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嫌疑國度》提到了特雷沃恩·馬丁冤死案以及為什么我們還會重犯這類事件。(譯者注:背景參照百度百科——“美國黑人男孩被殺案”詞條。2012年,28歲的白人警察齊默曼以莫須有的罪名槍殺了17歲的黑人高中生特雷沃恩·馬丁,而法院判齊默曼無罪)
以下是來自《嫌疑國度》中的摘錄:特雷沃恩·馬丁冤死案的內幕以及為什么我們還會重犯這類事件。
在美國,種族偏見潛意識之下深藏著最持久、最具侵蝕性的種族刻板印象:黑人即犯罪。歷史學家大衛·利弗林將此總結為:“白人犯下了罪行,但黑人是罪犯”。白人們可以并肆意犯下了大量大大小小的罪惡,而整個白人種族本身卻從未因此而染上任何污點。不過一旦黑人觸犯了法律,這個種族的所有成員都被當成嫌疑人。我曾經在法庭頻道的一個節目中當主持人,每當我們聽說又發生某些恐怖犯罪要抓人了,我的非裔主持人搭檔就會輕聲地說,“拜托,他千萬別要是黑人”。我從來就沒有希望某個壞人千萬不能是白人,因為無論這個犯罪有多變態,白人種族里面的其他成員都不會受到責難。
還記得齊默曼的偽三段論嗎?有幾個黑人入室盜竊,特雷沃恩是黑人,所以特雷沃恩是罪犯。相似的邏輯仍在警察和市民對黑人的臆想中被日日使用,黑人青年男性更是首當其沖。
黑人即犯罪的觀念定勢根深蒂固。(黑人的負面)典型形象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至在一個全國調查中,大多數的白人以及非裔美國人都同意這個觀點:“黑人好斗并且暴力”。其他支持這些發現的研究也發現,公眾一般會把街頭暴力犯罪和非裔美國人聯系在一起。另外一個全國范圍的調查則顯示,公眾感覺黑人參與暴力犯罪的比率比官方統計顯示的實際數據要高。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