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漏油沖擊相當于「九一一」
來源:星島日報 發布者:網絡轉載
英國石油公司(BP)提出墨西哥灣堵截漏油新計劃,到月底可將每日收集的漏油量提高至大約5萬桶,7月中旬,提高至最高約8萬桶。而美國總統奧巴馬14日稱,漏油事故所造成的精神沖擊將如同「九一一」事件。
美國負責漏油事件現場協調的海岸防衛隊早前表示,由于漏油量大大高于原先預計,英國石油公司必須在48小時內提出新計劃,動用更多資源阻止原油繼續泄漏。英國石油公司擔心,進入大西洋颶風季后,收集泄漏原油的工作,可能被迫中斷。
美國總統奧巴馬14日抵達密西西比州,第四次巡視受石油污染的災區。他在評論事件時表示,漏油污染所造成的精神沖擊將如同「九一一」事件。這次的污染事件將改變美國對環保的思維方式。奧巴馬說,就像「九一一」事件明顯地改變了美國的外交政策一樣,這次墨西哥灣石油污染也將會改變美國未來如何思考能源和環保政策。
不過,「九一一」死難者遺屬對奧巴馬這番言論深表憤怒,譴責有關言論「荒謬」、脫離現實,指出恐怖分子是殺人犯,但油污制造者卻是斂財者。
奧巴馬并敦促英國石油公司盡快建立賠償基金,希望此事能在他16日與該公司董事長會面前有個眉目。
奧巴馬還預定15日與BP高層會面之前、先對全美國人民發表電視講話,告訴美國人民他希望BP會采取甚么補救措施。預料他將要求BP準備一筆賠償金交由獨立的第三方監管,確保受害民眾可以得到賠償。多名民主黨重量級參議員表示,這筆賠償金應該至少要120億美元。
據瞭解,BP股價14日在倫敦股市下午時段大跌10%,跌至351便士。就在英國石油公司(BP)的高級管理層開會討論是否暫緩股東分紅之際,該公司的股票價格在倫敦下跌了超過9%。雖然目前還沒有任何宣布,但據信考慮到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BP將會暫停向股東支付紅利。
《時代周刊》封面文章:原油泄漏事故誰之過
(皖東)
本期《時代周刊》封面文章認為英國石油公司(BP)造成的大量原油泄漏事故有著深層根源,除了它自身的劣質管理外,美國監管機構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進一步講,大量耗費廉價原油的美國全體公民也需對此負責。
一個半月之前,BP的“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 鉆井平臺爆炸造成約5000萬加侖原油損失的泄漏事故已進入新階段。這是有史以來首次控制深達5000英尺水下原油泄漏的成功。經多次嘗試后,BP啟用的設備最終能每天約回收1.5萬桶噴瀉的原油。
此次事故搶險的成就并不耀眼,且原油外泄要到8月份,待泄漏油井旁的泄壓井鉆探成功后才可能完全停止。同時,外泄原油仍在飄向臨近墨西哥灣的數個州的海岸,毒殺野生生命和毀滅人們生計。海岸警衛隊負責處理事故的最高官員認為,清理泄漏原油是一場艱巨的任務,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要面臨事故的嚴重后果。
在越來越意識到泄漏帶來的嚴重性后,公眾的震驚已變為對BP的憤怒。首先,它要對泄漏負主要責任,其次它清污的方式讓人不能接受。互聯網上已發起了抵制BP加油站的號召,而華盛頓的活動家們呼吁對BP的CEOTony Hayward實施公民逮捕(citizen's arrest)。盡管BP每天能收回約1.5萬桶泄漏原油,但可能仍有多達1萬桶,甚至更多原油在深水處繼續外泄。
奧巴馬總統已對事故表示了美國的憤慨。他稱自己并非總坐在辦公室內指手畫腳,他已與那些能有最好主意的人士交換過意見,也了解懲罰的板子應打在哪些人的身上。
此次事故反映了行業監管的失敗。監管機構,內政部礦產資源管理服務局(MineralsManagement Service,MMS)長期以來在監管上不作為,由此給重大事故創造了放縱的環境。遺憾的是,奧巴馬與其團隊在接管政府時尚騰不出手來清理這類機構,在處理事故時反應遲緩。
然而,所有人也應對過度依賴和尋求以高風險開采所得廉價石油而承擔相應責任,這也是大眾選民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支持對該行業真正實施監管的政府的結局。有學者就稱,這次政府的失敗,是因它按照選民們想要它行動的方式所帶來的失敗。他們稱這也是選民們應得的報應。接下來的問題是,人們究竟是否還有利用這次事故的機會,有魄力推動避免讓這類事故再發生的力量和智慧。
此次事故研究小組的共同負責人之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災難性風險管理中心(Centerfor Catastrophic Risk Manage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共同創始人之一RobertG. Bea教授對全球50多年來的600多起大事故(災禍)進行分析和研究后,建立了引發大事故(災禍)的統一場論(unified field theory):A+B=C。A是外部自然的危險性,如極度真空環境和外太空的遙遠距離;B是企業、政府和人們經常出現的貪婪的罪惡、傲慢自大、懶惰和毫無責任心這些人類因素;這兩類因素的疊加必然導致大事故C(catastrophe)。Bea教授認為該理論能夠解釋前些年卡特里娜颶風帶來的大災禍。
世人皆知在超過1英里的深海下開采石油的危險性,而行業內部人士稱像BP這類企業發生如此泄漏事故不會令人吃驚。在墨西哥灣比任何其他石油企業都生產的多的BP近年來安全事故和隱患不斷。公司2005年在德州煉油廠發生的爆炸導致15人死亡,170多人受傷。這是美國自1990年以來發生的最嚴重工業事故。事故調查結果發現,BP普遍存在著懈怠工作行為,其中包括使用極陳舊的設備,員工過度加班,企業上下都對安全操作掉以輕心。美國化學安全委員會(U.S.Chemical Safety Board)在對事故的調查報告中指出,事故是因企業各層面組織管理和安全機制缺失所致。有BP高管事后承認,爆炸引發的火災是程序的失敗、一種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的失敗。
德州煉油廠事故絕非孤立事件,BP在此前和之后的安全經營上仍是劣跡斑斑。在德州煉油廠事故后的數月,丹尼斯颶風橫掃墨西哥灣,幾盡摧毀BP的港口和相關設備,暴露出公司的劣質設施。BP一年后又在阿拉斯加闖下大禍,其輸油管線破裂導致大量原油泄漏在這片潔凈的土地上。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 (Occupational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去年10月因查出BP在德州煉油廠有超過700多處違反安全規定而對其罰款8740萬美元。據參與BP阿拉斯加泄漏事故調查的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Protection Agency)前官員稱,BP就是一個連續犯法的環境罪犯。
然而,BP辯稱公司在滿足既定安全目標上已取得重大進展。此外,它在業內還有著保護傘,這些人稱BP了解如何安全開采離岸原油,還稱公司是最具有深水開采原油經驗的企業之一。但有專家反駁,稱BP在經歷數次大規模削減成本后,缺乏像競爭對手那樣的毫不懈怠地貫徹安全經營的堅韌意志。這從參與調查此次事故的一些官員處得到印證。
除BP內部的嚴重問題外,美國監管機構也負有重大責任,特別是MMS。該機構負責能源勘探安全和能夠為政府帶來成百億美元收入的對外出租國家領土和領海的能源開采業務。這種既要實行監管,又要出租開采權的固有利益沖突削弱了它的作用,暴露出無效和腐敗。內務部總檢察長2008年公布的報告發現 MMS的員工一直在用毒品,并接受來自能源企業代表的禮品和性交易賄賂。內務部去年的報告還發現類似行為仍在繼續。這也是奧巴馬總統在上月底所說的,“能源行業與政府監管機構間的溫暖,以及有時呈現的腐敗關系讓監管意義不大,甚至意義全無。”
當面對這場空前災難時,奧巴馬政府不得不手忙腳亂地對監管進行改革。政府同時宣布新的深水油田鉆探作業暫停6個月,總統委員會同時也將徹查此次事故。
與未來清理油污同樣困難的是,政治家和官僚們如何制定今后深水油田開采的政策。一個重要的事實是,來自深水油田的原油已成為美國能源組合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份。來自墨西哥灣水下超過1000英尺油井的原油供應已占全美原油生產的25%,且此比例還在上升。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受事故影響最嚴重,但也有重大經濟利益的路易斯安那州堅決支持繼續開采離岸油田。該州的兩位參議員敦促奧巴馬馬上解禁暫停開采令,甚至一些在事故中失去丈夫的寡婦們在本月國會聽證會上作證時也表態支持繼續開采深水油井。然而,無論結局怎樣,最清楚不過的是,能源行業決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運作,石油企業也需要做重大改革。
在面對能源行業的巨大影響力之前,真實想要打破行業陳舊陋習的奧巴馬需要制定一個主要的優先計劃,制度化監管機制,以至于讓它在本屆政府之后仍能發揮效率。此外,他還需要向美國人民解釋,對能源開采實施既嚴格又有創意的監管,對維護成功的能源行業并不構成障礙,而是必要的前提。由此還能阻止近年來形成的要求放松監管的思潮。(皖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