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外交官都確認,中國國家主席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借G20峰會在韓國首爾舉行雙邊會談。自奧巴馬上臺后已見過胡主席7次,平均約三個月舉行一次會談。巧合的是,兩國元首也是馬不停蹄交叉外訪,再趕場到首爾參加G20峰會,奧巴馬是11月5日開始他亞洲四國行程中途經一站,胡主席則是緊接著對法國和葡萄牙成功訪問。由于被福布斯評為2010年“全球最有權力人物”,力壓奧巴馬、普京等,中國國家主席在國際上風頭正勁。有關人士稱,為了確保11月11-12日G20首爾峰會和11月13-14日日本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捍衛中國自身利益,胡主席可能放棄11月12日廣州亞運會開幕的主禮,而由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出席宣布開幕,也顯示中國最高權力的接替在按部就班中進行。G20峰會事關中國要避免人民幣升值成為主題,加之全球商業500強公司的前120強的公司領袖會參加并討論,北京必須全力應戰。
首爾在11月7日(周日)有近2萬名左翼示威者在市中心集會,抗議G20國家于本周四、五的峰會,示威者手持橫幅,高叫反對全球化的口號,又批評20國集團未有全力締造就業和捍衛社會的計劃。大批示威者企圖越過警方防線與防暴警察發生推撞。韓國當局為防止峰會期間,抗議示威擴大,列出一份黑名單,禁止亞太國家多名左翼勞工、社會領袖的入境。
一,奧巴馬在胡奧會前的造勢
自奧巴馬訪華一年來,他的對華關系處理手法沒有大的改變。例如,奧巴馬在上海搞的China Town Hall(中國市政論壇)仍在延續,與中國民眾的交流交由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主理,迄今已舉行四次。最重大的改變是,國務卿希拉里在內閣的話語權增大,一直在制衡“知華派”(如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貝德)。她在夏威夷表態釣魚島屬美日安保范圍的講話激怒了北京;中國外交部也批評她也在南海議題上說三道四。
美國官員不諱言奧巴馬對印度、印尼、韓國、日本的十天訪問是展示對亞太民主制度的支持,以上述充滿民主活力及經濟日益強大國家制衡周邊的中國。以印度為例,美印關系相當好的時候在小布什時代,賴斯在擔任國安顧問及國務卿時都倡導“以印制華”的設想。奧巴馬上任后到亞太地區訪問,首站選在中國,而沒有把印度列入行程,讓新德里大失所望。而且,奧巴馬在華發表聲明說希望中國在南亞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這令印度大為惱火,因為印度歷來都認為南亞是它的勢力范圍。后來奧巴馬感覺到了,又在華盛頓以國宴接待印度總理辛格,美印才重歸于好。而此次在見胡主席前高調訪問印度,希望利用印度制衡中國之意已呼之欲出。
奧巴馬在11月3日的中期選舉后記者會中刻意談到中國,稱中國的高鐵系統比美國好,最近又聽說中國造出全世界最快的電腦。有的中國專家學者聞之鼓舞,樂不自知。殊不知奧巴馬在中期選舉承擔失利責任和出訪四個盟友之際,說上述話,意在更強烈地激勵美國人感受中國的急起直追,已形成對美國的重大威脅。
二、美方關切的議題
國務院官員提出了胡奧會美方秉持的三個原則:
1. 建立積極、合作、建設性的關系(positive,cooperative,constractive):奧巴馬上任后已和胡會談六次與溫會談過三次,國安會官員貝德表示,這種密切的程度,“我向各位保證,歷史上沒有先例”。中美關系上升至當今世界最重要雙邊關系,不容忽視。
2. 強化與亞太伙伴及盟邦的關系,以確保中國崛起不致損及區域安定。
3. 堅持也期待中國遵守全球規則及國際法。
國安會官員貝德承認,美中關系很復雜,不過,我認為我們現在的作法是對頭的(on a good track)。
奧胡會時間有限,主談的是經濟問題,美中已建立一種經濟橋梁,北京也稱“同舟共濟”,在經濟上愈來愈依賴對方,軍事沖突的機會自然較小,即使中國擴大軍力在繼續。
·經濟議題
北京感受到,而對分裂的參眾兩院,奧巴馬舉步維艱,不能再在涉華經貿議題上任意“Yes We can”(對,我們可以),因為共和黨議員可能經常對他回應:“No,you can’t(不,你們不可以)。共和黨一向崇尚重商主義,而北京方面也擺脫不了這種印記。美國外交報告稱,深圳特區紀念30周年,受邀發言者全是商人。
美國狂印鈔票,已透過“美元本位制”的全球貨幣機制,對各國產生不良影響,先是資金泛濫,投機“熱錢”更加難以控制;“熱錢”流到各國,炒作各種商品,結果是助長房市、股市的資產泡沫。石油、黃金、大宗物資價格上漲,全球通脹壓力升高。對中國來講,不僅上述負面影響嚴重存在,還加重人民幣自身升值的壓力。
中美兩國對G20各有所圖,請看各自考量。
中國:平衡全球經濟增長的方案;承認有需要改善匯率體制,以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結束商業失衡和貿易保護主義;在下一任主席法國的支持下,重塑全球的金融體系;獲G20其他成員認可中國在國際上的重要地位。
美國:G20主要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容許本身貨幣升值;訂立限制貨幣經常帳盈余的具體目標;承認通過貶值或防止本身低估貨幣升值來獲取競爭優勢的危險性;擁有巨額貿易順差國家,承諾推行鼓勵更多進口的結構性和財政政策;抑制其他國家的巨額貿易順差。
不過,地區安全、政治議題亦不可免,以下是美方相當關切的:
·人權
奧巴馬將會在胡奧會中當面提及釋放諾獎得主劉XX之事,依美國總統慣例,他還會向中方提交一份要求釋放在押或“失蹤”人士名單,包括涉嫌間諜罪的美國華裔公民薛峰,“維權律師”高某某,2009年“薩哈羅夫獎”得主胡佳等。為增大對中國的壓力,設在紐約的國際“人權觀察”組織11月4日,將2010年“弗格斯獎”的6個名額之一頒發給被押的劉某某。弗格斯是國際“盧旺達屠殺案”的調查專家,已去世。
據信胡主席將回應中方反對任何外界力量借劉某之事做文章,堅決反對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侵犯中國的司法主權。
美國國務院已證實,美國駐挪威大使Anne Witkowski女士將參加 12月10日 在奧斯陸舉行的頒獎禮,對于中國外長崔天凱日前警告說,出席諾獎頒獎儀式的歐洲國家要承擔“相應后果”,美國國務院表示美方未曾收到中國勸阻美國代表出席的警告。
挪威首相則無懼北京的威脅,宣布參加頒獎儀式,他宣稱諾貝爾委員會是一個獨立機構,北京向外國政府施壓和警告是“毫無道理”,更不應該把諾貝爾委員會和挪威政府等同起來。
在日本,11月6日(周六)東京有近5000人反華示威游行,參加者有前任防衛廳長官和前軍方將領,還有人刻意舉出劉某某畫像,要求北京釋放他。可見劉某某亦成日本人反制中國的一個工具。
香港的“泛民主派”頭面干將李卓人、何俊仁、劉慧卿和“長毛”(梁國雄)已決定應劉某某之妻邀請也出席奧斯陸頒獎禮。“民主黨”出席何俊仁由于拍板與中央妥協而備受責難,他對媒體表示出席頒獎禮并非與中央對抗。不過,香港媒體大多認為他此舉將損害與中央已建立的關系。
美國駐華外交官員稱,中國官方媒體對諾獎得主劉某某報道是局限在英文中國日報發表的批判文章,中方并制止及拘留各地對劉某某獲獎的變相慶祝,包括一名在廣州街頭散發劉某某得獎的傳單的男子郭某某。
美國政府內部和智庫,已有人專題研究將人權與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掛鉤的設想,供決策者參考。北京一再要求西方經濟大國給予它“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西方應該回應:那就要在自由民主基礎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完全性而不是現時的局部性。
上星期,美國負責人權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今年第三度訪問北京,與中國副外長舉行會議,劉某某之事再度被提起。美國駐京外交官員稱,北京當局此次對諾獎風波的反應還算克制,美國希望北京理解到,劉某某之事對美中全面關系來講還是一件小事情,催促北京在人權事務上作出妥協,換取外界在經濟利益的相應回報,就像過去30年中國方面對若干人士所做的那樣。美國希望中國知道美國在意的是人權價值觀,或者是中國知識界精英口中的“普世價值”。
·伊朗
美國認為它的全球國家利益之一在于制止及限制伊朗和朝鮮的核研發。相對來說,朝鮮畢竟是相當孤立的,國際影響力有限,伊朗則不然,世界各地均有同情者,尤其在美國后院南美洲。而且伊朗無法擺脫與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的天然瓜葛和互助企圖。美國認為雖然北京在聯合國制裁伊朗決議投贊成票,但私下與德黑蘭有其他秘密協議以確保兩國合作繼續,與德黑蘭與莫斯科已公開撕破臉大為不同。美國一直懷疑北京在擴散先進武器和核用途方面幫助伊朗。
·朝鮮
美方關注的方面是,朝鮮仍然違背以往承諾,仍在發展核武能力,且拒不為天安艦事件負責、認錯。美方認為中方執行聯合國制裁朝鮮有關決議不力,相當數量奢侈品仍然經由中國流入朝鮮。美國還會表達看法,即中方無視朝鮮擊沉天安艦的確鑿證據,袒護朝鮮,是輕忽國際大家庭及不負責任的表現。
美國外交官認為,中國2010年最大的外交成就是中朝回復互信,雙邊關系密切達到30年來新高。然而這也是一種賭注(at stake),因為中朝均是在“敵人當前”情勢下采取權宜之計,倘若其中一方與“敵方”關系有重大改善,中朝互信就有崩塌之危。
美國軍方官員證實,今年8月17日一架朝鮮米格戰機“向中國尋求自由”飛至離沈陽14公里處墜毀,由于沈空居然沒有出動中國戰機攔截,朝鮮軍機無法擺翼顯示“投誠”而失事,總書記為此表示震怒,沈空有關人士受查處。
中方將會堅持:一、維護半島的和平穩定,二、在六方會議發揮建設性作用。三、同時在朝鮮、韓國發展密切關系。對于敏感的美國駐軍以及核武器在韓國存在,奧巴馬希望中國能延續前任中國 主席有關北京不反對美國在朝鮮半島軍力存在的表態,據信北京也將不會改變目前這種默契。
·蘇丹
達爾富爾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癥結之一是北京仍在各方面支持喀土穆政權,包括軍事上的。
·領土爭端,日本、南海
希拉里希望中日兩國透過對話解決近期爭端,美國認為北京在沒有解除禁訪省部級官員訪日之前,派遣前國務委員兼外長唐訪日并見日朝野高官,是個積極信號。但北京不歡迎美國“地區外勢力”加入中日美三方會談,要求美方在南海、東海問題上謹言慎行。
美方認為,在南海問題處理上,中國最近采取行動,開始和東盟討論更正式具約束力的行為準則,是令人鼓舞的跡象。
為了結束這個地區政治及安全的不穩定,中國及東盟成員國已決定采納一個能抑制南海發生軍事侵略的較有法律約束力的行為準則。出席十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在越南河內召開的第十七屆東盟峰會的東盟及中國領導人說:《南海行為準則》較二OO二年十一月所簽署的沒有約束力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將會更邁前一大步。當年簽署這項宣言的目的是要舒緩南海的緊張氣氛,但卻缺乏法律約束力。采納有法律約束力的準則的目的是要深化東盟及中國的和平及繁榮戰略性合作關系,這種關系對二O一五年東盟要成為一個單一市場經濟體至為重要。
三、橫濱峰會的后續議題
首爾20國峰會后,緊接著有關國家領導人又飛往旁邊的日本,在橫濱與亞太地區領導人進行亞太經合組織(APEC)非正式會晤。會議的總體議程如下:一、亞太的自由貿易區;二、平衡的、包容性的、可持續的及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增長;三、人類安全(反恐、救災、食品安全);四、經濟和科技合作。
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與全球人口40%、占全球國民生產總值55%,占全球貿易額45%,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全體會議之外的各國領導人雙邊會見,最引人注目的是胡菅會。中日摩擦不斷,兩國領導人以何種形式見面,如何取得點滴成果,深為外界關注,至于胡主席和奧巴馬總統是否在橫濱還有雙邊會晤,兩國外交人士都拒絕評論。
更多精彩請登錄www.meihehua.cn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