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檸:菅直人連任,民主黨政權面臨諸多考驗
2010年09月15日 南方網
劉檸 北京學者
9月14日召開的日本執政民主黨臨時黨代表大會上,現任黨代表、首相菅直人以壓倒多數的優勢擊敗了黨內大佬小澤一郎,再次當選黨代表,成功連任首相,任期兩年,結束了長達兩周的政治空窗期。消息傳來,東京外匯市場日元匯率騰升至1美元兌83.09日元,刷新了過去15年來的日元升值紀錄。菅直人將于近期內改組內閣,并調整黨內高層人事,是否起用小澤擔任要職將成為最大的焦點。
此番選舉,普遍被輿論看成是執政黨內的政治斗爭。三個月前,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辭去首相和黨代表職務,同時拉時任黨干事長的小澤一起“殉葬”(也有一說是小澤先要求鳩山辭職,拉其“殉葬”,但表面上維持鳩山讓小澤辭職的“形式”)。分別執掌黨內數一數二實力派系的一、二把手雙辭的結果,由在黨內屬于少數派的菅直人掌舵,原本就被看成是不具備可持續性的臨時體制。尤其是對黨內第一大佬、麾下有超過150名國會議員的小澤來說,深知被邊緣化的滋味不好受;而且,由于自己被“雪藏”,黨在菅直人的主導下,慘遭參院選舉敗北,使剛實現政權更迭未久的民主黨執政前途蒙上陰影,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小澤與菅政權攤牌,要求撤換被視為“脫小澤”路線的象征的兩個重要人事(官房長官仙谷由人和黨干事長枝野幸男),在確保自己對政權的影響力的基礎上,動員“舉黨體制”挺菅政權繼續執政;否則,不惜親自出馬,一決雌雄。因這一訴求被菅直人拒絕,故小澤正式登記候選,以政治生命為賭注,挑戰菅。
這場旨在爭奪黨內主導權的斗爭被輿論稱之為“橫綱的對決”(橫綱是日本相撲運動員的最高級)。雖然民調結果傾向于菅,地方議員等“地方票”被認為是菅的資源,但國會議員等“中央票”則被認為是小澤的“票田”。唱票的結果,盡管菅斬獲了壓倒多數的選票,但在“中央票”上僅領先于小澤區區6票的“意外”事實,微妙地折射了選戰的驚心動魄。
在選舉開票前的政見演說中,菅首相表態說:“民主黨的原點是參與型民主主義與自由的討論以全員參與型的內閣實現真正的政治主導。只要有國民的信賴,便能突破僵局。”可實際上,誰都知道,日本的僵局有多難突破。整整一年前,民主黨政權實現了歷史性的更替,在金融危機所帶來的空前肅殺中高調登場。雖然在打碎官僚主導、重建政治主導和民生政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遠未找到經濟增長的鑰匙,危機依舊;盡管拼命開源節流,巨額財政赤字卻愈演愈烈;因“黑金政治”問題積重難返,政治現場損兵折將;歷來被看成戰后日本對外關系基軸的日美關系,因沖繩基地遷移問題久懸不決,在《日美(新)安保條約》簽署50周年之際,同盟維系的鏈條已明顯松動……而所有這一切,使國民在面對這個自己以選票所選擇的新政權時,至今仍未能打消心中的疑慮,這直接反映在內閣支持率上:盡管菅直人經過一番努力,暫時贏得了“V”形上升,但難保此后不重蹈“A”形覆轍。前財務省資深官員、被稱為“日元先生”的榊原英資警告說:日本經濟已經駛過日元對美元升值的策略容忍階段,如放任其繼續飆升的話,明年3月(日本上一年度的財政決算月份)以后,對出口的打擊將全面顯現,將意味著新一輪更嚴重的經濟蕭條。
菅直人當然明白危機的所在,也不乏明確的問題意識。他主張既不走自民黨傳統路線——以公共事業拉動景氣的“第一條道路”,也不走新自由主義“市場原教旨”傾向的“第二條道路”,而要面向所謂“第三條道路”,即在老年人療養、看護等領域上下工夫,孕育新興產業,創造就業機會,擴大雇傭規模,以期帶動經濟增長,同時檢討上調消費稅以平衡政府開支。日本的高齡少子化和持續性通縮等難題棘手,幾無先例可資借鑒。任何政府面臨這等空前的矛盾,無疑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摸索、試錯,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對癥下藥。而“后小泉”以降4年時間連續四屆政權,無論其主觀意愿如何,客觀上均未能確保施行有效改革措施的執政時間,在國際社會也削弱了日本的存在價值和影響力,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對此,不僅日本的精英層和廣大國民怨聲載道,在執政黨內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識——不可重蹈自民黨時期首相走馬燈游戲的覆轍。應該說很大程度上,正是這種共識規避了在此番選舉中一年三任首相之尷尬局面的出現。
毋庸諱言,先于經濟、財政等內政課題,菅直人新政權首先必須面對的吃緊課題是中日關系:如何修復兩國關系因釣魚島撞船事件而受到的變形,考驗著菅政權的外交手腕。與此同時,此番選舉中敗北的大佬小澤如何應對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小澤“雖敗猶龍”,“小澤派”及其政治能量尚在,何以以黨內少數派的政治智慧,懷柔、包容實力派大佬,以小博大,讓這位歷史上靠反黨、分裂黨并建立新黨做大的大佬能安于現狀,而不復動念于新的“政治再編”,以確保新政權的政治資源和凝聚力不被削弱,乃一個必須引起高度警惕、始終不可掉以輕心的大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