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走近今日的阿爾巴尼亞

鄭恩波 · 2010-07-12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走近今日的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在許許多多現(xiàn)今40歲以上的中國人的心里,是記憶頗深的!因為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國際政治舞臺上掀起12級風暴的特殊時刻,中阿兩國人民曾像親兄弟一般心連著心,肩并著肩,結下了令世人敬羨的戰(zhàn)斗友誼。    

  那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友誼之歌唱遍中阿兩國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的年代!

    然而,國際風云變幻急驟,自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始,由于大家都知曉的原因,十分熟悉、親切的友邦,變得陌生起來。然而,中華民族一向是熱烈多情的,對待在艱難歲月里結識的戰(zhàn)友,更是如此。今日的國人,無論是雪發(fā)霜鬢的年老者,還是求知欲極為旺盛的青少年,都很關心和渴望了解阿爾巴尼亞這個與我們曾有過特殊友誼的國家。

  筆者青年時代曾在阿爾巴尼亞學習、工作過4年,度過了一部分難忘的青春年華。回國后當過10年《人民日報》翻譯、記者,為宣傳阿爾巴尼亞和增進偉大的中阿友誼,盡了一點綿薄的力量。在最近3年里又連續(xù)兩次赴阿工作,前后時間共達一年之多,期間對今日阿爾巴尼亞的國情時政、世俗民風有了比過去更加深入、細致、全面的洞察與了解。    

  方興未艾的建房熱    

  毋庸諱言,蘇聯(lián)的解體,東歐的劇變,這一破壞性極大的風暴,也給阿爾巴尼亞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后果。特別是1997年前后的政局動蕩,更是使國民經(jīng)濟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援建的100多個工業(yè)項目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停工停產(chǎn),大批大批的工人陸續(xù)失業(yè),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問題。但是,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卻被許許多多平地而起的雅致漂亮的現(xiàn)代化樓房和五顏六色、千姿百態(tài)的別墅樓群給掩蓋了。15年來,勤勞智慧的阿爾巴尼亞工人、農(nóng)民,憑著自己能吃苦能耐勞的雙手,從城市到鄉(xiāng)村,蓋起了一座座、一片片很講究、很堅固、很時髦的高大樓房和別墅樓。如今的阿爾巴尼亞城鄉(xiāng),確實是比15年前漂亮多了,好看多了。這一點是近來到過阿爾巴尼亞的“老阿們”的共識。

  讓我們漫步在拉那河畔,把近年來新出現(xiàn)的穎異別致、令人拍手叫絕的精品建筑仔細地欣賞一下吧!

  先瞧瞧偉岸、莊嚴的“喜來登”賓館!那高大寬舒的前廳,柔和細膩的燈光,精心布置的客房,精巧典雅的設備,氣勢堂皇的多功能廳和具有高科技水平的舞臺,分明告訴我們:這是一個五星級水平的國家一級賓館。站在這所賓館的涼臺上向北望去,那自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就以阿爾巴尼亞全國最高級的王牌賓館而聞名的“達依迪”賓館,如今顯得多么土氣、矮小、原始。幾十年來,它一直是很有氣魄的。然而,到了科技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它只能以歷史文物的資格而存在了。

  作為一個首都,地拉那如果只有一個“喜來登”,那是難以顯示她在市政建設方面的喜人成就的;同她齊肩媲美的還有“埃克利普斯”“巴拉蒂塞”“優(yōu)美風光”“麥蒂”“伊利里亞”“貴賓樓”等富麗豪華的賓館。地拉那現(xiàn)有人口近50萬,筆者想有這么多的高級賓館足夠了。

  這些年來,地拉那的市政建設是全面開花的。30多年前,拉那河南岸的新地拉那只有兩條街,如今已發(fā)展成為真正的新城,它的面積已拓展到南山坡上。新城的西南部,自拉那河山腳下,是整個地拉那最亮麗的風景,那里是先富裕起來的一部分阿爾巴尼亞人建起來的別墅區(qū)。因為工作需要,筆者所服務的單位要購買一棟別墅,為此先后到20多家認真地參觀、研究、欣賞過很多棟別墅樓。阿爾巴尼亞人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伊利里亞人的后裔,他們非常愛美,有著強烈的審美追求。建筑是一種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在這一大片別墅區(qū)里,每棟小樓在式樣、結構、用料和色彩上,都是百花爭妍,別具千秋,甚至連涼臺和院子周圍的鐵柵欄也都各具風格,互不雷同。毫不夸張地說,每棟別墅樓都是一件精妙無雙的藝術品,充分地展示了一個民族的藝術特性和文化素質(zhì),說明阿爾巴尼亞民族的確是一個超凡脫俗的民族,是一個很有創(chuàng)造力和智慧的民族。筆者覺得,在這一點上,我們的一些因循守舊、腦子僵化的建筑設計者,是應當很虛心地向阿爾巴尼亞同行學習的。

  至于“大學生城”周圍那一大片荊棘叢生的坡地,早已被色彩鮮艷的高大住宅樓和質(zhì)地良好的外交人員公寓所覆蓋,成為一個新的居民區(qū)。而新阿爾巴尼亞電影制片廠以北那片寬闊的坡勢平緩的丘陵地上的葡萄田,如今已變成由北方山區(qū)移居來的山民們的新家園。排排房屋看上去略顯簡易,但那畢竟是新磚新瓦新木材建成的新房舍,自然要比從前居住的世代相傳的泥土房和簡陋笨拙、具有中世紀堡壘特色的石筑塔樓要開化得多,先進得多。時代總是要前進嘛!

  除了老地拉那的住宅依舊還是老樣子之外,整個地拉那到處都是一片蒸蒸日上的興旺景象。據(jù)權威人士向筆者講,這10多年,住進新宅的地拉那市民占全市總人口的半數(shù)以上,其中住進別墅樓的富裕者占新房居住者的20%以上。在全國經(jīng)濟尚未復蘇,各方面還有許多困難的情況下,不到50萬的地拉那市民能取得這樣的筑房成就,委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難道只是首都地拉那在大興土木嗎?不是,建房的熱潮席卷到全國城鄉(xiāng)。從地拉那到海港都拉斯的39公里公路的兩旁,新建的大型企業(yè)、公司的現(xiàn)代化高樓鱗次櫛比,而且根據(jù)地拉那城建規(guī)劃,未來在這片坦平空曠的原野上,還要建起更多的外國投資企業(yè)、公司,地拉那將與第二大城都拉斯連成一體。你說這氣魄有多大!這不是空口說大話,你看那圍起來的一塊塊工地和堆山成嶺的建材,分明在向人們昭示:這宏偉的首都擴建工程,正在充滿希望和活力地實施中。

  從都拉斯海濱到戈茉姆的濱海松林里,那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色彩絢麗、巍巍壯觀的賓館,更是一塊令游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的誘人之地。座座樓房的質(zhì)量是上乘的,樣式和裝潢也都是最時髦的。這里的一切令人信服地告訴我們:盡管阿爾巴尼亞閉關鎖國幾十年,目前的經(jīng)濟發(fā)展從整體上來說還比較滯后,但是,在樓房建筑方面,他們卻很會趕潮流,十分擅長與時俱進。

  為了工作,筆者還曾到希雅克和采立克兩市郊區(qū)的幾個農(nóng)村的幾十戶人家做過客,親自目睹80%以上的農(nóng)家在這10多年的時間里蓋了別墅式的新房或徹底地翻新了舊房。一家家小園果木蓊郁,鳥語花香。那一棟棟小巧玲瓏的白墻紅瓦的漂亮農(nóng)舍在繁茂的青枝綠葉掩映下,顯得格外的婀娜多姿,嫵媚動人。

   一馬當先的筑路湖

  要想富,先修路,阿爾巴尼亞人也很懂得這個常理。阿爾巴尼亞是個山國,77%的面積是山地,全國的交通主要靠汽車。筆者當年任《人民日報》記者每次訪阿時,全憑汽車四處奔波。因此,對阿爾巴尼亞公路的實況,心里很有數(shù)。不過,那時候,路再凹凸不平,汽車扭再大的秧歌,也不覺得有多顛、有多苦,從來也沒幻想過,在阿爾巴尼亞有朝一日還能乘車在高速公路上跑一程。然而,30多年后的今天,高速公路也降生在阿爾巴尼亞這個多山的國家里。如今,她不僅有了地拉那到費里到發(fā)羅拉高速路(這條路是全國的交通大動脈)、落果齊恩到愛爾巴桑到波格拉德茨到馬其頓高速路,還有地拉那到茉查到斯庫臺高速路。有了這三條最主要的高速公路,就基本上解決了全國的交通運輸問題。這些路的質(zhì)量如何?一句話:相當不錯。筆者在阿工作的一年多時間里,有相當多的時光是在這些高速公路上度過的。筆者總的印象是:汽車奔馳在路面上,覺得是那樣的平穩(wěn),就跟乘坐空中列車在萬米高空飛行時的感覺差不多。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會那么十全十美,目前,這些高速路兩邊的輔助設施還欠完善,有待于今后逐步去解決。據(jù)筆者所知,有關方面對此項工作的態(tài)度還是很積極的。除了高速公路之外,這些年來,還鋪設了一些新的公路,其中主要有巴爾什到臺佩茉納公路,道羅維策公路,福舍克魯亞到米遼特公路、發(fā)羅拉到奧利庫姆公路,以及布特林特公路等。

  對原有公路維修加固,也是公路建設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地拉那通往愛爾巴桑有一條高山公路。它已有70多年的歷史,原來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十分難行。當年在阿訪問每次從這里路過,汽車都顛得筆者頭暈腦脹,再加上山石崎嶇、峰回路轉,有兩次甚至還嘔吐過。如今這條路修復、護理得非常好,全部路面平展寬闊,汽車跑得再急再快,也不會有頭暈目眩之感。據(jù)幾位司機朋友介紹,全國許多老齡公路都修復到了這個水平。朋友的誠摯話語給筆者增加了老地重游的情趣,得閑時定再到板栗和李子之鄉(xiāng)巴依蘭姆·楚里山城逛一逛,看一看,品味、分享誠樸、憨直的北方山民的幸福與快樂。

  善于思考與追根問底的讀者朋友一定在想:阿爾巴尼亞經(jīng)濟形勢并不樂觀,失業(yè)者又是如此之多,怎么會有那么多的錢用來修建住宅和筑路呢?照實說,筆者剛剛重返到阿爾巴尼亞這片熱土時,腦子里也出現(xiàn)過同樣的問號。后來生活的時間長了,客觀事實和有關材料漸漸解開了筆者心中的疑團。

  阿爾巴尼亞自從取消社會主義制度,實行私有化經(jīng)濟以來,有三種人首先富了起來。第一種人是到國外的打工者。阿爾巴尼亞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統(tǒng)計,全國共有人口340萬,到國外打工謀生的人超過70萬,他們每年由國外給親朋好友寄回的外匯超過6億美元。僑匯不僅對彌補國家的貿(mào)易逆差、增加就業(yè)崗位、穩(wěn)定社會局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大大地解決了家庭的經(jīng)濟困難,不少人家有了剩余的錢,積累了造房的資金。據(jù)筆者了解,近年來的造房人家,特別是農(nóng)村中新蓋房戶,半數(shù)以上在國外有打工的人。這些打工者在國外的薪水一般要比在國內(nèi)高出5~7倍,甚至10倍,安下心來,埋頭干上個三五年,多則七八年,積累一筆修建一座2~3層小別墅樓的錢,是不成問題的。

  第二種人是經(jīng)商者。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到處都有一批與市場經(jīng)濟同樂共舞、水乳相融的人。這些人起跑很快,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的號子剛剛一響,他們就一馬當先地搶上前去,跑北京,赴羅馬,膽子大,謀略高,不到幾年工夫,就成了腰纏累累的大富翁。不要說造一棟小樓,就是平地拔起一座上星級的大酒店,也不在話下。  

  第三種人是眼光遠大、富有韜略的企業(yè)家。他們瞧不起那些小打小鬧,整天動肝火、費口舌的小本商人,孜孜以求的誓當那種橫掃千軍、獨霸一方的大老板、總經(jīng)理、董事長。這種人非但有獨吞大海的鯊魚胃口,更有占山為王的豹心虎膽。這種人口袋中的錢是難計其數(shù)的,蓋上幾棟豪宅別墅,那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參差不齊的生活水平

  今天,如果你是第一次到阿爾巴尼亞訪問,人們整齊的穿衣打扮和臉上流露出來的坦然平靜的表情,商店和農(nóng)貿(mào)市場還算充足的貨物,以及遍地皆是的“奔馳”轎車,都會讓你感到,如今的阿爾巴尼亞人生活得蠻不錯嘛!是的,筆者也認為從整體上來說,人民群眾的日子過得還是可以的。

  先說工作人員的工資情況。上個世紀60~80年代,是阿爾巴尼亞有史以來人民生活最富裕、士氣最旺盛的黃金時期。那時候,城市里工人、市民每人都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資。普通工人的月薪平均為500列克左右。6級以上的技術工人和工程師大約為600~700列克。大學教授平均在800列克左右。工人和知識分子之間的工資存有差別,但并不懸殊。一個大學里的勤雜工,商店里的售貨員,每月可以拿到450~500列克的月薪。60年代中期以前,阿爾巴尼亞沒有不上班的專業(yè)作家和藝術家,絕大多數(shù)的作家和藝術家都在固定的文化機關或藝術部門工作,他們的工資比一般知識分子略高一點,但再高也超不過1000列克,即使是人民演員、人民藝術家、社會主義勞動英雄也是如此。作家的稿酬很低,寫一部300頁的長篇小說,作者只能拿到相當于自己5~6個月工資的稿酬。藝術家演出那是自己應盡的義務,除工資外不再拿任何其他報酬。那時候,社會上不存在兩極分化現(xiàn)象,全國無一個百萬富翁。 

  社會制度發(fā)生變化以后,工資差別日漸加大。目前,普通工人的月工資為7000~8000列克,臨時工的日工資為400~600列克。退休者每月的退休金為5000~6000列克。國家干部中局級人員每月工資為3萬左右列克,科學院院士每月可拿到4萬多列克,特聘律師每月工資在4萬左右列克。國家會議議員工資最高,每月為15萬列克。家中無任何經(jīng)濟來源的人,每月可得到社會救助金3200列克。目前,百萬富翁的數(shù)量很可觀。

  了解了工資的大致情況,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看物價情況。80年代末以前,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制定全國統(tǒng)一的物價;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物價一直保持穩(wěn)定;總的來講,物價趨于逐漸下降。那時候,物價很低,比如說,大學生食堂一天三餐8個列克,中晚兩餐有肉菜,另有一個素菜和湯。早餐必有一個雞蛋、牛奶和奶酪、果醬,面包不計量,可以隨便吃。一個大學生一個月的伙食費有240~250列克就足夠了。總之當時阿爾巴尼亞人雖然比德國人、南斯拉夫人的消費水平和生活質(zhì)量低一些,但比中國人的消費水平和生活質(zhì)量卻要高出不少。一個普通工人靠工資養(yǎng)活三口人之家,是沒有問題的。那時候,書籍的價錢也極低廉,一本500多頁的小說才5~6個列克,大學生們在節(jié)日或生日時送禮互相贈書,是很平常的事情。

  1990年底以后,社會制度發(fā)生劇變,物價不穩(wěn),有時簡直是飛漲。1997年社會黨執(zhí)政以來的七八年間,情況逐漸好轉,通脹率不斷下降。一個普通家庭只靠一份工資,生活是很困難的。要知道,生活的含義不僅僅包括吃飯一項內(nèi)容,每個家庭每月還要支付住房費、水電費、煤氣費、電話費,人生了病還要買藥支付醫(yī)療費。有讀書學生的家庭,還要支付天文數(shù)字的學費。想想看,普通的阿爾巴尼亞公民,當今的日子過得是多艱難吧!退休者的生活狀況比在崗人員還要難。一年多來,筆者結識了好多退休者和失業(yè)者,他們說家里人一個月能吃上一兩次肉就很不錯了,老婆孩子連牛排是啥味道都已經(jīng)忘記了。

  在阿爾巴尼亞工作期間,不論是在首都地拉那,還是在其他一些中小城市,隨時都能看到市中心廣場、電影院門前、紀念碑附近聚滿了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開始我們還以為是出了什么事,人們聚來幫忙。后來才知道,那些人是失業(yè)者。失業(yè)是阿爾巴尼亞當前面臨的最大的社會問題。由于絕大多數(shù)的工廠企業(yè)倒閉、停產(chǎn),失業(yè)者的隊伍逐年增大。有條件的人出國謀生去了,無條件的人無事可做,整天不是坐在咖啡館、酒吧里消磨大好的光陰,就是聚在街頭巷尾閑聊神侃過日子,顯得十分無聊。失業(yè)大軍中不僅有普通工人、國家干部,還有許多留學歸國的高級工程師、專家、講師……這些有一技之長的專業(yè)人員,為了糊口養(yǎng)家,到處尋找工作。就為筆者服務的單位親自出面接待過聯(lián)合企業(yè)的廠長、高級會計師、中學語文教師……這些人因為急于找到一份工作,求職的條件降得很低,哪怕是當洗碗工、清潔工都心甘情愿,只要一天能拿到500列克,干什么活兒都可以。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nóng)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nóng)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tǒng)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高清在线电影 |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网999久久久综合 | 中文字幕人成在线 | 五月婷婷国产在线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