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后石油時代的中東新地緣政治博弈

許勤華 · 2013-09-23 · 來源:文匯報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美國的“再平衡戰略”應更多詮釋為通過對其主要戰略重心的軍事和經濟部署的調整,保持其在中東與亞太地區的戰略雙中心的絕對影響力,以防止任何對其地區影響力挑戰的出現,以維護美國在中東及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

  后石油時代的中東新地緣政治博弈

  □許勤華

  ■美國試圖對敘軍事打擊有著同14年前的科索沃戰爭同樣的“一石二鳥”般的副產品效應:既維護了所謂的正義與人權原則,又試探了俄羅斯與中國在該地區的政策走向;既維護了其在該地區地緣政治中的絕對權力,又試探了俄羅斯與中國在該地區承擔保障地區安全義務的能力。

  ■中東地區與科索沃地區同是全球地緣政治中的兩個火藥桶:無論是敘利亞戰亂還是科索沃戰爭,都是所在地區的權力結構發生了變化:前者因全球進入非常規能源的后石油時代,美國試圖調整其中東政策;后者是蘇東巨變后前蘇聯失去了對科索沃地區的高壓影響力。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比后者擁有更多的石油資源。

  狹義中東是指西亞18國,廣義中東含西亞18國外加北非7個國家和地區。簡言之,中東即西亞北非。由于該地區長時間在全球石油市場的權重地位且一直伴隨著各種矛盾,中東已成為特定的政治地理概念和標簽。近期因美國宣布將對中東地區地中海東部國家敘利亞實施軍事干預,中東地緣政治形勢再次吸引了世人目光,中國由于其在中東的巨大石油利益也備受關注。這種關注表象上看是觀望中國政府在美敘沖突的應對態度與立場,實則是人們希望透過這次事件的進程看到美國和中國中東政策的變化。

  地緣政治描述的是國家在地理空間的權力關系,涉及國家政體、領土、邊界、民族、資源和人口等要素,這些要素相互聯系并制約,其中資源等決定著國家的經濟和政治權力。自20世紀80年代起全球地緣政治現實發生了大變動,從全球化到扁平化的世界經濟和信息等技術的革命性變革從根本上重塑了社會、經濟、政治邊界,人類的生存以及處理共同挑戰之法則。但中東地區直到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地緣政治的傳統現實才被北美能源獨立所撬動。

  北美頁巖氣革命的成功使得美國能源獨立有了可能性,引發了全球能源資源權力出現了從中東到美洲的雙中心趨勢,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憑借非常規油氣的開采正重塑著現有國際能源秩序,進而影響到其外交政策走向。自2009年起,美國從中東地區的石油進口開始大幅度下降,2010年美國自中東進口的原油只占其總進口規模的14.9%。美國對中東油氣資源的依賴性下降,使其在戰略選擇上擁有更高的靈活度。對美國而言,中東油氣資源的重要性逐漸從維持國內供給的剛性需要轉變為其控制國際油氣市場的需求,后者在戰略中的重要性明顯不如前者重要。因此,未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需求利益總體將有所下降,而這也正與其國內利益集團對于減少在中東地區投入的強烈呼聲相呼應。由于美國對中東地區地緣需求降低,該地區的權力關系也將隨之變化,中亞進入了新地緣政治博弈期。

  中東新地緣政治博弈有幾個特點:

  一、權力關系的核心即中東地區國家自身在劇烈變化過程中。首先,中東爆發了“阿拉伯之春”。從2010年年底起,阿拉伯國家等發生了一系列以“民主”和“經濟”等為主題的反政府運動,穩坐江山數十年之久的政治強人如多米諾骨牌般倒下,這是繼二戰以后中東國家制度轉型后的再一次轉型,規模更巨大、影響更深刻。其次,中東在全球能源秩序中的地位與作用開始式微。上個世紀60年代以后,由于各工業國對石油的巨大需求,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將其由石油優勢帶來的經濟權力轉變成了政治權力,極大地增強了與西方國家在政治上的談判砝碼。盡管很長時間內能源種類在不斷豐富、可再生能源被不斷應用,但由于開采技術不成熟、成本高昂和市場前景不明朗等各種原因,都未對傳統的油氣資源構成實質性的挑戰,直到頁巖氣、油砂的開發技術成熟并開始了商業化生產,中東石油的地位逐漸降低,才打破了歐佩克和石油消費國組織之間的二元博弈,中東被裹挾進了后石油時代。

  二、影響中東地區權力關系的“關鍵因子”美國對中東政策開始松動并出現搖擺。長期以來,中東是美國對外戰略的重心,這既是因為美國政府將中東地區視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至關重要的地方,也是因為該地區是美優先推進反恐、防擴散戰略的主要場所及推進“民主、自由”改造的重要實驗場。現在該地區在美國對外戰略重心地位基礎有所減弱,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中東石油對于美國來講不那么重要了。美國政府通過實施“能源供應獨立”政策,逐步減少自己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數據表明,從2002至2012過去的十年間,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急劇下降。石油進口量從2006年9月的最高峰1270萬桶/天降為2012年11月的760萬桶/天,降幅達約40%。同時,大量煤炭從美國東海岸出口到了歐洲。這一切說明美國能源結構發生了結構性改變,美國正從能源進口國走向能源出口國。盡管在近期內,美國不太可能成為能源凈出口國或者是自給國,但其能源獨立的趨勢已經在中東產生了真實的效應。二是美國舊中東政策受到國內外的強烈詬病。美國的“大中東”戰略試圖用軍事打擊加上和平演變試圖對中東實行改造,將西方民主模式和價值觀強行移植到傳統的中東集權與君主制國家政體內。但美嚴重低估了中東問題的復雜性。中東位于一個歷史、宗教、民族和文化都多元化的戰略要地,長期處于部落分立、政權割據和經濟權力分割的狀況,缺乏國家政治文化的獨立性與民族主體意識,西方民主文明的生命力在伊斯蘭文化面前,顯得十分脆弱。加上巨大的油氣資源儲藏,使得原本就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現實更加復雜。2012年美駐敘大使被火箭彈襲擊身亡,奧巴馬政府的中東政策在全國一片罵聲中左右為難。巨大投入與有限產出的不成比例,使得美國不得不在民眾的呼吁聲中重新審視其中東政策。

  三、權力結構中異軍突起。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由于對中東石油的替代選擇落后于美國,導致其在該地區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大大高于美國。2011年中國與印度從中東地區進口石油共2.48億噸,其中中國為1.37億噸,印度為1.1億噸。與此同時,美國從中東進口的石油總量為9550萬噸。中國已成為進口中東石油的第二大經濟體,僅次于日本。

  中東新地緣政治博弈取決于美國在多大程度上愿意與其他國家真正分享其在中東的權力。這次美國試圖對敘利亞實施有限的軍事打擊表明美國不會愿意同中國及其他國家分享其在中東的權力,只愿意中國與其他國家分擔其在中東維持地區安全的義務。美國的“再平衡戰略”應更多詮釋為通過對其主要戰略重心的軍事和經濟部署的調整,保持其在中東與亞太地區的戰略雙中心的絕對影響力,以防止任何對其地區影響力挑戰的出現,以維護美國在中東及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美國的中東利益可分以下幾點:

  一為經濟利益。美國仍然需從中東進口的石油以及它通過石油與美元掛鉤產生的利潤,僅以沙特為例,就能說明美國在中東具有巨大的經濟利益。美沙特殊關系的基礎是石油,沙特的石油儲量居世界前位約占世界總儲量1/6,是美國石油進口的主要來源,去年,在美國進口原油中,沙特提供了13%,僅次于加拿大。沙特堅持奉行“高產量、緩提價”的石油政策,給伊朗和伊拉克等產油國施加了巨大壓力。美國既可以通過沙特在歐佩克發揮作用進而影響全球石油市場特別是油價,又可以掌控沙特石油資源以遏制新興國家的崛起。沙特石油對美國的利益還體現在美國石油公司的壟斷地位。1933年美國獲得沙特石油開采特許權后,獲得了巨額壟斷利益。沙特早期經濟封閉對美國資本極度依賴,雖然在費薩爾時代沙特進入快速現代化的時期,沙特石油公司以相對溫和的方式進行了國有化,并以參股及逐步控股的方式購買了阿美石油公司的股份,但是美國公司在沙特的利益保全得很好,沙特在石油資源勘探開發等方面仍然依靠美國公司的技術和資金,雙方依然以“產量分成”的方式合作開發石油。總之,美沙特殊關系為美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美沙之間這石油需求與石油供給、石油美元和石油物資、美元流出和美元回流的相互依賴關系,鞏固了美元金融霸主地位,大量的投資還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增長。即使美國實現能源獨立,沙特的商品市場和巨額投資對美國仍然具有較大吸引力。

  二為盟友利益。從2006到2011年六年間中東進口石油總量排名來看,名列首位的是日本,其次是歐洲地區,然后才是中國與美國。2011年日本從中東地區進口1.7億噸,歐洲地區共進口1.2億噸。而日本和絕大多數發達工業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友,特別是日本則是美國的鐵桿盟友,這次美試圖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對此態度最為鮮明并堅決支持美國的一是日本,二是法國。美國的中東政策核心利益中有一條就是要保護盟國在中東的石油利益,這是美國吸引盟友并與其形成利益共同體很重要的措施和手段。如伊拉克戰爭以后,與伊拉克政府簽合同的五大石油巨頭就都是歐美公司(埃克森美孚、殼牌、道達爾、英國石油和雪佛龍)。

  三為國內猶太利益集團利益。猶太人約占美國總人口的2.3%,卻擁有巨大影響力,因為猶太人大多處于美國的上層社會,逐漸形成了左右美國政治經濟政策的猶太利益集團。從以色列建立至今,以色列與美國之間保持著穩定的準正式盟友關系。在美以特殊關系的發展過程中,除了美國為鞏固其中東利益的戰略需要之外,美國國內的猶太利益集團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二戰結束至今,偏袒以色列幾乎是二戰以來美國中東政策中的主旋律,猶太利益集團的推動是驅使美國積極支持以色列的動因,左右著美國政壇和經濟的猶太利益集團不會允許美國棄中東而去。

  從以上分析可知,美國不會將中東重任交給其他任何一國。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么我們是否能夠這么推斷,美國試圖對敘軍事打擊有著同14年前的科索沃戰爭同樣的“一石二鳥”般的副產品效應:既維護了所謂的正義與人權原則,又試探了俄羅斯與中國在該地區的政策走向;既維護了其在該地區地緣政治中的絕對權力,又試探了俄羅斯與中國在該地區承擔保障地區安全義務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中東地區與科索沃地區同是全球地緣政治中的兩個火藥桶。無論是敘利亞戰亂還是科索沃戰爭,都是所在地區的權力結構發生了變化:前者因全球進入非常規能源的后石油時代,美國試圖調整其中東政策;后者是蘇東巨變后前蘇聯失去了對科索沃地區的高壓影響力。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比后者擁有更多的石油資源。

  有時候,歷史真的很相似。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午夜福利视频韩国19禁 | 亚洲激情不卡视频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不卡 | 日本乱码中文字幕 | 欧美、日本v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啪 一区二图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日韩精品第一页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