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紐爾·沃勒斯坦
(路愛國譯)
評論第282號
2010年6月1日
又見伊朗和朝鮮:邊緣政策的危險
近二十年來,美國一直叫嚷說要決心防止伊朗和朝鮮成為核大國。在眾多緊迫問題中,美國政府時不時重申這個目標的重要性。由于伊朗和朝鮮兩國顯然都不愿屈從美國這些不斷重申的要求,美國就時常威脅進一步采取某種行動。
這些年過去了,我們要不要對此當真呢?對這件事最好的概括是邊緣政策,有時也叫做“膽量博弈”。博弈的每一次重演,問題都在于誰最先服軟,從而避免有可能最終升級為戰爭。通常美國在一定時間內只與伊朗或朝鮮單挑。眼下,它同時與兩國博弈。一方面,同時博弈讓人更難把美國的意圖當真。另一方面,它又使博弈更加兇險。
當前是個什么狀況?對伊朗,美國幾個月來力促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進一步制裁伊朗的新決議,理由是伊朗拒絕安理會要求伊朗中止鈾濃縮的決議。為了通過這樣一個新決議,美國一直在與俄國和中國談判以得到它們的支持。此刻,這兩國似已同意支持通過一個決議,但比美國想要的要緩和一些,而且在其他問題上還要得到各種讓步作為回報。
迄今為止,美國以為一旦它得到俄國和中國的支持,它就能從安理會獲得一個全票通過的決議。剎那間,兩個非常任理事國巴西和土耳其登上舞臺,大張旗鼓地在這個問題上展開外交斡旋。兩國領導人與伊朗做出安排,把其大約一半的低濃度濃縮鈾交換為核燃料。巴西、土耳其和伊朗認為,這筆交易對滿足美國的要求大有助益。美國根本不買賬,并說它要繼續推動安理會通過它的決議。
美國不知該如何處理巴西和土耳其參與到公開博弈這件事。它們可都是友好國家啊。按說兩國也都是小國,理應把這類事情留給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處理??雌饋?,美國或許甚至認可它們的行動,前提是認為這個行動將會失敗,而美國的理由將得以強化。這種情況并沒有發生。巴西和土耳其獲得了成功。至少它們認為如此。它們也不打算被當作必須伺候其尊長的小國對待。它們事實上認為,美國應該把它們與伊朗的協議作為成就加以贊揚,并撤回決議案。
與此同時,世界的目光正聚焦朝鮮。3月26日,那里有一艘韓國軍艦沉沒。一開始,韓國說,它們以為這是一次事故。但后來,在兩個月之后--這是令人起疑的冗長時間,他們宣布,它們有證據表明朝鮮潛艇用一枚魚雷擊沉了軍艦。有韓國分析人士指出,正在與美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的那艘軍艦事實上被一艘美國潛艇誤擊沉沒。世界媒體沒有理睬這個說法,卻在朝鮮這樣做的動機上大做文章。希拉里·克林頓說,她不理解為什么他們要做這種事。
不管怎么說,韓國斷絕了與朝鮮現有的聯系,后者也采取了對等行動。韓國現任保守政府目前已拋棄了前任總統對朝鮮的全部“陽光政策”。美國想得到安理會決議。朝鮮說,如果決議通過,他們將退出與國際核查其核設施的合作。
如此,我們面臨的就是高水平邊緣政策。世界市場的反應也極其不安。以后會發生什么事情?顯然,各國政府都在表演給本國觀眾看。美國政府想對美國國會顯示它“做事”是認真的。韓國政府也一樣。伊朗和朝鮮政府同樣如此。無疑,巴西和土耳其政府也是這樣。
誰會首先服軟?我不相信處于前沿的任何國家想打一場戰爭。那對各國而言都損失太大。然而,真正的決策并不掌握在它們中任何一國,而在中國政府。中國決定事務的進程。在這兩件事上,中國將支持怎樣一個決議?中國顯然非常希望各方冷靜下來并保持冷靜。問題在于,在世界—其地緣政治和經濟—如此混亂不堪和急劇波動的時候,邊緣政策可以變成一場危險的游戲。有可能發生意外。某地某位掌握開關的軍官有可能出錯--無論有意還是無意。
我們真是生逢盛世呵。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