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警方24日說,一家伊朗公司車隊當天在伊拉克東部迪亞拉省遭路邊炸彈襲擊,4名伊朗人身亡。據悉,這家伊朗公司正在修建一條連接伊朗和伊拉克的天然氣管道。迪亞拉省與伊朗接壤,“基地”等恐怖組織在此地異?;钴S。
其實,伊朗人在伊拉克經常遇害已不是新鮮事,但迄今為止伊朗對其公民在伊拉克遇害雖然內心十分憤怒,但公開表態仍比較克制,鮮有直接攻擊伊拉克政府的言論。這是為什么?
伊朗摘了伊戰果實?
伊朗與伊拉克曾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進行過長達8年的戰爭,戰爭造成伊朗百萬人死亡,伊拉克近50萬人死亡。進入21世紀后,伊拉克政治強人薩達姆斃命,伊拉克由原來的中東一流強國變成了弱國,而“自立自強”的伊朗對其地區強國地位仍信心十足。2011年12月美國從伊拉克全部撤軍,伊拉克與伊朗的關系迅速密切起來,甚至還組成了什葉派為主的伊拉克政府,這是伊朗最為滿意的事。而美國一些分析家哀嘆,美國在伊拉克打了8年,居然讓伊朗什葉派搶走了勝利果實,新一屆伊拉克政府與其說是親美,不如說更親伊朗。
敘利亞內戰爆發后,伊朗通過伊拉克領空向敘利亞巴沙爾政府提供大量軍事物資和裝備援助,而伊拉克也曾有意向伊朗大量軍購。伊拉克對敘利亞的立場似乎更接近伊朗,而非美國。伊拉克空軍直升機4月27日曾空襲了敘利亞境內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武裝組織。雖然伊拉克這樣做是為了打擊“基地”恐怖組織,但無疑在客觀上援助了敘利亞巴沙爾政權。伊拉克對巴沙爾政權暗中相助的行動,無疑稱了伊朗的意,違了美國的愿。
美國影響力依然存在
分析家認為,伊拉克什葉派掌權和不支持敘利亞反對派的立場和行動似乎與伊朗合拍,甚至還有人估計未來的伊拉克會全力投入伊朗的懷抱。這種看法過于表面化。首先,伊拉克一度為什葉派穆斯林掌權,但該國依然未擺脫政治碎片化的現狀,什葉派穆斯林、遜尼派穆斯林和庫爾德族三大勢力既相互聯合又相互爭斗的態勢并未打破,遜尼派穆斯林也并未處在絕對劣勢上,伊拉克的政治前途取決于三大政治勢力之間的博弈和妥協。不僅如此,伊拉克什葉派內部的政治黨派林立,并未形成對伊朗一邊倒的局面。
其次,伊拉克畢竟曾被美國占領了8年,依然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準盟國和戰略伙伴。美國盡管全部撤出軍隊,但對伊拉克的政治、軍事、宗教和社會的影響遠非伊朗能比。美國還在或明或暗地影響伊拉克三大勢力的力量均衡,不可能容忍伊拉克倒向伊朗。
再者,盡管伊拉克允許伊朗軍用飛機使用其領空進入敘利亞,但并不意味著伊拉克與伊朗結盟,而是處于弱勢的伊拉克只能向美國和伊朗同時示好。
第四,伊拉克軍隊越境進入敘利亞打擊“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恐怖武裝,則更不能視為伊拉克站在伊朗一邊支持敘利亞,而是因為唇亡齒寒。這個駭人聽聞的恐怖組織橫跨伊拉克和敘利亞,對兩國都構成安全威脅,嚴格地說也對伊朗形成安全壓力,而伊朗什葉派穆斯林赴伊拉克的朝覲人士不斷遇害,不能不說與“基地”或者類似“基地”的恐怖組織有關。因此,在反恐問題上,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有共同的利害關系。
最后,伊拉克人,不論是遜尼派還是什葉派,對伊朗的戒心是長期的,這里不僅有教派沖突問題,更重要的是民族沖突,因為伊拉克是阿拉伯民族,而伊朗是波斯民族,兩大民族的矛盾沖突根深蒂固,絕不會因多數伊拉克人與伊朗人同為什葉派而輕易化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