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田文林
日前,以色列高官稱由于美國對伊政策令以失望,以色列有意在事先不通知美方的情況下,對伊朗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人們不禁要問:在中東已經陷入亂局的當下,難道以色列要亂上添亂,單獨對伊朗動武嗎?
不難看出,以色列對伊朗動武調門越來越高,表明以色列對伊朗核問題的焦慮感正逐步上升。
國土狹小,且處在敵對國家包圍之中,這決定了以色列的安全戰略:先發制人,境外決戰,確保以色列的絕對軍事優勢。此前,以色列分別空襲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核設施,實際就是為了確保以色列的核優勢。而當前,伊朗已經成為以色列在中東地區最大的安全威脅。伊朗總統內賈德曾揚言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此話在旁人看來不過是虛張聲勢,但在經歷過納粹大屠殺、險被滅種的猶太人看來,這并非只是恐嚇。伊朗一旦真的擁有核彈,以色列可能隨時面臨亡國的噩夢。以色列絕不會容忍伊朗擁核。
此前,忌憚于伊朗強大的報復能力,以色列對摧毀其核設施一直“有心無膽”,在過去相當長時間一直幻想著美國能主動出頭,就像當年打伊拉克一樣,用武力解決伊朗核問題。小布什時期,美國對解決伊朗核問題是有意而無力。奧巴馬上臺后,在中東采取扶植親美政權、從伊拉克撤軍、拼組“中東小北約”等政策,表明美國正在進行戰略收縮。在伊朗核問題上,奧巴馬更注重使用“巧實力”,側重進行外交孤立和制裁等措施。
眼見伊朗核計劃在美國圍堵下卻仍步步推進,美國卻似乎仍無動武計劃,以色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對依靠美國解決伊核問題日漸失去信心,甚至認為美國是以色列對伊動武的障礙,由此以色列才有了“不通報就動手”的想法。
但是,沒有美國支持,以色列單獨動武獲勝的可能性不大。美國雖然在阻止伊朗擁核方面與以色列目標完全一致,但相比于以色列只爭朝夕的焦慮態度,美國的步伐節奏與其明顯不太合拍。
之所以反對以色列對伊動武,是因為美國有著更深層次的考量。
首先是擔心此舉會擾亂當前美國在中東的既定戰略。中東陷入動蕩后,美國等西方國家加緊地區重塑力度,力圖化危機為轉機,將中東納入西方政治經濟軌道。在成功推翻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后,西方又著力向敘利亞施壓,并使巴沙爾政權日趨岌岌可危。很顯然,一旦巴沙爾政權倒臺,西方下一步就是圍剿伊朗。而如果以色列在這個關鍵時刻對伊朗突襲,很可能打亂美國的既定戰略部署,激發中東的反美反以情緒,反而客觀上助長了敘利亞、伊朗等中東激進勢力的影響力。
其次,美國仍在等待對伊朗石油制裁發揮作用。伊朗綜合實力強大,且扼守霍爾木茲海峽,如果西方或以色列貿然對其進行軍事打擊,勢必引發伊朗強烈報復,其后果很難控制。因此,奧巴馬政府傾向于用“軟刀子殺人”,借助日趨嚴厲的經濟制裁絞殺伊朗。而2012年初歐盟對伊石油制裁,實際已觸到了伊朗的命根子。但等待石油制裁發揮作用(如伊朗在重壓下內部生變)需要時間,而這時候以色列若真的動武,只會破壞美國對伊政策的部署,一旦戰端開啟引發局勢失控,最后還得美國收拾殘局。這顯然是美國不愿看到的。
其三,現在伊朗核問題遠未到非動武不可的程度。盡管此前國際原子能機構、美國和以色列等一再渲染伊朗核威脅,斷言其在短期內研發出核武器,但這更多是外交宣傳需要。研發核武一般要經歷提煉高濃縮鈾、核試爆、研制運載武器,最后才到核武器實戰化。而伊朗核計劃處在國際社會眾目睽睽之下,其稍微逾越紅線便可能被西方抓住把柄進行軍事打擊,在這種情況下,伊朗核武化進程可能性不大。這也是伊朗核危機屢屢有驚無險的根源所在。
事實上,以色列對當前情勢也心知肚明,其不斷對伊喊打半真半假。一方面,以色列對伊朗核計劃的擔心是真切的。另一方面,以色列也知道伊朗不是“軟柿子”,具有強大的軍事報復能力,而且核設施多在地下,空襲效果難以保證。加上當前伊朗已枕戈待旦,做好了與以色列魚死網破的戰斗準備,這反倒讓以色列猶豫不決——為了謀求“絕對安全”的心理感覺,很可能使國家安全遭受重創。
照筆者理解,以色列當前不斷叫囂對伊動武,實際有兩個目的:一是向美國等西方國家施壓,促其加大對伊朗施壓力度;二是向中俄喊話,通過制造恐怖氣氛促使中國停止與伊朗能源合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