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普遍質疑資本主義制度
陳向陽
2012年伊始,面對步履蹣跚的世界經濟復蘇,就在歐債危機壓得全世界都喘不過氣來之際,南北半球兩個論壇同時召開,國際社會深刻反省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源,資本主義制度缺陷成為眾矢之的。
在北半球,世界經濟論壇于1月25日至29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其主題為“大轉型:塑造新模式”,反映出發達經濟體日益意識到導致金融危機的舊模式難以為繼,迫切要求找到新的發展路徑。
與此同時,在南半球,世界社會論壇在巴西阿雷格里港舉行,其主題更加鮮明,為“資本主義危機:社會與環境正義”,與會者包括來自拉美各國和世界各地的工會組織、農民組織、環保主義者、婦女與大學生代表等,反映了發展中國家勞工階層等對資本主義制度存在問題的強烈不滿。
在達沃斯論壇上,表面上歐債危機是焦點,實際上也是針對資本主義制度缺陷。論壇主席施瓦布就此指出,以往的傳統決策模式已不能適應眼下的新情況,經濟危機凸顯資本主義制度亟待改革,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尚未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吸取足夠教訓,因而無力應對債務危機等新風險。他警告說,用舊制度解決新問題,只能使世界陷入新一輪危機,造成經濟螺旋式衰退、社會動蕩、貿易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盛行。施瓦布強調,現行資本主義模式已不能適應現實的需要,必須對其進行革新。
而在世界社會論壇上,巴西總統羅塞夫號召建立一個新的發展模式,新模式將能夠協調增長和創造就業、消除貧困和減少不平等、社會參與、教育和技術創新、對環境資源的可持續使用和保護等。與會學者紛紛抨擊資本主義,認為歐洲民主已被“貪婪的”金融市場“綁架”,“沒有底線的市場”現已威脅到了公眾的基本人權。
一北一南兩個論壇同聲針對現行資本主義制度并非巧合,北邊的達沃斯論壇是由發達國家主辦和以發達經濟體為主體,南邊的世界社會論壇則是由發展中國家主辦和以發展中經濟體為主體,二者不約而同指向資本主義弊端,表明金融危機源于資本主義制度痼疾已逐步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英國《金融時報》以“危機中的資本主義”為主題發表系列評論文章,美國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弗格森直言“資本主義疾病纏身”,日本學者寺島實郎稱“美式金融資本主義已病入膏肓”。
國際金融危機自2008年9月全面爆發業已進入第四個年頭,金融與經濟危機至今仍深不見底且層出不窮,更進一步演化成社會與政治危機。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于2012年1月相繼顯著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率,世界經濟充滿“低氣壓”,經濟復蘇異常曲折艱難而脆弱,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反危機措施大多治標難治本,并且后遺癥嚴重。剖析國際金融危機反復發作并揮之不去的根源與癥結,就在于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不管是美國式的自由放任資本主義,尤其是作為此次金融危機罪魁禍首的美國金融資本主義,還是歐盟式的高福利資本主義,似乎都疾病纏身;對資本主義制度諱疾忌醫難見出路,為其“把準脈”與對癥下藥才有前途。
現如今資本主義不僅是經濟出了大問題,政治也出了大毛病,泛濫美歐的“占領運動”與城市騷亂就是明證。可見,西方的兩大教條“自由市場”與“民主政治”風光不再。美國《時代》周刊“達沃斯特刊”的封面措辭是“如何修補資本主義”,但對西方資本主義而言,“小修小補”將于事無補,也許需要的是“大修”乃至揚棄與超越。
世界普遍質疑資本主義制度具有國際戰略影響:西方發達國家的制度優越性與心理優越感不再,西方模式的神話不再,西方的教師爺地位不再,其再也不能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發展中國家將進一步破除對資本主義的迷信,更加自覺與獨立地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這將極大地解放人類思想,極大地豐富世界發展模式,對此,巴西總統深信“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英國《金融時報》刊登“資本主義絕非歷史終點”一文,強調“社會主義的平等思想不會消失,資本主義也遠未達到各方面都令人滿意的地步”。
反思與質疑資本主義給世界諸多啟示。中國將一如既往地“走自己的路”,更加理直氣壯與信心百倍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保障與加大民生投入,強化宏觀調控與市場監管,將公平正義與和諧社會建設落到實處,進而在人類尋覓發展新路的進程中引領世界潮流。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437期,摘自2012年2月6日《瞭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