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近觀朝鮮感觸多
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 李越
金秋十月,筆者隨中國新聞代表團來到久已向往的朝鮮,踏上這片既感親切熟悉,又神秘陌生的國土。說它親切熟悉,是因我們這一代人是聽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歌聲誕生,看著朝鮮電影“賣花姑娘”、“鮮花盛開的村莊”長大的;說它神秘陌生,是因為代表團成員許多是第一次來朝鮮。而這次短暫的朝鮮之行,讓代表團深刻領略了朝鮮人民愛祖國、愛學習、愛生活的優良品格,同時也享受了沒有手機干擾、遠離喧囂浮躁的那份散淡與安寧。
平壤印象
到達平壤那天,平壤機場只有代表團乘坐的中國民航一架班機到港。機場的設計和規模很像原先的北京首都機場。一輛奔馳分兩次把代表團送到下榻的高麗飯店。平壤的街道寬敞整潔,馬路上跑的多是公交車、老式奔馳和從中國進口的比亞迪轎車。幾乎見不到私家車,人們出行主要乘地鐵、公共汽車或騎自行車,步行的人也不在少數,他們大都背著清一色的雙肩背疾步行走。
高麗飯店提供的一日三餐必不可少每人一小碗泡菜,一小盤腌菜拌小魚,一盤生菜粘辣醬,一份清淡的炒菜,一碗大醬湯,再加上一碗清香的大米飯和朝鮮打糕幾樣小吃,吃起來爽口不油膩,幾天下來感覺胃里很舒服,已不太習慣我們平時吃那么多油汪汪的炒菜。朝鮮的飲食結構和人們的步行習慣,使那里的人個個體型纖瘦,幾乎見不到大腹便便的胖人,更少有人患“三高”。
朝鮮人愛干凈愛整潔到了極致。筆者親眼看到一些正在準備國慶慶典彩排的婦女,手拿抹布蹲在地上擦馬路,即便她們是為了要坐在地上而用抹布擦馬路,這一場景相信全世界也難找第二處。寬闊的人行道邊鋪著綠油油的草坪,清潔工蹲在地上邊用小掃帚小簸箕掃地,邊撿拾草地上本來就不多的紙屑和樹葉,那副樣子哪里是在掃大街,分明是在打理自家的木地板。但是他們不愿意讓人拍照,聽說是因為一些西方記者拍過照片,卻做了極其負面的注釋。平壤的大街兩旁建有很多飯館,整潔的店面,雪白的桌布,就連飯館門外的空調主機都擦拭得一塵不染。
平壤的街道寬廣筆直,幾條主要大街和建筑物看上去十分相像,街兩旁多是居民大樓,引人注目的是,各家涼臺從外觀上看不見任何雜物或晾曬的衣物,而是全都擺放著花。近年來,朝鮮政府重視民居工程,一般平壤人人均居住面積可達三四十平方米,教授、文藝工作者等的住宅條件更為優厚。
平壤人口200萬,馬路上跑的汽車估計不多,天空湛藍,空氣新鮮,代表團中有的人患有過敏癥,平時噴嚏、眼癢、流淚不止,到了平壤癥狀全無。
愛國主義教育深入人心
朝鮮勞動黨黨旗由鐮刀、斧頭和筆構成,可見朝鮮黨和政府對知識的尊重和對教育的重視。完備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深入人心的愛國主義教育形式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朝鮮平壤有數不清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參觀瞻仰朝鮮革命烈士陵讓代表團深受觸動。塑有152尊抗日烈士銅像的烈士陵,莊嚴肅穆,每尊塑像旁都豎立著石碑,上邊刻有烈士姓名、出生和犧牲時間等詳細個人信息以及主要功績,講解員眼含熱淚介紹道,按照金日成主席當時親自確定的位置和指示,建于1976年的陵園,選擇了平壤上風上水的寶地,坐落在一片青松翠柏的丘陵上,為的是讓烈士們九泉之下能夠目睹平壤的發展建設,讓他們也能與人民一起共享共和國的美好今天。代表團參觀陵園是在普通的一個工作日,看到幾百名學生身著統一制服,先靜靜地坐在地上看烈士陵的錄像片,然后神情凝重地向烈士敬獻花圈并默哀,再動情地在烈士銅像前合影留念,一切是那樣莊重、那樣有序、那樣發自內心。據介紹,陵園每天有三四千人前來參觀悼念,逢著名烈士的祭日參觀人數甚至多達10萬。
除革命烈士陵,存放金日成主席遺體的錦繡山紀念館、陳列各國政要送給金日成主席禮品的國際友誼展覽館、祖國解放戰爭勝利紀念館等一系列愛國主義教育場所,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人前來參觀。陪同代表團的翻譯說,僅錦繡山紀念館,普通百姓每年都要前來瞻仰一到兩次,朝鮮愛國主義教育的廣泛深入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朝鮮把愛國主義教育與整個國民教育作為一個體系來抓。人民大學習堂是朝鮮國家圖書館,建于1982年,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耗資1億美元,對于經濟并不富裕的朝鮮來說可稱巨資,足見朝鮮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學習堂除了可供借閱的近3000萬冊圖書外,有600間大小不同的閱覽室、音像室、練習室和教室供民眾免費讀書學習和聽課。常年舉辦各種不同內容的免費培訓班更是大學習堂一大特色,代表團旁聽了一次漢語課,老師在講臺上手持擴音器與上百名業余學習漢語者互動練習口語,形式活潑詼諧。在閱覽室,一名醫學系大學生主動用漢語與代表團交談,純正的發音和語調竟讓代表團成員以為他是在朝鮮學習的中國留學生。他說他喜歡中文,靠大學習堂的培訓班和自學使他掌握了漢語。國家注重教育,民眾熱愛學習,官方安排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與民眾多年培養起來的學習習慣,已成為朝鮮特有的民族特性。
自尊自信的民族
10月10日是朝鮮勞動黨建黨65周年紀念日,朝鮮舉國上下一片節日氣氛,老百姓在節日里分配到比平時多的大米、豬肉、帶魚和白糖。建黨65周年慶典那天,代表團作為貴賓被邀在觀禮臺上觀看閱兵,當金正日同志出現在主席臺時,身邊的朝鮮同志淚流滿面地呼喊“將軍萬歲”。接待代表團的朝鮮記者同盟常務副委員長李革成,由于參加多天的慶典活動,嗓子喊得已經失聲。
朝鮮目前的經濟還比較困難,人們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人們的精神生活很豐富。每周的政治思想學習、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民性的團體操表演及排練、大掃除、城里人幫助農民收割谷物,這一系列活動已融入朝鮮人的日常生活。逢有節假日或重要活動,婦女們總要穿上鮮艷的民族服裝,使街景頓時靚麗起來。
無論在大學還是在景點,無論在工廠還是在田間,每到一地參觀,講解員都發自內心地念及偉大領袖金日成和金正日將軍的功績。和朝鮮人交談,他們介紹說,老百姓從上幼兒園到上大學,從住房到城鄉醫療全部享受免費。
觀察朝鮮人的行為舉止,他們安靜,守紀律,懂禮貌,淡定而自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