130億歐元非法補助
經過兩年多的調查,歐盟委員會競爭事務專員瑪格莉特·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今天宣布了歐盟的這一裁決。維斯塔格在一份聲明中稱,歐盟委員會發現愛爾蘭政府違反了國家補助規定,與蘋果簽署了非法的稅收優惠協議,讓蘋果逃避了大量稅金。
歐盟委員會競爭事務專員瑪格莉特·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
最終出爐的判決書長達130頁,維斯塔格說:“歐盟成員國不能向特定公司提供稅收優惠,否則就違反了歐盟的國家補助法規。經歐盟調查發現,愛爾蘭政府給予了蘋果非法稅收補助,多年來讓蘋果較其他公司少繳大量稅金。”
歐盟委員會表示,愛爾蘭在1991年到2007年期間與蘋果公司達成的稅務安排使得該公司在2003年至2014年這十多年里只需就其歐洲利潤繳納不到1%或接近于零的稅款。
維斯塔格稱:“愛爾蘭此舉讓蘋果2003年在歐洲的有效企業稅率僅為1%,而2014年又降至0.005%。”
這家全世界最有錢的公司被責令支付最多高達130億歐元的稅金外加利息。
今天,受歐盟裁決消息公布的影響,蘋果股票盤前一度下跌1.94%,成交量約22.2萬股,成交量明顯放大。此消息之后,蘋果股價在法蘭克福擴大跌幅至3%。
業內人士稱,歐盟此舉并不足為奇。2014年6月,歐盟對蘋果在愛爾蘭的稅務問題展開調查,9月份,歐盟已宣布經初步調查認定,愛爾蘭政府給予蘋果稅收優惠構成了非法政府補貼。
《金融時報》稱,這將是歐盟有權監管成員國對企業稅務以來開出的最大追稅單。目前歐盟委員會正采取行動,對全球各大企業的激進避稅行為重新劃定紅線。此前接到最大罰單的是法國電力(EDF),它曾被要求補繳14億歐元。
彭博社旗下研究機構Bloomberg Intelligence之前曾預計,如果歐盟執行相對嚴格的會計標準,可能會要求蘋果按照12.5%的稅率補繳稅款,那么蘋果需要補交80億美元的稅款。而摩根大通(JP Morgan)則認為,在最糟糕的情況下,蘋果可能需要補交190億美元的稅款。
歐盟委員會最終裁定的145億美元的金額較前幾次的追稅案高出近40倍。歐盟委員會在聲明中稱,如果其他國家也向蘋果追討更多稅款,則這一金額可能會減少。
愛爾蘭和蘋果均提起上訴
按照規定,蘋果公司和愛爾蘭均可針對歐盟委員會上述裁決提起上訴,目前兩者均已誓言要在歐洲法院提起上訴。
蘋果公司CFO盧卡斯·麥斯特里(Luca Maestri)今年1月曾表示,蘋果無需向歐盟各國政府補交任何一分錢的稅款。麥斯特里當時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稱:“該案件是歐盟委員會和愛爾蘭政府之間的事情。坦率地講,目前還無法預測其影響,我們需要等待最終的結果。”
但麥斯特里同時補充道:“我的預計是‘零’。如果歐盟委員會給出一個公平的調查結果,那么我們應該一分錢都不用補交。”
截至今年6月底,蘋果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和有價證券總計約合2315億美元,其中92.8%約2149億美元位于海外子公司。
對于歐盟委員會的這項裁決,愛爾蘭財長邁克爾·努恩(Michael Noonan)稱:“我不同意歐盟的該裁決。我別無他選,只能尋求內閣支持以謀求上述。”,他強調,“愛爾蘭的稅收體系嚴格按照法律執行的,沒有例外”。
據了解,蘋果避稅的主要手法是通過愛爾蘭子公司,而根據愛爾蘭法律,一家愛爾蘭公司如果管理權和控制權都不在該國,可以不在愛爾蘭納稅。利用愛爾蘭這種獨特的稅法,蘋果先在愛爾蘭設立蘋果國際銷售公司,負責接收除了美國以外地區的所有銷售收入,享受較低的所得稅率。然后,通過蘋果國際銷售公司的母公司:蘋果國際運營公司,將利潤都轉到后者的總部所在地英屬維爾京群島。由于蘋果國際運營公司管理權不在愛爾蘭,因此不用在愛爾蘭繳稅,而英屬維爾京群島幾乎免稅。
蘋果如何利用海外公司避稅
而蘋果在一份聲明中稱,有信心贏得上訴。蘋果稱:“歐盟委員會的決定重寫了蘋果在歐洲的歷史,無視愛爾蘭的稅收法,顛覆了國際稅收系統。該決定的重點不是蘋果要繳納多少稅金,而是哪個政府收了錢。這對歐洲的投資和就業將產生深遠的不良影響。”
大西洋兩岸矛盾激化
歐美和美國之間圍繞對蘋果的這起調查關系緊張,美國促使歐盟當局放棄該案。美國財政部指責歐盟委員會成為“超國家稅務機關”,其杜絕激進避稅的努力威脅到國際稅改協議。
美國財政部官員今天也回應稱,不會就歐盟對蘋果的裁定置評,但美國對歐盟委員會的單邊行動非常失望。
這名官員稱,這種行動可能抑制外國投資,影響歐洲商業氛圍,也有違美國歐盟之間的經濟合作關系。
歐盟有權命令各國取消對受優惠者的援助,如欠稅,而非罰款或非法政府補貼。
如果此次愛爾蘭法庭上訴失敗,將意味著以前國家默許的非法稅收減免如今可能會變為大額稅收。
其實,蘋果避稅問題由來已久。美國國會參議院曾在2013年5月發布報告稱,蘋果利用美國稅法漏洞,2011至2012年間在美國避稅125億美元,為此國會召開聽證會,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首次就避稅問題到美國參院接受質詢。參議院的報告指出,蘋果通過眾多的海外聯營公司(包括愛爾蘭子公司)避稅,報告預計蘋果2011和2012年在美國分別避稅30億美元、90億美元。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
庫克在參議院作證時否認逃稅指責,辯稱繳了應繳稅款,不依賴避稅手段,還呼吁美國政府改革稅制。
日前,庫克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再次回應了外界對公司采取規避美國稅收的質疑,表示如果無法獲得“合理稅率”,蘋果不會將境外收益帶回本土。
此前蘋果曾警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歐盟方面作出的對其不利的裁決可能對其財務產生“實質性”影響。
《金融時報》引述參與調查的一位知情人表示,這一裁決將導致蘋果必須重新申報自己的賬目。此外,歐盟委員會正專注于蘋果知識產權資產的稅務待遇,這是一個備受爭議的領域,很可能導致蘋果被要求補繳大量欠稅。
上周三,奧巴馬政府就此對歐盟發出“警告”,歐盟對蘋果、亞馬遜、星巴克等美國公司的稅收調查會造成非常“不幸”的國際稅收先例。如果對蘋果的避稅懲罰成為先例,歐盟后續可能還會對星巴克、亞馬遜、麥當勞等幾十家美國公司過去數年在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避稅國家”的部分避稅進行補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