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及泰國主導的第31次“金色眼鏡蛇”軍事演習自7日在泰國展開至此已持續多日。盡管參與演習的韓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主流媒體多以“應對自然災害與疾病控制的人道主義任務”,“促進參與國彼此之間的互相理解、增進友誼、提高專業水平”為宣傳立足點,但這次獨獨缺少西太平洋大國——中國的亞太地區迄今最大規模的多國軍演,在事實上還是充滿了圍堵中國的意味。加之近段時間以來中國周邊多國你追我趕,勒緊褲腰帶爭相升級軍備,這次以美國轉移戰略、進駐亞太為主,亞太多國小兄弟緊緊相逐的“堵華”勢頭似乎才是這種種動向背后的“跌宕劇情”。
亞太多國爭相升級軍備
最近幾個星期以來,印度軍備不斷升級,包括從法國買進126架戰斗機,向俄羅斯租借一艘核動力潛艦,而印度第一艘自己打造的航空母艦也進入完成階段。《印度時報》稱,此次軍購是印度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耗資120億美元。同時,這是該國繼向俄羅斯“買航母”,從歐洲導彈集團采購空對空導彈,向美國購買海上巡邏機之后,又一次“大手筆”的買賣。
在軍事采購方面忙得“不亦樂乎”的不僅僅是印度。日前,韓國已邀請波音、洛克希德•馬丁和歐洲宇航防務集團參與其新一代戰斗機的投標計劃,預計總值將達74億美元。日本則向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購買了總價值超過70億美元的42架F-35戰機,為其航空自衛隊首次引進隱形機。2月2日,印尼總統蘇西洛表示,印尼“希望縮小與鄰國武器質量的差距”,因而目前實施大量購買武器的計劃,“旨在增強本國軍事力量”。
此外,新加坡、越南、菲律賓也或以加強軍事合作、或以直接下訂單等形式紛紛向美、俄等軍事大國求援,以協助自己的軍備升級。
西方售武的利益考量
亞太多國在軍備方面的升級,直接助推了美、俄、法等兵器大國的經濟收入。據了解,法國2011年的軍火銷售額以50.2億美元、占全球7.2%的比例,位處季軍;美國以287.6億美元、41%的比例穩奪全球冠軍;俄羅斯則以112.9億美元位居亞軍,占全球份額的16.1%。
當下,賣方為了推銷本國的軍火,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此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法國總統薩科齊、英國首相卡梅倫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訪問印度時,都大力宣傳和推銷本國戰機。英國為了獲得機會,更是于2009年向印度提供了2.8億英鎊的經濟援助。而法國在向印度出售戰機時,更以重要技術轉讓作為誘惑的籌碼。
賣方各國爭取訂單,首先是為了追求其中豐厚的經濟利潤。法國總理聲稱,拿到合同對于達索公司、法國和法國工業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媒體分析指出,法國將會有500家企業和6000名職員參與到這些戰機的制造中來,這會使法國工業得以提振。同時,一旦經濟振興,就業率提高,各國政要在備戰2012“大選年”之際,就有了更多的政治資本與更大的獲勝幾率,因為促進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是各國大選至關重要的議題。
對于美國來說,失業率高低更是在任總統爭取連任的“硬指標”。統計數據顯示,自20世紀30年代的羅斯福總統以來,沒有一位美國總統在失業率達到7%以上的情況下贏得競選連任。盡管美國失業率已連續4個月處于不斷降低的態勢,但8.5%對追求連任的奧巴馬而言,是一個絕對過高的數值。
舍面包也要拼槍炮?
鏡頭這一面,軍火市場如火如荼;鏡頭另一面,平民“倉稟未實,衣食未足”。聯合國糧農組織新任總干事達席爾瓦2月2日表示,預計2012年糧食價格仍將保持波動,為饑餓所困的人將更多。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2012年全球經濟展望》也指出,包括非洲之角在內的最貧困國家的糧食安全讓人擔憂。
而此次忙于升級軍備的多國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以印度為例,鏡頭這一面,印度軍方將在2011至2020財年期間斥資數百億美元,為三軍采購各類先進裝備;鏡頭另一面,按世界銀行標準,印度有超過4億貧困人口。而據美國人口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已有超過4600萬人生活在貧困之中,創52年來的最高紀錄,“極端貧困人口”也達到1975年以來的新高值。這均使各國大批量制造武器、買賣武器行為的合理性與價值讓人懷疑。對于那些想通過賣軍火提振經濟的國家來說,他們真正需要考慮的,是提升經濟的務實之道。
多國爭購武器的中國因素
通過向中國周邊賣先進武器制衡中國,美國多名戰略家早就提過。美國研究中美關系的官員卜大年今年初就在《旗幟周刊》上撰文稱,美國應加強和分散在日本、關島和韓國的空軍及海軍基地,以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中國的導彈威脅,同時向東道國出售和部署更多隱形戰機。另外,美國還需加強遠程轟炸機的研制和采購,用于在沖突時增援前線部隊以及打擊中國縱深目標。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關系問題專家江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國周邊多國近期競相升級本國武器裝備,一方面是由于后危機時代的國際政治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實力相對的快速提升,還有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影響。江濤指出,在各國近期的軍購中,潛艇、航母等海軍裝備和戰斗機最受重視。進入21世紀以來,海洋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各國開始重視海洋,并且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爭端主要就是海域和島嶼的歸屬權問題,另外也不排除各國存在內部攀比的因素。
國防大學教授李大光則認為,東南亞歷來都是大國爭奪的焦點。“9•11”之后,一些發達國家的安全戰略向東南亞傾斜,企圖將該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使一些國家面臨的安全壓力大增。此外,從上世紀末的科索沃戰爭開始,到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各國都已經見識到依靠先進軍備發動的“高科技”戰爭的威力。為了在“未來戰爭”中不至于吃虧,許多國家不得不購買新式武器保障國家安全。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445期,摘自2012年2月13日《老年文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