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政府軍逃離第二大城市摩蘇爾時留下一地頭盔。
六月,反政府叛軍攻城略地,勢如破竹,伊拉克告急。
6月10日,伊第二大城市摩蘇爾被反政府武裝占領。6月11日,前總統薩達姆老家、薩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被收入囊中。6月16日,西北部重鎮塔爾阿法爾被攻克。隨后一天,反政府武裝與政府軍在東北部城市巴古拜展開激戰,這一地點距首都巴格達僅60公里。同一天,一伙據信效忠“基地”組織在敘利亞分支“努斯拉陣線”的武裝分子攻占了伊敘邊境城市阿爾凱姆。
這一期間,八百單兵令政府軍三萬將士落荒而逃,讓世界震驚。而反政府武裝還迅速補給軍力,占領了巴格達周邊迪亞拉省的兩個軍火庫,奪走了40萬件武器,其中包括AK-47步槍、火箭彈、火箭彈發射器、炮彈和迫擊炮等武器。
6月20日,位于拜伊吉城的伊拉克最大的煉油廠鏖戰正酣,截至記者發稿,煉油廠75%地方已被叛軍占領。
亂局制造者
ISIS擁有1.1萬至1.3萬核心武裝人員,與“小打小鬧”的恐怖組織不同的是,ISIS的訴求更為明確且野心勃勃,目標在于重劃中東版圖
所有挑釁襲擊行徑都指認向一個組織——“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ISIS)。
ISIS是“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伊拉克伊斯蘭國”與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組織“救國陣線”于2013年合并成立的一個組織。
報道顯示,ISIS的成員主要為遜尼派伊斯蘭教徒,也部分來自英國、法國、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ISIS擁有1.1萬至1.3萬核心武裝人員,其中3000人是外籍士兵,加上搖擺不定的部落附從武裝總共兩三萬人。
與拉登被擊斃前后中東出現的一些“小打小鬧”的恐怖組織不同,ISIS的訴求更為明確且野心勃勃,2007年,ISIS曾經發行一本小冊子,詳述了其建立伊斯蘭國家的愿景。他們企圖在從伊拉克到地中海之間的中東核心地帶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宗教國家,目標在于重劃中東版圖。
在對抗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的戰斗中,ISIS整體戰斗力有了很大提升,在與敘利亞正規軍,以及趕來支援的黎巴嫩什葉派真主黨武裝交手數載后,ISIS能嫻熟運用各種輕重武器,實施地面群組協同作戰。據稱,數百名薩達姆時期身經百戰的軍官加入了ISIS,并成為該組織內的指揮骨干,而200名車臣高加索老兵組成其最強部隊。這意味著,如今的ISIS是一支訓練有素、了解伊拉克的軍事力量,其領導人甚至比伊拉克政府軍高層更有條理、更懂戰術、更精于作戰。
現在,這一組織已經蛻變成一個強大的自治實體,占有重要的領土和資源。控制地區跨越伊拉克和敘利亞,在伊敘邊境兩側占據近20萬平方公里土地,地域可以比肩一個國家,堪稱中東規模最大、發展勢頭最猛的恐怖組織。用德國反恐專家諾伊曼的話稱,“ISIS對世界的危險遠遠高于塔利班,其影響已經突破區域局限,成為全球性的威脅。”
“在這之前,ISIS引發的暴亂影響已經在難民問題、雇傭兵,以及黎巴嫩真主黨的未來等問題上有所反映,今后,該地區什葉派和遜尼派爭端將在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土耳其等國產生波及效應,并可能繼續引發后續的不穩定。”美國國防大學國際安全事務學院副教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兼職教授David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最富反叛軍
ISIS目前并不缺錢,總資產可能增加至15億美元,可稱為“世界上最有錢的恐怖組織”
和許多恐怖組織不同,ISIS還是目前“最富有”的極端組織。據專門統計恐怖分子資金的“杰哈德·錢”網站統計,按照2011年的數據,阿富汗塔利班總資產約7000萬至4億美元,黎巴嫩真主黨總資產在2億至5億美元。相比他們,ISIS財力更為豐富,該組織擁有國際兵源、財源,而且有自己的人力、財力基地。加上剛剛在摩蘇爾銀行截獲的4.29億美元巨款,ISIS的總資產可能增加至15億美元,可稱為“世界上最有錢的恐怖組織”。
消息顯示,ISIS的資金來自阿拉伯半島民眾的個人捐獻,也有來自所謂的保護費、走私、劫持郵輪以及打劫銀行等非法收入。但也有分析指出,ISIS的崛起方式與“基地”組織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的情況高度相似,當時沙特對“基地”的道義和經費支持促成其崛起。而如今沙特長期干預亦成為ISIS能夠“建國”的重要推動力。伊拉克、沙特長期在教派領導、精神控制、資金支持、武裝培訓等方面對遜尼派施加影響。在2013年1月的安巴爾省沖突中,沙特及卡塔爾前政權就扮演了組織領導和資金援助的角色,支付游行者賞金,而且有意扶植伊拉克遜尼派領導人。
不過時至今日,沙特已經開始對以暴虐著稱的ISIS有所提防。《華爾街日報》便指出,科威特四處向海灣盟友施壓對ISIS采取強硬態度,沙特則一直將ISIS列為極端組織,近幾個月來更出手打擊ISIS在境內招募新人。
同“老東家”基地組織相比,遜尼派圣戰組織ISIS的一系列舉動更為極端而老辣。ISIS的頭目巴格達迪的彪悍作風在此前就曾引起“基地”內斗。向敘利亞擴張期間,ISIS手段殘忍,連醫生和人道主義救援力量都不放過,引發其他武裝力量不滿。
近日,這一組織在互聯網上公布視頻顯示,針對伊拉克什葉派士兵、警察和民間武裝的斬首行動亦是極度血腥。德國《圖片報》形容這一組織“他們拖著一道血痕穿越中東”的措辭并不為過。而美聯社記者從伊拉克安巴爾省、摩蘇爾、提克里特的一些伊拉克人口中得知,一些伊拉克士兵在看過視頻后寧愿去當逃兵。
叛亂有跡象
ISIS展開的不單是一項恐怖襲擊行動,而是一項遜尼派在阿拉伯世界的叛亂計劃。復雜的宗教之爭,讓戰爭本身也變得非常詭異
David認為,造成目前伊拉克危局的原因有幾個。最主要的因素是發生在敘利亞的戰爭,敘利亞戰爭給了伊拉克的極端遜尼派訓練、招兵、戰斗以及進一步激進化的機會,并因此產生了“外溢效應”。
“另一個關鍵因素涉及到伊拉克的政治和軍事的弱點。在2006年-2009年的平叛行動之后,當時伊拉克內戰暫時停止,但政府無法也不愿將少數的遜尼派整合在一起。這一派別在遜尼派三角地區引領叛亂。此后,什葉派政府和遜尼派關系持續緊張,并最終導致遜尼派逐漸走向他們本來拒絕的極端主義。一些遜尼派武裝力量因此與恐怖組織合作對抗中央政府”。
流亡在外的伊拉克前副總統哈希米就指出,該叛軍展開的不單是一項恐怖襲擊行動,而是一項遜尼派在阿拉伯世界的叛亂計劃。他說:“在我的國家所發生的是走投無路者的叛亂。過去11年來,阿拉伯遜尼派遭受歧視、不公平對待,面對貪污。”
伊拉克6月局勢突然緊張并非沒有“前奏”鋪墊。可以說,ISIS能有今天的局面并不讓人非常意外。今年1月,2013年起將活動重心轉移到敘利亞境內的ISIS因在敘利亞和前盟友發生內訌并受挫,重新回到伊拉克境內,當月就攻占北部重鎮費盧杰,這里曾是遜尼派極端勢力和美軍反復拉鋸的主戰場;5月20日,ISIS又開始圍攻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尼尼微省省會摩蘇爾。而到6月,大規模的攻勢全面鋪開。
如果沒有來自他國的軍事援助,拯救伊拉克的任務,只能依靠伊拉克軍隊和政府完成。不過伊政府軍的口碑同它的實力并不相稱。就在反政府武裝先前逼近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時,當地伊拉克軍隊許多高級指揮官最先跑到附近的庫爾德自治區避難,有關面對800名反政府武裝,伊拉克政府軍兩個師約3萬人竟落荒而逃的笑話就由此而來。
但臨陣脫逃在政府軍中也并非新鮮事。過去6個月以來,伊拉克軍隊一直在西部遜尼派穆斯林聚居的安巴爾省與反政府武裝交戰。但其間逃兵現象已經非常嚴重,這直接導致伊軍作戰不利,未能奪回由反政府武裝占據的安巴爾省重要城市費盧杰。
目前的伊拉克安全部隊在2003年美國進攻伊拉克、推翻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之后建立起來。受訓于美軍多年,在數量和裝備上都遠勝反政府武裝,但雖然有人多勢眾的優勢,亦存在訓練不足、士氣低落、貪污猖獗、派系敵對等多個問題。特別是,伊拉克當局與什葉派以外派別關系不佳,令其很難組建一個統一的反恐陣線。據美國國務院的評估,伊拉克安全部隊在應對武裝反叛分子時存在明顯的結構性崩潰。
敗退有玄機?
伊安全部隊節節敗退或是馬利基政府有意為之,其目的在于制造緊張,迫使議會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這樣馬利基便可獲得更大權力,進而在新一屆議會產生前擊敗其競爭對手
“盡管ISIS存在暴力行徑,但是這一組織同樣獲得支持,在邊境地帶一些難民運動已經開始興起,他們害怕的是伊拉克安全部隊在邊境的反攻,并不是ISIS的存在。而ISIS向敘利亞迅速地轉移物資顯示,這一組織正在準備鞏固勢力。這都意味著伊拉克政府軍在最近幾周或者幾個月重新奪回摩蘇爾是非常不可能的。這種情況在費盧杰同樣也會發生。”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教授、牛津研究小組全球安全顧問Paul Rogers認為,“但是伊拉克安全部隊也并不會如叛軍預期的那樣不堪一擊”。
事實上,在6月10日摩蘇爾遭襲時,城市周邊政府軍不戰而退,就已經引人猜想。有一種猜測認為,伊安全部隊節節敗退是馬利基政府有意為之,其目的在于制造緊張,迫使議會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這樣馬利基便可獲得更大權力,進而在新一屆議會產生前擊敗其競爭對手。
但伊拉克安全部隊和什葉派民兵武裝勢必會堅守首都巴格達,馬利基手中還有精兵可用。而外界普遍估計,ISIS的武裝人員只有大約1萬人,目前戰線已經拖得很長,可供攻占巴格達和其他地區的兵力不會太多。布魯金斯中心研究人員Charles Lister還認為,ISIS仍沒有實力攻下多數主要城市,“這個組織仍舊主要依靠在戰略上同情以及支持它的遜尼派人士,但這種互相依存的關系并不穩定”。
“這場危機非常嚴重,一些人認為它可能永遠改變一個世紀以來劃定的國家版圖,”David表示,主要還要觀察ISIS是否能夠用一個更正式的和長期的方式占領已經攻克的領土,不過在此前,也門和馬里叛亂中,叛軍想要做到這點都是很困難的,因為大家并不接受他們的極端主義思想和殘酷的做法。另一個未知因素是敘利亞戰爭的演變,如果阿薩德能夠戰勝對手,ISIS將需要進行雙線作戰。
此外,觀察人士認為,雖然ISIS攻勢凌厲,但截至目前,所攻占的地區主要是遜尼派聚居區,如果要進一步南下攻占巴格達和其他什葉派集中的地區,勝算并不大。目前,南方人口兩千多萬的什葉派,從宗教領袖到昔日的反美首領,都已號召和動員全民起來殊死“圣戰”。
此外,伊朗的支持將保證巴格達的安全。伊朗和馬利基同屬什葉派,他們不但從地緣政治上希望保住伊拉克親什葉派政府,保護伊朗-敘利亞戰略通道,也不希望納杰夫和卡爾巴拉兩個什葉派圣地落入ISIS手中。6月13日,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表示,伊朗將幫助鄰國打擊極端分子的暴力和恐怖主義,更有一些傳聞稱,部分伊朗革命衛隊“圣城旅”的武裝人員已進入伊拉克境內助戰。
“奧巴馬,別再干預”
ISIS的興起無疑對美國是一個極大的諷刺。美國曾經宣稱它已經“戰略上打敗了基地組織”,但過去幾個月特別是6月的血腥事實卻一再證實美國這一說法是錯誤的
在美國國內,有關奧巴馬政府是否該出兵的討論已經如火如荼。八年伊戰,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美國民眾的厭戰情緒已經達到相當程度,如今報章上有關“奧巴馬,別再干預伊拉克”的呼吁隨處可見。而美國總統奧巴馬2008年角逐總統競選時,成功塑造“反戰”形象,“結束戰爭,讓美國人回家”的口號為他贏得眾多選票。此后,奧巴馬政府極力要丟掉伊拉克這個負擔,卻成難以擺脫的燙手山芋。如今面臨中期選舉的奧巴馬,不得不再將目光投向這一中東熱點。
眼看著自己的權威一點點喪失,馬利基政府又在向華盛頓求助,要求奧巴馬政府向其提供導彈和大炮。伊拉克政府早前已經暗示,允許美軍對ISIS的據點進行空中打擊。6月18日,伊拉克政府正式向美國發出請求,要求美國空襲伊拉克境內的反政府武裝。據悉,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證實了這一消息。
在伊美國軍人尚有3000余名,但主要負責美駐伊使館安全。而從危機開始以來,美國仍舊僅是留下保留“任何選項”的模糊字眼。美國總統奧巴馬6月12日表示,他在考慮向伊拉克政府提供援助以應對極端武裝過程中不會排除“任何可能”。美國國務卿克里稱,奧巴馬將會“迅速”作出決定。
美國五角大樓6月14日證實,美國國防部部長哈格爾已下令布什號航空母艦當日由北阿拉伯海駛入波斯灣海域,以隨時應對伊拉克國內局勢。但美國已經明言,不會向伊拉克派地面部隊,很可能會進行空中打擊。
盡管奧巴馬此前表示,伊拉克危機必須靠伊拉克政府和人民來解決,但他亦已做好隨時準備。奧巴馬6月16日在寫給國會的一封信中說,總共275名美軍軍事人員將部署至伊拉克,其中大約170人已經抵達伊拉克,另外大約100人將在一個鄰國待命。奧巴馬表示,“如有必要”,部隊士兵“具備作戰能力”。“這支部隊將留在伊拉克,直至安全局勢(好轉)不再需要他們”。隨后,奧巴馬還召集國家安全顧問,討論美方幫助伊拉克政府打擊反政府武裝的“可行方案”。
新加坡《聯合早報》分析認為,不管奧巴馬采取何種方式介入伊拉克內戰,都是對其伊拉克撤軍政策的顛覆。在共和黨看來,這足以證明奧巴馬伊拉克撤軍政策的失敗,恰好給予共和黨杯葛和攻擊奧巴馬政府的口實。而且,若奧巴馬“2.0版”的伊拉克軍事干涉,難以取得預期效果,美國將再陷伊拉克泥淖。美國政媒和民間,將會調轉槍口,從不堪回首的“1.0版”的小布什批判轉向針對奧巴馬的口誅筆伐。
意外的是,在美國還未出兵助力伊拉克政府之時,伊朗已經決定派兵助其什葉派鄰國平叛。因而,在伊拉克極有可能出現美國和伊朗這對敵人并肩作戰的情況,這又為美伊關系走向埋下不確定性。
而還需要奧巴馬考慮的,還有如何處理伊拉克現政府的問題。盡管白宮方面曾經表態支持馬利基政府,但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在公開發言中對馬利基的批評聲音越來越強烈,他們質疑馬利基修復與遜尼派關系的誠意。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奧巴馬政府多年來一直告誡馬利基領導下的什葉派占主導的伊拉克政府,對于該國少數派遜尼派多些寬容,少些苛刻,以免將遜尼派推向邊緣化。但美國和阿拉伯的官員認為,過去5年內,馬利基對于以上建議基本上置若罔聞,他將受到歡迎的遜尼派抗議領袖投進了監獄,甚至禁止其他的什葉派群體分享權力,政府內閣中最重要的位置也是按照他本人的意愿安排。今年4月份選舉之后馬利基嘗試組建一個執政聯盟,但美國政府希望伊拉克政黨能組建一個沒有馬利基參與的新政府。
報道還稱,美國國務院不愿透露奧巴馬政府是否在相關會談中具體討論了讓馬利基下臺的事宜。但阿拉伯外交官以及近日向白宮獻計獻策的顧問們表示,奧巴馬政府顯然在尋找比馬利基更合適的人選。亂局之下,正如布魯金斯學院的反恐專家Byman所言,目前奧巴馬需要在“一群不好的家伙和一個不好的政府之間進行選擇”。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