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22日晚,美國國防部新聞秘書約翰.柯比(John Kirby)將軍表示,美國對極端原教旨武裝“伊拉克及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在敘利亞境內的目標首次進行了打擊。總部在倫敦的“敘利亞人權觀察”(SOHR)稱,美國和約旦、沙特、阿聯酋、巴林四國空軍發動了至少50次空襲。
這是自8、9兩個月ISIS先后斬首兩名美國記者,奧巴馬于本月初宣布將“不受敘利亞邊界限制”對ISIS進行空襲,和9月18日美國眾院通過決議,授權奧巴馬武裝敘利亞溫和反對派以對付ISIS以來,美軍首次采取針對敘利亞境內目標的空襲行動,也是“阿拉伯之春”和敘利亞內戰爆發后,美軍首次在敘利亞境內采取軍事行動。這次行動,美國首次將F-22戰機投入實戰,并發射了“戰斧”巡航導彈,據稱摧毀了多處ISIS目標。
人們關心的首先并非空襲實際效果,而是空襲的真正意圖:究竟是對ISIS的“鎖定式打擊”,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或不僅在酒),有借機干預敘利亞內戰,顛覆巴沙爾政權,主導“后阿薩德時代”敘利亞政治重構的目標?
SOHR宣稱,空襲目標集中于敘利亞拉賈省和代爾祖爾省等地的ISIS目標,并波及阿勒頗、伊德里卜等地的另一個極端組織——勝利陣線(Al-Nusra)目標,但此說并未得到美方證實。“勝利陣線”盡管也在反恐黑名單榜上有名,不久前還在敘以邊界綁架聯合國觀察員,但目前這些觀察員都已獲得釋放,上月25日,被該組織綁架達22個月之久的美國記者(Peter Theo Curtis)在一些國家斡旋下獲釋,美國是否會在此次空襲中隨手打擊勝利陣線,恐怕還需進一步核實。SOHR是接近“敘利亞全國委員會”等“溫和反政府武裝”的組織,其信息當然會更符合“溫和反對派”的意愿,但是否是事實則需要美方自己的證實。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此次越境空襲,仍然采取了比較謹慎的做法。
首先,拉上四個阿拉伯國家,其中不僅有和大馬士革當局關系惡劣的沙特,也有關系相對好得多的約旦,這顯然意在進一步凸顯“反恐”戰術目的,而避免被指責為“入侵”或“干涉敘利亞內政”。
其次,美方和大多數觀察家的說法顯示,攻擊目標集中于敘利亞-伊拉克-土耳其交界附近的ISIS控制區,且這些控制區內受到ISIS軍事壓力最大的,是庫爾德武裝和“溫和反對派”,選擇這些目標,可以回避“假途滅虢”、借機打擊大馬士革當局的嫌疑,讓原本復雜的問題重新簡單化。
鑒于敘利亞內戰形勢復雜,頭緒繁多,且種種跡象表明反巴沙爾陣營魚龍混雜,奧巴馬長期以來一直不愿插手,以免深陷泥潭不能自拔。此次越境空襲,很大程度上是兩名記者被殺、ISIS坐大后,為應付國內“總統必須有所作為”壓力,而作出的止損動作——畢竟越境空襲的風險和代價,總小于把地面部隊派回伊拉克。因此總的看來,美國此番的越境空襲,目標主要還是集中在ISIS身上。
但美國的確存有借機影響敘利亞內戰格局的心思,通過“武裝溫和反對派”的決議本身,就已經表明美國希望敘利亞出現“可控的反對派武裝”,此次空襲,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在該地區活躍,且被ISIS等逼入窘境的“自由軍”和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不過內戰的過程表明,所謂“溫和反對派”本身也同樣成分復雜,且戰斗力不敢恭維,武裝他們同樣存在極大風險,且空襲削弱ISIS,受益者不僅僅有“自由軍”等“溫和反對派”,也有同樣遭受ISIS軍事壓力的大馬士革當局。因此美國下一步動向仍然成疑、
聯大即將開幕,美國勢必利用聯大平臺,為自己此次越境空襲辯護并尋求背書。鑒于ISIS的倒行逆施和美軍此次行動的小心翼翼,美國將不會遇到太多阻力,但接下來會怎樣,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之春”之初最活躍的兩大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卡塔爾,此次均未參與越境打擊(卡塔爾僅提供了后勤支援)。土耳其-敘利亞邊界的不設防,和土耳其曾長期給ISIS提供方便的事實,讓剛“總理變總統”的埃爾多安受到盟友不少抨擊,而卡塔爾則被多條線索指為和ISIS存在瓜葛,它們的缺席,既表明中東的美國盟友們各懷心思,也從另一側面表明美國的謹慎:和其它阿拉伯國家相比,這兩個國家和大馬士革當局的關系最為惡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讓它們回避,可省卻不少麻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