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撥款六億美元加強美墨邊境治安》,西班牙《世界報》8月13日報道。盡管美國政府很缺錢,但是在需要花錢的地方一點也不含糊,更不拖延。不過,我們從奧巴馬政府花錢的方向就能看出奧巴馬政府的政策取向了,中期大選的壓力已經迫使民主黨政府也不得不選擇右翼路線,換句話說,選票壓力把民主黨政府打回了原形,理想和口號在此時此地都遁形無蹤了,剩下的只有既得利益和現(xiàn)實利益要求。由此,我們看到美國政治圈中傳統(tǒng)的右派在向極右靠攏,而傳統(tǒng)的所謂左派則在向右翼靠攏,總之,美國政治在各種危機的壓迫下迅速地向右轉了。
聯(lián)系到歐洲部分極右勢力到日本去參拜靖國神社的舉動,我們可以這么說,美歐的極右勢力正在迅速抬頭,而且越來越明目張膽,今天它們去參拜日本鬼子廟,明天就可能在歐洲建立納粹鬼子廟,盡管歐洲各國政府表面上都是反納粹的,但它們并沒有真正去阻止和消滅這些極右勢力的發(fā)展,歐洲各國大肆報道極右勢力四處活動的目的是在利用極右勢力的政策主張給各國政府自己打掩護,是在為它們自己推行右傾政策制造輿論氛圍,反過來,我們也可以由此斷定,美歐經濟的形勢實際上一定是在不斷惡化之中,其表面上的復蘇數(shù)據(jù)只是短暫的假象,社會政治活動的實際走向是人類對其所處環(huán)境的變化的真實反應,這種社會性質的反應活動是任何輿論導向所不能完全掩蓋得住的。
因此,盡管這幾天國際輿論忽冷忽熱,一些熱點地區(qū)的緊張氣氛似乎有所緩解,比如在伊朗核問題上,美國沒有公開反對俄羅斯在伊朗援建的核電站啟用,但是,輿論上不反應或反應比較微弱的事情并不意味著這些事情“過去了”或者說“不重要”,恰恰相反,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忽然沉默的表現(xiàn)從另一個意義上可以說是對此已經“徹底絕望”了,換句話說,正是因為美國已經下定決心要攻打伊朗了,所以才不在乎俄羅斯在伊朗建設核電站,反正將來很是有可能要被美軍給打掉的,因此,說不定美國還希望俄羅斯等國在伊朗境內投入更多的資金呢,而這些投入必定會在美軍的打擊下全部作廢,最后受損失的是俄羅斯等國。而那些對伊斯蘭世界的緩和言行,比如奧巴馬支持在911事件處建清真寺等等,則更像是穩(wěn)君計。
因此,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去分析為什么中國要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原因的話,就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美國攻打伊朗是隱含著遏制中國崛起的意思的話,那么如果中國對伊朗能源的依賴程度越高,則伊朗受到美國打擊的可能性和緊迫性也就越大,反之,如果中國對伊朗能源的依賴程度降低了,則也就降低了伊朗受到美國打擊的可能性和緊迫性。因此,中國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力度,轉而大幅增加對阿拉伯國家進口石油的力度,這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能夠緩和中東緊張局勢的舉措,但是,美國攻打伊朗的計劃已經越來越呈現(xiàn)出一種被迫性(這是因為美國的石油供給線收縮計劃沒能如期執(zhí)行),因此,任何緩和措施已經不大管用了,相反,對中俄而言,抓緊時間增強伊朗自身的防御能力則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了。
《美軍高層裁員引發(fā)恐慌》,美國《華盛頓郵報》8月13日文章。美國國防部裁員是假,加強軍隊的控制權是真,黨同伐異罷了。美國統(tǒng)治階級已經在金融領域完成了進一步的集中,目前正在情報界進行整頓以圖加強集中,現(xiàn)在又開始在軍隊內部進行整頓了。表面的理由當然是為了節(jié)省開支,但實際上被裁人員的薪水總和只相當于國防部基礎預算的一個四舍五入的小零頭而已,因此,除了踢掉幾個不聽話的軍官外,更多的是為了對付國會議員的進攻,丟卒保帥。
同樣的事情也發(fā)生在其他國家,在世界形勢越來越緊張的時候,各國大幅裁軍的計劃會顯得多么不合時宜,而事實上,正是因為各國的裁軍計劃才是真正破壞國際間既有的安全結構的元兇,其結果反而會因為各大國對世界的控制力縮減而導致各熱點地區(qū)的矛盾爆發(fā)出來,最后由地區(qū)戰(zhàn)爭發(fā)展為世界大戰(zhàn),從而使得各大國不得不反過頭來擴張軍備加入戰(zhàn)爭。
2010年8月16日參考消息
《美全球地位依然“無可匹敵”》,美國《新聞周刊》8月12日一期文章。對非美世界而言,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單獨拿出來和美國進行比較的結果都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美國處于絕對優(yōu)勢的地位。但問題是,各國的國力不僅是沿著時間軌跡發(fā)展變化的,同時這種國力的變化也會體現(xiàn)在空間分布上,也就是分布在各條戰(zhàn)線上。因此,如果只看到某個時間點上的國力算術總和,而沒有看到國力在此時間點上的結構性特征,也就是國力分布的話,那么就犯下此文作者這樣的錯誤。
美國以其軍隊作為所謂中央穩(wěn)定器,并用其來控制世界。但問題是,到目前為止,盡管美國天天在打戰(zhàn),但是卻很少打贏戰(zhàn)爭,自冷戰(zhàn)結束以后,除了科索沃戰(zhàn)爭是取得了一些預期的戰(zhàn)果之外,其他戰(zhàn)爭都沒什么好結果。更要命的是,美國侵略的這些國家都是小國,換句話說,美國打小貓小狗都費盡了力氣,那么它如果碰到獅子老虎的話,會落得一個怎么樣的下場呢?此文的作者指稱德國沒什么軍隊,的確如此,但問題是,在這個世界上真正和美國進行軍事較量的是俄羅斯和中國,美國什么時候在軍事斗爭上贏過這兩個國家了呢?如果沒有贏過的話,那么美國軍隊的那個穩(wěn)定器作用是不是很有些自吹自擂的意味呢!也正是因為美國一直沒打贏過什么戰(zhàn)爭,所以美國越是頻繁開戰(zhàn),反而越是向非美世界暴露出了它的弱點,本來是想在人前露臉的,結果卻把屁股給露出來了。美國本來是想通過頻繁的戰(zhàn)爭來震懾住非美世界的,但這么些年打下來,各國心里對美國軍力的虛實也有底了,因此,反而也就越來越不怕美軍了,至少可以這么說,非美世界已經摸著對付美軍的辦法了,而這個辦法就是非對稱作戰(zhàn)。就像毛主席以前講過的那樣,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既然美國無法用既有的戰(zhàn)績來震懾住非美世界,那么就會產生兩個結果,其一是美國必然不斷謀求新的戰(zhàn)爭,并且要想方設法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其二是美國在戰(zhàn)爭手段無法生效的情況下,必然轉而謀求其他新的斗爭樣式以圖替代實現(xiàn)戰(zhàn)爭的目的。
對于俄羅斯,美國沒有什么更多的辦法,因此,除了敵視之外還是敵視,換句話說,美國現(xiàn)在除了批判俄羅斯政府之外沒有其他可以遏制俄羅斯發(fā)展的手段,盡管俄羅斯現(xiàn)在的國力還不及前蘇聯(lián),但是,俄羅斯是在堅定不移地走獨立自主的發(fā)展道路,畢竟是上過美國大當?shù)膰遥砹_斯對美國的迷信早就破除了,反過來說,美國已經在輿論導向上失去了對俄羅斯的控制權,這樣一來,美國能夠遏制俄羅斯這樣的一個擁有軍事和資源優(yōu)勢的大國重新崛起的手段也就喪失殆盡了。而且,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一旦重新崛起后,必然是要對美國進行報復的,反倒是美國有沒有想過它自己有一天會被外國勢力瓜分的問題呢?美國老是在分裂其他國家,那么其他國家就沒動過分裂美國的心思嗎?如果有的話,那么俄羅斯恐怕就是比較積極的一個。
美國一直對日本心存嫉恨,一方面是對日本那么高效的發(fā)展方式很是妒嫉,另一方面是對日本擠壓美國商品市場占有率的行為非常憤恨。然而,美國對日本的理解又是很不到位的,盡管它一直在軍事占領著日本,但是,美國對日本的認識只是美國自己的幻想而已,或者說,美國被日本的那種俯首貼耳的樣子迷住的眼睛,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有錢的國家會像日本那樣對美國如此服帖,不過,那其實是因為美軍駐扎在日本的緣故,如果日本的軍力足以把美軍趕出去的話,那么美國人恐怕又會看到二次世界打戰(zhàn)時候的那個日本了。日本自己并不甘于做亞洲的瑞士,做亞洲瑞士的主意只是美國的一廂情愿而已,或者說是日本忽悠美國的言詞而已,實際上,日本一直在想方設法發(fā)展自己的軍備。忍術是日本的國寶之一,可惜的是,美國方面似乎沒有多少對忍術的理解,或許,美國人更多的愿意只從它自己的角度來進行對忍術的理解吧,這樣一來,美國也就不可能通過忍術來理解日本的特性了。真正在韜光養(yǎng)晦的是日本。
每一篇為美國自己打氣的文章里都逃不了談論中國問題,當然,這里不能再談什么中國威脅論了,因為作者是要為美國打氣來的,所以就只能談談中國崩潰論,然而,這幾十年的經驗已經證明,中國崩潰論一直就沒有在現(xiàn)實中兌現(xiàn)過,因此,該文作者也只能使用幾個虛擬語氣來預測中國的發(fā)展已經快要到頭了。更可笑的是,作者以中國模式不受歡迎為由,妄圖來證明中國沒有前途,但問題是,中國模式是否可復制并不是這里要討論的關鍵,關鍵在于中國發(fā)展壯大的結果對美國的國際霸權會有一個什么樣的影響?然而,作者回避了這個關鍵問題。就模式本身而言,美國模式也只是在美國自己一個地方成功了,其他移植美國模式的國家都成為了最為失敗的國家,當然,或許作者本人不那么看,不過我們可以這么提出問題,為什么該文作者所提及的德、俄、日、中等國沒有一個是走美國模式的發(fā)展道路的呢?如果按作者自己的邏輯,也就是美國模式是最好的,最強大的話,那么現(xiàn)在能夠對美國霸權形成威脅的國家也都應該屬于美國模式才對呀,否則怎么能夠證明美國模式的先進性呢?!然而,事實上,世界上能夠對美國形成實質性威脅的,至少是在某個領域能夠對美國形成實質性威脅的國家或地區(qū),其所采用的發(fā)展模式都和美國大相徑庭,反過來說,如果各國所選擇的發(fā)展道路是靠復制或克隆某一成功案例的話,那么最后的結果必然只有失敗這兩個字。
美國在單獨面對某一個國家時,其優(yōu)勢地位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美國現(xiàn)在要面對的是多方面,多層次的競爭或斗爭,不僅有內外斗爭,而且還有美國政府和美國資本之間的斗爭。美國政府越是要謀求其在世界各個領域內的霸權,那么就必然越會和各個領域內的利益集團產生激烈的斗爭,從而也就是使得美國的戰(zhàn)線在各個領域內擴展開來,美國和非美世界的矛盾也就充分發(fā)展了,與此同時,美國的國力也就因此越來越分散了,而這種因結構性分布而導致的國力分散實際上也就成為了美國政府越來越有力使不出的原因所在,算術總和下來很強大,但禁不起細化,一細化就反而會把美國在各個領域內的弱點給暴露出來了。因此,該文作者在強調美國在一系列領域內的絕對優(yōu)勢地位的同時,也把美國在這些領域內所存在的激烈斗爭給反映出來了,因為,如果在這些領域內的斗爭不是非常激烈的話,作者又何必這么敏感地去強調美國在這些領域內所處的優(yōu)勢地位呢?另一方面,作者在強調美國對非美世界在某些領域內的優(yōu)勢地位的同時,實際上也就反映出美國在其他未提及領域內可能存在的弱勢狀態(tài)了,而揚長避短和避實擊虛正是非美世界反擊美國霸權的手段。
最后談談該文作者最得意的美元獨一無二的地位的問題。美元的國際地位是美國國力作用下的一個產物,也就是說,美元的國際地位是美國國力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因此,不能因為美元的國際硬通貨地位反過來去證明美國國力的不可匹敵性,實際情況是,正因為美國還沒有被打倒,所以美元的國際地位才得以被繼續(xù)維持下去,而一旦美國在軍事斗爭中大敗的話,美元就可能在一夜之間成為廢紙,然而,現(xiàn)實中,美國又在積極謀求新的戰(zhàn)爭,這樣反過來又增加了它在軍事斗爭中失敗的概率。
《高盛CEO套現(xiàn)認股權牟利》,美聯(lián)社紐約8月14日電。高盛的CEO和高級經理紛紛出售即將到期的認購權而獲利的行為很值得注意,這或許是一種高盛管理層發(fā)出的看空信號,也就是說,短則一兩個月,高盛公司就可能發(fā)生什么令股票價格下跌的事情,而這種事情往往又會涉及到國際金融霸權斗爭。
《阿富汗北部新發(fā)現(xiàn)大油田》,路透社喀布爾8月15日電。阿富汗真的要富起來了,美國為了長期占領阿富汗真是動用了一切手段來說服其國內民眾,更主要的是為了說服金融資本。
2010年8月17日參考消息
《美避言“安保條約”涵蓋釣魚島》,共同社華盛頓8月16日電。美國政府至今為止沒有正式改變日美安保條約適用于釣魚島的立場,但是,現(xiàn)在卻傳出美國準備模糊之前在此問題上的立場。無論該消息是否準確,至少反映出三個問題:
其一,由于該消息是由日本媒體報道出來的,因此,很可能是日本國內的親美勢力在利用此問題,以出口轉內銷的手法,向日本民主黨菅直人內閣施加新的壓力,以維護日本領土主權為借口,逼迫菅直人內閣在外交、安全等問題上采取親美的政策,從而在日本國內營造出更加有利于親美勢力生存和發(fā)展的政治環(huán)境。
其二,如果該消息的確是由美國政府釋放出來的話,那么就意味著美國正在準備使用釣魚島乃至琉球群島的歸屬問題向日本當局施壓,換句話說,菅直人內閣之前的一些表態(tài)還不足以讓美國滿意,美國亟待看到日本在遏制中國的問題上做出進一步的實質性的動作,只要中日之間的關系重新緊張起來了,那么美國才能達到其所設想的把中國政府的注意力牽制在西太平洋方向的目的,然后,美國才能放心去進攻伊朗。
其三,釣魚島問題不僅涉及到琉球群島的歸屬問題,而且也涉及到臺灣問題。美國在日美安保條約是否適用于釣魚島的問題上采取欲擒故縱的策略,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把日本因素更多地引入臺灣問題,既然日本方面那么在于釣魚島的歸屬問題,那么美國開出的條件必然就是要求日本方面正式介入到臺灣問題上來,因為,在西太平洋地區(qū),也只有臺灣問題才能真正牽制住中國政府的注意力,而一旦日本正式介入臺灣問題,那么美國可以找到一個在此問題上的絕好打手,使得美國可以減少在臺灣問題上的力量投入,從而使得美國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起來投放到它的核心利益地區(qū)中去,而且從此就可以反過來利用臺灣問題把日本牢牢地綁在美日安保同盟的戰(zhàn)車上,不僅可以破壞東北亞乃至東亞的經濟整合,而且還可以通過激起該地區(qū)的緊張氣氛,逼迫該地區(qū)的巨額流動性到美國去避難,從而緩解美國自己的主權債務危機。
不過,美國的這個如意算盤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時間不夠。日本當然對臺灣是有野心的,但是,日本也有其自身的利益考慮,特別是在國際經濟金融危機時期,介入臺灣問題固然是遏制中國的一個辦法,但是在中短期內無法見到實效,更談不上什么受益,反而還會因為需要前期的大量投入而增加日本自己的財政困難,更不要說中國政府所可能展開的反擊了,因此,日本當局如果正式介入臺灣問題的話,很可能會得不償失,而美國則能從日本的失敗中獲得來自日本避難的流動性。此外,美國一旦要啟動釣魚島乃至琉球群島的歸屬問題的話,很可能會選擇拋出一個琉球群島地位未定論,進而提出讓琉球獨立的問題,這樣一來,中日都得不到琉球,反過來還有可能因琉球問題而惡化雙邊關系,這同樣也能達到美國搞亂東亞的戰(zhàn)略目的,這是需要中日雙方非常警惕的。
《不滿土耳其親伊反以,奧巴馬威脅停售土武器》,法新社倫敦8月16日電。美國和以色列持續(xù)提出對土耳其的不滿意見,其最終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指望土耳其能夠回心轉意,而是為它們拋出庫爾德獨立問題制造借口,換句話說,美以指責土耳其政府的言論并不是說給土耳其聽的,而是說給各自的國內聽的,是為了取得國內對其即將拋出的庫爾德獨立問題的支持。由于庫爾德涉及到土耳其、伊拉克和伊朗三國,因此,庫爾德獨立問題的提出實際上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而且不僅為美國分裂伊拉克提供了借口,而且為其將來在打下了伊朗之后再進攻土耳其埋下了伏筆。另外,庫爾德地區(qū)是富含石油的,這也是美國愿意為此投入的原因之一。
《美防長蓋茨宣布明年離任》,法新社華盛頓8月16日電。實際上,美國防長的離任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要看到美國的阿富汗戰(zhàn)略是否走上了正軌,換句話說,也就是美國能否安心在阿富汗駐扎下去,反過來說,如果美國在阿富汗始終處于四處挨打的狀態(tài)的話,那么蓋茨即使離任也將不會是一個主動的行為。另外,蓋茨的話表明美國急于在一年的時間內搞定阿富汗的周邊局勢,其中巴基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局勢是首當其沖的,然而,其中是否包括伊朗問題,則還需要繼續(xù)觀察,因為伊朗問題涉及面很廣,比阿富汗問題要復雜得多。當然,巴基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問題并不是說就那么容易可以搞定的,特別是在中俄的分別關照下,美國能否在債務危機不斷加重的情況下解決自己的阿富汗駐軍的生命線安全問題,還是存在很大的疑問的。
《英報文章:糧價上漲將逐步推高通脹》,英國《金融時報》8月15日文章。這又是一篇顛倒因果的文章。實際上,糧價上漲是通貨膨脹所導致的結果,而不是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之所以會產生通貨膨脹,那是因為商品生產過剩所致,當然,這種過剩只是結構性的過剩,是因為資本主義私有制所造成的巨大的貧富差距而產生的過剩,并不是老百姓不肯消費,而是老百姓消費不起,結果導致資本家占有了大量的剩余商品卻無法將其轉變?yōu)樨泿刨Y本,而另一方面,原來在市場中循環(huán)的貨幣因此就在某一處停止了下來,成為以貨幣形式存在的剩余資本。于是,市場中一方面是大量滯銷的商品,另一方面又是大量的剩余資本,對那些能夠正常生產銷售的商品而言,市場上的資本價值總量顯然是超過了這些商品的價值總量,因此,也就造成了所謂的通貨膨脹。而剩余資本一方面不可能去購買那些剩余商品,另一方面又需要實現(xiàn)其保值增值的本能,因此必然會想方設法地擠進那些能夠正常循環(huán)的領域,而基礎資源品,特別是糧食市場成為了剩余資本競相爭奪的對象,結果必然導致糧價上漲。說白了,那些為電視、空調、汽車、房子等商品生產所投入的預付資本由于無法通過循環(huán)返回到生產者的手里,因此就只能涌向其他商品領域,之前使得房價能夠不斷上漲的資金正是來自于產業(yè)領域的剩余資本,現(xiàn)在促使糧價上漲的資金也是來自于此。并不是央行愿意投放那么多的貨幣,而是因為貨幣投放總量必須與國內商品價值總量相匹配,只不過由于資本主義的結構性矛盾導致商品資本無法完全轉變?yōu)樨泿刨Y本,從而使得剩余資本大量涌現(xiàn)出來,由此,通貨膨脹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2010年8月18日參考消息
《塔利班在巴救災與西方爭取民心》,德國《明鏡》周刊網站8月16日文章。盡管此文作者在主觀上不是為了替塔利班的善舉進行宣傳,更多的可能是在鼓吹巴基斯坦災民對西方的念念不忘,但是,此文在客觀上起到了為塔利班去妖魔化的作用,顯而易見的是,如果塔利班真的如西方媒體所宣傳的那么恐怖的話,那么我們就很難解釋塔利班在巴基斯坦大力救助災民的這個事實究竟意味著什么。實際上,塔利班的恐怖并不是針對當?shù)厝嗣竦模轻槍ξ鞣角致哉呒捌渥吖返摹O喾矗切┌讶藱嗪暗谜鹛祉懙奈鞣角致哉邆儏s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大肆殘殺百姓,而且美國侵略者還提出了為了保護美軍士兵的安全而允許美軍隨意殺人的政策,由此可見,真正的恐怖分子恰恰是那些高舉人權大旗的西方侵略者們。
《布萊爾捐巨款難“買”人心》,英國《泰晤士報》網站8月16日報道。當英國前首相布萊爾這樣的典型的戰(zhàn)爭販子把其因發(fā)動戰(zhàn)爭而謀得的私利捐出來去資助一個受傷士兵安置中心的時候,我們很難想象那些受傷士兵會有一個什么樣的心情,因為正是這個布萊爾的命令才導致這些士兵在罪惡的戰(zhàn)場上受傷的。現(xiàn)在閻羅王居然要開醫(yī)院救死扶傷了,恐怕那些傷兵即使不被戰(zhàn)傷折磨死,也要被布萊爾的這種善舉給惡心死。
說到捐助,最近媒體上都在鼓吹剝削者搞慈善,而且它們的最終目的是要把我國的體制改革得更讓剝削者們過得舒服些,反過來說,就是要改革得讓廣大的被剝削者們的地位更加鞏固些,那么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所謂的慈善是怎么做的。央視財經臺報道說一個外國富人在某山上有一套價值140萬美元的別墅,于是他準備行善了,美其名曰把別墅給捐出去,但是,他的做法是通過發(fā)行彩票來搖獎,每張彩票99美元,他一共賣了2萬張,也就是說,他從彩票銷售上近乎獲利200萬美元,然后,經過搖獎把別墅獎給某個婦女。然后,他將這大約200萬美元捐到在他自己名下的一個基金中,而這就是他所謂的行善了。我們一般人以為行善都應該出血,但是剝削者的行善非但一滴血也不出,反而還要倒進賬近60萬美元。關鍵是那個基金是由他控制的,因此也就根本談不上什么捐助了!
如果是真心捐助的話,那么就應該把資產全部上繳國家,否則把資產搞到自己或自己家族所控制下的基金中去的做法,實際上就是在逃稅,這是一種赤裸裸的欺詐。
《中國持續(xù)拋售美國國債引關注》,法新社華盛頓8月16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亞洲版8月16日報道。對中國政府在6月份拋售美債一事,我們在老早的時候就說過了,而且,我們可以肯定的是,7月份的數(shù)據(jù)依然會表明中國政府在大舉拋售美債,我們從中美關系在這幾個月的緊張態(tài)勢中就能琢磨出來了。美國利用外部資金來周轉它的龐大的債券市場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美國的信用要比其他國家的要高。因此,美國政府總是想方設法的來創(chuàng)造和維護它的國內外信用,同時又千方百計地打擊和詆毀他國的信用。盡管英日這樣的國家在美國的壓迫下不得不增持美國國債,但是,隨著英日等國在商品出口的問題上和美國奧巴馬政府的出口政策產生越來越大的沖突的時候,英日等國對美債的增持力度也就會因此降低下來,否則英日自己的政府就不可能再維持得下去了。總的來看,奧巴馬政府既要維持美債規(guī)模,又要增加出口的政策是相互矛盾的,因為一旦美國在國際貿易中占出口的份額提高了,那么就意味著其他國家,特別是中、日、德等出口大國所占的份額相對的降低了,那么這些國家購買美債的能力也就被削弱了,結果奧巴馬政府維持美債規(guī)模的計劃就必然要破產,反之,美國要維持美債規(guī)模的話,就必須渡讓出更多的市場空間,然而,這又是美國政府自己所不能決定的事情。
《中國7月份吸引外資額猛增》,彭博新聞社網站8月17日報道。看到人民幣之前突然大幅度貶值的消息,的確很讓人激動,這種慢漲急跌的振動方式是最能吸引外資的一種手段,然而,之所以能夠吸引外資進入人民幣市場,那是因為這種方式可以為外資增殖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能夠吸引外資固然也算是一件好事,但是,在某一方面獲益必然意味著在另一方面受損,關鍵要看所付的代價是否值得,對我國而言,在受到外資剝削的同時能否發(fā)展出自己的先進生產力則是衡量引進外資是否成功的一個關鍵,如果不能發(fā)展壯大自己,而只是肥了外資,并且使得中國被外資進一步控制的話,那么這種吸引外資的運動就會成為一種自殺式的行為,最后必然會死得比洋務運動的下場還要難看。因此,現(xiàn)在向外資發(fā)行人民幣債券的方式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特別是應該向外資發(fā)行人民幣國債,一方面借此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另一方面為我國特有的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增加資金,要想方設法把外來的流動性引導到符合我國自身發(fā)展利益的軌道上去,否則,如果中國政府支付了代價把錢從外部吸引進來了,但卻因為無法控制外資的投向和節(jié)奏而一無所得的話,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美確認美日安保條約涵蓋釣魚島》,中央社華盛頓8月16日電,共同社華盛頓8月16日電。實際上,美國只是重申了它在此問題上的一貫說法,也就是說,美日安保條約覆蓋日本管轄之下的領土,另外,現(xiàn)在釣魚島仍在日本行政管轄之下,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美日安保條約涵蓋釣魚島。但問題就在這個三段論上,按美國的邏輯,如果日本不具備對釣魚島的管轄權的話,那么美日安保條約就不會覆蓋到釣魚島。因此,昨天我們對此問題的討論依然有效,而美國在此問題上真正的要點就是否認日本對釣魚島的主權,而只承認它對釣魚島獲得的行政管理權,而這一行政管理權又是要在美國的同意下才會有效的,換句話說,只要美國愿意,美國就能隨時剝奪日本對釣魚島的管理權,隨之也就不存在美日安保條約覆蓋釣魚島的事情了。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